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中年级职称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 年中小学、幼儿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理论模拟考试(2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本大题共 60 小题,每小题 0.5 分,共 30 分)
1.下列哪部法律确定了我国教师的法律地位。
D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指 B
A.幼儿园、小学阶段 B.小学、初中阶段 C.初中、高中阶段 D.幼儿园、高中阶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未成年人指的公民。
D
A.未满十四周岁 B.未满十六周岁 C.未满十七周岁 D.未满十八周岁
4.小学教育的根本性质是 A
A.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 B.为升入中学打基础 C.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D.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
5.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是 B
A.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自主发展 B.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C.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D.面向全体、自主发展、主动发展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B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 A
A.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B.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C.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 D.后
勤服务方式的变革
8.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D
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B.人的自然发展学说 C.人的本质观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9.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了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B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10.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是 B
A.未成熟的人 B.发展中的人 C.成熟的人 D.被塑造的人
1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A.教学 B.完成当地领导机关布置的重要任务 C.思想品德教育 D.完成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突击任务
1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 -1- 个别学生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D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 D.学生学业检查和评定
14.“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 B 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名言指的是要重视 A A.榜样示范 B.实际锻炼 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
16.“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观点的提出者是 B A.洛
克 B.杜威 C.华生 D.布鲁纳
17.“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这主要说明教学中教师应注重 C
A.传授科学知识 B.反复练习巩固 C.培养学生能力 D.加强“双基”教学18.在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D
A.社会公德 B.教育理论素养 C.教育思想 D.职业道德
19.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B
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20.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
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主体作用 D.基础作用
21.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的 D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
22.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 D
A.学生认识直接经验的过程 B.教师的认识过程 C.学生独立的认识过程 D.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间接经验的过程
2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称为 B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讲授法 D.实习作业法
24.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了德育的 A
A.疏导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25.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D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26.在教学中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这种方法是 C
A.讲授法 B.参观法 C.情境教学法 D.循循善诱法
27.《给教师的 100 条建议》作者是 B
A.马卡连科 B.苏霍姆林斯基 C.叶圣陶 D.陶行知
28.由实际教育工作者(通常是教师)担任研究者,以学校或教学中亟待改进的实际教育问题为研究内容,并以改进这些教育活动为目的的研究方法是 A A.行动研究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访谈法
29.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发表的 C
A.《民本主义与教育》 B.《爱弥尔》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话》30.“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活动、应遵循 A
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1.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A
A.民主平等关系 B.相互促进关系 C.授受关系 D.相互制约关系
32.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 D 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A.自觉性B.自律性 C.主动性 D.主体性
33.学习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这主要是根据遗忘过程的 B 规律。
A.再认 B.先快后慢 C.倒摄抑制 D.消退抑制
34.教师在黑板上用红笔标示重点,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是利用知觉的 B A.理
解性 B.选择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3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了心理是 D
A.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B.脑的机能 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D.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36.有经验的教师穿了新衣服总是提前到班级里亮相,这是考虑到刺激物的 D 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A.强度 B.对比关系 C.运动变化 D.新异性
37.智力的核心是 D 能力。
A.记忆 B.想象 C.观察 D.思维
38.“知之深,爱之切”说明 A
A.认识是情感的基础 B.情感是认识的基础 C.意志是情感的基础 D.情感是意志的基础
39.老师提出“报纸有何用途”时,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的过程,属于 C
A.动作思维 B.集中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40.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的 A 发展。
A.创造性 B.有意性 C.现实性 D.概括性
41.上课时有的学生边听课边搞小动作,这属于 B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稳定
42.小学儿童刚学写字时,常常不是多一点就是少一横,“己”和“已”“析”和“折”等形近字常混淆,、说明他们 C 较差。
A.观察的目的性
B.观察的顺序性 C.观察的精确性 D.观察的深刻性
43.小学儿童运用学习过的原理解答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过程是 D
A.抽象 B.综合 C.概括 D.具体化
44.“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属于 A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移情
45.“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这是意志品质差的表现。
C
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46.构成班级人际关系主体的是 C
A.受欢迎儿童 B.不受欢迎儿童 C.中间型儿童 D.人缘儿
47.在一般情况下,B 程度的焦虑有助于促进儿童取得好成绩。
A.高等 B.中等 C.低等 D.低度
48.知识丰富的人,可能有较高的创造力,也可能有较低的创造力,这个观点是 A A.正确的 B.错误的 C.两可的 D.不能说明问题
49.开朗、活泼、不拘小节、易于适应环境的人,性格属于 A
A.外向型 B.内向型 C.意志型 D.理智型
50.小学儿童的主导需要是 A
A.活动需要 B.交往需要 C.认识需要 D.成就需要
51.在学生的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2.当我们在阅读鲁迅作品《祝福》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形象是 C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5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D 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54.在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组织形 C 式。
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55.王小明解开一道数学难题,心中感到无比的欢乐,这种情感表现为 D A.美感 B.心境 C.道德感 D.理智感
56.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教育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 D
A.正式评价 B.自主性评价 C.非正式评价 D.总结性评价
57.李时珍是 C 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巨着。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58.童第周是我国着名的 C,也是国际着名的科学家。
A.数学家 B.地质学家C.生物学家 D.物理学家
59.上联是“风拂千条柳”,下联应对 B
A.雨打万朵花 B.雨润万朵花 C.雨浇万朵花 D.雨淋万朵花
6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作者是 C
A.秦观 B.王安石 C.苏轼 D.王勃
二、多项选择题(下面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答多、
答少、答错均不得分)
61.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级课程为 ABC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特色课程 D.学校课程
62.新课程三维目标是 ABD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学生自主发展 D.情感态度价值观
63.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要实现 BCD 三个方面转变。
A.教师要终身学习 B.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C.教师成为研究者 D.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的变化
64.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包括 ABCD
A.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 B.教学方法的设计 C.教学媒体的选用 D.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
65.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其中《四书》包括《中庸》和 ACD A.《大学》B.《学记》C.《论语》D.《孟子》
66.1983 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 ABC”。
A.面向现代化 B.面向世界 C.面向未来 D.面向科学
67.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纵向分为幼儿教育和四个等级。
ABD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中教育 D.高等教育
68.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 B 和 D
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A.审美情趣 B.创新精神 C.开放思维 D.实践能力
69.一堂好课的标准主要有 ABCD
A.目标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70.教师的劳动特点主要有 ABCD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71.教学六认真指 ACD A.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B.认真研究、认真教学 C.认真考核、认真总结 D.认真辅导、认真批改
72.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AD
A.教师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学生
73.一个良好班集体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ABCD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机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74.记忆包含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ACD
A.识记 B.想象 C.保持 D.回忆
75.“化悲痛为力量”“不意气用事”说明了 AB 、
A.意志使人的情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识 B.意志对情感的作用 C.情感对意志的控制 D.情感对意志的影响
76.近年来,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中,产生了一些新的组织形式,主要有 ABD A.分层教学 B.小班教学 C.复式教学 D.小组合作学习
77.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BC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78.思维的基本形式有 ABD
A.概念 B.判断 C.记忆 D.推理
79.惩罚应少用、慎用,这是因为 ABC
A.惩罚是一种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 B.惩罚会削弱甚至破坏儿童的自我教育 C.惩罚易造成意义障碍 D.学生不喜欢惩罚
80.中国古代四大名着有《三国演义》和 ABC
A.《水浒传》B.《红楼梦》 C.《西游记》D.《西厢记》
三.判断题(请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答题卡上,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大题,共 30 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8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 1986 年 4 月 12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06 年 6 月 29
日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A
82.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
A
8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A 84.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小学低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体育、艺术(音乐、美术)等课程。
A
85.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必须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环境。
A
86.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A
87.教育的基本特点是造就人,教育的社会功能也需要通过培养出一定的人来实现。
A
88.尊师是爱生的基础,爱生是尊师的结果。
B
89.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A
90.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少先队活动。
B
91.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
B 92.推行素质教育,在评价方法上要求实现从多元评价到一元评价的转变。
B
93.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搞好学习,因此,我们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必须“一心不能二用”。
B
94.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因此,在课堂上要尽量消除学生的无意注意。
B 95.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只要教育得法,可
以促使儿童的思维提前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A
96.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难度越大,越有利于其意志的 -4- 培养。
B
97.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对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积极影响。
A 98.在品德教育中,表扬与批评的作用是相对的,一般说批评的效果比表扬好。
B 99.小学低年级学生常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或活动任务,这体现了儿童意志的自觉性水平较高。
B
100.小学儿童经常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当作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和在班集体中地位高低的标准。
A
101.小学儿童志向集中表现在政治志向上。
B
102.满足儿童的一切需要能促进其个性和谐发展。
B
103.良好的自信感是建立在适当、正确的自我评价的基础上。
A
104.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对儿童的自我评价起主导作用。
A
105.气质是个性中最稳定的心理特征,由于它是先天的,因而不能改变。
B 106.学习成绩的优劣,反映出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
A
107.“勤能补拙”表明了能力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A 108.“少年早慧”“大器晚成”是能力发展水平上差、异的表现。
B 109.“颂、辞、仗、詹”是平舌音,“揽、恬、倾、擒”都是前鼻音。
B
1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摘自南宋大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汗青”指书籍和史册。
, A
2012年中小学、宿迁市 2012 年中小学、幼儿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理论模拟考
试(2)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本大题共 60 小题,小题,每小题 0.5 分,共 30 分)
1.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C 的现代化。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人 D.教育结构
2.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D
A.马卡连科 B.苏霍姆林斯基 C.叶圣陶 D.陶行知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 D
A.更加关注知识的系统传授 B.更加关注课程评价的选拔功能 C.更加关注课程的分科 D.更加关注课程的综合发展
4.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 A
A.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B.教师教的方式的变革 C.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 D.后勤服务方式的变革
5.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堂规范,下面的行为违反规范的是 B
A.提前候课,准点上课 B.让影响纪律的学生离开教室反省。
C.严格课堂纪律 D.按时下课不拖堂。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B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名言指的是要重视 A A.榜样示范 B.实际锻炼 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
8.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信条是“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表达了教师应有 B
A.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对教育事业无私的献身精神 C.热爱学生 D.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9.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的 D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
1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1.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B
A.李四光 B.袁隆平 C.邓稼先 D.王选
12.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 B
A.选修课 B.必修课 C.兴趣课 D.课外活动
13.D 是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
A.总结教育经验,推动教育学科建设 B.进行中外教育比较研究 C.预测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D.研究当代教育发展,指导当前教育实践
14.“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 B 对人的重要影响。
A.学校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15.“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强调课堂教学评价要 D
A.全部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 B.只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C.二者都要关注,但
关注
“教师的教”重于关注“学生的学” D.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并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16.在教学中创设一定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这种方法是 C
A.讲授法 B.参观法 C.情境教学法 D.循循善诱法
17.小学教育的根本性质是 A
A.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 B.为升入中学打基础 C.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D.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
18.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B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19.个别教师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C
A.公正评价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20.《三字经》说:“教不严,师之惰”说明教师应该 C
A.信任学生 B.了解教育对象 C.严格要求学生 D.和学生交朋友
21.新理念下的班主任,“学科专家”是、“人生导师”、“学生的知心朋友与知己”、“班级文化设计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
这说明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 B
A.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 B.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 C.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D.由高耗型向高效型转换
2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B
A.复杂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23.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了德育的 A
A.疏导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24.学生是发展和自我教育的 A
A.主体 B.客体 C.主导 D.载体
25.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指 B
A.幼儿园、小学阶段 B.小学、初中阶段 C.初中、高中阶段 D.幼儿园、高中阶段
26.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D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B.学生知的深和知的浅的矛盾 C.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的矛盾
27.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 C
A.物质文化建设 B.制度文化建设 C.精神文化建设 D.特色文化建设
28.主张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是B
A.读书指导法 B.发现法 C.暗示法 D.实习法
29.教师运用各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所学对象,使之获得具体鲜明的表象,为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掌握科学概念打下基础,这是贯彻了教学的 B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0.关于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D
A.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过程 B.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C.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
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 D.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31.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D A.5 B.1 C.2 D.3
32.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
A.说服法 B.情感陶冶法 C 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33.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做好 C 工作。
A.课外活动 B.美育 C.班主任 D.体育
34.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A A.民主平等关系 B.相互促进关系 C.授受关系 D.相互制约关系
35.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列几种说法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D
A.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B.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C.有利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D.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6.“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这主要说明教学中教师应注重 C
A.传授科学知识 B.反复练习巩固 C.培养学生能力 D.加强“双基”教学37.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新课程评价功能的一种是 D
A.促进学生发展 B.促进教师提高 C.改进教学实践 D.应强调甄别与选拔 38.从心理学上看,阅读时“一目十行”指的是 C
A.记忆容量 B.注意稳定 C.知觉范围 D.注意分配能力
39.过度学习是为了更好的保持与回忆,假设某同学用 2 小时的学习时间达到
某一材料的第一次正确回忆,那么该同学再用 B 时间能使其记忆效果达到最佳。
A.0.5 小时 B.1 小时 C.1.5 小时 D.2 小时
40.一个学生迟到了,推门而进,师生这时不由自主地转向教室门。
这是注意的 A A.分散 B.起伏 C.转移 D.分配
41.考试中因没有复习而答不上,想不出来的问题叫 B 性遗忘。
A.暂时 B.永久 C.一般 D.特殊
42.学习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这主要是根据遗忘过程的 B 规律。
A.再认 B.先快后慢 C.倒摄抑制 D.前摄抑制
43.教师上课时讲到重要地方,声音要适当放大放慢,使学生听清楚,这符合知觉的规律。
A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44.学生运用学习过的原理,解答教师布置的作业思维过程是概念的 D
A.抽象 B.分析 C.比较 D.具体化应用
45.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 A 的教师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最佳。
A.民主型 B.专制型 C.放任型 D.集权型
46.有经验的教师穿了新衣服总是提前到班级里亮相,这是考虑到刺激物的 D 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A.强度 B.对比关系 C.运动变化 D.新异性
47.《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 C
A.未满 14 周岁的公民 B.未满 16 周岁的公民 C.未满 18 周岁的公民 D.未满 12 周岁的公民
48.父母的 A 教养态度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合作、温顺和社交等良好性格A.民主 B.保护 C.支配 D.拒绝
4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最低年龄是 B
A.7 周岁 B.6 周岁 C.5 周岁 D.3 周岁
50.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B
A.学校综合评价 B.教师自评 C.教学实绩评价 D.学校领导评价
51.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性是注意的 C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52.“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是要培养学生的 B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53.有人对数学感兴趣,有人对文学感兴趣;有人喜欢高尚的内容,有人则喜欢繁琐的事物等。
这表明兴趣具有 C
A.稳定性 B.集中性 C.指向性 D.广度性
54.按照教育有关法规规定,小学生每日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 A A.6 小时 B.7 小时 C.8 小时 D.10 小时
55.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B
A.记忆 B.想象 C.注意 D.知觉
56.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C
A.艰苦奋斗 B.勤俭节约 C.爱国主义 D.集体主义
57.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D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分化概念,便于学生理解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