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总复习语文课件 把握古诗歌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 (综合关联考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古诗歌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综合关联考法)
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 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 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常与形象鉴赏、表达技 巧结合在一起考查。本考点考查内容综合性较强,答题时需统筹全篇、关联背景、 揣摩创作意图,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情感和态度。
参考答案:“道在六经宁有尽”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学贯 古今,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熟读周公七月诗”意思是“切记 一定要熟读周公的七月诗啊”。诗人借助这两句对子孙提出要求:诗书无涯,发 奋读书;法乎先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
[白话诗歌] 我自己知道自己拿着国家的俸禄却没建立什么功业,你们用什么来回报这政 治清明的时代呢?做农民与做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无论对待国事还是侍奉亲人 都要做到诚信不欺诈。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学贯古今,取法先圣, 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勤俭持家,亲自耕种,可保自己衣食无忧。我把心里最 关切的话告诉你们,切记一定要熟读周公的七月诗啊。
举例
王维《山居秋暝》
刘禹锡《乌衣巷》 李商隐《贾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于谦《石灰吟》
苏轼《题西林壁》
5.别离愁绪
具体内容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举例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解析:由颔联“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可知,诗人认为无论是 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亲 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作出比较选择。
考法一 思想情感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 分析其社会意义及深层内涵,一般指对诗歌作品的主旨分析、背景分析、价值 意义分析以及对感情基调的把握。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 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对有些作品还要 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
真题导航——明考法 [典例] (2021·新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①。 [注] ①七月诗:指《诗经·豳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 农事诗。
6.贬谪失意
具体内容
举例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 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二)必会方法 概括分析内容情感重“六看”
1.看题目 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 意境、诗歌的类型等。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如《渡荆 门送别》是送别诗,应有离情别绪在诗中体现;而《山坡羊·潼关怀古》则提示诗 歌是怀古咏史诗。 2.看作者 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着作者的情 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如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只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 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词所表达的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系统知能——建模型 (一)必备知识
1.忧国伤时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类型
具体内容
举例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高》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2.建功报国
具体内容 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报国无门的悲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一、读懂诗意
读题目
题目交代写作对象;看到题目,联系教材《示儿》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 读作者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
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注释解释典故,暗示本诗和农事有关,写作内容应包含_农__村__劳___ 读注释
答案:C
★2.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 何理解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动__生__活__ 本诗不似寻常写景抒情诗,而是以教诲的口吻传授儿子人生道理, 抓关键 每一句都是关键句,需要细细思考
二、准做题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举例 陆游《书愤》 王昌龄《从军行》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具体内容 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举例 温庭筠《商山早行》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王昌龄《闺怨》
4.生活杂感 具体内容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盛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品格气节的自白 谈禅说理的感慨
解析:从题干来看,要理解“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 读周公七月诗’”的用意。首先分析诗歌的标题《示儿子》可知,这是一首 教导儿子的诗。然后理解题干中两句诗的意思,进一步分析诗人的用意。 “道在六经宁有尽”,诗人在此指出《六经》的意义,包含天下大道,这是 要求儿孙能够熟读《六经》,发奋阅读;“宁有尽”是说没有尽头,这是让 儿孙不能停止不前,不要自满,要谦虚以待。“熟读周公七月诗”,周公为 国为家为民,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诗人要求儿孙好好学习周公的七月诗, 勤俭耕种,发奋读书,报效家国,这是让儿孙学习先圣,心怀国家。
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 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 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常与形象鉴赏、表达技 巧结合在一起考查。本考点考查内容综合性较强,答题时需统筹全篇、关联背景、 揣摩创作意图,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情感和态度。
参考答案:“道在六经宁有尽”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学贯 古今,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熟读周公七月诗”意思是“切记 一定要熟读周公的七月诗啊”。诗人借助这两句对子孙提出要求:诗书无涯,发 奋读书;法乎先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
[白话诗歌] 我自己知道自己拿着国家的俸禄却没建立什么功业,你们用什么来回报这政 治清明的时代呢?做农民与做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无论对待国事还是侍奉亲人 都要做到诚信不欺诈。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学贯古今,取法先圣, 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勤俭持家,亲自耕种,可保自己衣食无忧。我把心里最 关切的话告诉你们,切记一定要熟读周公的七月诗啊。
举例
王维《山居秋暝》
刘禹锡《乌衣巷》 李商隐《贾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于谦《石灰吟》
苏轼《题西林壁》
5.别离愁绪
具体内容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举例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解析:由颔联“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可知,诗人认为无论是 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亲 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作出比较选择。
考法一 思想情感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 分析其社会意义及深层内涵,一般指对诗歌作品的主旨分析、背景分析、价值 意义分析以及对感情基调的把握。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 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对有些作品还要 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
真题导航——明考法 [典例] (2021·新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①。 [注] ①七月诗:指《诗经·豳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 农事诗。
6.贬谪失意
具体内容
举例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 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二)必会方法 概括分析内容情感重“六看”
1.看题目 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 意境、诗歌的类型等。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如《渡荆 门送别》是送别诗,应有离情别绪在诗中体现;而《山坡羊·潼关怀古》则提示诗 歌是怀古咏史诗。 2.看作者 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着作者的情 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如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只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 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词所表达的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系统知能——建模型 (一)必备知识
1.忧国伤时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类型
具体内容
举例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高》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2.建功报国
具体内容 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报国无门的悲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一、读懂诗意
读题目
题目交代写作对象;看到题目,联系教材《示儿》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 读作者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
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注释解释典故,暗示本诗和农事有关,写作内容应包含_农__村__劳___ 读注释
答案:C
★2.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 何理解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动__生__活__ 本诗不似寻常写景抒情诗,而是以教诲的口吻传授儿子人生道理, 抓关键 每一句都是关键句,需要细细思考
二、准做题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举例 陆游《书愤》 王昌龄《从军行》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具体内容 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举例 温庭筠《商山早行》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王昌龄《闺怨》
4.生活杂感 具体内容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盛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品格气节的自白 谈禅说理的感慨
解析:从题干来看,要理解“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 读周公七月诗’”的用意。首先分析诗歌的标题《示儿子》可知,这是一首 教导儿子的诗。然后理解题干中两句诗的意思,进一步分析诗人的用意。 “道在六经宁有尽”,诗人在此指出《六经》的意义,包含天下大道,这是 要求儿孙能够熟读《六经》,发奋阅读;“宁有尽”是说没有尽头,这是让 儿孙不能停止不前,不要自满,要谦虚以待。“熟读周公七月诗”,周公为 国为家为民,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诗人要求儿孙好好学习周公的七月诗, 勤俭耕种,发奋读书,报效家国,这是让儿孙学习先圣,心怀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