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生一年级入学前准备,开学前妈妈要做的那些事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新生一年级入学前准备,开学前妈妈要做的那些事儿
9月1日,孩子们就要背起小书包,高高兴兴地迈进小学的大门了。
总有一天,那个寄托了妈妈无穷牵挂和期望的小宝贝,要消失在教学楼的拐角处,独自去开启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家庭教育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新生一年级入学前准备
心理准备
1.生理准备
(1)早睡早起,保证每天有9个小时或以上的睡眠时间,晚上9点要睡觉,早上7点前起床,不赖床。
上课不能迟到,要提前十分钟到学校。
(2)积极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打羽毛球、踢足球、跳绳、跑步等活动,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3)教会孩子自己穿衣、系鞋带、系红领巾、整理书包,不拖拉。
2.心理准备
(1)多与孩子沟通,聊学校的事、聊学习与活动,让孩子喜欢上学。
(2)多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信心;鼓励孩子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尽快融入班级与小学生活,不搞特殊化。
(3)孩子回到家告状,家长请先向班主任了解情况是否属实,要站在如何让孩子发展得更好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学习习惯
1. 尝试着让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
2. 认真倾听、思考习惯的培养。
学会认真倾听是孩子入学以后能不能专心听讲的重要前提。
3. 正确的站、坐、行姿势的培养。
家长要注意孩子看书、写字时的正确坐姿,若不注意,脊柱容易变形。
4. 建议家长可以每周对孩子的表现进行总结回顾,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生活习惯
1. 卫生习惯的培养。
孩子上学穿的衣裤、鞋子、袜子等,要干净整洁;做到勤洗头、勤洗澡、勤剪指甲。
2. 饮食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往往有加餐时间,进入小学后没有课间加餐,应逐渐养成儿童按时进餐,做到“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
3. 睡眠习惯的培养。
做到早睡早起,晚上九点前睡觉,保证孩子有九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4. 自理习惯的培养。
能自己穿衣、吃饭、整理书包、学会系鞋带。
爱惜书本、学习用品、用好的东西放回原处。
物品准备
1. 学习用品:
(1)书包:双肩书包,简单轻便易于折叠的书包,既方便携带,又便于在橱子内存放。
(2)铅笔盒:普通简单实用型,最好是布艺的,能放文具就行,不要追求高档光鲜。
(3)铅笔:
铅笔要买笔芯为2B的三角形铅笔,不要用自动铅笔;并且在铅笔上用不干胶贴上孩子的姓名;准备5枝铅笔,每天放学回家后销好,不能带削笔器到学校。
(4)橡皮:
简单实用型的绘图橡皮4B或2B专用,容易擦干净。
不要选择香味过浓和过于花哨的橡皮。
(5)削笔器:(不能带入学校)建议购买一个质量较好的削笔器,教孩子学会自己在家里使用,并告知孩子及时清理木屑。
(6)书皮:选用透明、无图案的书皮,引导孩子爱惜书本,也可用挂历纸、包装纸包书皮,既环保又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7)名字贴:写好班级、姓名,粘贴在书本、铅笔、水杯等学习和生活用品上,贴上学生姓名贴,便于学生找寻和遗失后能取回。
便于丢失后找回。
(8)直尺:要有0刻度的,且刻度精确、透明的,不要太花俏看不
清数字。
选择长约20厘米的直尺
除以上物品外,根据学科需要购买的如固体胶、油画棒、水彩笔、彩铅、美术本等,由学科老师提出具体要求。
温馨提示:不要选太复杂的、玩具性的、功能太多的文具,以免分散小朋友上课的注意力,影响听课。
2. 生活用品:
(1)水杯:建议准备一个不易碎的水杯,瓶子上部贴上名字,养成多喝水的好习惯。
(2)纸巾:每天准备纸巾一包,以备擦手擦嘴使用。
3. 着装要求:
(1)干净整洁、舒适得体,不披衣散扣。
(2)不穿背心、吊带衫,要穿有袖的上衣。
(3)不穿拖鞋,要穿运动鞋。
开学前妈妈要做的那些事儿
为班级准备日用品
这个,每个人都可以做。
到超市,买一盒湿纸巾、两盒干纸巾,一瓶洗手液。
在开学的时候,让孩子带上给班级用。
孩子小,小学和幼儿园是不一样的。
在幼儿园,这些如厕的用品,都是有的,上了小学,就没有了。
孩子呢,还小,特别是有的孩子,自理能力很差。
实在憋不住了,上趟厕所,弄得哪里都是。
每个班都有几个这样自理能力差的孩子。
湿纸巾可以擦,擦完了呢,没有洗手液,帮着收拾的人,没法洗手。
洗手液不是给孩子洗手用的,小东西们洗手,都不用洗手液。
洗手液是以备不时之需的。
这些拿到学校,由老师保管。
下课的时候,有需要的孩子,自己去取。
水杯是每个学校都会要求家长带的。
要注意的是,不要往水杯里放果珍什么东西,就是一个空水杯。
要不,孩子会玩儿起来没完没了。
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孩子离开妈妈,进学校,无非是吃喝玩乐安全。
围绕这些,做好准备。
传统的陷阱是:妈妈只关注自己的孩子,不管别的孩子。
其实呢,
你把全班的孩子都考虑进来,什么问题都好解决。
不过,买间食、买纸,这些事情,如果没有QQ群,形成家长的群体行为,分担,那么,哪个家庭要长期做,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那个QQ群,绝对重要。
什么事情,不管多难,一分担,每个家庭管一次,就很容易解决了。
湿纸巾是让自己带。
可是,妈妈们不了解作为群体的小孩子:只要两天,就有家庭忘了带了;孩子把纸巾玩儿碎了,不能用了……所以呢,作为班级备用,这纸巾是需要的。
这么写短信给老师:“*老师,明天上学,我让语晨给班级带一盒湿纸巾,两盒干纸巾,一瓶洗手液给全班级的孩子们使用。
如果用完了,请告诉语晨,我再买来补充。
您辛苦了,谢谢!”上学头天晚上发。
早上教孩子见了老师,把东西给老师的时候,怎么说。
最好让孩子演练一次。
你发完短信,很快,就收到老师的表扬回信了:小学低年级的老师,表扬人的功夫,绝对都一流。
大家知道哈:你就送一次!收到老师的回信,就要琢磨:怎么引导、鼓动QQ群里的家长,把这些事情继续下去……形成一种制度,大家一起做。
一家供全班孩子的卫生用品,好,一供六年,那谁受得了。
即便受得了卫生用品,间食呢?受不了。
话说,申爸只买第一次的卫生用品,第一次的间食……以后,都是群里的妈妈们排班,自动往下走。
完了呢,申爸第一次买书、第一次买运动会的手花、第一次买……好多东西。
买完了,家长群里都排好了,申爸就撤出……妈妈们也不把申爸往里排……琢磨下一个,什么能帮到孩子们。
这就需要有一个人出来,买第一次。
谁买无所谓,关键是孩子用到的时候不缺。
怎么引导别的家长跟进呢?刚开始,要小群体,总有几个要好的家长吧?孩子一进校门,就跟几个家长沟通,我今天送了什么给班级,怎么怎么想的,还有老师回的短信。
你一说,就有好朋友说,不错啊!真好,下一次,我买。
只要几个家长买几次,群里就开始排了。
真没认识的家长---很快就有了。
1)为什么准备用品
湿纸巾,总是要的,学校一般不配。
有的孩子,冬天那个鼻涕啊……没有湿纸巾,没法儿擦。
大家只要把这些事情做好,会帮老师很
大的忙,这还是一个方面。
其实,这些事情做了,主动权你拒绝,也推不出去了。
它一个一年级,有很多班,对吧?自己班级里要什么有什么,家长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工作....班主任在别的老师面前,多有面子!不止老师有面子,孩子们更有集体荣誉感:申爸带动家长买了书以后,家长们捐给班级的书,那多得……大申回来骄傲地说,我们班的图书角,都堆不下,门都打不开了。
后来,马老师只好把书送给二班。
他们的图书角,光秃秃地,只有几本书!
孩子的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怎么来的?不就靠这些事情,点点滴滴聚集起来的?有了集体荣誉感,才有合作、才有齐心协力,才有容忍忍让……这些,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对吧?
非智力因素不好培养。
当然了,这些东西,哪里是一家一户可以做到的?家长再有本事,也做不到!要培养这些非智力因素么?只能这么做。
看看现在的班级,家长们一个个鬼鬼祟祟地,琢磨着自己孩子的一亩三分地儿……图书角空空荡荡……这样的孩子,长大,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能好吗?
所以,申爸一直都说,重视非智力因素,重视非智力因素……可是,论坛里就没说这个怎么培养非智力因素。
这是靠说的吗?这得靠家长做!你做,为整个班级的孩子着想,整个班级都好了,你的孩子自然就好了。
靠嘴说,教,这个范畴,纯粹扯淡。
到时候,申爸指导大家怎么组织课外活动。
2)如果老师拒绝怎么办
慢慢来,有六年时间呢!不着急。
那就想别的办法。
老师面对上百的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名称,她怎么知道谁在讲话?帮着老师管理。
你知道,管群,是个多麻烦的事情吗?怡妈她们深有体会的。
马老师的QQ群,都是我到办公室给她建的,一个一个家长邀请进来,该显示的名字……
大家留意,我们做这些,不是为了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特殊照顾……当然,客观上,确实会有这种副作用……回头申爸给你解释,和外面人的直觉想法正相反:老师的特殊照顾,对
孩子一点都不好!
我们的目的是帮助老师脱离掉一些杂事……那么多家长,每人搭一把手,事情就解决了,老师一个人去干,累死……同时,营造一个“不一样的班级氛围”,让孩子生活在里面,感觉自豪!一旦孩子对自己的班级感觉到自豪了,孩子与人打交道的非智力因素,基本上就都有了。
大家的目标是,到了这学期末,和老师打交道,要去掉所有的客套,直接开口就说主题。
干净、利索,这需要互相了解,互信。
申爸观察到,很多家长,解决不好这个问题。
孩子都到了五年级了,接老师打来的电话,嘴还拌蒜呢,你不自然,老师也就不自然;相比于社会上工作的家长,老师更不善于与“陌生人”沟通。
最后,变成什么情况?只要有老师的电话,那就一定是告状电话。
说孩子那里那里坏了,已经坏得不行了。
家长一看到电话,心理就更加紧张,更加不自然。
搞得对方也更加不自然,恶性循环。
本来,沟通顺畅的话,孩子出现苗头,老师的电话就来了。
这时候,家校合作,什么问题都很容易解决。
家长没有调整好,有些老师呢,强做。
结果,家长怒气冲冲:什么都找家长,要你老师干什么?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强做,就是强行沟通,在孩子有不好苗头的时候,就通知家长。
爸爸妈妈们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在一开始,就把和老师的心理隔阂拆掉,然后,双方专心于怎么教育好你的孩子。
老师发现苗头,一个电话,你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反正就是在孩子那里,按老师的建议,做点儿什么呗。
下班就做,做完发个短信,回馈一下,这事儿就算完了。
3)注意事项
大家记住:家长不能当着别的家长的面儿,给老师东西!你要是老师,谁知道你是收礼,还是收捐给班级的物品?你敢收吗?大家回去翻聊天记录,看看申爸当初说给班级送公用品的时候,是怎么说的?让孩子带给班主任,妈妈发短信把事情说清楚。
给班级提供小红花或奖品。
妈妈们,小红花很重要……爸爸妈妈们想过没有,老师手里的小红花,哪里来的?教育部门的教育拨款,是不
包含买小红花的钱的……妈妈们发个短信,说给班级准备了小红花,送给孩子们当奖品用的。
老师要是不拒绝,就买一些,让孩子带到班里交给老师,做教学辅助工具用。
当然,买一些普通的铅笔、橡皮,交给老师当奖励品,就大申班的家长,一直到今天,还在赞助班级“奖励品”,孩子们从老师手里拿到一根奖励的铅笔,高兴好几天。
4)答疑
兮妈:
我们班目前因为有些家长要集资给班上买空气净化器,都快吵起来了。
搞得气氛很不好,我都不敢共享信息了,郁闷。
大申爸:
哈哈,这个花果山的劲头,搬到兮妈班上啦!话说,这个麻麻吧,为了孩子,那劲头儿杠杠地。
兮妈呢,你组织了班级群,群里的妈妈为了孩子,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是好事儿。
麻麻们烧起来,不小心烧坏个窗帘儿座套什么的,也难免,没把房子烧塌架了,就算好的了。
那些妈妈们要知道一点的是呢,为了孩子好,这不为过。
可是,你一个班级,为了孩子好,可不能不管不顾...这个孩子在班集体里面,班级在学校里面,学校在社会里面,你不能光顾着自己的孩子,自己班的孩子好了,不照顾到对学校,对社会的影响。
说穿了,就是“社会化”。
妈妈们爱崽心切,疯起来,把自己是在“社会中”这件事情,给忘的干干净净了。
孩子呢,去学校上学。
他上什么呀?学什么呀?就薄薄的两本课本,有什么可学的?孩子们学的...一年级....可不是那两本薄薄的课本。
孩子们主要的任务,是社会化!他们要观察,社会是个什么样子,权威是怎么回事...自己怎么独善其身,趋利避害。
孩子们主要学的是这些,这个叫社会化。
孩子呢,社会化了;妈妈呢?那边反社会化。
为什么反社会化?你说,前两年,择校,对吧?这个择校呢?外边不明就里的人,怎么看?他们会说:某某小学,非富即贵,全是贵族,哪里是咱们这些普通百姓的孩子去的?
你看哈,孩子们上学,教室里竟然还摆着空气净化器!还是飞利浦
牌儿的呢!高级!这是这一拨儿不明就里的家长这么说的;那一拨呢?他们怎么说?我跟你说哈:那学校,可黑啦!学校校长要家长赞助空气净化器呢!你知道,这净化器是怎么回事,可是,别人,他不知道啊!你不能不让别人说话,别人猜测,对吧?人家就这么猜了,你怎么办?你没办法。
随它,这是你。
学校呢?学校它受不了啊!你说,你们家长疯起来,就这么干,学校能让吗?所以呢,家长想赞助孩子们,可以。
要在整个社会,各个方面,都能忍受的范围之内。
什么能忍受啊?赞助班级干湿纸巾;给孩子们的图书角备些好书;赞助老师小贴花,小印戳;给老师买些铅笔尺子文具,当奖品;天儿热了,买些经济实惠的冷饮,给孩子们降降暑....
到此为止啦!你不能再往前走!
为班级争光,让孩子们身在一个团结友爱和谐,总能赢的班集体里面,这很重要!
怎么帮助班集体?
有啊,很多啊!学校运动会,想办法帮助老师训练,入场式,各个比赛单项,训练,拿好成绩。
以运动会,孩子们的班级都第一。
各个班的家长,都还争呢:“我们班”怎么怎么样?这样,才行。
就是说,要在学校的允许范围之内,进行活动。
学校会有很多很多活动,号召:科学节、艺术节、征文比赛,各种评比,运动会;歌咏比赛....这些,都是学校安排好,让家长个个争先的领域。
他这个小孩子,才一年级,你说,什么节,什么比赛,那能是孩子们做出来的么?
当然不是啦!都是家长做的。
家长呢,不要把这个当做负担;要把这个当做一次机会,让孩子的班级在全校争先,然后,孩子就生活在一个“总能赢”的集体里面。
这个小学阶段,是为下一步孩子的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的阶段。
你说,在一个总赢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和一个“总输”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他长大了,能一样吗?
不一样。
怎么造成的不一样?就是家长么!家长能不能团结起来?能
不能在学校制定的框架范围之内,让孩子们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