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教育”为话题的高考素材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家国情怀、奋斗、青年担当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家国情怀、奋斗、青年担当

2022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家国情怀、奋斗、青年担当前言高考作文是考生发挥语文素养、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选取合适的热点素材,能够更好地体现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2022高考的三种热点素材:家国情怀、奋斗、青年担当。

家国情怀作为一名学生,无论考试成绩怎样,都应当时刻准备着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之中。

家国情怀,作为一种思想情感体验,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现代公民教育的基础。

表现在高考作文中,可以从多个层面展开。

1.历史记忆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和抗战史,历史记忆是表达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考生可以通过探讨历史问题,深入了解祖先们开拓和守护祖国的艰辛历程,凸显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对祖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举个例子,可以谈谈《春蚕》这首诗。

它通过描述秋高气爽,蚕丛蟹磐,文人墨客唱响如意新词,展现了文化交融、文艺繁荣的盛景。

结合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山名曰桃花”之段落,考生可以表达防止文化消失、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社会责任作为一名高中生,除了学习之外,应当肩负起自己公民的社会责任。

这意味着关注社会问题、了解政策法规,是祖国强盛的重要体现。

考生可以从自身出发,思考自己能够在社会结构中承担的角色,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以疫情为例,毫无疑问,新冠肺炎将是2022高考作文的重要素材之一。

考生可以写自己生活在疫情下的经历,表达对那些在前线奋斗的白衣天使的尊重和感谢。

同时,也可以谈一谈自己在疫情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为防控疫情付出了什么努力。

3.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

文化自信可以看做延展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诸多面向中的涵盖,包括历史文化和当代文化。

在高考作文中,考生可以从中发掘出文化自信的体现,自身认同感等内容。

比如,我们可以姜夔《满江红》来谈谈。

它所表现的愤怒、不屈、振奋人心等情绪,鼓舞了受到侵略的中国人,焕发了抗击外敌的力量,体现出中华民族自信的精神风貌。

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孔子的十大贡献

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孔子的十大贡献

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孔子的十大贡献导读:第一、文化上的贡献我国公元前841年前没有文字史料,是孔子编修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把上古文化和文明传承下来的。

在孔子时代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中,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线。

孔子是中华上古文化的传承人以及5000年中华文化的奠基人。

第二、观念上的贡献在历史上夏代尊“天命”,商代信“鬼神”,到了西周周公开始“制礼作乐”,“明德慎罚”,转向注重“礼乐文明”。

这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一大飞跃。

孔子不言所谓有意志有灵验的“天命”和“鬼神”,而对西周的礼乐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孔子是引导中国从“有神论”向“无神论”观念转变的第一人。

第三、文学上的贡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据《史记》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经过孔子整理删定形成了流传至今的《诗经》版本,又叫《诗三百》,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新篇章,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创新篇章的第一人。

第四、哲学上的贡献《易》原本是一部筮(shì)占之书。

孔子使《易》这部筮占之书成为大道之源,成为中国哲学之源。

孔子作的《易传》由《易》的“筮占”功能转变到《易》的“德义”层面上来,其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观念已成为人类“求变向上”的思想基础和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

孔子是改造《易》使《易》转向哲学,引发易学革命的第一人。

第五、史学上的贡献孔子编撰的《春秋》是记载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鲁国历史的第一部史书。

这部《春秋》仅仅一万余字却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可谓言简意丰。

《春秋》为我国两千多年史学的发展创立和奠定了基础,应该说中国史学之父不是司马迁而是孔子。

孔子开修史之先河,是为我国史学奠基的第一人。

2023高考作文黄金素材:精品素材集萃

2023高考作文黄金素材:精品素材集萃

2023高考作文黄金素材:精品素材集萃1.中国文化,让世界看见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我们需要打造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负载中国价值观的优秀内容载体。

近日,翻看何中坚先生所译的唐诗集《一日看尽长安花:英译唐诗之美》,虽是外文,但仍然感受到了优雅音韵、浑融意境,让人心中不由得再次感慨:古诗译成英文也可以这样美。

说“再次”,是因为前段时间还被翻译家许渊冲圈粉,在他的作品中,已领略到中国诗词通过另一种语言展现时的神与韵。

翻译家们的努力让人看到,诗词等门槛较高的中国文化,同样能够让启迪、感动和美,抵达国外读者的心灵。

其实,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在美版“知乎”Quora上,有不少人发帖讨论“你读过最美的中国诗词是什么?”在另一些论坛上,也有很多学中文的外国网友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中国诗词。

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国外读者不仅涉猎广泛,有的还见解深刻,让人颇感惊喜。

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

一位网友说,他们家隔壁曾住着一位上了年纪的独居荷兰女士,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他们,以感谢他们对她的帮助,在诗集的封面上,她手抄了《月下独酌》这首诗。

可以想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式的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丰盈国外读者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共鸣。

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

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琅琊榜》《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纷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

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领域:在“武侠世界”“引力世界”等翻译网站上,有近400万的活跃用户在“追更”中国网络小说。

如果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品读、研究的对象,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普通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

家国与情怀高考作文(通用20篇)

家国与情怀高考作文(通用20篇)

家国与情怀高考作文(通用20篇)家国与情怀高考作文(通用20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国与情怀高考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国与情怀高考作文篇1李白有诗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逆旅即旅舍,古人以生为寄,以死为归,故有此说。

人生伊始,青年刚健之时,要将自己化为一纸信笺寄于远方,游历他乡;残烛飘摇的暮年,又要风雨兼程,回到故乡,回归生他养他的土地。

这就是采薇的故事,是生命出发与回归的故事。

《采薇》虽篇幅不长,却包含着极其复杂的感情,几乎囊括了主人公一生的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

年少离家,有忠孝不能两全的愧疚和无奈,有着重重的牵挂与不舍。

投身行伍,有艰辛生活中的乐观坚强,“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赤胆忠心,胜利时的豪情万丈,对英雄主义的崇拜,当然也有愁肠百转无休无止的思乡之情。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当战争结束,疲惫的士兵终于得以还乡。

然而四季轮回,光阴流逝,他近乡情更怯,他想着门前的柳树、庭中的古井,想见心心念念了数十年的人,他怕物是人非,怕自己“到乡翻似烂柯人”。

所有的离开也许都是为了回归。

人如一芥舟子,被命运的洪荒之流推向远方,我们或主动或无奈地经历了最壮烈的大义,最无奈的求而不得,最痛苦的生离死别。

然而,最终能召唤我们的,不是那些滂沱的激情,而是绵延不绝、温情脉脉的离愁哀思。

这是生命最柔软的部分,也是最坚韧不可摧毁的部分。

所以《采薇》写家国之思,不仅仅是于矛盾中见其悲壮,更是对生命个体的温暖关怀。

这也是古今中外所有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

鲁迅曾经说过中国历史是为帝王将相做的家谱,诚然,浩瀚的史书中,有太多太多的英雄豪杰,谁会为这样一个小人物立传?好在《诗经》记下了他的故事,他的心情。

《诗经》没有记录下他的名字,因为他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可以是千百年后每一个远行的旅人。

2022新高考全国卷作文素材

2022新高考全国卷作文素材

2022新高考全国卷作文素材2022新高考全国卷作文篇1中国,有着数千年辉煌文明之大国,有着四大发明著称于世的强国,在时针拨向1840年之际,随历史之舟驶入了近代的浅滩。

不料,这艘华夏古船却突遭飓风,千疮百孔。

彼时大厦将倾,在外有列强环顾窥伺,在内有政府腐败无能。

国将不国,民无所依,万国来朝的强国转解沦落为任人宰割之弱国。

朱门酒肉仍臭,路有饿殍无数,亡国灭种的阴影笼罩于国人头上。

洋务运动图强军,戊戌变法谋革新,有识之士对时代的反省,竭力救亡图存,终究未能为中国找到正确的出路。

为何?因为他们都忘记了由弱转强的至理在于“增益其所不能”的自强。

故而,《体育之研究》有两句格言振聋发聩,流行至今:“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让强者得以“增益”的,不仅应有好体魄,更应有好精神。

二者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为因果。

洋务运动只图强军,戊戌变法徒谋革新,在偏颇的道路上“增益自身”,走出的自然是曲折的道路。

练就好体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之志便有了根基,既有报国豪情,自然更知晓强身健体之重要,精神与体魄各自得以增益,由国贫民弱变国强民盛便指日可待。

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是也。

时针再次拨向1917年,那是十月革命的星星之火还未成燎原之时,伟人毛泽东却已经清醒认识到,要改变这个糟糕透顶的世道,让华夏从羸弱走向强盛,必然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血与火的革命,有理想又有体魄之青年才是国之希望。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虽万马齐喑,风雨如晦,毛泽东仍预言,有志青年不必是天生的强者,只要“增益其所不能”,改变了自己,便意味着改变了国家。

昔日毛泽东之断语,在时针拨向2021年之际依然是惊雷在耳。

今日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国富民强,从一贫如洗到全面小康,无不体现着“增益其所不能”的自强。

今日中国,公路成网、高铁飞驰、巨轮远征、战机翱翔、嫦娥登月、北斗问天……古老的土地上处处是活跃的创造。

虽然强盛的时代给予了我们富足的生活,但自得其满又“滥用其强”,在这繁华盛世“躺平”“佛系”,那么“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谶语必然再次落在个人和国家头上。

2023年高考热点主题素材:开头、论证、结尾

2023年高考热点主题素材:开头、论证、结尾

2023高考热点主题素材:开头、论证、结尾1.标题:敬畏——立德之本,规则——立身之基【开头段】一位微博大V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大学期间在图书馆借书不还钻制度空子的经历,迅速掀起轩然大波。

有人指出此乃不道德的行为,该大V却强词夺理,坚称自己是按规则办事。

这件事引发众多关注的同时,也不免让人思索:所谓“规则”的意义在哪里?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在哪里?【论证段】1.社会应有规矩,才是一个和平稳定的社会;人应有规矩,才是一个有仁义立身之本的人。

2.大到国事,小到家事,无论是行为规范还是社交管理,无不需要一套完善合理的规则。

违背规则不可有,遵守规则不可无。

3.现如今,违背规则、以身试探法律底线的行为比比皆是,原因何在?因为违背规则的成本太低,还有就是这些人对规则没有敬畏之心。

【结尾段】当规则被犬马利用时,我们要做的是完善规则,而不是与犬马争辩,因为层次不同。

规则对违规者是约束,而对守规者是保护。

唯有人人拥有一颗敬畏之心,我们才能创造一个知法懂法、守法敬法的和谐社会。

敬畏规则是立德之本,遵守规则是立身之基。

2.标题:奋斗铸就辉煌【开头段】爱默生曾说:“凡事欲其成功,必要付出代价:奋斗。

”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只要我们迎难而上,并且不懈奋斗,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唯有不懈奋斗,才能铸就辉煌。

【论证段】1.奋斗能创造奇迹。

2.奋斗能改变命运。

3.奋斗能赢得尊严。

【结尾段】反观当下,“躺平”与“佛系”已成为一些青年不思进取、不愿奋斗的借口。

他们经受一点点挫折就崩溃,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奋斗。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以今日的奋斗书写人生的篇章,创造祖国的辉煌。

牛顿曾说:“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奋斗是青年应有的姿态,奋斗是青年最美的面貌。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不惧挑战,以今日之奋斗,铸明日之辉煌,用奋斗书写青春!3.标题:与我有关,担道义与责任【开头段】不知何时,“与我无关”成为人们脱口而出的行事准则。

高考作文素材:两会教育“好声音”

高考作文素材:两会教育“好声音”

高考作文素材:两会教育“好声音”导读:本文高考作文素材:两会教育“好声音”,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育寄托着民族的希望,关系着国家的未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教育热点问题受到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和热议,他们提出了许多有新意、有见地的观点。

本期《北京晨报·教育周刊》摘录了部分精彩观点,盘点2013年两会教育“好声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这就是我的中国教育梦!”——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勾画了一幅自己心中理想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袁贵仁解释说,教育要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

同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教育。

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此外,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辈子学习,哪怕你是博士毕业,哪怕你已经是教授。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

当今的教育就是着手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中央提出的“学有所教”的目标任务。

最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教育要为每一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最终实现梦想,把自己的梦和中国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现有高考制度改革,以恢复和完善全国统考为大方向来逐步推进。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英语创始人俞敏洪今年两会,俞敏洪依旧关注教育领域问题,提出了恢复全国统考等提案。

俞敏洪认为,现有部分地区已经实行了异地高考政策等,防止招考不公平,但这并非绝佳策略。

他提出,现有高考制度改革,以恢复和完善全国统考为大方向来逐步推进,核心是坚持“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名额依据考生数量在各省以相同比例分配、高校在入围考生中自主差额录取”三大原则。

“促进教育公平,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县区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育公平一直是两会的热点话题。

著名教育者案例素材(3篇)

著名教育者案例素材(3篇)

第1篇一、引言陶行知(1891-1946),原名陶文潜,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民主战士。

他的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倡导和实践“生活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陶行知的生平事迹为例,分析其教育理念与实践,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二、陶行知的生平事迹1. 早年经历陶行知出生于安徽省歙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1907年,他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

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914年,陶行知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主修教育。

2. 教育事业1917年,陶行知回国后,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华大学等校任教。

1923年,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南京晓庄学校,开始了他的乡村教育事业。

3.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陶行知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负责宣传工作。

在此期间,他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强调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4. 延安时期1940年,陶行知赴延安,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部长。

在延安,他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提倡“大众化、民族化、科学化”的教育方针,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逝世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劳累过度,病逝于重庆。

三、陶行知的教育理念1. 生活教育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源于生活,生活即教育。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健康、活泼、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

2. 爱国主义教育陶行知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3. 大众教育陶行知主张教育应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4. 乡村教育陶行知认为乡村教育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关键,他提倡“以乡村教育为根本”,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

四、陶行知的教育实践1. 晓庄学校1923年,陶行知创办了晓庄学校,以“生活教育”为指导思想,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乡村教师。

高考作文时评素材:修身立德走好人生路,铸就教育强国!

高考作文时评素材:修身立德走好人生路,铸就教育强国!

高考作文时评素材修身立德走好人生路,铸就教育强国!1、修身立德走好人生路(人民日报)在安徽省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田间课堂”培养孩子们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品质;在湖南省长沙市育英学校,“书道习得”让同学们在学习传统文化中领悟做人道理;在四川大学,红色主题团日活动已成特色,大家围绕如何传承红色文化、争当时代新人等问题阅读经典、展开交流……在人生不同阶段,德育伴随始终,是青年成长的必修课。

“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党勉励新时代中国青年锤炼品德修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一个人的德行、品性就好比木之根、水之源,只有不断修身立德,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实现海纳百川。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在传承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大义,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抑或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修身立德强调的从来不只是在私人领域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做到“独善其身”,更要立志报效祖国、用实际行动服务人民、追求“宽仁大义”。

从五四运动中“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爱国青年,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垦荒青年,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的航天科研团队,可以说,广大青年立什么样的德,既是个人选择问题,更彰显着一代人的胸怀与境界,决定了整个国家和民族选择怎样的道路、坚守怎样的价值、成就怎样的事业。

修身立德本质上是对精神世界的塑造。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

古今中外,种种案例启示我们,一个人失去正确价值观锚定的“德”,就会陷入精神的虚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念,莫衷一是、行无依归,就不可能进步。

广大青年不断锤炼品德修为,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精神层面获得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坚定地前行。

教育类型作文素材——“陶行知、叶圣陶、魏书生”

教育类型作文素材——“陶行知、叶圣陶、魏书生”

人物特辑| 教育者:陶行知、叶圣陶、魏书生潇潇春雨润桃李,耿耿丹心育英才教育者“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从古至今,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也吸引无数教育大家身体力行进行探索。

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两相配合。

李贽曾言:“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对教育者而言,教育不仅在课堂,也在生活;不仅限于知识,更在于做人。

而对受教育者而言,教育不仅是接受,也是内化于心,更应践于行。

适用考点:教师道德、教育方式、素质教育、新青年、社会风气往年真题:2018年北京卷《新时代新青年》2017年全国卷三《我的高考/我看高考》2017全国卷一《中国关键词》2016全国卷一《奖惩之后》陶行知:知行合一,生活即教育▣荣誉成就:中国人民教育家、平民教育践行者、生活教育▣事迹回放: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统治,但旧日的封建传统教育,延续千年,遗毒馀烈。

传统教育以经学知识教授学生,在科举取士日益僵化时,往往使人脱离实践而成为“书呆子”,不仅跟不上时代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更谈不上向大众普及。

陶行知敏锐地察觉了旧传统教育的缺点,在具体分析中国国情后,极力倡导平民教育。

此外,通过不懈探索,他吸收并改造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提出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方面组成的“生活教育理论”。

为了将教育深入广大农村,1927年,陶行知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和前途,在南京筹办起近代最早的试验乡村学院——晓庄乡村师范。

学校完全贯彻“生活即教育”思想,陶行知常亲身到百姓家拜访学习,或请他们作“先生”来给学生传授知识。

他也教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将所学应用于行,使课堂变得活泼,也推广了平民教育。

在外人看来,留美归来的大学教授陶行知在农村与师生同甘共苦,与农民交朋友的行为是不能理解的。

然而正因为陶行知这一腔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热血,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中国的教育事业得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考热点作文素材

高考热点作文素材

高考热点作文素材1. 教育的公平与机会均等:- 高考是中国教育体制中的重要部分,过去的高考存在地区差异和户籍限制问题。

近年来,一些政策的调整和改革使得高考更加公平,但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

- 高考制度的改革需要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以保障每个学生的机会均等。

- 如何减少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负担,提供更多的教育资助和机会。

- 对于特殊群体,如残疾学生、农村留守儿童、少数民族学生等,应采取特殊的教育措施,保障他们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2. 高考改革与素质教育:-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方式之一,过于追求分数和排名会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产生负面影响。

- 如何在高考改革中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探讨高考与学科竞赛、综合素质评价的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多元化发展的机会。

3. 高考与学生心理健康:- 高考压力成为当今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与高考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需引起关注。

- 如何改善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提供更好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高考,避免因过度竞争而产生的焦虑和抑郁。

4. 高考与教育公平的争议:- 高考制度针对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存在一些不公平的问题需要解决。

- 高考成绩的评价标准是否公平合理,是否应该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

- 高招政策对于不同类型学校和学生的倾向性,是否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5. 高考后的出路与职业选择:- 高考结束后,学生面临对未来的职业选择,这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 如何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引导他们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 如何加强高中与职业教育的衔接,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职业技能培训。

注意:以上素材是可以灵活运用的,您可以根据需要和写作要求对原始素材进行调整和组合。

写中国教育的作文8篇

写中国教育的作文8篇

写中国教育的作文8篇好的作文通过丰富的内容与独特的观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优秀的作文在内容上层次分明,同时展现出作者的独特观察与思考,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写中国教育的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写中国教育的作文篇1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知识启蒙心灵成长为人处世起着独特的作用。

一个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决定一个孩子今后成功与否。

我们国家有着非常良好的家庭教育优良传统。

历有的家族人才辈出,究其原因,与其良好的教育家庭分不开。

几乎每个姓氏家族都有家训。

历比较有名的家庭教育的典籍有:t;颜氏家训>t;朱子家训>t;曾国藩家书>。

这些书籍的内容大多强调子女的修身治学为人处世等。

我作为一名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不断的探究教育的方法。

现借此机会谈谈本人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各位老师家长们进行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一注重良好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为孩子的成长打好基孩子在家庭中成长,如同一棵小树在自然界中成长。

良好的自然环境对树木的生长有利于它快速成材。

同样,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将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地成长。

因此,我非常重视家庭的文化氛围的建设,注重学习型家庭的打造。

我的房子虽然面积不大,但却有着浓浓的文化氛围。

在我的生活中,书籍是我的朋友,学习是我的习惯。

只要有时间,我天天都会看书,学习,以此让孩子受到我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是长期的一种耳濡目染和熏陶。

此刻我孩子喜爱阅读,大概是受到我的影响吧。

孩子为什么会受影响呢?我想,这与从众心理有关。

对于一种现象,孩子最初是效仿,继而会形成一种习惯。

特殊是长期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他能不受你的影响吗?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所以作为家长在各方面要成为孩子的学习模范,这既是家长的责任,更是孩子的期望与未来!这应当成为一个定律:负责的家长必定会培养出成功的孩子!家长要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质,每一种潜质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要素。

以“教育”为话题的高考素材_高考作文素材

以“教育”为话题的高考素材_高考作文素材

以“教育”为话题的高考素材1、郑板桥:教子莫为做官而读书郑板桥(1693-1765)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

他在山东潍县当县官时,儿子小宝留在兴化乡下的郑墨弟弟家。

小宝6岁时上学了。

为了教育儿子,郑板桥专门给他的弟弟郑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

"他的"道"是什么呢?他说:"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

"郑板桥自己是个读书人,他并不是看不起读书人,他看不起的是: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郑板桥自己最重视的还是儿子的品德。

他对弟弟说:"我不在家,儿便是由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幼子而姑纵惜也。

"他主张,他的孩子和仆人的儿女应平等对待。

他说:"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别人。

凡鱼餐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跳跃。

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头肉乎!"后来,郑板桥不放心小宝的成长,就把他接到身边,经常教育小宝要懂得吃饭穿衣的艰难,要同情穷苦的人。

教育儿子"明好人之理"、"爱天下农夫"。

由于郑板桥的严格教育和言传身教,小宝进步很快。

2、曾国藩:在外不忘写信教育子女曾国藩(1811-1872)是清末湘军首领。

他权管四省,位列三公,拜相封侯,谥称"文正"。

他的儿子可算得上是"正牌高干子弟"了。

然而,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都没有变成"衙内"和"大少爷"。

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以自学通英文,成为清朝的著名外交家;曾纪鸿不幸早死,研究古算学亦取得相当成就。

不仅儿子个个成才,孙辈还出了曾广均这样的诗人。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高考作文素材(一)三孩政策热点一: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中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中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热点二: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闭幕会在北京举行,表共适过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1.我国人口问题的角度(1)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2)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我国人口现状还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如总人口增速趋缓、老龄化加剧等。

(3)危害: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4)三孩政策: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放开三孩政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是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以及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的需要。

我国放开三孩政策是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完善和补充。

2.如何理解我国放开三孩政策?(请关注:跟着老师学政治)3.请你就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1)国家:①调整人口政策。

②保持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创新养老模式,将家庭养老模式与社会养老模式结合起来。

(2)社会:传承和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爱的社会氛围。

(3)子女:自觉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

(4)老年人自身:要加强锻炼,保持健康,减轻国家、社会和子女的负担,积极参加养老保险、养老储备等。

高考作文素材(二)谷爱凌:雪道之上,自由飞翔2021年12月5日,在2021—2022赛季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美国斯廷博特站比赛中,18岁的中国选手谷爱凌上演赛季首秀,以总分184.25分夺冠。

关于教育的人物素材

关于教育的人物素材

关于教育的人物素材
教育一直是人类发展的重要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为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教育人物素材。

1.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

他倡导“教育无疆界”,主张“以诚相待,以德为先”,并提出“三纲五常”的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

3.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是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对教育的贡献主要在于提出了儿童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和社会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能力和自我意识。

4. 摩西:摩西是犹太教和基督教中的重要人物,他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领导以色列人民走向自由,在途中教导他们信仰、道德和法律,建立了犹太教的基础。

5. 约翰·杜威:约翰·杜威是美国教育界的重要人物,他提出了“经
验主义教育”理论,主张通过学生的实践经验来实现教育目标。

他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学生的个性差异,主张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这些人物在不同的领域和时期,都为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的理念和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新中国之后教育的进步 作文素材

新中国之后教育的进步 作文素材

新中国之后教育的进步作文素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1949年,全国5.4亿人口约80%不识字,只有3000多万名小学在校生,100多万名中学在校生,10多万名大学在校生,大中小学在校生规模类似“倒图钉形”。

世纪之交,“倒图钉形”逐渐成为“金字塔形”。

在2018年近14亿人口中,全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在校生,分别为10339万人、4653万人、3935万人、3833万人,已经呈现“正梯形”。

同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95%,初中阶段、高中阶段、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分别为100.9%、88.8%、48.1%,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1.7%,这些指标已达同期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当前正在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女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与人口自然比大体相当,特殊教育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也在多样化推进。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人力资源开发和知识创新等多方面贡献。

综观70年来不平凡的历程,我国已构建起基本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这些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在于中华民族尊师重教传统发扬光大,城乡居民旺盛学习需求成为教育发展的强劲动力;也在于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释放出空前活力;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功探索出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教育发展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在中国教育史和人类文明史上
谱写了辉煌篇章。

教育的意义作文素材

教育的意义作文素材

教育的意义作文素材教育的意义在当代社会中,教育被视为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教育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方面,更表现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上。

教育的价值体现在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

首先,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能提供广泛的知识,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认识世界的需求,还能够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举个例子,近几年,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高中生能够通过考取国外知名大学的方式去留学。

这无疑是教育提高人们素质的一个例证。

其次,教育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不仅仅教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只有通过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才能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例如,教育系统通过开展义务教育,普及学校教育,使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基本的教育,从而缩小了社会阶层差距,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此外,教育还对于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能为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和技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

只有通过教育,培养出更多有才能、有创造力的人才,才能不断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事实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把教育放在国家发展的首要位置,大力投入教育事业,在教育体系和教育投入上进行了大力发展。

正是这种重视教育的举措,推动了他们的经济迅速发展。

最后,教育追求的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在学校中不仅仅学习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初步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和人生的意义。

通过教育的努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能够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教育的意义在于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高考作文写作母题(中国式)全素材+运用示例+作文演练

高考作文写作母题(中国式)全素材+运用示例+作文演练

高考作文写作母题(中国式)全素材+运用示例+作文演练近几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

在享受着这些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式速度”“中国式力量”“中国式创造”等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这些代名词书写着新时代辉煌中国的崛起和国民新风范树立的崭新篇章。

当然,我们在为这些成就感到骄傲时,也应看到它们背后的问题。

“中国式”,一个带有国家名称的词汇,本应充满了自豪与荣耀,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国人群体性行为被贴上“中国式”标签,如“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教育”“中国式插队”等等。

在各种各样的“中国式”问题面前,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是旁观者,应一起努力从“中国式”标签中寻找存在的问题,让“中国式”成为先进、有中国独特魅力的代名词,彰显中国的正能量。

当今“中国式”:——热词“中国式”素材与运用示例1.“中国式不服”科技不仅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更是腾飞之翼。

一批“中国式不服”的科研工作者不顾偏见与质疑,用不同的方式坚持着“中国智造”的信念,攻克行业核心技术壁垒,打破国外垄断的窘境。

素材呈现:林伟明,十八年钻研,只为那根金属导管林伟明是我国航空航天金属导管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

长期以来,金属导管先进塑性成形技术装备被发达国家所垄断。

在一场科技交流会上,有专家提出:“我国金属导管弯曲成形装备及技术全部依赖进口,能不能自己搞出来。

”这句话“打中”了林伟明,他在一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目标:要做出一种能和发达国家竞争的高端装备!他毅然投身研发工作,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十八年如一日坚守在科研岗位一线。

通过不懈的研究,他带领的团队突破了20项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摆脱我国在该领域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局面,成功实现自主可控。

“我们的使命是为中国制造补短板、填空白。

不论何时,我们都会把科技创新视为第一要务,这一点不会变,也不能变。

”林伟明坚定地说。

运用示例:空间科学、人工智能、四代核电、量子通信……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格局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正挺进“无人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中国教育”为话题的高考素材
天梯上学路,沉沉的警示在湖南桑植县张家湾村,因地高多悬崖,从祖辈起,村民就靠搭在高低两处的木梯出入镇上。

而村里学龄期的孩子,也只能靠爬垂直的天梯上学,而梯子下面,就是六七十米深的悬崖。

小杂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百姓生存和子女求学举步维艰,上升渠道逼仄,也就谈不上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但愿学童爬天梯作为一个侧影和警示,能提醒人们发展的不平衡,提醒官员真正心系百姓,奋发有为,如此才能让那风吹雨淋的木梯成为过往云烟。

话题拓展:梯、角落里的卑微、起跑线
不到80分是垃圾成绩当有制度反思XX73.5分,XX78分,这些连80分都不到的是垃圾成绩。

XX53分,XX51分,更是垃圾中的垃圾4月9日晚上,佛山顺德容桂四基小学学生家长在微博上曝光了一条老师的群发信息,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愤怒,更引发社会的讨论与关注。

小杂评:教育是兴国之本,好教育当然离不开好教师。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舆论的监督正在倒逼师德水平的改善,一条低分是垃圾的短信,带给涉事老师的教训是深刻的,而更深刻的反省在于,我们该如何培养更多的好教师?教师是心灵的工程师,而不仅仅是提供课程教学的机器。

话题拓展:唤醒心灵之美、恶言背后、麦克风时代
解放教育,要彻底推翻黄冈模式20xx年4月,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一中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被强迫放弃中考,在觉得大学梦完全破碎后,这名学生选择了跳楼轻生。

该学生所在的班级,在该校属于成绩偏下的班级,为了不影响学校整体的升学率,这个班所有的学生都被老师建议去读中专,而被迫放弃中考。

小杂评:被迫与所有孩子都憧憬的大学梦相隔,孩子选择了轻生。

教育是成就孩子梦想的翅膀,缘何就变成了扼杀梦想的刽子手?今天的中国梦绝不可以再允许如此强势的教育模式继续苟延残喘下去。

话题拓展:中国梦、沟、延续梦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