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3年至1969年:《小兵张嘎》、《冰山上的来客》、 《董存瑞》
(五)1967年至1976年,“文革时期”的中 国电影
《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
政治电影: 《平原游击队》、《闪闪的红星》等。
(六)1976年至今,新时期和当代中国电影
冲破文革:《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
1923年的《孤儿救祖记》 中国第一部在商业上和艺 术上都获得巨大成功的国 产片。
主演:王汉伦是中国第一位 女职业演员,曾有“悲剧明 星”之誉。
从1926年下年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中国影坛相 继形成了“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 三股商业创作热潮。
(二)1930年至1945年,中国电影出现转机 的阶段
(四)1949年至1966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 中国电影发展时期
新中国第一部电影是《桥》 (王滨导演)。抗战胜利后, 中国共产党派出文化干部前往 东北接管伪“满洲映画协会” (日本侵略中国后在东北建立 的电影制片厂),1946年10月, 在“满映”的原址上成立东北 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长春电 影制片厂。1949 年,在极为艰 苦的条件下,东影拍出了新中 国第一部故事片《桥》。
影片描写某地质 勘探队政委罗群 被错划为右派后, 对党、对人民, 仍然保持坚定的 信念。谴责了象 吴遥那样心胸狭 窄、思想僵化的 干部。
影片在一个很短的限度 和很小的范围内,描写 十年动乱中人民同“四 人帮”进行斗争的一个 “点”,它具体、集中、 细致、逼真地浓缩了一 个巨大社会在那个非常 时期中的真实情况,力 求广泛和全面联系整个 该片获1981年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 社 会 的 生 活 面 。 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最
中国电影发展史
1905年,北京丰泰 照相馆拍摄了我国著名 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 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我国自己的主创人员参 加(摄影师:刘仲伦)。 可以说我国的第一部电 影就是一步舞台戏曲片。
我国的电影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 (一)1912年至1929年,中国电影从萌芽到兴起的 阶段。 (二)1930年至1945年,中国电影出现转机的阶段。 (三)1945年至1949年,中国电影的短暂的繁荣期。 (四)1949年至1966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中国 电影发展时期。 (五)1967年至1976年,“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 (六)1976年至今,新时期和当代中国电影。
1985年,出现了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 义电影风格的影片《野山》。
第五代电影的代表作《一个和八个》(导演:张 军钊,1984年)
广西电影制片厂1984年摄制。 八路军指导员王金被指认为奸细。 和土匪大秃子,烟鬼,逃兵等八个 人关在一起,尽管身处逆境,王金 依然不忘自己是个八路军战士。锄 奸科长许志被王金的模范行为感动, 当面对鬼子的包围时允许他们上阵 杀敌。最后他们冲出了敌人的包围。 王金背着受伤的许志向根据地走去。
影片描写了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区工人为修复被战争 破坏的桥梁艰苦奋斗的故 事:东北某铁路工厂接到 命令,要在15天内造出修 桥所需要的桥座和全部铆 钉。厂长紧密依靠工人的 力量,克服了修建炼钢炉 等困难,按期完成了任务, 赶在松花江解冻之前将大 桥修复,有力地支援了解 放战争。
1959年,国庆十周年《林则徐》、《林家铺子》
《城南旧事》散文结构的作品。 《沙鸥》现实主义电影。
影片的结构颇具独创性。编导 排除了通常电影由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组成的叙事结构,以“淡 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为基调, 采用串珠式的结构方式,串连起三 段并无因果关系的故事,形成了一 种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 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体 影片”,创造出一种近乎中国水墨 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城南旧事》是一部典型的文人电 影样式。
(一)1912年至1929年,中国电影从萌芽到 兴起的阶段
《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郑正秋和 张石川联合导演)。
《庄子试妻》, 1913 年, 香港(导演黎民伟),妻 子严珊珊,成为中国第一 个女演员。 这时期的电影,在主题上 表现社会生活,但是在表 演上还是戏剧化和舞台化 的。
佳女主角奖(张瑜)、最佳男女配 角集体奖(石灵、欧阳儒秋、茅为 惠、林彬、仲星火、卢表)、最佳 音乐奖;获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 奖。
1980年,经济改革:《咱们的牛 百岁》等
对电影的真正反思从 1979 年就悄然开始了: 《小花》、《归心似箭》,开始了对电影本体的思 考。
沈西苓:《乡愁》,《十字街头》 蔡楚生:《渔光曲》,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吴永光:《神女》 袁牧之:《马路天使》
(三)1945年至1949年,中国电影的短暂的 繁荣期
抗日战争结束,但又进 入内战时期 蔡楚生:《一江春水向 东流》 沈浮:《万家灯火》, 《乌鸦与麻雀》 费牧:《小城之春》
“新兴电影运动兴起”。 这时期,开始相对重视电影剧本的创作。出现了一个重 要的电影编辑夏衍。他在“明星”的第一个电影剧本 《狂流》,被称为“中国电影界最光明的开端”,“中 国社会意识电影的开端”。 慢慢改变了第一时期中国电影戏曲化的方向,开始把电 影向文学方向靠拢。在叙事上开始借鉴美国好莱坞电影 的经验,并在镜头的运动、视角的变化、段落的组接、 场面的调度和时间的跨度等方面,开始打破戏剧电影的 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