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 减和加减混合 》教案5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 减和加减混合 》教案5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5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熟练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之间合作、讨论和反思,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2. 教学难点:•部分同学在加减法中会出现借位等困难情况,需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具、PPT等。

2.学生准备:课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出示简单的加减法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解答,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呈现新知(10分钟)通过PPT或者板书讲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概念。

第三步:示范操作(15分钟)教师通过示范运算,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并指导学生解决连减、连加和加减混合的问题。

第四步:小组练习(2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练习,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第五步:梳理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加减法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

第六步: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五、教学后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今后的学习中,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的掌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第【1】篇〗连加连减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的数学问题,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3.初步感知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说教学重点: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说教学难点:理解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小明是一个非常爱劳动的好孩子。

今天,他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课件,小明在喂小鸡)二、学习连加(一)观察图画,列出算式1.课件演示小鸡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粮食,先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粮食,先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

师: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5”、“2”、“1”)2. 师:根据你看到的可以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生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鸡?3. 尝试列式师: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生试着列出算式:5+2+1(屏幕出现“5+2+1”)4. 学生结合动画说说算式的含义师:结合图,说说算式5+2+1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生:就把5只小鸡、2只小鸡和1只小鸡合起来。

(二)学习计算顺序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思考回答:先算5+2=7,再算7+1=8问: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根据学生的计算,师板书:5+2+1=8 (三)揭示课题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有3个加数,2个加号)像这样的算式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连加。

(板书课题:连加)三、学习连减1.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师:就在刚才我们学习连加的时候,小鸡吃饱了发生了什么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师: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鸡?走了几只,又走了几只?还剩几只?2.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4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4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律,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和数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运算规律。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练习,运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

4.拓展延伸: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节【第三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节【第三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节【第三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三节,主要讲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练习。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减法基础,但对于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题目,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解题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解题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解题思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讲解:讲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解题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和掌握。

3.练习:让学生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

5.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流程图,展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解题过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练习成果等方面进行。

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1.教学内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和加减法预算。

2.教学目的:[1]掌握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3]培育先生细心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气。

3.课时划分:4课时[在教材上这一局部的内容只布置了3课时,依据我团体的想法布置了4课时的内容。

我以为这一局部的练习量比拟的足,教材布置了练习五和练习六两个练习,恐怕只布置3课时会来不及。

这仅仅只代表我团体的一点看法]方案一:〔1〕连加、连减[P26、27、29、30]〔包括例1、例2、做一做、练习五的第1、2[前两题]、3题〕〔2〕加减混合[P28、29、30]〔包括例3、做一做、练习五的第4、5、6题。

〕〔3〕练习课〔练习五的第7、8、9题,聪明题和添加适当相应的练习题。

〕〔4〕加减法预算[P31、32]〔包括例4、做一做、练习六〕方案二:〔1〕连加[P26、29、30]〔包括例1、做一做、练习五第1、3、9题〕〔2〕连减[P27、29、30]〔包括例2、做一做、练习五第2、4[局部]、6题和聪明题〕〔3〕加减混合[P28、29、30]〔包括例3、做一做、练习五第5、7、8题和剩余的各题。

〕〔4〕加减法预算[P31、32]〔包括例4、做一做、练习六〕4.课时布置第一课时连加教学目的:〔1〕使先生掌握笔算连加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的式题。

〔3〕培育先生细心审题,耐烦、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气。

重点:掌握笔算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留意点:★教学例1:〔1〕留意在计算教学连加的同时结合情形图〔即运用题〕的教学,要看法到我们不只仅是为了教学笔算计算。

同时,要无看法的培育先生细心审题的良好习气。

〔2〕留意笔算连加、连减式题计算方法掌握的多样性。

例1中引见了两种计算方法:一、可以依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二、也可以为了书写的简便,把两个竖式连写。

让先生在比拟中看法到两种计算方法的相反点和不同点〔3〕要留意先生的书写格式,要求尽量用简便的写法,并留意进位。

人教版数学二上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上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上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是人教版数学二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通过图形的拼组,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时,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使用错误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正确使用运算符号。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正确使用运算符号。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图形的拼组规律,引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3.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并能够辨识出相应的题型。

2. 能够掌握常用的加减算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 能够善于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熟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等题型的解法。

2. 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加减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否准确地辨识出相应的题型,掌握不同类型的加减算法。

2. 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成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谈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需要学习加减算法。

2. 出示学习目标并介绍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讲解加减算法谈论不同类型的算法,如竖式、折中法等,并向学生介绍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算法。

三、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 让学生看几个示例,辨识出相应的题型。

2. 教师解释不同类型的题目,帮助学生了解它们的解法。

四、练习加减算法1. 现场模拟例题,练习不同的加减算法,加强计算能力。

2. 全班举行比赛,调用加减算法解决各种常见算术问题。

五、解决问题1. 提出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它们,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2. 谈论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并对其答案进行讲述。

六、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检查学生的学习1. 总结复习,提醒学生反思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 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此课程的掌握程度。

七、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测试学生的巩固知识程度,为下一堂数学课做好准备。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教学案例、讲义、白板、彩色笔教学效果评估:1. 师生互动。

2. 提出问题。

3. 查收作业。

4.小测验。

5. 课程反馈。

教学策略:1. 向学生提供多种问题类型的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 具体演示加减算法的不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技能。

3.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说课稿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说课稿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说课稿黑林小学王涛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力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

教材没有直接出示运算式题,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买一只海螺和一只珊瑚,还剩多少元钱?”或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然后利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其它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步发展。

这种思维方法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发展问题意识,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有一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作为基础,并且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经验。

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很不错,但也有个别学生计算较慢,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指导外,还特别要关注计算较慢的学生。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经常进行口算练习。

四、说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4《连加、连减》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4《连加、连减》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4《连加、连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4<连加、连减>》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及其应用。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含义,掌握其运算规律,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和连减的概念。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各不相同。

但总体来说,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模仿,具有很好的接受能力。

然而,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发现连加和连减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将连加和连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和连减的概念。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连加和连减,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3.分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故事,引出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讲解:通过图片和例子,讲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律。

3.课堂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连加和连减的知识解决问题。

4.游戏环节:设计一个连加和连减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5.分组讨论: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说课稿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说课稿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重要教学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 100 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又为后续学习乘除法以及更复杂的四则运算奠定了基础。

教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同时,教材还注重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初步的思维能力,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分散。

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错误、计算粗心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连加连减》说课稿(精选3篇)

《连加连减》说课稿(精选3篇)

《连加连减》说课稿(精选3篇)《连加连减》说课稿(精选3篇)《连加连减》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收集整理的《连加连减》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连加连减》说课稿1如果说正确把握教材的意图,领会新课标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随时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则是源源不断的清泉。

只有源源不断的“清泉“灌溉着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说教材与学生《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

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

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

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

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二、说教学理念1、数学文化观。

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

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精选9篇)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精选9篇)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精选9篇)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在个性化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今年农场的南瓜丰收了,同学去帮助收南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第一组 28人第二组 34人第三组 22人二、新课学习1.教师: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学生:28+34+23小组讨论:怎样计算?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教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同样是加法,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引导学生说出:前面我们学习进位加法只有两个数相加,这里有三个两位数相加,是一道连加算式。

教师:再比较一下28+34+22这个算式和我们黑板上的8+4+2这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出:两道都是连加,只是连加的范围不同而已。

教师:那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呢?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相加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1。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更多、更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算法进行汇报: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学生汇报后教师整理在黑板上并追问:除了这些算法,我们可不可以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竖式来计算呢?用竖式又该怎么算呢?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竖式后并抽其中的两个同学投影展示。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通用11篇)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通用11篇)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的编排主要是对本单元所学过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

【学情分析】学习完这一单元,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小问题。

因此,复习笔算时,教师注意先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比较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作为复习笔算的准备。

接着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最后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提高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题卡等【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复习整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 ↓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泳吗?(喜欢)游泳是一个很好的健身运动,老师也非常喜欢。

老师的家就住在维多利亚度假村附近,所以也经常去游泳。

(出示游泳池情境图)看!他们游得多快活呀!出示问题:游泳池里原来有41个人,上来18个人后,又下去16个人,现在游泳池里有多少个人?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数学五年级上册《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

数学五年级上册《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

1、数学五年级上册《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说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的内容:《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加减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相对完整地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掌握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

2、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速度及灵活性。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计算。

设计典型的题目,充分利用学生的观察、分析、自我反思能力,让学生在经历中学会选择最优化的计算方法是突破难点的关键所在。

教学方法: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与中低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在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方面能力更强。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直观的情境为依托,生成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使其发现生活中存在着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情况,顺利地引出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情境中暗含数学问题,自然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也很好地建立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

(2)“探究——研讨”法:当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归纳法则,完善认知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连加连减》说课稿

《连加连减》说课稿

《连加连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连加连减》是在学生学习了 10 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他们在学习 10 以内加减法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但对于连加连减这种较为复杂的运算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计算连加、连减算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连加、连减算式。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等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小鸡在草地上觅食的图片。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案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案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案第一章:连加概念及运用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连加的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连加的定义: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再将结果相加的运算。

连加的符号表示:例如,3 + 4 + 5 表示先将3和4相加,得到7,再将7和5相加,得到12。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连加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采用例题法,展示连加的运算过程和结果。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入连加的概念。

1.4.2 新课:讲解连加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1.4.3 例题:展示连加的运算过程和结果。

1.4.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连加的题目。

第二章:连减概念及运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连减的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连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连减的定义: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减,再将结果相减的运算。

连减的符号表示:例如,10 3 2 表示先将10和3相减,得到7,再将7和2相减,得到5。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连减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采用例题法,展示连减的运算过程和结果。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引入连减的概念。

2.4.2 新课:讲解连减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2.4.3 例题:展示连减的运算过程和结果。

2.4.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连减的题目。

第三章:加减混合概念及运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加减混合的定义:将加法和减法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运算。

加减混合的符号表示:例如,5 + 2 1 表示先将5和2相加,得到7,再将7和1相减,得到6。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加减混合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采用例题法,展示加减混合的运算过程和结果。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入加减混合的概念。

3.4.2 新课:讲解加减混合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3.4.3 例题:展示加减混合的运算过程和结果。

3.4.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加减混合的题目。

[原创名师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

[原创名师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

[原创名师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原创名师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一,说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本第26页、27页、28页。

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学过,这里着重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

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任务。

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部试题,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试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提高学生对连加连减应用题的理解。

3、经历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白互助友爱的道理。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

四,说教学难点1、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五,说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

但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建构知识。

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景。

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挂图七,说教学课程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复习1,口算36,-8= 45-6= 15+7= 95-35=27+13= 83-80= 9+3+5= 16-4-8=请同学口答:让学生说一说后两小题的口算过程,为下面的新课做好准备。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北京版 (3)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北京版 (3)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引言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而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本次说课将重点介绍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通过本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基本方法。

2.掌握连接两个或多个加数的方法,能够进行计算。

3.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的基本方法。

4.掌握连接两个或多个减数的方法,能够进行计算。

5.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减法的基本方法,以及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在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时会出现混淆加减的情况,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定位题目中的运算符号。

教学方法运用听、说、读、写、做和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题目“2 + 3 + 5 = ?”,然后问学生,这个式子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帮助学生回忆加法的基本公式,如:加数 + 加数= 和。

学习内容连加的方法从简单的加法题目开始,演示当学生进行计算时,应如何连接两个或多个加数。

例如:2 + 3 + 5 = 2 +(3 + 5)=(2 + 3)+ 5,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提高他们对加法的理解。

连减的方法同样地,从简单的减法题目开始,演示当学生进行计算时,应如何连接两个或多个减数。

例如:10 – 3 – 2 = 10 –(3 + 2) =(10 – 3)– 2,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掌握减法的方法。

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当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方法,再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就相对容易了。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或例子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1.根据提示做加减法,并填写答案。

例如:三只小鸟在树上玩耍,其中有两只飞走了,请问还剩下几只鸟?2.计算表格中每一行的和,并回答问题。

例如:1 + 4 + 5 = ? 4 + 1 + 2 = ? 这两组算式的值哪个更大?更小?归纳总结让学生在书面上回答一些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加减法的理解。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一、选题背景本文档选题为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主要考察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本文档将对该题目进行详细的讲解,从题目所要考察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以及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述。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熟练地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能够正确地使用加减法符号进行运算。

3.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进行运算。

能力目标1.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耐心,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耐心与毅力。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策略。

2.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运用加减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接受新的思维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独立思考法: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题目,找出规律,然后再进行讨论。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小组探究问题,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新知通过举例子解释问题的方法,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加减运算是非常常见的运算方法,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手段。

第二步:讲解本节课要点本节课要点分为两部分:策略和方法。

1.策略连加、连减的策略是“找规律,压位运算”;加减混合的策略是“优先级运算,自左向右”。

2.方法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先分析题目中的数据,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根据规律进行运算。

第三步:讲解案例分析通过针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掌握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运用独立思考法和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案例分析,然后进行总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北京版 (2)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北京版 (2)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北京版(2)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涉及北京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第四单元:“数到20”。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1.认识20以内的数,自然数的顺序、概念2.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3.加、减法的认识和初步运用4.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在本单元的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讲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2.能够通过具体的物品和图片进行加、减法运算3.掌握使用算式进行运算的方法4.综合运用加、减法及连加、连减运算进行混合运算,理解运算先后顺序和运算规律三、教学准备1.教材:北京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教具:数字卡片、图形卡片、勾玉、颜色图形卡、玩具糖果、乐高积木。

四、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数字卡片和图形卡片进行比较,询问学生认识哪些数字和形状。

然后在黑板上列出多个数字和形状。

•出示袋子和糖果等物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概念讲解•讲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并通过具体案例和图形卡片教授相关的计算方法。

•针对加减混合运算,向学生介绍如何确定运算的先后顺序和计算方法。

3.教学互动•出示多个颜色图形卡,并让学生自由运用加、减法及连加、连减运算进行混合计算。

•利用勾玉或乐高玩具积木,引导学生创造各种大小颜色等不同的图形,再通过加、减和连加、连减运算进行计算。

4.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本节课学过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1.教学中首先以具体案例和图形卡片讲解了连加、连减的概念,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让学生实践计算和创作不同的图形进行加减法运算,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3.对于混合运算的知识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演示,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该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说课稿黑林小学王涛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力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

教材没有直接出示运算式题,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买一只海螺和一只珊瑚,还剩多少元钱?”或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然后利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其它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步发展。

这种思维方法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发展问题意识,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有一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作为基础,并且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经验。

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很不错,但也有个别学生计算较慢,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指导外,还特别要关注计算较慢的学生。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经常进行口算练习。

四、说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为了使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辅以“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比较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五、说学法分组讨论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让学生“活”起来,是优课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

在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真正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其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创造的机会,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六、说教学过程本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有所得”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一环节以主人翁-丁丁"海边游玩”为引子,创设“海边买纪念品”这一情境,让学生帮助老师整理相关信息,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二个环节: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同时通过比较,找到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列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体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运算顺序,提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同时也着力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使学生面对具体情境和数据时能选用比较灵活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这一理念。

第三个环节: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本环节设计的练习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同时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工具性。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会了哪些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七、说板书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

重点板书了连减的竖式计算方法,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让学生板演。

整个教学设计,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生活化,展示数学的魅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目标。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6的乘法口诀说课稿黑林小学王涛一、教材及学情本课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的内容,本节课讲述了6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在以学知识的基础上对乘法口诀的有一次总结。

本课要抓住小学二年级学生心里特点,利用儿歌简单易懂的优势让学生在互相比一比、说一说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

在结合以学内容,学生很容易了解本课意图。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挂图小棒五、教法和学法1、以故事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好奇心,汇总学生提出的问题为自主探究编制儿歌做准备。

2、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让学生在以学内容基础上自己看图编制儿歌并且相互讨论。

3.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让学生动手看儿歌摆一摆,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在学会看儿歌列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乘法口诀.4.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维,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乘法算式的意义六、教学过程本课教学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教学。

1、谈话激趣,理解图意:以去小红家帮凯蒂做沙包导入情景图,教师叙述一个小故事。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出小红家都有什么?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等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听故事的过程中深入情景,了解图中的表达的信息,以便于编写儿歌的条件。

2、根据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如:缝3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缝4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缝5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缝6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设法用语言激发小组之间进行探究热情,用集体力量帮助凯蒂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你能利用手中小棒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并用儿歌的方式告诉全班同学。

3、学生很快会根据已经掌握的乘法口诀联想到乘法口诀编制方法,儿歌记忆法。

并列出乘法算式。

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中每个因数和积的意义。

如:3x6=18,3表示有三个沙包,6表示所有沙包都用了六块布(也可以说是每个沙包都有六块布缝制)18表示3个沙包一共用了多少布。

这里要求学生尽可能的描述,鼓励学生用加法表示,引导学生列出乘法。

当学生了解1X6=6 2X6=12等这些乘法算式后自然联想到一六得六二六十二得出六的乘法口诀。

可以借助表格完成乘法算式:(出示小黑板)这样设计有利用学生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加强6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并且找出这些乘法算式的规律。

最后由算式得出本课知识点。

这种学习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4、强化训练本课知识点,用所学的口诀解决图中其他问题如墙上挂了多少纸鹤?等问题。

设计目的是6的乘法口诀得以运用5、能力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教师巡视《解决问题》评课稿黑林小学王涛“解决问题”一课是二年级下册第2―5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用两步计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往的教材,两步应用题是用文字叙述的,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在呈现形式上较以往有很大的改变。

教材选用了贴近学生生活且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快乐的游乐园,提供了小朋友在游乐园里看木偶戏、丢沙包等丰富活动的信息资源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如何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掌握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呢?我在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对教材呈现的形式做了适当的补充和调整,具体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1、情境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围绕“喜欢什么活动”的话题,从与学生交谈周六、周日喜欢到哪儿玩,喜欢玩什么,到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的情境,调动了学生认真观察的积极性。

教师说的“这里面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这句话激发了学生自主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生探究新知做准备。

2、提出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并能大致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

学生通过观察图,理解图意,并根据图意和有关数量关系,提出问题,并解答解答问题。

(1)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

激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解答问题的方法,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2)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发现同学们是用两步计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主动获得知识。

3、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

在探究活动中,不但鼓励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而且鼓励学生大胆讲一讲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你是怎样想的?”。

激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解答问题的方法,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从有的学生会运用小括号来解决问题的例子说明,现在社会已初步进入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资源、接受知识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丰富的,而不是只从学校、教师那儿获得。

因此,教师不能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同时也说明只要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及展示的平台,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过程可能就是生动的、有血有肉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基础”扎实,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认识多边形》说课稿黑林小学王涛一、说教材《认识多边形》是苏教2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时把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按边的数量统一命名为四边形,并在此知识点上通过迁移,让学生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使学生对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透彻的认识,从而为进一步认识多边形做好准备,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