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检查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效果的认知。然后,我会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找到提高的方向。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因此,我打算布置以下作业:1.让学生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整理笔记,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2.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巩固密度公式的运用;3.进行一次家庭实验,测量家中的某个物体的密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打算以一个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冰块漂浮在水面上,而石头却沉入水底?”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我会适时引入密度的概念,解释冰块和石头的密度与水密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物体的密度,如何根据已知密度和体积计算质量,反之亦然。最后,我会讲解不同测量方法的选择与操作,如加水法、排水法等,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长度、质量和体积的测量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前置知识或技能的不足可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另外,学生可能对密度的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对密度公式的记忆和应用也可能感到困难。此外,实验操作的不熟练,如不能准确快速地使用测量工具,不知道如何处理实验数据,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教学重难点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教学重难点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教学重难点下面是整理的《密度》说课稿10篇密度说课稿教学重难点,以供借鉴。

《密度》说课稿1各位老师好:我是阳光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宁二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密度》。

说的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是将来学习浮力和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

实验探究是本节的重要内容,通过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密度公式是学生在初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应注意强调公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应用和变形。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密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密度鉴别物质,计算质量和体积。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高,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水的密度和物理含义。

(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公式变形和单位换算。

难点:(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灵活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将密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并更好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我采纳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概念。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密度说课稿(通用3篇)密度说课稿1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新教材第六章第二节。

本次说课我将分为五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压强、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三个内容,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密度公式的计算和应用。

2、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掌握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也具备了一定实验、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公式单位,会查密度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领会比值定义这一科学思维方法。

通过自学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和密度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理解密度的概念;难点是:密度概念的建立。

二、教法学法根据教材和学情特点,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问题发现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1、情境导入(2分钟)可以从一些影片的情境中,比如《唐山大地震》,提问“房屋倒塌,演员受伤了吗?”“如果你是导演,该如何设计墙砖?”从而引入新课。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2、互动交流实验探究形成概念(15分钟)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师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今天所要掌握的内容,做出具体的安排。

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来设计比较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先了解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更深入的探究这一问题做好铺垫。

让问题简单化。

设计实验:选择研究对象时,我准备了铝、铁、铜三种物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物质,可依据教材进行实验,难度小。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学生动手,老师巡视引导,提示:不要随意篡改数据,应该尊重实验数据,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初三物理复习专题《物质密度的测量》,这节内容我是按以下几个环节来讲述的。

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三物理复习专题《物质密度的测量》。

2、教材分析这是一节专题复习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或者结合其他物理知识来测量物体的密度;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并应用密度公式来解决物质密度测量的问题,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并简要评价此实验步骤。

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

三、说学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密度的知识是在初二上册学习的,时隔一年,有所遗忘是难免的,作为复习专题,密度概念的再回顾必要的,然后才能从常规到特殊方法的测量逐步过渡,四、说过程1、引入新课从学生刚发的20xx年中考说明中的一道密度测量的预测题引入。

提出如何用常规法测量物体密度的问题。

2、进行新课常规法测物体密度即先用天平测出物体质量,然后用量筒测出物体体积,最后根据公式ρ=m/V,测出物质的的密度。

对于溶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小组讨论,得出自己的实验步骤,其余小组讨论该实验步骤的优缺性,并分析其对实验结果会产生怎样的误差。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教学方法: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教具准备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二、新课教学[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投影]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二、测水的密度.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生]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2-V1.[师]讲得非常好.下面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生]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先测质量,后测体积.[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师]总结得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铁块、铜块、铝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生]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师]说得很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生]三次为宜.[师]对,咱们做本实验时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生]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呢?[师]对于一些产生数据的实验,最好是这样做,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正是从误差微小的变化中找到很多科学知识.[师]接下来大家思考一下如何来测不规则物体(如花岗岩)的密度呢?[生]基本上与测铜、铁、铝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在测岩石的体积时应采用浸入法,即第二种方法.因为岩石是不规则物体,用三角板和直尺法测量时,由于形状不规则,所以很难测出它的体积,因此用第一种方法不合适.[师]如何来测水的密度?[生]测水的密度以及测液体的密度都要用量筒.[师]具体如何来测呢?[生]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师]观察示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生]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如右图.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水不能与天平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水的质量.[师]怎样测呢?[生]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师]大家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生]有.[师]怎么测呢?[生]可以把上面的烧杯换成量筒.[师]换成量简?能不能具体说一下.[生]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师]大家总结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测一下以下几种物质的密度.(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不时指点学生遇到的问题)参考实验数据:ρ铁:7.9_103kg/m3ρ铝:2.7_103kg/m3ρ铜:8.9_103kg/m3 ρ花岗岩:2.6~2.8_103kg/m3ρ水:1.0_103kg/m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2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是沪粤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九年级的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尉郭中学李霞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2、教材分析这是一节完全由学生探究的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

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让学生在前面经历一个比较单一的探究过程后,由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这既让学生加深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性质的理解,又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它是突出新的理念实现学生由接受性向探究式学习根本转变的过程,因此对于实验活动的安排就非常重要.本实验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实验,对量筒、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要进行复习,对于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要进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二、说实验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是: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②能说出测量密度的原理、器材,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③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是:通过探究活动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学会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三、说实验重难点重点知识:(1)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2)学会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

难点知识: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四、说教学法(一)说教法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人教版)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人教版)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到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实验和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设置合理的问题和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4.通过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和快乐。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人教版)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人教版)6.3测量物质的密度。这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密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阶段。主要知识点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密度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密度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质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物体的密度、判断物体的密度等。
2.实验操作: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验结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和“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激深入理解密度概念。实践探究教学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这两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实践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人教物理初二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人教物理初二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人教物理初二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尊崇的各位指导:下午好!明天我说课的标题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教材剖析、教法、学法、教学进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剖析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经过这节课的实验探求活动,让先生进一步熟习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运用方法,并可以经过对密度公式的了解使先生有目的、有方案、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让先生在前面经过一个比拟单一的学习进程后,去体验一个完整的实验进程,这既让先生加深对密度是物质自身性质的了解,又让先生阅历了迷信探求进程,学习迷信探求方法,培育先生的探求肉体、实际才干和创新看法。

突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完成先生由接受性向探求式学习基本转变的进程,因此对实验活动的布置就十分重要。

该实验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实验,对天平的正确运用方法要停止温习,关于用量筒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的方法要停止指点,在实验进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

2.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进一步熟习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运用;〔2〕经过实验进一步稳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程目的:经过实验探求,阅历探求进程,并学会应用物理公式直接测量物理量的迷信方法,从而提高先生的探求才干。

情感目的:培育先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迷信态度。

3.教学重点:测量不规那么固体的密度。

4.教学难点:剖析测量物质密度的进程中,测量顺序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二、说教法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白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载表格,为了让先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这就需求引导先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但由于实验记载表格的设计关于先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我直接给出,先生自己入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本节课是在先生曾经学习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运用的基础上停止的。

关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了解并不透彻,先生的物理思想基本上还处在详细运算阶段,存在思想片面性和浅薄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先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密度的测量难点:密度的测量教具、学具:量筒或量杯,水,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天平及砝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一)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液态物质的体积应该使用量筒来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也可以使用量筒来测量。

学生活动:想想做做怎样使用量筒?在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课本,回答课本中提出的几个有关问题,并动手操作,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量筒上的单位刻度多是以毫升(mL),也有一些是用立方厘米(cm3)来标度的。

2、与许多测量仪器(学过的电流表、电压表、天平等)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50mL、100mL、500mL、1000mL等。

3、量筒的分度值也各不相同,根据你测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测物的尺度等因素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4、视线与液面水平,与刻度线垂直。

5、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不规则固体物质体积的测量,需用量筒或量杯。

《密度》说课稿示范(精选15篇)

《密度》说课稿示范(精选15篇)

《密度》说课稿示范(精选15篇)《密度》说课稿示范(精选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密度》说课稿示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密度》说课稿示范篇1一、教材分析密度这一节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

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

然后,让学生进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探究。

利用探究结果让学生思考,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定的。

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

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教学准备:天平和砝码三套、边长为1CM的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10m3、20m3、30m3的正方体木块。

(二)学情分析学生虽然从生活经验上对知识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但对密度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陌生。

本节课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三)教法、学法教法:实验法、讲解法等学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等(四)教学过程程设计第一环节:引入,提出问题问题: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第二环节:实验探究,解决问题1、出示天平和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并告诉学生三种物体的边长分别为2CM。

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六章_第3节_测量物质的密度_说课稿.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六章_第3节_测量物质的密度_说课稿.doc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密度,进一步强化用天平测量质量的技能。

(2)学会用量筒测量常见液体的体积和小固体的体积。

(3)学会综合不同技能,间接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交流,学习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体积的方法。

(2)经历测量过程,学习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3)参与探究活动,尝试拟订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的简单探究计划和方案。

(4)通过合作探究,学习与他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合作交流过程,增进同学间的情感和互信,体会合作、交流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乐于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小固体的体积。

(2)学会用量筒和天平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二)教学难点:(1)量筒的正确读数。

(2)为减小测量液体密度的误差进行实验步骤的合理设计。

三、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电脑及电子投影设备,100ml量筒,200g托盘天平,饱和食盐水(不告知学生),橡皮,50ml小烧杯,约50cm细线绳等。

四、教学方法阅读自学,观察讨论,实验探究,分析启发等。

五、教学课时2课时完成。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观察思考】1).老师拿出半烧杯无色的液体(饱和食盐水),问:烧杯里盛的是什么液体吗?(引起学生的思考)。

2).老师再示出一枚银白色的戒指(白银的),问:它是白银做的吗?(任学生思考)3).以上两个问题有没有共同之处呢?可以用什么实验方法来解决?(允许学生小议片刻回答)【提出课题】在有学生答出可以通过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法来鉴定时,老师指出:生活、生产中常需要知道物质的密度,那么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吗?多媒体课件给出课题: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探求新学1、测量密度的方法依据(实验原理)【问题引导】1).烧杯里液体的质量和戒指的质量,用什么工具可以测出?(学生:天平。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5.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5.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5.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教学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4、教学难点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前期知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密度本身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蒙”的感觉,教师引导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2、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二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的有些狭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的水平上。

他们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这些实验原因的需要,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法和学法确定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的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动性。

这样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四、教学程序设计1、新课引入创设学习情境:怎样区分表面相同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或把铁块和铝块用纸包住。

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2、新课教学学生多数认为可以通过用手掂的方法,也就是称质量,也就是说学生没有考虑体积对质量的影响,那么我们这样反问,一大堆塑料比一小堆铁的质量小吗?这样就会引起学生注意到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体会到只有相同体积的两个物体才可以比较质量的大小。

引导学生去考虑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存在着一定关系,进而想探究一下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要探究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都知道做实验,怎样去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去讨论,得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我们可以分别选取三个大小不同的铁块和铜块,分别称出他们的质量,测出各自的体积,记下数据,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方法确定之后再做实验。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天长市中小学教师物理试验说课评选测量物资的密度二0一六年四月《测量物资的密度》说课稿列位引诱.先生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标题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资的密度》,这节内容我是按如下几个方面懂得的.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责任教导课程尺度试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117页测量物资的密度.2、教材剖析这是一节探讨性试验课,是对天温和量筒常识的分解应用,经由过程这节课的试验运动,让学生进一步熟习和控制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应用,和对量筒的精确应用.并可以或许经由过程对密度公式的懂得使学生有目标.有筹划.有步调的完成试验.3、教授教养目标(1)进一步熟习和控制天温和量筒的应用;(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道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调;(3)经由过程试验探讨.进修探讨办法.阅历探讨进程,并学会应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办法,从而进步学生的探讨才能.4.教授教养重难点重点:灵巧应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难点:应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试验去解决密度的现实问题.二、说教法为了让学生能顺遂地测出待测物资的密度,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白的试验步调,这也就须要和学生先评论辩论若何设计合理的试验步调,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试验得出.联合学生现实,为了加强学生着手操纵试验的才能,借助已有的试验装备,在试验室完成教授教养.是以本节课我采取了评论辩论法与试验法相联合的教授教养办法.三、说学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应用,以及物资密度与物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本长进行的.对于方才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懂得其实不透辟,这就请求我们在教授教养中再给学生填补须要的进修办法.从而引诱学生顺遂完成试验,并达到进步学生的探讨的才能和造就量力而行的科学立场.四、说进程1.引入新课从密度表可以知道,各类物资的密度是必定的,不合物资的密度一般是不合的,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资做的,只要测量出它的度,把测量的密度跟密度表中的密度值一比较,就知道该物资是什么物资了.要测出物资的密度,依据公式ρ=m/V,测出物资的质量和物资的体积,就可以盘算出物资的密度.2.师生互答(1)量筒的应用:(不雅察量筒)师问:1)量筒的单位标度,最大测量值,分度值分离是若干?2)应用量筒读数时,精确的办法是如何的?(细心看书答复问题)(先让学生用身边的量筒测量一下烧杯中一部分液体体积)(2)若何应用量筒测量外形不规矩的物体的体积?启示学生答复1)把不溶于水的,并能沉入水底的物体,可以应用量筒中的前后两次液体的体积差测出物体的体积.(即排水法)2)对于不沉入水的物体可以用针压到水中,求出两次液体的体积差,就是物资的体积.(即针压法)3.设计试验分解同窗们设计的试验筹划:一组试验步调:(1)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杯;(2)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3)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4)应用公式盘算ρ=(M总-M杯)/V二组试验步调:(1)用量筒测量一些盐水的体积V;(2)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杯;(3)把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总;(4)应用公式ρ=(M总-M杯)/V盘算密度.三组试验步调:(1)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量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3)再用天平测量出残剩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剩;(4)应用公式盘算ρ=(M总-M剩)/V.学生本身设计完试验步调后,引诱学生交换该组提出的试验步调的筹划,指出前两种试验筹划中消失的问题,达成共鸣后,肯定本次试验的合理步调.合理的试验步调:(1)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量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3)再用天平测量出残剩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剩;(4)应用公式盘算ρ=(M总-M剩)/V.让学生按照评论辩论好的试验步调进行试验,并把所测的成果记载在表格中,并经由过程盘算得出盐水的密度.再让学生分离按别的两个试验筹划进行试验,卖力精确的记载试验数据.评论辩论试验成果,并作总结:经由过程学生的三次测量,学生会发明,每次测量值都不一样,让学生再次评论辩论不一样的原因,以及哪一次比真实值大,哪一次比真实值小,找出原因.4、教授教养反思本节课,我在设计时预想到学生在设计试验步调可能只有一种,但现实上课时,学生的试验筹划有许多种,这是我上课之前没有想到的.学生在评论辩论筹划时,畅所欲言十分活泼,全身心投入到筹划的评论辩论之中,对学生这种摸索精力,我十分激动,我也给了他们展现的机遇.经由过程这节课,我熟习到,构建常识应充分表现以学生为主体.常识不是经由过程教师直接传授到的,而是学生在必定的情景中,借助教师和他人的帮忙自动获得的,只有学生经由过程自立探讨发明而获得的常识才是真正意上属于学生的常识.五.板书设计测量盐水的密度试验步调:(1)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量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3)再用天平测量出残剩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剩;(4)应用公式盘算ρ=(M总-M剩)/V.六.安插功课从测盐水密度得到的启示,自行设计合理的试验步调,来完成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测量的试验.以上就是我对这节内容的一些粗浅的熟习,愿望列位批驳斧正.。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过渡,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并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动手实践较为感兴趣,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学习新知识。然而,学生的学习习惯尚在形成中,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1.密度的测量方法;2.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3.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4.密度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测量原理,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法,运用实验器材进行操作,正确计算物质的密度,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应对措施:
1.加强实验操作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事项,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通过实例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误差来源和减小方法。
3.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实验操作的完整性。
课后评估教学效果的方法包括:
1.查看学生的实验报告,了解他们对实验原理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2.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回答他们的疑惑,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
2.生生互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竞赛和合作学习。组内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组间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体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体的密度说课稿
杯中装入一些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盐 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 乙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 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盐水体积,再 测出余下的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精选ppt
10
• 学生互动探究: • 你觉得谁的方案更好?请说明原因。小组讨论
交流,引导学生如何使实验误差更小讨论确定 最佳方案。 • 2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精选ppt
12
• 学生互动探究: • 1,为什么先测质量,后测体积?让同学们从减 小误差方面进行思考。 • 2、设计记录表格 • 操作过程中的数据,需要专门的表格来记录,下 面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教师 巡视并提示实验时应记录:实验中直接测量的物理 量,中间计算量,最终计算量三方面的数据。最后 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并纠正设计 中的不足。 • 3.分组实验 •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老师强调小组分工,有 操作的,有记录的,并巡视指导。 • 4、教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 的原因。
六、布置作业。 • 为了使学生对测量固体密度更全面更系统 的掌握,及时完成实验册的该节内容。
精选ppt
15
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按实验探究课的程序组织教学, 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不足之处: 学生实验中没有具体测量密度小于水的固 体的密度的活动。,再教设计:增加学生测 量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活动
精选ppt
4
• 4、教学重点: 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 的密度。
• 5、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 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 是本节的难点。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 此难点。
精选ppt
5
二、说教法
•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 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 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 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 作测出实验结果。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 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初中科学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本课程将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测量的过程,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密度的定义和单位。

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包括测量质量和体积的实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质密度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测量质量和体积,以及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密度。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砝码、游标卡尺、待测物质样品等。

2. 多媒体资源:密度公式、密度测量实验视频、PPT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案例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密度相关的故事或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教学: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质量和体积的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彼此的发现和心得。

4.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展示密度公式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一段与密度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密度吗?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0分钟)使用PPT介绍密度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

强调实验在测量密度中的重要性,并简要介绍本课程将进行的实验。

3. 实验操作(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待测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物质的密度。

4. 结果分析与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彼此的发现和心得。

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密度测量方法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密度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回顾质量、体积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定义。接着,我会讲解密度公式ρ= m/V,并通过实际例子展示如何应用该公式。最后,我会介绍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如排水法和置换法,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计算不同物体的密度,并解释其结果。
2.实验报告:让学生分组进行密度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
3.应用题: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有一个物体的质量是200克,体积是100立方厘米,那么它的密度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解决。
5.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探究则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理论依据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即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探究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困难,以及实验操作的不规范性。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提供详细的解释和示例,并通过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密度概念。对于实验操作,我将进行现场演示,并指导学生step-by-step,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实验报告来评估教学效果。如果发现学生普遍存在某一问题,我将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可能包括调整教学方法,提供额外的练习资源,或者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长市中小学教师物理实验说课评选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0一六年四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就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我就是按如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117页测量物质的密度。

2、教材分析
这就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就是对天平与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与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与对量筒的正确运用。

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与掌握天平与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
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待测物质的密度,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这也就需要与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实验得出。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完成教学。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与培养实事求就是的科学态度。

四、说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密度表可以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就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就是不同的,要知道一个物体就是什么物质做的,只要测量出它的度,把测量的密度跟密度表中的密度值一比较,就知道该物质就是什么物质了。

要测出物质的密度,根据公式ρ=m/V,测出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师生互答
(1)量筒的使用:(观察量筒)
师问:
1)量筒的单位标度,最大测量值,分度值分别就是多少?
2)使用量筒读数时,正确的方法就是怎样的?(仔细瞧书回答问题)(先让学生用身边的量筒测量一下烧杯中一部分液体体积)
(2)如何利用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启发学生回答
1)把不溶于水的,并能沉入水底的物体,可以利用量筒中的前后两次液体的体积差测出物体的体积。

(即排水法)
2)对于不沉入水的物体可以用针压到水中,求出两次液体的体积差,就就是物质的体积。

(即针压法)
3、设计实验
综合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一组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杯;
(2)用天平测量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M总;
(3)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4)
(1)用量筒测量一些盐水的体积V;
(2)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杯;
(3)把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盐水与烧杯的总质量M总;
(4)
(1)用天平测量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M总;
(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量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3)再用天平测量出剩余盐水与烧杯的质量M剩;
(4)。

,指出前两种实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后,确定本次实验的合理步骤。

合理的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M总;
(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量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3)再用天平测量出剩余盐水与烧杯的质量M剩;
(4)。

,并把所测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并通过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

再让学生分别按另外两个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认真准确的记录实验数据。

讨论实验结果,并作总结:
通过学生的三次测量,学生会发现,每次测量值都不一样,让学生再次讨论不一样的原因,以及哪一次比真实值大,哪一次比真实值小,找出原因。

4、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设计时预想到学生在设计实验步骤可能只有一种,但实际上课时,学生的实验方案有很多种,这就是我上课之前没有想到的。

学生在讨论方案时,各抒己见十分活跃,全身心投入到方案的讨论之中,对学生这种探索精神,我十分感动,我也给了她们展示的机会。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构建知识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知识不就是通过教师直接传授到的,而就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教师与她人的帮助主动获得的,只有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而获得的知识才就是真正意上属于学生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
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M总;
(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量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3)再用天平测量出剩余盐水与烧杯的质量M剩;
)/V。

六、布置作业
从测盐水密度得到的启发,自行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来完成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测量的实验。

以上就就是我对这节内容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