基于GIS的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异研究——以宁波市章溪河流域为例

合集下载

基于InVEST模型的水质净化功能时空分异研究

基于InVEST模型的水质净化功能时空分异研究

2022年3月 灌溉排水学报 第41卷 第3期 Mar. 2022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No.3 Vol.41 105文章编号:1672 - 3317(2022)03 - 0105 - 09基于InVEST 模型的水质净化功能时空分异研究李 威1,赵祖伦1,吕思思1,赵卫权1,2*(1.贵州科学院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阳 550001;2.贵州师范大学 喀斯特研究院,贵阳 550001)摘 要:【目的】分析流域水质净化功能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基于InVEST 模型生态服务水质净化模块,模拟北盘江流域2000、2010年和2020年TN 、TP 输出空间分布。

【结果】北盘江流域2000、2010年和2020年TN 、TP 输出总量变化不大,但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明显,TN 输出总量均在8 000 t/a 以上,20 a 以来总共减少了120.76 t ;TP 输出总量均在1 200 t/a 以上,20 a 来总共减少了5.45 t ,表明流域生态系统水质净化服务功能有逐渐变好趋势。

TN 、TP 高输出区域主要集中在北盘江流域上游和中游以及城镇区周边,低输出区域主要在下游地势平坦的区域。

【结论】耕地施肥过程中未被吸收转化的N 、P 营养物质以及城镇区的生活生产污水是造成流域水质净化功能恶化的主要因素,也是流域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来源。

关 键 词:流域;水质净化;InVEST 模型;北盘江流域中图分类号:X824;K90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522/ki.ggps.2021471 OSID : 李威, 赵祖伦, 吕思思, 等. 基于InVEST 模型的水质净化功能时空分异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22, 41(3): 105-113. LI Wei, ZHAO Zulun, LYU Sisi, et al. Attenuation of Pollutants in Beipanjiang River Basin Calculated Using the InVEST Model[J].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2022, 41(3): 105-113.0 引 言【研究意义】水资源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表生态服务功能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维持自然生态要素循环的基础和关键纽带,影响着一切生命和物质的能量流动。

基于GIS的流域数字划分方法研究

基于GIS的流域数字划分方法研究

基于GIS的流域数字划分方法研究章毅之1,丁向群2(1.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46;2.余江县气象局,江西鹰潭335200)摘要:利用TOPAZ软件和江西省1:25万地理数据,以贵溪市为例,对河网的生成和流域的划分进行了试验。

结果表明:通过采用“burn-in”算法,可以生成与实际较为吻合的河网及流域界限,能够满足目前气象部门开展流域降水预报工作中流域划分的需要。

关键词:GIS数字高程模型流域划分中图分类号:TP79;P457.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9033(2003)03-0037-03随着气象部门对流域降水预报工作的开展,各地、市气象局相继成立了流域预报中心,对本地大江河流域进行降水预报,因此如何确定预报流域的界限,是各流域预报中心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做法是根据预报分辨率的需要,从一定比例尺的地图上人工勾画出预报流域的界限,再扫描到计算机中供流域降水预报使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许多研究和应用成果表明1~2,利用数字地形分析技术从DEM中直接生成河网、划分流域界限乃至提取流域内的地形属性都是切实可行的。

本文利用江西省1:25万数字地形资料,选取贵溪市为研究区域,采用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实验室开发的TOPAZ(3.1版)软件,对流域的数字划分进行了试验。

TOPAZ软件可以从数字高程模型中自动提取地形参数,例如坡度、坡向的计算、河网生成、子流域划分等。

这些技术已在许多研究中得到应用[3]。

1数字高程模型的构建数字高程模型是描述地面高程值空间分布的1组有序数组,是数字地形模型的组件之一。

数字高程模型主要有栅格(GRID)、不规则三角网(TINs)、矢量(VECTOR)3种形式,工作中可以根据所用模拟模型的结构方式来采用三者之一。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采用栅格形式数据进行试验研究,并以ARCINFO为数据处理平台。

首先将1:25万基础数据中的矢量等高线数据转换成TIN格式的数据,最终插值成分辨率为100m的栅格数据。

基于GIS的水环境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

基于GIS的水环境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

基 于 G S的水 环境 非 点 源 污 染模 型研 究 I
李海 雯 ; 陈振楼 , 王军 , 史贵 涛
(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上海 206 ) 002


要 : 点 源 污 染是 水 环 境研 究 的 重 点 和 难 点 。 用模 型 对 非 点 源 污 染 进 行 研 究 是 该 项 研 究 的 重 要 内容 之 非 利
i i c l t n lss 蜉es o t la dma a eu igte cn e t n lme o .W i ed v lp n S a d NS o ・ ti df ut oa ay i, s f i s ,c nr n n g s o v n o a t d o n h i h h h t t e eo me t GI n P rd f o o e ,i h o c U C-Bi tga n P d GI l t a g tmu h S C P n i e rt g NS a S.Re e rh po rs d p op c fNS ee rh b e n GI r i— s . & n i n s ac rgesa rs e to P r sac a d o S ae ds n s c se n tep p r u s d i a e . h Ke r s n n on o r ep lu o y wo d : o p its u c olt n;GI i S;mo e d l

由于非点源污染具有广泛性 、 时空异质性 和随机 性 的特点 , 用常规方 法分析 、 价 、 制和 管理有较 大难 评 控 度。随着地理信息 系统( I) G S 的发展 以及非点 源污染模 型研 究的不断深入 , 二者的结合 已在 该项研 究中取得 了

输出系数模型

输出系数模型

输出系数模型非点源污染模型是非点源污染进行时空模拟的重要手段,但现有模型往往只是对小区域的精细模拟,很难适用于大尺度区域的负荷估算。

因此,大尺度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一直是非点源污染研究的薄弱环节。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提出的输出系数模型,避开了非点源污染发生的复杂过程,所需参数少,操作简单,又具有一定的精度,在我国大尺度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时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

一、模型结构输出系数模型(Export Coeffi cient Models)来自一种称为“单位负荷测算”(Unit load approach)的研究思路。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加拿大学者最先提出输出系数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研究土地利用-营养负荷-湖泊富营养化关系。

其核心是测算每个计算单元(人、畜禽或单位土地面积)的污染物产生量,将每个计算单元的平均污染物产生量与总量相乘,估算研究范围内非点源污染的潜在产生量。

Novrell等于1979年提出了一个较为简单的输出系数模型,以预测康涅狄格州湖泊群流域的营养物输入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

在输出系数模型中,各土地利用类型对营养物的贡献率是与该土地利用类型在流域中的面积比重成正比的。

来自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径流量及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各不相同,这主要通过输出系数的不同取值来体现。

早期的模型假定所有土地利用类型的输出系数固定不变,这种假设和现实状况差异很大,因而限制了模型的应用。

Johnes(1996)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建立了更为细致、输出系数更完备的输出系数模型。

该模型对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或牲畜种类等分别采用不同的输出系数并考虑居民生活污染输出。

在总氮输入方面还进一步考虑了植物固氮、氮的空气沉降等因素,大大提高了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精度。

该模型已经成为输出系数法的经典模型,国内输出系数法方面的研究,大多基于该模型或稍作改进。

模型表达式为式中:L为研究区域的总污染负荷量;n为土地利用类型的种类或牲畜、人口等不同的污染来源;Ei为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牲畜或人口的污染物输出系数;A i 为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或牲畜、人口的数量;Ii为第i种污染物的输出量;p为来自降雨的污染物输出量。

基于GIS的伊通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估

基于GIS的伊通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估
1 流域水环境背景
近年来,在伊 通 河 修 建 塘 坝 水 库 加 剧 了 河 流 的 季 节 性 断 流,用水需求量增 加 导 致 水 资 源 供 应 匮 乏。 在 此 基 础 上,大 量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072255) ; 吉林省环保局科技项 目( 吉环科字第 2007 - 11 号)
伊通河发源于吉林省伊通县,为西流松花江水系饮马河最 大支流,流经长春市市区和吉林省多个农业县; 为季节性河流, 年均流量 3. 2 m3 / s,丰水年、枯水年流量相差悬殊; 流域面积 8 713 km2 ,流域内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 地和畜牧业基地。 近 年 来,随 着 伊 通 河 流 域 农 牧 业 发 展,农 业 非点源污染物的排放对水体的影响日益加大,使伊通河成为松 花江流域污染最为严重的支流之一,其污染物排放总量占西流 松花江注入污染物总量的 23% 以上,因此研究如何在发展种植 业、畜牧业的同时降低农业非点源污染带来的严重危害十分必 要。
2 指标选择与信息提取
2. 1 指标选择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发生受多个因子影响。首先,土地利用
类型影响土壤保持水土的能力和氮磷元素的来源量,施肥量及 牲畜排泄量影响氮磷元素的排放量,土壤孔隙度影响土壤对氮 磷肥的吸收 量,多 余 的 氮 磷 元 素 将 继 续 渗 入 土 壤 或 随 地 表 径 流、壤中流等进入河流; 其次,受降雨强度以及发生地的土壤类 型、土地利用类型 和 地 形 条 件 的 约 束,农 业 非 点 源 污 染 具 有 显 著的区域特征; 再次,渗入地下水的氮磷量不可忽视[6],地下水 质量可以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状况评价提供参考。因此,结合现 有资料,选择伊通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孔隙度、种植业 氮磷排放量、畜牧业氮磷排放量、年降水量、地下水质量等 6 个 影响因子,构建农业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2. 2 信息提取

GIS支持下淮河流域淮南市中段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的开题报告

GIS支持下淮河流域淮南市中段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的开题报告

GIS支持下淮河流域淮南市中段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非点源污染越来越严重,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淮河流域是我国最为重要的麦棉区和种猪基地之一,在该区域深入开展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GIS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对非点源污染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实时监控,因此有必要对GIS支持下淮河流域淮南市中段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GIS技术,探讨淮河流域淮南市中段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为建立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深入分析淮河流域淮南市中段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征和造成的污染物种类,通过采集和整理该区域的土壤、水质、气象等数据,建立GIS空间数据库。

利用空间分析、遥感技术和地理统计学等方法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图表等形式形象地展示研究结果。

最后,针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管理现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四、研究意义通过对淮河流域淮南市中段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能够更好地掌握该区域的污染状况,为政府部门规划和制定污染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帮助农民规范农业生产活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收集与整理淮河流域淮南市中段农业非点源污染有关的数据资料。

第二阶段:利用ArcGIS等软件建立空间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第三阶段:利用空间分析、遥感技术和地理统计学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第四阶段:总结分析结果,撰写论文。

六、预期成果1. 淮河流域淮南市中段农业非点源污染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报告。

2. 相关研究论文若干。

3. 通过论文和报告的宣传,增进公众对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的认识,提高污染防治工作的效率和深度。

GIS技术在农业非点源污染中的应用研究

GIS技术在农业非点源污染中的应用研究

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 ,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 、 管 理、 操作、 分析、 模拟和显示 , 并采用地理模 型分析方 法, 适时提供 多种空间和动态 的地理信息I 非点源 l 】 。
(P ) N S污染 是一 种来 自于公共 或其他 场所 分散 分布 的 污染 , 点源 污染 产生 于城 区的建 设 、 非 径流 , 以及水 文
生成数字地面模型以及高程图、 坡度图、 坡向图, 可以
把 道 路 图变 成 至道 路 的距离 图等 ,系统 可 有 机地 组 织、 管理并 显示 这些数 据 。
1 空 间分 析功 能 . 2
和降雨量等 , 与面源污染相 比, 农业非点源污染具有
污染 发 生 的 随机 性 、 生 方式 的间歇 性 、 理 过 程 复 发 机 杂性 、 放 途 径及 排 放 量 的不 确 定性 、 排 污染 负 荷 时空 变 异性等 特点翻 。这 些特 点决 定 了农 业 非点 源 污染 的 控 制与治理 比较 困难 。随着 环境 保护 和科研工 作过程 中不断积 累丰富 的数据 资源 , 以及计算 机 、 I GS技术 的
GS不 仅能提 供一些 静态 的查询 、 I 检索数 据 , 而且 还 可 以建立 一些 应用 分析模 式 ,通 过动 态 的分析 , 从 而为评 价 、 管理 和决策 服务 。这 种 分析 功能 可 以在 系
统操作运算功能的支持下或建立专 门的分析软件来 实现 , 如空间信息量测与分析 、 统计分析 、 地形分析、 网络分析、 叠置分析、 缓冲分析、 决策支持等。
改变 、 造林、 采矿 、 农业 、 灌溉 、 固体废物的处理 、 河岸 的侵蚀 以及个人生活废水的排放等等园 。农业非点源
污染 来 源 于农 田径 流 、 畜禽 场径 流 、 无污 水 管 道 和垃 圾 处理 系 统 的城镇 场 地 径 流 、农 村 居 民点 生 活 面源 等 , 响农 业 非点 源 污 染 的 因素有 土 壤 质地 、 影 土地 利 用类 型 、 肥种类 及方 法 和时 间 、 作方 法 、 施 耕 降雨 强度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25(2):117~120,1999Journal of Zhejiang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收稿日期:1998203204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496028)和浙江省农业遥感和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作者简介:董 亮,男,27岁,博士,从事农业环境保护研究.文章编号:100022111(1999)022*******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董 亮1,朱荫湄1,王 珂2(1.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系,浙江杭州310029;2.浙江省农业遥感和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9)摘 要:在工作站(Sun SPA RC stati on )与微机的联网平台上,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 RC I N FO 对西湖流域的非点源污染研究做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建立了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Λ讨论了专题数据的分类编码,空间数据的数字化、编辑、坐标转换等,并生成了西湖流域的数字地面模型(D E M ),也为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平台Λ关 键 词:地理信息系统;非点源污染;西湖流域中图分类号:X 52;S 159;T P 311.13 文献标识码:ADON G L iang 1,ZHU Y in 2m ei 1,WAN G Ke 2(1.D ep t .of E nv ironm ental S ci .,Z hej iang U niversity ,H ang z hou 310029,Ch ina ;2.K ey L aboratory of A g ricu ltu ral R e m ote S ensing and Inf or m ation A pp li 2cation of Z hej iang P rov ince ,Z hej iang U niversity ,H ang z hou 310029,Ch ina )Application of GI S to est ablish i ng nonpo i n t source pollution dat abase i n W est Lake watershed :a casestudy .Journal of Zhejiang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1999,25(2):117~120Abstract :T he database of nonpo int source po lluti on in W est L ake w atershed based on the netw o rk p latfo r m of Sun SPA RC stati on and personal computer in th is study w as established .U sing G IS soft 2w are (A RC I N FO ),the research included :abstracting special facto r from spatial data ,coding attribute data ,digitizing ,editing ,coo rdinate transferring and generating the digital elevati on model (D E M ).T he w o rk also p rovides a fundam ental data supp ly fo r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nonpo int source po lluti on in W est L ake w atershed .Key words :Geograph ic Info r m ati on System ;nonpo int source po lluti on ;W est L ake w atershed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 ic Info r m a 2ti on System s ,简称G IS )在国外已广泛用于非点源污染研究工作,并建成了许多流域管理信息系统[1~3]Λ我国自80年代中期起开展了一系列土壤信息系统的研制和应用工作,主要用于农用地评价,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等[4~6]Λ但是,G IS 技术用于小流域的非点源污染和湖泊富营养化研究却少有报道Λ因此,在国内及时将G IS 这一先进技术应用到非点源污染研究中,使我国的非点源污染管理和研究工作与国际接轨,是今后非点源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Λ 杭州西湖是国际闻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其水质状况历来为国内外有关人士注目Λ西湖目前的水质状况仍处于富营养化阶段,而引起西湖水质长期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流域内的非点源污染Λ研究表明,由径流带入湖区的非点源负荷已成为最大的输入源,占氮负荷量的48%,磷负荷量的52%[7]Λ因此,改善西湖水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的治理Λ而将G IS 技术引入到西湖流域的非点源研究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其中非点源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是一项基础工作,它的意义主要表现为:①为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库;②可为西湖流域的其它信息系统,提供流域范围的背景数据库和空间定位定值服务Λ1 研究方法和步骤1.1 GIS软硬件环境 软件采用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nviron2 m en t System R esearch In stitu te,简称ESR I)公司的地理信息系统产品A RC I N FO(工作站版本6.1.2)为工作平台Λ研究中用到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Sun SPA RC 2工作站和与其连网的80586微机,Calcom p9100A0幅数字化仪等Λ为了方便工作站与微机的数据交流,还使用了PC A RC I N FO软件(微机版3.4.2)Λ1.2 基础数据的收集 基础数据包括图形资料和各类统计资料Λ1.2.1 图形资料 使用的图形资料有: ①1∶10000流域地图,共4张,分别为杭州市、南星桥、古荡镇和灵隐Λ1986年出版Λ ②1∶250000流域土壤图,浙江省土壤普查办公室编制Λ1988年出版Λ 流域地图中已包含了各种土地利用和等高线(5m等高距),因此用聚酯薄膜进行转绘,分层提取出土地利用图、地形图和流域边界Λ1.2.2 统计资料 主要针对非点源污染专题模型收集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1988年8月至1989年8月逐日降雨数据Λ由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气象观测站提供Λ ②1988年至1994年逐月降雨数据Λ取自《浙江统计年鉴》Λ ③流域土壤性质,包括机械组成、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Λ取自《浙江土种志》Λ ④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的溶解态氮、磷值,及流域内其它一些统计数据Λ数据来源于杭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Λ1.3 基础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利用手扶跟踪数字化仪输入各幅地图Λ实际操作中,采用A RC I N FO中的AD S模块和A RCED IT模块进行图形数字化,用A RCED2 IT模块编辑和修改输入图形,利用A RC模块中的clean和bu ild命令建立点、线、面的空间拓扑关系,然后在I N FO或TABL ES模块中添加属性数据,最后用A RC模块中的tran sfo r m 命令进行坐标转换(图1),转换后的坐标采用真实千米坐标,图幅单位为mΛ图形预处理(薄膜转绘)图形数字化(数字化仪)(AD S)图形编辑(A RCED IT)拓扑关系建立(A RC)(clean,build)输入属性项(I N FO;TABL ES)坐标变换(A RC)(transfo rm)图1 空间数据库建立流程F ig.1 T he p rocedure of establish ing spatial database 在本研究,属性项的选择针对了非点源专题信息系统的特点和性质,并考虑到与其连接的非点源专题模型Λ例如,一块农田除了记录它的位置坐标和海拔高度外,还需要存贮它的专题信息,包括土壤种类、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多种属性项Λ2 结果与讨论2.1 数据编码与数据字典2.1.1 数据编码 空间数据的地理编码是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技术步骤,它代表现实世界与信息世界的界面[8],但是目前国内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数据编码标准Λ各专业要素的分类系统及其编码系统和数据格式等仍处在实验研究之中Λ因此,参考其它研究常用的编码结构,并考虑到各非点源模型的参数要求,建立了本专题研究的分类编码(表1,表2)Λ表1 西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编码①T able1 T he code of land use type in W est L ake w atershed 土地利用水田菜地茶园苗圃林地草地居民点水域代码110120210310320400500600 ①编码参考了《国土资源信息分类信息系统与评价指标》Λ表2 西湖流域土壤类型编码①T able2 T he code of so il type in W est L ake w atershed土种黄筋泥红泥土黄泥土黄泥砂土潮红土油红泥石砂土代码1111114112211222126113219111 ①编码参考了浙江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系统,分至土种一级Λ811 浙 江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25卷 2.1.2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建立属性数据库的一个重要内容Λ它给出了数据的描述性信息,通常包含的内容有:数据项名称、含义,数据来源,量纲,格式及用途等Λ数据字典本身在数据库中是一个有特殊用途的文件,它是数据标准化的出发点,能有效消除冗余数据,改善数据的完整性,并且提供了查询数据的唯一入口[9]Λ本研究编制的数据字典简述如下(表3).表3 数据字典简表T able 3 T he brief table of data dicti onary文件序号文件名属性名字段名数据类型宽度①量纲形式1234流域边界Board流域高程E levati on 土壤So il土地利用L and use子流域名SUB I1代码多边形泥砂迁移率SD F 5.3无量纲多边形等高线H IGH F 5.1m 线高程点H IGH F 5.1m点土种代码SCOD E I 4代码多边形砂粒百分比SAND F 5.2%多边形粉砂粒百分比S I L T F 5.2%多边形粘粒百分比CLA Y F 5.2%多边形有机质OM F 5.2%多边形全氮TN F 5.3%多边形全磷T PF 5.3%多边形土地利用类型LANDU SE I 3代码多边形溶解态氮DN F 5.2m g L 多边形溶解态磷D PF5.2m g L多边形 ①表中I 代表整型数,I 3代表数据长度为3位;F 代表实型数,F 5.2代表数据长度5位,其中小数位2位Λ2.2 数字地面模型生成 本研究以西湖流域1∶10000地形图的高程值为Z 值,应用T I N 模块建立了流域的数字地面模型(D E M )(图2)ΛT I N 的结构是由一组不规则的空间点建立起来的,这些点具有X ,Y 坐标和Z 值,如高程或地下深度ΛD E M 建成后,可以计算坡度、坡向、体积、表面长、剖面,决定河网和山脊线以及泰林(T h iessen )多边形的生成Λ西湖流域的数字地面模型包含了流域内每个点的地面高程值,它可以给基于西湖流域的研究提供基础地理数据,如在本研究中它为泥沙流失模型中坡度因子的计算提供了详细的高程数据Λ图2 西湖流域数字地面模型F ig .2 T he D E M of W est L ake w atershed2.3 专题图片的生成 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建立后,可以方便地应用G IS 软件分析和运算数据,输出专题图片和统计表格Λ本研究建立了非点源污染专题模型库,包括径流计算模型、泥沙流失计算模型和非点源氮磷计算模型Λ图3至图6图3 西湖流域边界F ig .3 T he boundary of W est L ake w atershed图4 西湖流域水系图F ig .4 T he w ater system of W est L ake w atershed911 第2期 董 亮等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 图5 西湖流域土壤图F ig .5 T he so il m ap of W est L ake watershed图6 西湖流域土地利用图F ig .6 T he land use m ap of W est L ake watershed图7 西湖流域泥沙流失图F ig .7 T he so il lo ss m ap of W est L ake watershed图8 西湖流域总氮负荷图F ig .8 T he TN loading m ap of W est L ake w atershed为西湖流域的基础专题图片,它们不仅显示了流域的直观影象,而且为流域的专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它们也可以为西湖流域的其它研究提供相关数据Λ图7至图9为西湖流域的非点源专题图片,在泥沙流失图中可以清楚发现泥沙流失较多、中等和较低的区域状况,在总氮、总磷负荷图中可以清楚地了解氮磷污染负荷的区域分布情况,这些都能给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Λ图9 西湖流域总磷负荷图F ig .9 T he T P loading m ap of W est L ake w atershed致 谢:本研究得到浙江省遥感和信息研究所王人潮教授和杭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焦荔高级工程师的大力帮助和支持,特此致谢Λ参考文献:[1] Co r w in D L ,W agenet R J.A pp licati ons of G IS to theM odeling of N onpo int Source Po llutants in the V ado se Zone :A Conference O verview [J ].J E nv iron Q ua l ,1996,25(3):403~411Λ[2] H am lett J M ,M iller D A ,D ay R L ,et a l .Statew ideG IS 2Based rank ing of w atersheds fo r agricultural po llu 2ti on p reventi on [J ].J S oil and W a ter Cons ,1992,47(5):399~404Λ[3] M erchant J W.G IS 2based groundw ater po lluti on haz 2ard assess m ent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DRA ST I C model [J ].P hotog ramm etric E ng ineering &R e m oteS ensing ,1994,60(9):1117~1127Λ[4] 杨艳生.区域性土壤流失预测方程的初步研究[J ].土壤学报,1990,27(1):73~79Λ[5] 冷疏影.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中国农业生产潜力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1992,7(1):71~79Λ[6] 曾志远.用土壤信息系统评价土地种植机动性的数学模型及应用[J ].土壤学报,1993,30(3):312~323Λ[7] 焦荔.U SL E 模型及营养物流失方程在西湖非点源污染调查中的应用[J ].环境污染与防治,1991,13(6):5~8,17Λ[8] 黄杏元,汤勤编.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Λ[9] 梁启章编.GIS 和计算机制图[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Λ(责任编辑 陈 波) 021 浙 江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25卷 。

基于L-THIA模型的四川省濑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分析

基于L-THIA模型的四川省濑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分析

基于L-THIA模型的四川省濑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分析匡舒雅;李天宏;赵志杰【期刊名称】《环境科学研究》【年(卷),期】2018(031)004【摘要】非点源污染是造成流域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掌握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是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和流域综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启动了濑溪河等流域综合治理达标方案编制工作,探明濑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及其分布特征是该方案编制的前提.以四川省境内濑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利用L-THIA(long-term hydrologic impact assessment,长期水文影响评价)模型,基于2015年土地利用地图数据、土壤水文数据以及长时间序列(2009—2014年)逐日降雨数据,调整模型参数,使模型模拟径流量符合水文站监测数据,进而模拟2014—2015年流域内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L-THIA模型模拟得到濑溪河流域径流量约为5.10×108m3,和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相比,模型模拟相对误差为5%,表明模型模拟质量较好,模拟结果可信度较高.结果表明,流域内TP、NH3-N、CODCr非点源污染负荷分别为204.10、353.12、5162.53 t;农业用地对研究区的非点源污染影响最大,林地最小;根据濑溪河水系分布特点将研究区划分为16个控制单元,各控制单元TP、NH3-N、CODCr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比例相似,研究区非点源污染平均负荷强度为3.72t∕km2,TP、NH3-N、CODCr的输出范围分别为(0.08~0.15)(0.14~0.27)(2.19~3.89)t∕km2.研究显示,流域非点源污染产生量的估算和空间分布特征的揭示为编制濑溪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方案提供了科学参考.【总页数】9页(P688-696)【作者】匡舒雅;李天宏;赵志杰【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871;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871;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871;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相关文献】1.香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分析及治理措施探究 [J], 张一楠;黄介生;伍靖伟2.基于分布式模型的濑溪河流域(泸县境内)农村面源污染模拟 [J], 吴碧琼;黎小东;张洪波;刘星;王小霞;敖天其3.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措施探究——以濑溪河(泸县境内)为例 [J], 周理;刘星;黎小东;张洪波;敖天其4.基于L-THIA和GIS的辽河源头区小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变化分析 [J], 吕川;陈明辉;齐琳5.基于GIS技术的濑溪河流域泸县境内农村非点源污染评估 [J], 周理;吴玲玲;马亚丽;张洪波;黎小东;敖天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游娟-农业工程学报-基于GIS 的绿色农产品基地适宜性评价

游娟-农业工程学报-基于GIS 的绿色农产品基地适宜性评价

第26卷第10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26 No.102010年10月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Oct. 2010 325 基于GIS的绿色农产品基地适宜性评价游娟1,2,3,潘瑜春1,陈柏松1,3,王纪华1※,陆洲1,张吴明3(1.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2.深圳市宝安中学,深圳 518101;3.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摘 要:建立和完善绿色农产品基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是实现农产品安全的根本保障。

研究依据基地认证者、规划者、生产者3种评价主体实际需求,分别引入污染潜在风险指标和经济状况指标,建立面向不同评价主体需求的多种主导因子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定量评价,最后以北京大兴区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基地与工矿企业距离、与居民地距离等潜在污染风险对基地适宜性限制大,且不同评价主体下建立不同指标体系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利用GIS功能可提高效率,评价结果可视化程度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环境影响,地理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绿色农产品基地,适应性评估,潜在污染doi:10.3969/j.issn.1002-6819.2010.10.054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0)-10-0325-06游 娟,潘瑜春,陈柏松,等. 基于GIS的绿色农产品基地适宜性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0):325-330.You Juan, Pan Yuchun, Chen Baisong, et al. GIS-base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for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 base[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0, 26(10): 325-33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0 引 言绿色农产品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按照严格的生产、加工方式组织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农产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1],被世人誉为“21世纪的主导食品”、“餐桌上的新革命”[2]。

基于ArcGISModelBuilder的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空间分配

基于ArcGISModelBuilder的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空间分配

基于 ArcGISModelBuilder 的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空间分配发布时间:2022-11-11T08:49:50.272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21期作者:余美芳黄继章李志芳何钰清杨露[导读] 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空间分配不仅可对一次排放进入到研究区的大气污染物的量进行定量评估、了解其空间分布特征,还可为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及机制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对区域空气质量的预警预报、环境行为模拟研究及区域污染治理政策的制定也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际意义。

但是在传统的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空间分配方法中,存在步骤繁琐、专业性强和无法流程化重复操作的缺点。

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630摘要: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空间分配不仅可对一次排放进入到研究区的大气污染物的量进行定量评估、了解其空间分布特征,还可为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及机制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对区域空气质量的预警预报、环境行为模拟研究及区域污染治理政策的制定也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际意义。

但是在传统的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空间分配方法中,存在步骤繁琐、专业性强和无法流程化重复操作的缺点。

本文利用 ArcGIS 中的 Model Builder工具,建立了大气污染源清单空间分配模型,实现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空间分配自动化,使得没有经过 GIS 专业训练的人员以及其他领域的研究学者也能够轻松体验到 GIS 给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所带来的便利。

关键词:ArcGISModelBuilder;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空间分配1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急剧加快,工业废气、汽车尾气、能源消耗等人为污染源的排放也随之快速增加,大气污染状况日趋严重.自 2012 年以来,以区域雾霾为典型特征的大气复合污染日显凸出,给区域人群的生存环境及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已成为政府及公众所关注的首要环境问题.雾霾的成因主要与污染源一次排放的前体化合物,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碳氢化合物等发生大气氧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更细的二次颗粒物密切相关.因此,建立各类大气常规污染物网格化排放清单不仅可对一次排放进入到研究区的大气污染物的量进行定量评估、了解其空间分布特征,还可为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及机制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对区域空气质量的预警预报、环境行为模拟研究及区域污染治理政策的制定也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际意义[1-3]。

基于GIS技术的农村非点源污染分析——以渠县境内巴河州河汇流断面上游区域为例

基于GIS技术的农村非点源污染分析——以渠县境内巴河州河汇流断面上游区域为例

基于GIS技术的农村非点源污染分析——以渠县境内巴河州河汇流断面上游区域为例李萌;黎小东;敖天其;郭会【摘要】为了有效地分析巴河州河汇合口(渠县境内)以上流域非点源污染问题,应用GIS技术进行水文分析(水系提取、流域划分)以及污染源的空间分异分析.基于评估区的水环境污染现状,选取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城镇地表径流、集中式畜禽养殖、化肥污染五大污染源,采用源强系数法和输出系数法进行COD、TN、TP 3种污染物的流失量计算,并分析其污染负荷,.结果表明:(1)评估区的91.93%的负荷来源于为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化肥污染、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最主要的污染源为农村居民生活污水.(2)评估区重点治理乡镇为三汇镇.研究成果较为清晰地分析出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分布情况,指出了需要重点治理的地域和污染源.【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7(048)020【总页数】7页(P21-27)【关键词】GIS技术;农村非点源污染;等标污染负荷;源强系数法;输出系数法;巴河;州河【作者】李萌;黎小东;敖天其;郭会【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非点源污染由于其涉及范围广、控制难度大,目前已成为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

在我国,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其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1]。

因此,通过有效的方法识别影响非点源污染的关键因子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对于非点源污染的防治、水源地的保护尤为重要[2]。

基于GIS的人居环境适宜性时空演化及优化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基于GIS的人居环境适宜性时空演化及优化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基于GIS的人居环境适宜性时空演化及优化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胡莉芬;卜晓燕;张明鑫【期刊名称】《绿色科技》【年(卷),期】2024(26)3【摘要】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科学评价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是了解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前提,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的基础性工作。

借助GIS软件,以30 m×30 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自然限制性因子包括DEM、植被、气象、水文等构建人居环境指数模型,定量评估2010年、202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居环境适宜性,并对人居环境适宜性分区进行空间可视化,进而探究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居环境适宜性时空演化特征及空间优化路径。

研究表明:(1)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的人居环境指数为22.54%~67.31%;2020年的人居环境指数为23.96%~72.62%,宁夏回族自治区10年间整体人居环境指数提高了近9.9%,但近一半地区人居环境指数为32%~42%,表明10年间人居环境适宜性整体有了一定幅度提升,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整体人居环境不佳。

(2)从人居环境适宜性空间分布来看,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居环境适宜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北部银川平原及南部山区整体上适宜性较高,中部荒漠带整体适宜性较低,中部地区人居环境改善空间较大。

(3)自然限制性指标中,水文是该地区影响人居环境最大的指标因子,其次是地被、温湿、地形指标。

采取相关手段改善该区用水、灌溉条件是提高人居环境最主要和快捷的方式,其次应当坚持防沙治沙工作开展,合理开垦及放牧,注重生态建设。

【总页数】6页(P215-220)【作者】胡莉芬;卜晓燕;张明鑫【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相关文献】1.基于层析分析法与GIS的怒江峡谷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2.基于GIS的人居环境适宜性分区及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以湖南省为例3.基于ESDA-GIS的湖南省碳排放时空差异动态演化分析4.基于GIS技术的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以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SWAT模型的典型农业小流域氮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关键源解析

基于SWAT模型的典型农业小流域氮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关键源解析

基于SWAT模型的典型农业小流域氮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关
键源解析
王慧勇;遆超普;王良杰;董磊;夏永秋;颜晓元
【期刊名称】《湖泊科学》
【年(卷),期】2022(34)2
【摘要】水资源恶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健康,农业活动所产生的氮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以句容水库农业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监测数据验证了SWAT模型模拟当地氮污染的适用性,并分析了氮素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关键源.结果表明:硝态氮(NO_(3)^(-)-N)和总氮(TN)的年均入库量分别为9.98和27.22 t.时间尺度上,入库氮素负荷量年际呈现“M”型波动趋势;年内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汛期氮素负荷量占到全年的84%以上.空间尺度上,径流
NO_(3)^(-)-N负荷量和TN负荷量均呈现“局部集中,临近水体”的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农田占比高的地区.流域入库TN负荷量主要来源是农田施肥,贡献率达49.60%.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流域氮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11页(P517-527)
【作者】王慧勇;遆超普;王良杰;董磊;夏永秋;颜晓元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
【相关文献】
1.基于SWAT模型的青山湖流域氮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2.基于 SWAT模型的小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异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陈家沟小流域为例
3.基于SWAT模型的汤河流域面源污染时空分布研究
4.基于SWAT模型的石汶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氮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5.基于SWAT模型的沙塘川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特征及关键源区识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GIS在九龙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建立中的应用以五川小流域为例

GIS在九龙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建立中的应用以五川小流域为例

GIS在九龙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建立中的应用以五川小流域为例黄金良;洪华生;张珞平;张玉珍【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4(043)001【摘要】运用GIS软件MapInfo、ARC/INFO工作站和ArcView3.2建立五川小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包括小流域边界、水系、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地形图等.利用五川小流域等高线、高程点制作TIN,建立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并在DEM的基础上进行表面分析,提取坡度、坡向、坡长等.运用ArcView的水文分析模块模拟流域的地表水网分布、水网密度.为五川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平台,为九龙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提供经验借鉴.【总页数】5页(P93-97)【作者】黄金良;洪华生;张珞平;张玉珍【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国家教育部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国家教育部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国家教育部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国家教育部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92【相关文献】1.基于GIS和RS的小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研究——以三川河为例 [J], 刘阳;闫双堆;任倩2.多目标线性规划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四川省石柱县密麻沟小流域为例 [J], 缪驰远;何丙辉;陈晓燕;林尤莲3.构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环境经济手段研究--以福建省九龙江流域为例[J], 刘建昌;陈伟琪;张珞平;洪华生4.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及其在小流域洪水模拟中的应用——以四川省、甘肃省的4个小流域为例 [J], 张相芝;周剑;文磊5.GIS技术在水土保持初设中的应用——以四川省遂宁市玉丰小流域为例 [J], 李昌志;刘兴年;曹叔尤;黄尔;雷孝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面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及防止对策

浅谈面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及防止对策

浅谈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及防止对策摘要: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为水体的保护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在系统调研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非点源污染的特点以及目前中国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方法,各计算方法的特点及其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并以农业非点源为例,浅述非点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1.非点源污染的概念及特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人类十分普遍而又不为人们所熟悉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得到各国政府环境保护部门高度重视,这就是非点源污染,又称为非点源污染(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NPS)。

非点源污染与点源污染相对应,指溶解态或颗粒态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非特定的时间,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汇入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自然受纳水体,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

[1-5]美国《清洁水法修正案》(1997)对非点源污染的定义为: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

这里的微量是指污染物浓度通常较点源污染低,但NPS污染的总负荷却是非常巨大。

随着各国政府对点源污染控制的重视,点源污染在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己经得到较好的控制和治理,而非点源污染目前已成为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其土要来源为农业生产过程土壤化肥、农药流失、农村畜禽养殖排污、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城市建筑工地产生的污染、城市地面、公路交通、矿山等固体废物堆存区污染等,并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6-11](l)发生随机性强,因为非点源污染主要受水文循环过程(主要为降雨以及降雨形成径流的过程)的影响和支配,而降雨径流具有随机性,所以山此产生的非点源污染必然具有随机性。

(2)排放途径及排放污染物具有不确定性,影响非点源污染的因子复杂多样,从而使其排放途径及排放污染物具有不确定性。

农药和肥料的施用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但不同的施用量,在生长季节、农作物类型、使用方式、土壤性质和降雨条件不同时,所导致的排放途径及排放污染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第 5期 7卷
20 0 8年 1 0月




Vo. 7. . 1 2 NO 5
SC I H AN E NVI R0NM E NT
0c o e 0 8 tb r2 0

水环境 ・
基 于 GS的农 业 非 点 源 污 染 负 荷 时 空分 异 研 究 I
itr r t in F r e ne p ea o . u t mmr ,b s d o n st a a a d l e au e o c r e t h e a e n i— i d t n i rt r sc n e d,a t b t aa a e o o — on o r e p l t n u t n n at ue d tb s fn n p i ts u c ol i i r u o
期 低 于全 年 的 4 。 %


词 :G S I;章 溪 河 流 域 ;非 点 源 污 染 负荷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64(08 0 - 3 -5 10 — 4 2 0 )50 90 3 0
中图 分 类 号 :5 2 X 2

S ud n Spa i —t m po a srbu in o rc lur lN o ・ i o c lu an t yo to — e r lDiti to f Ag i u t a n・ ntS ur e Po l t t po
Ah t a t T eAn u l e o —on o re P l t n ( n AGN S Mo e ae n G S ArViw w sa pid t td h s r e : h n ai d N n P it u c ol i z S uo A n P) d lb sd o I c e a p l o s yte e u
以 宁 波 市 章 溪 河 流 域 为 例
杨 柳 ,杨 海 真 ,王 少平 ,桂 新 安
( 同济 大 学 环 境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长江 水 环 境 教育 部 重 点 实 验室 ,上 海 20 9 ) 0 02
摘要 :应用基 于 GSA c iw的 A n G P I rVe nA N S模型 ,进行 了宁波市章 溪河流域 的非点源污染 负荷 的时空分异研 究。结合
d srb t n o e sb・ trh d, a s r e ir g nha i p t ldfee it n, M il sov d p o p ou a h mals n . it ui ft u wae e i o h s d ob d n to e d abg s ai i rnt i a ao l ed sle h s h rsh d tes l eto e i I e ms o a d t iain wa n tr fl n ui z t y, t e ol a tla n S o ri r h r s o o l n s t a h t n am lnd ; i e ns o l o h p lutn o dig Wa lwe n o c a d rwo d a d h n ta i fr a s n tr l f
航 片解 译 ,利 用 Ac I . 、T P Z模 块等 建立 了研 究 区 非 点 源 污 染 空 间数 据 库 ; 结合 现 场 资 料 、相 关 文 献 收 集 ,并 rGS 0 O A 9
利 用模 型 参 数 的 G S提 取技 术 ,建立 了研 究 区非 点 源 污 染 属 性 数 据 库 。结 果表 明 :在 空 间分 布上 ,各 子 流 域 吸 附 态 氮 I
( L brt?o a ̄ e i r ae E v om n,MiiO o dct n 研 ao o fYn v t ni n et ar R eW r r n t, E uai , s f o
Clg ni n et c ne E gne n ,Tnj U i rt,Sag a 0 02 hm ) ol efE v om na Si c & ni r g og n e i e o r l e ei i v sy h nh i 0 9 ,C i ̄ 2
S a i— mp r l it b t n o g c l rln n p i t o re p l tn o d n h n x aes e f n b .A s a i aa a e pt t o e oa sr ui f r ut a o — on u c ol a t a ig i Z a g i t rh d o g o p t ld tb s d i o ai u s u l n W Ni a
wa sa l h d b p l ain o h I xrcin tc n lg fmo e aa tr,T ersl h w d ta setbi e ya pi t fte G S e t t e h oo y o d lp rmees h eut so e h t(1 p t l s c o a o s )s ai l a y,
Loa i g Ba e 1 s.i d n s d O 1GI n Zha x a e s d fNi g ng iW tr he o n bo
YANG i L u, YANG iz e Ha —h n, W ANG h o p n S a — i g, GUIXi a n— n
o n n—on s uc p l to wa e tbih d b u i g mo ue o , c S 0 a TOPAZ b s d o a ra— h tg a h f o p it o r e o l in u s sa l e y sn s d s f  ̄ GI9. nd l ae n e lp oo r p i
空间分异较 大,溶解 态磷的空间分异最小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中林地和果 园相 比农 田非点源 污染 负荷 小,不 同土壤 类
型 中 ,水稻 土 比黄 壤 和 红壤 的 污 染 负荷 大 ;在 时 间分 布 上 ,非 点 源 污 染 负荷 主要 集 中在 汛 期 ,超 过 全 年 的 5 % ,枯 水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