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节课是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涉及物质的密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密度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密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密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密度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运用密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实验中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物品,课件、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提问,带出密度的概念。
例如:教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看过很多关于金银岛的故事吧?那么,在寻宝的过程中,有没有听说过密度这个词呢?学生:没有听说过。
教师:那么,如果我告诉你密度是一种描述物质“浓稠程度”的量,你们能理解吗?学生:懂了。
所谓密度就是表示物体有多“胖”,多重的吧?教师:很好,是的。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2. 密度的定义教师: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呢?学生: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教师:很好。
那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密度,就是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
这个公式如何表示呢?学生:密度 = 质量 / 体积3. 密度的计算教师:接下来,我们以一个实例来演示如何计算密度。
假设有一块铁块,质量为200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请问这块铁块的密度是多少?学生:密度 = 质量 / 体积,所以密度 = 200克 / 50立方厘米。
教师:对了。
把计算出来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密度 = 4克/立方厘米教师:很好。
通过这个例子,你们是不是对密度有了更深的认识呢?4. 密度的影响因素教师:密度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你们知道是哪两个因素吗?学生:是质量和体积。
初中化学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的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3. 理解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掌握物质密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实验器材:不同物质的块状样品、天平、容器、测量尺;3. 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密度?为什么物质的密度会有差异?2. 展示不同物质的块状样品,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密度。
二、讲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0分钟)1. 介绍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2. 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质量/体积。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先称量不同物质的块状样品的质量,然后通过测量尺测量它们的体积,最后计算出它们的密度。
2. 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并将实验结果汇总到PPT上展示。
四、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分析实验结果:为什么不同物质的密度会有差异?密度与物质的性质有什么关系?2. 引导学生讨论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材料的选择、金属铁道桥的建设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什么是密度?如何计算密度?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尝试计算其他物质的密度,并思考密度对材料的选择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深入理解物质的密度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同时能够应用密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验环节,需要确保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优秀篇〕
§7.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教案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七章第3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九年级的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由三个段标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密度单位、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材首先由“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的问题的争论开始,用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密度这一特性,内容丰富;对于密度公式和单位的认识,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等活动方式,来自己得出密度公式和密度单位;对于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通过三条途径来展开的:一是根据密度的大小比较,来鉴别物质、发现物质;二是通过密度公式变形测算出物体的质量;三是通过密度公式变形测算出物体的体积。
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
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⑶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⑴密度概念的理解。
⑵密度概念的建立。
⑶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说课稿物理说课稿在教研活动、教学交流、新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教师职称晋升中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几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说课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说课稿:密度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密度是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二至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复习回顾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回忆复习密度的相关知识的点,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物理属性;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3、教学重点回忆复习密度的相关知识的点;理解密度。
4、教学难点会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
二、教法和学法确定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复习本节知识点,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动性。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三、教学程序设计1、自学导航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导航”中的“理解密度”和“密度的测量”。
2、交流质疑a、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聚焦目标一中的内容,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并将本组的问题写在本组的黑板上;b、班级交流:其他小组就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c、教师就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总结,强调。
(见板书)3、巩固训练:练习的设计一要巩固密度概念,二是要强化学生对密度及含义的理解,三,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的设计,让学生能加深对密度及其含义的运用,与中考接轨。
a、学生先自主完成聚焦目标2,后完成聚焦目标3;教师要巡视检查,随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4、展示点拨:a、教师就学生的完成情况,将目标2中的4、5小题进行展示并讲解;b、教师点拨目标2中的4、8小题及目标3中的2小题。
5、巩固提升:a、学生自主完成“巩固提升”;b、教师点拨总结“巩固提升”中的4小题的方法指导。
2024《密度》说课稿范文
2024《密度》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给大家说的课程内容是《密度》,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密度》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概念以及密度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物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密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②能力目标: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③情感目标:在学习密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密度的知识,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情景教学法、示例教学法学法:启发式学习法、实践操作法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和实物样品,以便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活动,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境引入,导入新课课堂开始时,我会给学生们展示一本书和一个小铁块,然后问他们哪个比较重?很多学生会说书比较重,但当我称量两者的质量后,他们会发现小铁块比书重。
然后我会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两者的质量不同但体积却相同?通过引导,学生们可能会想到密度这个概念。
由此,我引入今天的课题:密度。
环节二、检验课前自学成果在课前,我会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什么是密度?如何计算密度?这样做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前自学的成果。
然后我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自己的答案,并进行讲解和总结。
通过这个环节,我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环节三、实验探究,突破难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密度的概念,我会为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我会让学生用天平称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用卷尺测量它们的体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说课稿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常见物质的密度。
2.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质量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5.对学生的进步和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些方法的选择基于以下理论依据:
1.实验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密度的概念,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
a.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b.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时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生生互动:
a.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观点,达成共识。
b.小组合作:开展小组实验,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1.实验器材:如天平、量筒、不同密度的物体等,用于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密度知识。
2.多媒体课件:展示密度相关概念、公式、实例等,辅助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3.网络资源:如教学视频、在线实验模拟等,丰富教学手段,拓展学生视野。
4.互动白板:方便教师与学生互动,实时展示学生作品,提高课堂趣味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的内容。在我国的物理课程体系中,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等密切相关。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密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单位以及密度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密度的基本概念,理解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物质的热力学性质、流体力学等内容打下基础。
《密度》说课稿(精选10篇)
《密度》说课稿(精选10篇)《密度》说课稿(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密度》说课稿(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密度》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阳光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宁二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密度》。
说的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是将来学习浮力和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
实验探究是本节的重要内容,通过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密度公式是学生在初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应注意强调公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应用和变形。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密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密度鉴别物质,计算质量和体积。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高,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水的密度和物理含义。
(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公式变形和单位换算。
难点:(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灵活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将密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初中物理 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2. 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3. 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2. 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密度计算公式的理解;2. 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天平、砝码、体积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书本、桌子、椅子等,思考这些物体的质量是否一样。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体的质量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如何比较它们的“密度”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公式为ρ=m/V。
2. 讲解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是kg/m³,还有g/cm³等。
3. 讲解密度的特性: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但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
4. 讲解如何查找密度表和使用密度表。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砝码和体积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密度知识。
2. 教师讲解答案,解析难题。
五、生活中的密度应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鉴别物质、设计建筑物等。
2. 学生举例说明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特性及实际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练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密度的基本知识,能够计算不同物体的密度,并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教学方法: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教具准备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二、新课教学[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投影]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二、测水的密度.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生]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2-V1.[师]讲得非常好.下面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生]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先测质量,后测体积.[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师]总结得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铁块、铜块、铝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生]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师]说得很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生]三次为宜.[师]对,咱们做本实验时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生]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呢?[师]对于一些产生数据的实验,最好是这样做,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正是从误差微小的变化中找到很多科学知识.[师]接下来大家思考一下如何来测不规则物体(如花岗岩)的密度呢?[生]基本上与测铜、铁、铝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在测岩石的体积时应采用浸入法,即第二种方法.因为岩石是不规则物体,用三角板和直尺法测量时,由于形状不规则,所以很难测出它的体积,因此用第一种方法不合适.[师]如何来测水的密度?[生]测水的密度以及测液体的密度都要用量筒.[师]具体如何来测呢?[生]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师]观察示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生]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如右图.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水不能与天平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水的质量.[师]怎样测呢?[生]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师]大家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生]有.[师]怎么测呢?[生]可以把上面的烧杯换成量筒.[师]换成量简?能不能具体说一下.[生]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师]大家总结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测一下以下几种物质的密度.(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不时指点学生遇到的问题)参考实验数据:ρ铁:7.9_103kg/m3ρ铝:2.7_103kg/m3ρ铜:8.9_103kg/m3 ρ花岗岩:2.6~2.8_103kg/m3ρ水:1.0_103kg/m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2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是沪粤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九年级的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教案说课稿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教案说课稿《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内容简析《探究——物质的密度》是北师大初中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的内容。
科学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同时,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更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将新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验、探究、过程、方法等方面的因素,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应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过渡语:《探究——物质的密度》,即学习物质的“密度”,对刚刚学习初中物理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其中的思想方法,就可以实现难点突破。
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密度,建立密度概念。
2.认识密度公式、单位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密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的物理道理,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
方法阐释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让学生体验探究物理概念建立的过程来学习密度的概念,不仅达到理解密度概念的目的,而且体验探究过程的程序和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
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实验、讨论、展示等形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以达到领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教学流程环节一创设悬念情境,激活物理课堂教师以讲故事方式,创设情境导入: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
【优质】密度评课稿-优秀word范文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密度评课稿篇一:密度说课稿《密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密度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课。
密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
学好本节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本节教材是在学习“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质量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作了铺垫,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作了准备;更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法思想,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掌握“质量”和“质量的测量”的基础上,以实验、观察与分析为手段,让学生在讨论与总结中学习新的知识“密度”,少数部分学生能力稍低。
针对我校初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因材施教,合理分组,以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特长,使每组以至每位同学都享有成功的喜悦。
同时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桌上的木块、铁块、铝块、铜块,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区分它们?学生回答出颜色。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一、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密度在初中物理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教材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本节内容既是对前一节物质的质量等内容的延伸与深化,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接下去要学习的浮力等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也为接下去要学习的浮力等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体现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与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与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二、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再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也有了初步认识,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也有了初步认识,但是,但是,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有关密度的知识体系。
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有关密度的知识体系。
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有关密度的知识体系。
同时,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具有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容易产生焦躁厌学情绪等特点,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及时做好引导工作。
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及时做好引导工作。
三、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与应用,学会用密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密度概念的得出过程,体会比值定义的得到物理概念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密度概念的得出过程,体会比值定义的得到物理概念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态度,以及通过实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态度,以及通过实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针对以上的三维教学目标,并结合初中科学教学指导意见,由于通过比值定义的方法得到密度概念,既是本节课最主要的知识内容,也是学生需掌握的初中科学非常重要的概念与定义方法,所以我将通过比值定义获得密度的概念与定义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生活中所说的铁比木头重实际上是指铁的密度 比木头的密度大,而不是质量。
内容四:密度的应用
应用一、物质鉴别 应用二、间接测量质量 应用三、间接测量体积 应用四、其他应用 交通工具、航空器材中,生活建材常采用高 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 料 发现新物质:阅读氩气的发现。
返回
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在教师指 导下让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 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 方法,培养能力。主要教法有:提问法、谈 话法、实验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法等。 •教具学具准备 : 天平、量筒、铁钉、铁块、 20m³ 、30m³ 的正方体铜块、细线、烧杯、水。
返回
⑴密度概念的建立。 ⑵密度概念的理解,知道密度的公式,并 会进行简单计算。 ⑶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 本节的关键点。 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概念的建立与理解。
返回
学生虽然从生活经验上对知识有一定的 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密度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陌生。八年级 学生认识能力仍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学 习过程需要以感受体验作为依托,逐步从 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更应当引 导学生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经历基本的 科学探究,在锻炼能力的同时更好的掌握 知识与技能。
返回
学以致用:
① 有一枚北京奥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是16.1g, 体积为1.8cm3,请判断这枚纪念币是不是金制 成的?
返回
② 一桶金龙鱼的油5l,油的密度是0.92g/cm3 求这桶油的质量? ③已知ρ 铝=2.7g/cm3,v=30cm3,m=54g,中间 是空心的,求v空=?
回放反思:
单位体积
内容二:实验探究
《物质的密度》 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密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密度》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的重要内容。
密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学生在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之后,进一步学习密度的概念、单位以及测量方法,为后续学习力学和热学等知识奠定基础。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编排,遵循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密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
在学习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物质的特性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不同物质的轻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物质的密度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密度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掌握密度的公式和单位,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学习用比值定义法来定义物理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2)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教学难点(1)密度概念的建立。
(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初中化学中的物质密度教案
初中化学中的物质密度教案
主题:物质密度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分辨不同物质的密度
差异。
一、导入:
1. 引入话题:你知道什么是密度吗?为什么有的物体比较重,有的比较轻呢?
2. 展示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如大小、重量),让学生思考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
二、概念讲解:
1. 密度的定义: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 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质量/体积。
3. 密度单位:常用的密度单位为g/cm³或kg/m³。
三、实验操作:
1. 提供不同物质的实验样品(如木块、石头、塑料球等),让学生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并思考可能的原因。
四、讨论与总结:
1. 引导学生讨论密度与物质的性质之间的关系,如密度与颜色、硬度等的关联。
2. 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归纳出不同物质的密度规律。
五、延伸拓展:
1. 让学生猜测或验证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如水、铁、铝等的密度差异。
2.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与物体浮沉、分层等现象的关系。
六、作业布置:
1. 完善实验报告,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出一个与密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家中进一步思考或实验。
七、教学反思与评价: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评价学生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做好下节课的准备。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步骤,希朇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增強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祝您教学顺利!。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初中科学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本课程将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测量的过程,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密度的定义和单位。
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包括测量质量和体积的实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质密度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测量质量和体积,以及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密度。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砝码、游标卡尺、待测物质样品等。
2. 多媒体资源:密度公式、密度测量实验视频、PPT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案例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密度相关的故事或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教学: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质量和体积的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彼此的发现和心得。
4.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展示密度公式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一段与密度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密度吗?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0分钟)使用PPT介绍密度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
强调实验在测量密度中的重要性,并简要介绍本课程将进行的实验。
3. 实验操作(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待测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物质的密度。
4. 结果分析与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彼此的发现和心得。
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密度测量方法的理解。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1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姓名:刘铁楼单位:中牟县第三初级中学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实验目标、实验重难点、教学学法以及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分析这是一节完全由学生探究的实验课,本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让学生在前面经历一个比较单一的探究过程后,由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这既让学生加深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性质的理解,又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力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它是突出新的理念实现学生由接受性向探究式学习根本转变的过程,因此对于实验活动的安排就非常重要.本实验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实验,对量筒、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要进行复习,对于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要进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二、说实验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是: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②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③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是:通过探究活动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学会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三、说实验重难点重点知识:(1)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2学会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
难点知识:如何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说教法学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归纳法五、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引发猜想学生体验:实验桌上放着两个完全相同的铝块和铅块,你能用什么方法鉴别它们?(二)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方案提出猜想后,归纳上面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找出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第六章《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深化了质量这一知识,又引发学生思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就全册而言为今后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做准备,并且“比值定义法”是今后学习很多物理量的重要方法。
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把“密度”列为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密度的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同时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我将重点确定为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并会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为通过探究实验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二、教法分析《物理课程标准》认为: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与学习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所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天平、量筒、立方体组、铁钉、铁球、细线、烧杯、水。
三、学法指导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以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没有涉及。
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学法指导:基于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流程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学以致用—回放反思—作业设计(一)激趣导入我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是《汶川不相信眼泪》的电影片段,在生活中的房屋是用钢筋水泥建成的,那影视拍摄中如果也使用这样的材料,就会把人砸伤,那用什么呢?同学自然会想到用轻一些的材料,比如木头或泡沫等,紧接着提出问题:是铁重还是木头重?同学会脱口而出:铁重。
(这时展示一个小铁块和一个大木块),问道:这个小铁块比这个大木块还重吗?请同学们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同时考虑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进而提出要想比较它们的质量,可选取相同的体积(展示等大的铁块和木块),为了让问题更简化,更好比较,我们可以选取1cm3、1dm3、1m3等单位体积。
这样为实验探究做准备。
设计意图:从视频开门见山引入新课,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有意设置矛盾,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为下面的讨论交流做铺垫。
(二)探索新知内容一:实验探究:1cm3物体质量的含义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测出不同物质,单位体积(1cm3)的质量呢?我们需要测什么呢?经过思考大多数学生能想到要测质量和体积。
质量的测量在上一节学习过,对于学生来说不存在思维障碍,但是对于体积的测量,难度较大。
(这时再拿出刚才的铁块)问问学生要测它的体积怎么办?同学们很快想到测边长求体积,师生一同总结形状规则的物体,测量体积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体积怎么测量呢?简单介绍为下节课教学做准备。
同时还要提醒学生,为了减小误差应先测什么,后测什么,注意测量顺序。
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可采用“集体思考法”,遇到问题,各小组共同讨论,教师启发引导,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处于发散与集中的交替状态。
为了节省时间可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取不同材料的物体进行实验,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数据,在实验进行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导,争取让每一组同学都测出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求出单位体积的质量。
然后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并对收集到的数据归纳总结:不管是铁块还是铁钉,铁球,铁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同样,不同木块,单位体积的质量也是相同的。
而铁块和木块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不同的。
为引入密度的概念打下伏笔。
设计意图:在以往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安排用数行结合法去解决这些内容的,学生对于正比例函数理解不够,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所以我用这样的方法解决,就不会由于数学知识的问题而影响这节课的教学。
而且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分析归纳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主动参与,遇到问题相互交流,合作,共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
内容二: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密度表承接上个环节,引导学生从实验规律总结密度的概念。
强调密度反映了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种类有关。
接着引导学生回忆刚才是怎样计算出单位体积的质量的,大多学生生能回答出:用质量除以体积。
教师说:事实上质量除以体积就等于密度,刚刚我们所计算出的数据就是这种物质的密度,这种计算方法也就是密度的计算方法,进而介绍密度公式及单位。
这时请同学们回忆是否学习过类似的公式呢?同学们稍作思考想起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与之类似,事实上速度的定义与密度的定义也有相似之处,将其对比后告诉大家其实它们都应用了“比值定义法”,这是定义物理概念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也经常会运用到。
然后再次引导学生认识“铁重还是木头重”,这时学生就会豁然开朗,生活中所说的铁比木头重实际上是指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而不是质量。
同时也提醒同学们,在学习中要严谨,注意语言的科学性。
那么为了方便应用,科学家们测定了各种物质的密度。
然后展示密度表,并让学生讨论讨论,从密度表发现了什么?通过讨论,师生一起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规律引出概念,通过计算单位体积的质量引出密度公式,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从密度联想到速度,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渗透比值定义法,希望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帮助。
同时重新认识“铁重还是木头重”这一问题,与开头首尾呼应,并纠正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点,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内容三:密度的应用为了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了解了密度是物质的重要特性,我设计了下面三个方面的认识,通过多媒体展示达到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1、勘探人员利用物质密度鉴别矿石种类。
2、交通工具、航空器材中,生活建材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料3、发现新物质:阅读氩气的发现。
(三)学以致用:学至此时,学生经历了观察、讨论、探究等活动,为了让学生在学懂学会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我安排了四道坡度适中的练习1.2500kg/m3=g/cm3;7.9g/cm3=kg/m32.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酒精密度为原来的一半。
()3.有一枚北京奥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是16.1g,体积为1.8cm3,请判断这枚纪念币是不是金制成的4.人的密度跟水差不多,根据你的质量算一算自己的体积有多大。
设计意图:通过1,2题,进一步巩固了密度的单位换算和密度是物理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的重点。
通过第3道题练习密度公式的计算,同时让学生认识了一种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
通过第4道题再练习计算的基础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是兴趣。
并通过训练达到突破重点的目的。
(四)回放反思:课堂进行到此时,学生以略感疲惫,让大家闭上眼睛休息一会,静静的想一想:这节课你运用了哪些研究方法?你的收获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的地方是什么?你还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呢?然后请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总结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升华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
而且以开放的形式总结,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同时,还想有哪些研究的问题,为今后的课程及分层作业做好铺垫。
(五)作业设计1、课后作业1.2题。
2、选做题小明同学的妈妈总是怀疑自己在金店里打制的金戒指有问题,为了消除妈妈的疑问,小明同学决定自己动手来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请你来做小明同学的帮手。
(1)写出鉴别过程需要的器材(2)写出你的测量过程(3)请你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3、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上网查询,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比如:地球上的物体到太空中去,密度会变化吗?再比如其它星球的密度…设计意图:基础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学会知识的应用。
为了体现新课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我设计了选作题,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开放式的作业将学生引向社会和大自然,使课堂无限延伸。
五、板书设计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比值定义法)2.密度的符号:3.公式:ρ=m/v4.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5.单位:kg/m3、g/cm3设计意图:板书列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减少学生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学预设反思1.在实验探究部分,学生分组讨论,可能会有个别组不知道要做什么得不出实验探究的过程,所以实验探究部分教师要做两手准备,一旦学生反应不好时,要与学生共同计论设计实验步骤。
2.在类比法学习密度的概念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组合单位的换算上会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上课时在这方面花费时间不易过长,不然会导致后面的内容时间不够而这个问题在课后作业上反复练习可达到预期效果。
3.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
现在学生习惯于动脑,很少有动笔,这样容易造成上课全听懂,下课统忘掉的现象,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形成动脑又动手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