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蒹葭》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蒹葭》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
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
蒹葭
《诗经·秦风》
原文
译文
鉴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河边芦苇青苍茂盛,秋深
露水结成霜。
我心中所爱的人啊,就在水的另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艰
险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
找,好像在水的中央。
内容:以蒹葭起兴。
前两句点明时间、环境,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气氛。
三、四句点明主题,写主人公思见心切,望穿秋水。
五、六句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
七、八句描绘顺流追寻时的幻象。
由此,主人公思见伊人而不得见的如痴如醉的形象跃然纸上。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河边芦苇青苍茂盛,清晨
露水未曾干。
我心中所爱的人啊,就在水与草相接
的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又险又高。
顺流而下去寻找,仿佛就在水中高地上。
内容:描述了主人公追寻之路困难重重,刻画出主人公焦急而痴迷的情状。
“苍苍”“萋萋”“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萋青到泛白,把深秋凄
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环境的清冷和主人公心境的寂寞。
“为霜”“未晞”“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到彼岸,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不定,难以寻觅。
表现形式: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追寻“在水一方”的“伊人”,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
这不仅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河边芦苇茂盛鲜明,清晨
露水还没有干。
我心中所爱的人啊,就在水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艰险又向右迂曲。
顺流而下去寻找,好像就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主旨:这是一首抒情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与伤感。
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浓郁。
】
1.下列对《蒹葭》的节选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选文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3.下列《蒹葭》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C.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4.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窈窕
..(爱好)
..淑女(文静美好的样子)君子好逑
B.参差
..荇菜(长短不齐的样子)左右芼.之(挑选)
C.溯洄
..从之(顺流而下)
..众之(逆流而上)溯游
D.蒹葭采采
..(茂盛鲜明的样子)道阻且跻.(高)
5.下列对《蒹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6.下列对《蒹葭》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每章的后两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她仿佛置身于洲岛上,可望而不可即。
C.“伊人”是主人公追寻的对象,是美的化身,主人公在矢志不渝的追求中,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主人公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7.阅读《蒹葭》,选出对其赏析有误的一项()
A.《蒹葭》出于《诗经·秦风》,是《关雎》的姊妹篇,表达主题和复沓的章法很相似。
B.全诗分为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C.这首诗在描写秋景的时候,语言凝练而精妙,从“苍苍”到“萋萋”再到“采采”,写出了“蒹葭”的色彩由暗到亮的、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D.这首诗直接诉说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其情致绵远悠长,言辞之中充满着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无限惆怅和伤感之意。
8.班级同学将《蒹葭》(《诗经·秦风》)拍摄成微电影,下表是镜头脚本设计,其中设计不妥的一项是()微电影镜头脚本设计
A.画面:由景及人,深秋露重霜浓,水边芦苇苍苍,诗人冒着秋寒徘徊岸边,思慕的人在水一方。
B.摄法:《蒹葭》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回环往复,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因此,拍摄时不用考虑时间变化,拍一个画面即可。
C.音乐:《蒹葭》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渲染出萧索凄迷的氛围,可以选择婉转、舒缓、哀伤的背景音乐。
D.演绎:男演员应演出不畏险阻、几度求索的深情与执着;女演员应演出踪迹飘忽,难以寻觅的朦胧美感。
9.对《蒹葭》这首诗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蒹葭》前两句点名时间、环境,展现了一幅萧索冷落的秋景图。
B.“溯洄”“溯游”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暗示了“伊人”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C.《蒹葭》运用大量的重章叠句,反复吟咏,旋律优美,强化了主人公求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D.《蒹葭》是一首抒情诗,直接地抒发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了难言的惆怅与伤感。
10.阅读下面的诗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全诗共三章,每章都以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
B.《蒹葭》描写了主人公在深秋的清晨,在河畔徘徊往复寻求“伊人”的情景。
C.该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实际情境同想象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
D.该诗描摹传神,动静结合。
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等,都是动态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