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常考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整理
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市场体 系,规范市场秩序,拓宽投资渠道,创造有利于使公民财 富保值、增值的政策环境,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 公民的合法财产。
减少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 ⑤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 信誉和形象。
• ⑥熟悉规则,按规则办事,利用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 权益
•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 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 序。
• 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千方百计解决就业问题。 •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经济的发展。
什么是财产性收入? 一般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
请你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针对我国出口产品 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 ①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培育我国名牌产品,树立我国产 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
• ②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学习国际先进技术,生产符合国 际标准的产品;
• ③优化出口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④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空间,
7、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因素也会影 响消费。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须转变居民的消费 观念,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增加有效供给等,通过多 种方式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
• +(消费观)
人民币升值利弊
• 弊:1、不利于出口;(但从变压力为动力的角度,有利于促进 我国转变出口增长方式,转变出口结构)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最新版)
《经济生活》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5、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1、结算方式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货币(一)货币的本质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1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5:货币与财富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2.货币并不神秘:不应盲目崇拜,从货币的起源看,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基本职能。
经济生活知识点大集合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含义和实质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其实只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大于社会总供给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表现
物价全面、持续的上涨,纸币贬值
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
原因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经济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需求膨胀等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
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结算与信用工具P8-P10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2.信用卡:(1)功能: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2)优点: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等
3.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生产商品的数量、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的关系
单位商品价值量×生产商品的数量=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正比
反比
不变
社会劳动生产率
反比
正比
不变
个别劳动时间
无关
反比
反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
无关
正比
正比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P14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供给与需求P12
1.供求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消费心理等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引起价格的变动和差异。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一、货币与金融1. 货币的定义和功能:货币是一种广泛被接受的交换媒介,具有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的功能。
2. 货币的发行与管理:货币的发行权通常由中央银行掌握,通过货币政策来管理货币的供应量和利率水平。
3.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现代社会常见的货币形式包括纸币、硬币和电子货币等,各国货币种类存在差异。
4. 货币的价值与流通:货币的价值由其稀缺性和购买力决定,通过流通实现交换和支付功能。
二、生产与消费1. 生产要素与生产关系: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生产关系涉及所有权、分配和交换等问题。
2. 生产方式的演变:从传统农耕经济到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生产方式不断变革和升级。
3.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总量,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总量,供需关系决定价格和产量的变化。
4. 消费行为与消费者权益:消费行为受到个人偏好、收入水平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消费者权益受法律保护。
三、市场与竞争1.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是由中央计划部门统一安排的经济模式。
2. 市场结构与市场失灵: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和完全竞争等形式,市场失灵指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3. 竞争与垄断: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垄断是市场上少数企业控制市场力量的情况,对经济效率和公平性产生影响。
4. 价格机制与价格调节:价格是市场交换的信号和调节机制,通过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的变化。
四、经济增长与发展1. 经济增长与生产率: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生产率是衡量单位劳动投入创造的产出。
2. 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经济发展不仅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人力资本、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提升。
3. 经济周期与景气: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的波动过程,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段。
4.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环境和资源,以满足未来世代需求的发展模式。
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高一政治期末复习开始了,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需要背诵记忆的知识点有哪些呢?店铺为大家整理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一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会减少;②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③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反之,其替代品需求量减少,互补品需求量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措施?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生产决定消费。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③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念的制约。
——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恩格尔系数的内涵、影响?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5、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措施?(1)原因:解决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2)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①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③加快科技发展;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经济生活》知识点必背
《经济生活》知识点必背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产生: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了解四个阶段: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3)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其它职能:货币除了两大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1)纸币的含义: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1)金钱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都离不开货币(金钱)。
(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信用卡: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1)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1)外汇汇率的变化: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1)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等)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商品价格与供求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3)价值决定价格:①商品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②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经济生活重要知识点整理
《经济生活》重要知识点整理1, 经济(金融)危机下物价可能下跌,请问物价下跌的缘由及其物价变动对我们生活, 生产的影响?(1)缘由:①价格由价值确定。
经济危机下原料, 劳动力等价格下降,商品的成本下降,所以物价会下降。
②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经济危机下,人们收入受影响,购买实力削减,使供求关系处于供过于求状态,所以物价可能下降。
(2)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价格变动及需求量成反比。
(自己补充材料分析)②不同商品(生活必需品, 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自己补充材料分析)③既定商品的需求量不仅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替代品, 互补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自己补充材料分析)(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①调整产量。
(自己补充材料分析)②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
(自己补充材料分析)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2, 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重要)答: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需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①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②消费水平不仅当前收入的影响,而且受将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加快完善养老, 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扩大预期消费。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凹凸及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亲密联系。
必需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整体消费水平。
④物价变动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3, 如何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消费原则)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开盲从,理性消费。
③爱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以爱护消费者健康, 节约资源和爱护环境为主旨。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 运用消费的反作用谈谈*******?或*******为什么要促进国内消费?(重要)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经济生活》必背知识
《经济生活》必背知识一、货币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价格变动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比较小(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比较大(需求弹性大)。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三.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根本因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A消费水平受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B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C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3)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购买力。
(4)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2、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①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③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④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⑤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⑥加强市场监管,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等。
经济生活的知识点
经济生活的知识点一、经济学基础1. 经济学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合理分配有限资源以满足无限需求的社会科学。
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市场之间的交互。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国民生产总值、失业率和通货膨胀。
3.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4.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
二、消费者行为1. 效用理论消费者选择商品是为了最大化其效用,即满足度。
2. 预算约束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受到其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的限制。
3. 边际效用递减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带来的额外满足感逐渐减少。
三、生产与成本1. 生产函数描述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2. 规模报酬生产规模变化时,产出变化的情况。
3. 成本结构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
变动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总成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和。
四、市场结构1. 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许多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化,无单方面市场控制力。
2. 垄断竞争市场许多卖家提供差异化产品,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3. 寡头市场少数几个大公司控制市场,存在相互依赖。
4. 垄断市场单一卖家控制整个市场,没有近似替代品。
五、宏观经济指标1. 国民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 失业率劳动力市场中无业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比例。
3. 通货膨胀率货币购买力下降,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升的速度。
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
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
七、国际贸易1. 比较优势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拥有相对较低的机会成本。
2.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配额等限制国际贸易的措施。
3. 国际支付平衡一个国家的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平衡关系。
经济生活 知识点
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价格变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影响大;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影响小。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的影响。
互补商品需求量同升同降,互为替代品需求量反向变动。
3.如何提高消费水平㈠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应大力发展生产力㈡直接原因是居民收入和物价总水平。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所以应提高社会保障水平③社会总体消费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应缩小收入差距④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所以应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㈢其它还有消费观念,商品本身。
所以应该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5.生产与消费的关系㈠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劳动力㈡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商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消费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对生产创造出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高考《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归纳(简洁版)2023
高考《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归纳(简洁
版)2023
1. 宏观经济指标
-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国经济总体规模的指标。
-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衡量居民消费物价变动的指标。
-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衡量生产者采购价格变动的指标。
- 就业率:衡量劳动力就业情况的指标。
- 外汇储备:记录一国持有的外汇资产量。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 市场经济:基于供需关系自由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 计划经济:由中央政府计划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3. 经济增长与发展
- 经济增长:指一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 经济发展:更广泛地指一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包括经济、社
会等各个方面。
4. 资源配置方式
- 市场配置:通过市场自由供求关系决定资源配置。
- 计划配置:由政府制定计划来调配资源。
- 混合配置:市场和计划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
5. 劳动力市场
- 人力资本: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可产生收益的能力。
-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
- 弹性工资:工资根据供求关系而发生变动的情况。
6. 国际贸易
-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情况。
-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的情况。
- 关税:对进口货物征收的税费。
- 关税壁垒: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而设置的各类贸易限制措施。
以上是高考《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的简洁归纳,希望对您有
所帮助。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活动无处不在,了解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做出明智的决策至关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经济生活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货币货币是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充当着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等重要角色。
(一)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即它可以与一切商品相交换,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
比如,一件衣服标价 500 元,这里的 500 元就是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过程中,货币发挥着流通手段的作用。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4、支付手段: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
(三)货币的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的形式不断演变,从最初的实物货币(如贝壳、金银等)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如今又出现了电子货币。
二、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1)一般来说,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价格下跌,生产者获利减少,会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归纳文档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归纳文档《经济生活》重点知识归纳经济生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一般主要考查“经济意义”、“经济措施”】★1、价格(物价、CPI、PPI、房价)(价格一线:价值--供求关系—消费—企业生产---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根本原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②直接原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引起价格变化;货币的价格(升值、贬值)④间接原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也会影响价格(2)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需求、消费、消费者):A、一般地,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需求;价格下跌,会增加对它的需求。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C、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
某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②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生产者/企业):A、调节生产,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竞争优势。
C、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树立品牌意识,重视新产品开发。
【联系: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例:1、如何稳定物价?抑制CPI上涨?(①经济:结合“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供求;企业的技术、管理、经营;国家的宏观调控—三大手段。
②哲学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能动作用、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例2、为什么稳定物价?抑制CPI上涨?(或意义)(①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目的、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生产的影响、市场的弱点与缺陷、市场秩序、宏观调控的目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②哲学: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两大规律、群众的地位、作用、群众观点、价值选择的标准)③政治:国体、公民一线、政府一线)(要:对症下药)消费一线:(影响因素、消费观、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生产与消费、分配与收入、财政、宏观调控、三大动力、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观)(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①根本原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生产决定消费②主要因素——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影响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B、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也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C、收入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D、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联系上文: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③消费心理也会影响消费行为,主要有求实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④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消费(2)如何提高消费水平?(建议:对症下药)(3)生产与消费(热点:金融危机、扩内需调结构、低碳经济)(1)生产决定消费(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会促进生产的发展:★3.生产与企业——(1)企业一线①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②生产效率、个别劳动时间、价值规律作用---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同上)③企业的地位、作用及股份制、公司制改革——企业的增长方式——经济效益(三效益统一,方法途径)——企业的兼并、组合、破产——企业的信誉、形象、竞争力的提高、社会责任——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企业的管理体制④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规律——所有制结构(公与非公企业)——分配制度(初次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企业——劳动者关系⑤企业与产业(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如工业企业(汽车、石油)文化产业⑥资源配置——面向市场,由市场调节(产品结构)——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相关1、2、3点P88)---科学发展观⑦生产与消费关系----企业遵循市场交易原则——企业维护消费者的权益⑧对外开放,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贸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常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二重性:①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这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质的使用价值在量上不能进行比较;②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这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商品在耗费的劳动量上是可以进行比较的,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③二者的关系: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二者不可得兼,生产者让渡使用价值获得价值,消费者付出价值获得使用价值。
2.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注:a货币也是商品,但与一般的商品不同,它可以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b从现象上看货币体现的是物与物的关系,从本质上看货币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注: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b流通手段vs支付手段)4.货币流通的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的速度= (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的速度(注:a纸币的本质不是一般等价物,也非商品,有使用价值,但无其所代表的价值;b金银纪念币是一般等价物,也是商品,既有价值,也有使用价值。
注意还得区分虚拟货币、游戏币、纪念币的材质)★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①纸币的供应量过多或过少是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原因之一;②表现为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或持续下跌;③用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税收、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让流通中的货币量变少来给经济降温(解决通货膨胀);用适度宽松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内需,让流通中的货币量变多来给经济增温(解决通货紧缩)。
④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 = (现价-原价)/原价通货紧缩率/纸币贬值率 = (现价-原价)/现价(注:国家可以规定人民币的面额,但不能决定人民币的购买力)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供求影响价格:a供不应求→商品短缺→买者竞争→卖者提价→价格上涨→物贵→卖方市场;b供过于求→商品过剩→卖者竞争→买者待购→价格下跌→贱货→买方市场。
②价值决定价格:2.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内容)。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形式)。
★3.价格变动的影响:⑴对生活消费的影响(需求曲线图):①影响商品的需求量:价格上升,减少购买;价格下降,增加购买。
②需求有弹性: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大。
③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商品价格上升,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
⑵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供给曲线图):①调节产量:a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b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其使用量;价格提高,减少其使用量。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和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2.恩格尔系数:①公式:恩额尔系数= 食品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 100%(注:储蓄存款和投资经费不能算作家庭消费总支出)②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生活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生活水平越高。
3.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生存消费比重下降,恩格尔系数降低。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1)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2)消费原则: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生态文明);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⑴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⑵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健康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注:如何区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a如果落脚点是生活改善了,一般是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b如果落脚点是生产发展了,一般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2.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大力发展生产力:★(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公有制经济:★(注:a社会主义经济vs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主体地位vs 主导作用)5.非公有制经济:★(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注: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
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平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1.企业:(注:总结企业的分类)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2.利率变动的影响: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杠杆,是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主要手段。
(总结:①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上调所要实现的目的是一样的,即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②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下调所要实现的目的也是一样的,即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
)★(注:对比储蓄存款、股票、债券的收益性和风险性)7.选择投资方式应坚持的原则:①兼顾收益与风险;②兼顾多元与重点;③兼顾意向与实力;④兼顾个人与国家。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1.生产力决定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条件:公有制+ 劳动3.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按劳动要素、技术要素、资本要素、信息要素、土地要素、管理要素等参与分配。
★(注:a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收入和按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收入;b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但公有制中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还存在福利性等分配方式)★4.如何实现收入分配方面的社会公平:①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根本措施)②坚持完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两个比重,两个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⑤政府要坚持宏观调控,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行业协调发展。
5.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注: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第八课:财政与税收1.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②分配政策。
★2.发挥财政的作用:①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民生建设);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建设);③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宏观调控,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平衡)。
(注:三个作用存在交叉现象)4.税收的特征:强制性(不缴不行)、无偿性(不返还也不直接付出代价)、固定性(相对固定)。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2.市场秩序:★3.市场失灵:富裕;③内在要求:科学的宏观调控。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①生产: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b.统筹城乡、区域、行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②生活:增加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民生) ③生态: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 ★(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是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①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②核心立场:以人为本;③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④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3.三个转变:①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由主要依靠第一、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③由主要依靠资源能源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4.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导思想);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质上就是重视科技研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质上就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统筹老少边穷地区,合理优化配置资源);④推动城乡一体化(实质上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⑤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质上就是要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共建生态文明)。
★5.三大行为主体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①国家(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②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生产的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转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③消费者:要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并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4.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