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几点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几点反思
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科学;问题;反思
论文摘要:最近几年来,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在整体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也存在质量良莠不齐、基础研究薄弱、应用效益偏低和推行转化欠缺等问题,必需引发足够重视,切实加以改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体育总局增强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和投人,体育学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计划学科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不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和研究队伍,建设了16个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而且每一年的科研立项、功效发表、经费保障等均达到历史新高。

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体育社会科学的意见》前后下发,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开始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肩负新的历史任务。

值此与时俱进之际,咱们既需要展望未来,也需要总结过去,既要看到成绩,也需要维持清醒的头脑,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进行必要的反思。

只有这样,咱们的发展思路才能更为清楚,队伍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发展基础才能更为坚实,科研功效才能更有质量,更有价值。

依本人一知半解,仅对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工作做以下四点反思。

一、高指标下的功效数.激增,但质,良莠不齐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浪潮激荡着科教界,在各类不同的利益目标差遣下,科研功效的需求激增。

其原因在于:学校研究机构排名中科研权重系数的提高;学位点审定中立项、论文、获奖数量的比较;学
科升级、学科评定中科研量化指标的要求;教师职称晋升、业绩达标的硬性规定;研究生毕业、学位授予的达标限制;各级、各类“先进”、“优秀”评比奖励的诱惑。

由此致使高等学校、体育院系、研究所(室),乃至每位教师、每一个研究人员都产生了对科研立项和论文发表的强烈要求。

试想,每一个学校要求每一个硕士在学期间都要至少发表1一2篇论文,每一个教师每一年至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一2篇论文,有的地方还规定,评教授至少在体育权威期刊《体育科学》上发表过1篇论文。

试问,全国体育期刊每一年的容量有多少?科研立项更为紧缺。

全国体育类省部级以上立项每一年不过百余项。

每一个重点学科、每一个硕士点、博士点申报,每一个教授的评审,都必需要有省部级以上课题的要求。

供需矛盾何其尖锐!
因此,在高指标和强压力下造成很多人文风的倾斜和学术价值的倒置,很多教师、很多单位,急功近利,一拥而上,以降低质量为代价,盲目增加数量,不择手腕地上项目、发论文,由此引发学风的浮燥。

如国外文献的照搬,网上资料的拼凑,他人观点的放大,旧有论文的翻新,非体育论文的改造……以至于出现剽窃、剿窃等等。

通过估算可以发现,中国约50余种体育科技期刊,每种期刊每一年以发表200篇论文计,全国每一年共发表体育论文多达1万余篇。

可谓是世界体育论文的第一生产大国。

但是,真正能够产生必然社会影响,发挥必然社会效益的又有多少呢?奥运会科学大会,我国每届人选论文数十篇,可是,能够口头发言的不到1/5,做主题发言的更是寥若晨星,有影响的力作几乎没有。

因此建议,增强功效总量和质量的宏观调控,在科研立项中,设立重点项目,乃至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投入,扶持优秀功效研究。

而对一般课题,一方面要控制总量,保证同一课题级别的严肃性,另一方面,要严格课题进程监督,从开题立项、期中检查,到结项验收,都要严格把关,确保功效达到预期的标准。

学术期刊,也要保护尊严,不擅自扩大刊载文稿容量,特别要控制增刊、特刊、专刊的出版,使稿件达到相应的水准。

权威期刊、核心期刊更应如此。

二、急躁学风流行,基础理论建设相当薄弱
基础研究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有的也需要深厚的功底和较大的投人。

有些重要问题,必需通过跨院校、跨地域的合作攻关才能完成。

但是,最近几年来,受“工具主义”、“实用主义”影响,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出现了贪多求快的急躁学风。

一方面,许多研究者追求立竿见影,对难度较大的大体理论研究存有畏难心理,惟恐费力不讨好,投人明显不足。

另一方面,有必然实力者多数个体单干,缺乏团队意识,合作攻关研究很少。

现行的管理体制,特别强调单位所有制,立项、评奖、学科评定、功效核算,均以学校为单位,乃至以系、部、院、所为单位。

因此加重了科研的封锁性,降低了功效的研究水平。

对已发表的论文和高作剖析可见,就事论事的调查、对现象的罗列、对比、分析较多;按课题指南临时组织队伍,计划式、任务式研究较多;对现实发生的重要事件跟从的研讨较多。

如北京奥运会申办
成功,奥运会问题研究立刻盛行,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教育,从电视转播权,到志愿者服务,林林总总,无所不为。

诚然,科研是需要灵敏的目光和面对实际问题,可是,研究基础是前提,没有扎实的知识积累,没有持续稳定的研究方向作支撑,研究功效一定是游击式、发散式和隔靴搔痒型的。

应当看到,咱们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历史很短。

严格讲是改革开放以后才由“体育理论”衍生发展出来的学科门类,取得学界的认可尚不到10年的时间。

因此,理论基础相当薄弱,学科大体建设任务繁重。

但是,咱们绝大多数的研究者所忙于的是为体育社科大厦的“高、精、尖”而增砖添瓦,很少有人长年默默地为其奠定基石,打牢基础。

试想,“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原理”、“体育学概论”等重要学科,至今尚未一个令大家公认、并为之钻研的理论框架。

体育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也就是说,体育社会科学包括哪些学科,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界定。

体育发展战略,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进行研究,至今已有20连年,可是,现今仍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体育发展战略理论,乃至什么是体育发展战略?体育发展战略包括哪些内容?人们也一时说不清。

体育社会科学的一些大体理论含混不清,普及不够。

很多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者和研究生,对体育与运动,体质与体能、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素质教育与身体素质,体育社会学与社会体育学,群众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异同也一知半解,似是而非。

可见,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和普及教育巫待增强。

建议在一按时期内,将体育基础理论的研究作为重点课题进行专
题立项,高水平人员可相对集中,研究周期可适当放宽,经费可适当增加,以保证功效的质量。

各类期刊也应当开辟基础理论研究的专门栏目,举行笔会,按期就一些重要理论问题进行有必然深度的讨论。

三、应用研究功效虽多.可是可操作性、实用性较差
连年来,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比较注重与实践相结合,为体育发展服务的引导,这无疑是正确的。

可是,许多“应用性”功效在实践中却难以应用。

归纳起来,普遍存在着以下四种偏向:
一是平淡、乏味,无创新。

许多对策建议仍是熟话常说,老生常谈,如:提高熟悉、增强领导、改革体制、增加投人等等。

二是抽象、笼统,操作性差。

应用功效对实践应是直接的、可转化的。

可是咱们的许多功效或是处于朦胧状态,两可之间,或仍是游离于理论与实践的中间部位,无法应用。

如有关地方制定体育发展战略的论文提出的对策是:“要以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置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要扬长避短计划体育项目布局”,“要按需求理论调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踊跃性”等等,都是废话、废话,很难具体落实。

三是空洞、玄远,非实践急需。

研究者自以为研究重要、深奥,动辄冠以“超现代”、“巨战略”、“前研究”,但是很多研究离开现实,离开实际,语言生僻,故作玄虚。

有的还“旧酒贴新标”,用些潮流辞汇,理科语言,对陈腐文章进行“润饰”加工。

而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又往往被忽略。

四是题目过大,过空,结果难以信同。

贪多、求大,是很多研究
者的通病。

本来只用1个月调查了3个城市的6个锻炼点,论文就冠以““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本来只对中国和美国2所体育院校进行了若干情况的比较,就标榜为“中美体育大学生的对比分析”。

这样的功效和结论,缺乏最少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何谈实际应用。

应成立应用单位与研究人员供需见面的协调机制,让应用部门提出研究命题或研究方向,通过招标的方式,让研究者在竞争中肯定研究课题,并让应用部门参与课题验收结题的全进程。

这样,供需结合,彼此制约,才能提高应用研究的功效质量。

四、理论与实践脱节.功效的推行转化环节欠缺
最近几年来,我国体育社会科研功效日渐增多,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每一年就有近30项之多,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软科学项目每一年也有100多项。

作为研究者,功效结项,似乎就达到了课题进程的终点。

其实,从科研的全进程来看,这仅仅完成了一半,尚没有完成由研究到应用的进程,并无实现科研立项的国家目标—应用并推动实践的发展。

对此,为数很多的“半截子”工程,必需引发政府的高度重视。

每项国家或省部级课题都有数万字之多。

虽然多半以紧缩稿或数篇论文形式发表,可是很难反映全貌。

决策机关和领导人很少能够过目。

咱们又没有设立功效推行的中介机构,因此,造成了理论与应用的严重脱节。

五、建议
1.发行按期或不按期的内部刊物《体育社会科学功效要报》,面
向主要领导、决策部门和利用单位分发,以求成立供需联系。

必要时,再进行全文的调阅和深切的交流。

为提高效率,节约人力,在每一个研究项目结题时,必需附加必然字数的摘要,以便选登编发。

2.增强应用功效的对口推行。

可在功效完成以后,直接分寄到要应用的部门,乃至可以约见完成人与应用部门供需见面,协商功效转化应用事宜。

3.对重要功效或相近的多项功效举行推行介绍会,聘请相关部门和利用单位参加。

通过介绍、咨询、讨论、座谈等形式进行推行。

4.开展功效推行应用立项。

对确有实践价值的功效,可通过立项形式,拨专款、派专人进行推行,以切实提高研究效益。

功效应用推行工作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实现科研目的的关键环节,即便有些投人,也是应当的,必要的,值得的。

5.实行奖励制度。

设立专门奖项,按期对社会效益明显、实际应用效果突出的的功效进行表彰,以达鼓舞引导的目的。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是社会转型期学术研究领域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解决这些长期形成的问题,不可能一墩而就,必需通过体育与教育、科研等系统的多方合作,通过政府、单位和个人的谐调一致,通过宏观政策引导、制度法令规范和科研道德教育等途径,才能慢慢予以纠正。

为了体育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咱们必需为此而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