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代表性传承人金明春

合集下载

地方特色:农乐舞的发展与传承

地方特色:农乐舞的发展与传承

地方特色:农乐舞的发展与传承“农乐舞”俗称“农乐”,是朝鲜族的一种民间舞蹈,流传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朝鲜族聚居区。

一、农乐舞的历史沿革“农乐舞”俗称“农乐”,其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

“农乐舞”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综合性的民族民间艺术。

“农乐舞”在中国最早可上溯到汉代,“农乐舞”是朝鲜族富有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的舞蹈艺术之一。

在古代,“农乐舞”带有一种宗教色彩,是一种求助神灵保佑和驱逐鬼魔的民间舞蹈活动。

在农历年初时,各村组织农乐舞队,到邻村巡回演出。

有祈天保丰收的“场院巫”舞,有驱逐鬼魔的“灶炕巫”舞,经过水井旁时表演“井巫”舞,逢河过桥时表演“桥巫”舞等。

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差,便形成了人们对自然万物的崇拜,随着农业尤其是水稻生产的发展,“农乐舞”逐渐演变成了调动大家劳动热情、推动农业生产庆丰收的一种娱乐形式。

荣兴朝鲜族镇的“农乐舞”历史要追溯到朝鲜族的迁移,1931年9.18事变以后,大批朝鲜族移民在日本侵华战略的逼迫下被迁移到中国东北,在随后的十余年间,他们在日本人建立的移民部落中悲惨求生。

此后他们经历了日本投降,国共再对峙等几个历史时期并最终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这批移民群中,有一个群体落脚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中央屯村这块土地上,随着岁月流逝,这个当年从朝鲜族迁移过来的族群,其已经是在中央屯村出生成长的一代。

他们带来了许多朝鲜族风俗习惯,其中就有“农乐舞”。

“农乐舞”根植于朝鲜族大众之中,很早以前,朝鲜族聚居的地方就有了自己的“农乐舞”表演者,解放前后,荣兴朝鲜族镇中央屯村都有自发组织的农乐舞队。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民间艺人的存在,农乐舞才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最终成为朝鲜族民间舞蹈的代表和象征。

“农乐舞”最基本的特点是,既能表现生动活泼、热烈火爆的欢乐气氛,又能体现出一种奋发向上、昂扬积极的气概。

建国后,农乐舞广为流传,朝鲜族农民每当水稻插秧或收割结束后,为了庆贺丰收,全村男女老少都欢聚一起,杀狗宰牛,载歌载舞,如年似节,这种庆丰收的集体舞蹈,就叫“农乐舞”。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育策略论文成稿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育策略论文成稿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育策略政法学院 2009级乔洋摘要:吉林省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然而,近年来吉林省传承人却面临也越来越多的困境与问题。

针对这些困境与问题,本文提出了具体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育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政府应加大对传承人的普查力度、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建立传承人保护基金,学校以及社会文化组织应采取多元化、立体化的传承结构培育新一代传承人,传承人自身也应提高产业化意识和文化自觉性。

希望本文的建议和措施,对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育策略JiLin Provinc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PeopleCultivation Strategy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Grade 2009,Qiao Yang Abstract:Jilin Province has a long history, has a wealt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eritage protection is the core of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or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Jilin Province are facing more and mor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Thes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specific strategie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ors requires various efforts,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inheritors of the census, well-developed system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improve the inheritors of social status and social prestige, heritage protection fund schools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s should take a diversified, three-dimensional heritage structure nurture a new generation heritage inheritors should also improve industry awareness and cultural consciousness. Hope that the proposals and measures,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province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Key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eritage; nurturing strategy充满智慧、勇于探索的中国人民在五千年悠久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数令世人惊叹的文化瑰宝,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研究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研究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研究摘要:中国的民族民间舞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播方式、一种艺术的展现形式,依然保留着民族色彩和艺术特征,并且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劳动与生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依然作为人们表达内心情感和精神状态的一种主要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本文主要对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引言“非遗”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将“非遗”工作与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将“非遗”最大限度地融入到村民生产生活中,为乡村发展注入潜力和动能,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更具活力。

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种类繁多的传统舞蹈,在现代思潮与传统文化观念互相碰撞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成了从生活经验记忆向美学价值的转换与形塑。

其中,“非遗”舞蹈已然成为文化记忆。

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的“农乐舞(象帽舞)”,根据其生发传承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汪清县,又根据其生发传承地也被称作汪清县农乐舞,而被申报的项目名称“农乐舞(象帽舞)”又在农乐舞后面加以“象帽舞”这一为区分于其他地区朝鲜族农乐舞,并根据其表演特点而增添的补充。

1“农乐舞”的历史和背景环境是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产生的先决性条件,农耕民族基于其生态环境所孕育产生出来的民间舞蹈,必然与农耕民族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他们的经济文化模式,均以农耕劳作为生,“农乐舞”就是农耕文化派生的产物。

春耕时节,为了鼓舞势气,跳起“农乐舞”;秋获之际,为了庆祝丰收,同样跳起“农乐舞”,田间地头,就是朝鲜族民众欢乐的舞台。

可以说,朝鲜族颇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农耕舞,当与其农业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从舞蹈中看出朝鲜族日常的生活和环境状态。

“农乐舞”,是朝鲜族盛行的民族民间舞蹈,它传入我国东北地区后,依然保留至今。

我国东北地区,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在东北历史上,公元12世纪,古代女真族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起兵攻取了松花江流域。

朝鲜族农乐舞

朝鲜族农乐舞

朝鲜族农乐舞作者:来源:《荣誉杂志》2018年第07期“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於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地的朝鲜族聚居区。

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

农乐舞分为十二部分。

朝鲜族农乐(象帽舞、乞粒舞)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並批準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习俗特色居住在我国东北长白山下的朝鲜族,长期从事北方水稻生产。

为了便於大面积的水稻种植和管理,他们多採取集体劳动、相互协作的劳动形式。

人们每逢下地,都将“扁鼓”和“唢呐”与农具一起带往田间。

休息时,人们便在明快的鼓乐声中即兴起舞,以欢乐的歌舞荡涤疲劳。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即兴歌舞便逐渐形成了遊乐性的朝鲜族民间舞蹈,贯穿於各种传统民俗活动之中。

朝鲜族农乐舞创始於农业劳作,並具有古代祭祀成分的朝鲜族代表性民间传统活动“农乐舞”,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舞蹈和哑剧形式进行情节性的演出;而另一种,是在新年伊始和欢庆丰收时节,以热烈而丰富的传统舞蹈为内容所进行的群众性表演活动。

朝鮮族农乐舞·象帽舞象帽舞作为一种传统的娱乐形式,历史悠久。

相传它是由古代朝鲜族人民在耕作时,将大象毛绑在帽尖上左右摇摆用来驱赶野兽的侵扰演变而来;也有人说它源於古代朝鲜人在狩取野兽等食物後,甩动髪髻以示庆贺的一种表达形式。

无论怎样,象帽舞已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民间艺术,它把音乐、舞蹈、演唱融为一体,具有相当的技巧和丰富的内涵。

据史料记载,每年十月秋收後,古朝鲜都隆重地举行“祭天”仪式,人们“尽夜饮食歌舞”,感谢上天的恩赐,欢庆丰收。

製作工艺象帽的特殊製作工艺决定了象帽舞的表演方式。

最早时象帽由锯成一半的葫芦製作而成,将一个木棒插於其底部,然後用牛皮绳绑上长长的窗户纸固定在木棒上。

舞者头上所戴的帽子种类繁多,大多由硬塑製成,其彩带也演变为一种“玻璃纸”,因特点不同而分为长象帽、中象帽、短象帽、线象帽、羽象帽、火花象帽等。

浅谈朝鲜族的“农乐”

浅谈朝鲜族的“农乐”

浅谈朝鲜族的“农乐”作者:朴贞花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11期摘要:“农乐舞”其音乐称“农乐”,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

其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

“农乐”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综合性的民族民间艺术。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朝鲜族农乐舞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农乐舞”有悠久的历史,据《三国志》卷三十《东夷传》记载,古代朝鲜民族“常以五月下种讫,祭鬼神,群聚歌舞饮酒,昼夜无休,其舞数十人俱起相随,踏地低昂,手足相应,节奏似铎舞,十月农工毕亦复如之。

”这可以说是“农乐舞”的雏形。

关键词:朝鲜族;农乐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180-02一、“农乐”起源朝鲜民族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在继承过去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发展的民族文化遗产,有了自己一定的风格和地位。

其中,朝鲜族“农乐”是一种特别的民族艺术形式,在朝鲜族的传统音乐中,是生长于民众生活之中的最为耀眼夺目的一朵奇葩。

朝鲜族“农乐”亦称“农乐舞”,源于朝鲜民族民俗艺术形式“风物戏”,是表现农民从事劳动获得丰收后的欢乐。

据朝鲜出版的大学百科词典记载:“风物戏(乐·■)又称风物古(■),而且,不同的地方各有不同的名称,在京畿、忠清地区称为“风物”、“风场”,而在其它一些地区则称其为“梅古(■)”、“■”。

风物戏指部落祭祀活动、家事活动或喜事中进行的传统音乐表演活动,是一种集乐、舞为一体的综合演奏形态。

如今将这一体裁称为“农乐”,然而在过去这种体裁一致被称为作梅鼓、鼓或风物。

1910年为止全国的农村几乎都配备了乐器,用于每年的正月十五和中秋节的演出。

每逢正月十五,人们都会击“鼓”前往镇山迎神下山,随后点燃篝火围着篝火举行热烈的梅鼓仪式,最后光顾每家每户击“鼓”驱鬼。

朝鲜族象帽舞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朝鲜族象帽舞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作者简介 : 尚献芳( 1 9 8 7  ̄ ) , 女, 硕士。研 究方向: 民族传统体 育学 。
8 6
等肢体 动作 ; 最后 , 由一至三人甩 长象 帽 , 做跳 纸条 、 上 台阶 、 圈 人等高难度动作 , 使舞 蹈达 到最 高潮 。在舞蹈过程 中, 时时辅以
手鼓 、 长鼓 、 边鼓 以及 大锣 、 小金、 洞箫 、 短笛 和朝鲜族锁 呐等乐
舞象 帽早在唐代高丽乐中就 已经 出现 。相传象 帽舞 是由古
代朝鲜族人民在耕作时 ,将大象毛绑在帽尖上左右摇摆 驱赶野
牛皮绳绑上长长的窗户纸 固定在木棒上 。 目前 , 舞者头上所戴的
帽子种类繁多 ,大多由硬 塑制成 ,其彩带也演变为一种 “ 玻璃 纸” 。 长、 中、 短象帽因其彩带 的长短不同而得 名 , 短者仅 l 米多 ,
护和传承方法仍是学者们研究的重 中之重 。
1 象 帽 舞简 介
同动物尾 巴摇动 , 意在表现其 自由的姿态 ; “ 火花 象帽” 是在“ 象 帽带 ” 尖上绑上几个 萤火虫 , 表演 时仿佛萤火虫 飞来 飞去 , 显示
出富丽堂皇的景象。 象帽的特殊制作工艺决定 了象帽舞的表演方 式。最早时象 帽由锯成一半的葫芦制作 而成 , 将一个木棒插于其底部 , 然后用
如风 , 似车轮飞转般在舞者 的周 围画 出光辉耀眼的美 妙彩环。 甩象帽是象 帽舞 中的关键动作 。 它包含有“ 平甩象 ” 、 “ 左右甩象” 及“ 立甩象” 和“ 抖露珠 象” 等。象帽舞 的种类繁多 , 具 体可分为 :
长象 帽 、 中象 帽 、 短 象帽 、 线象 帽 、 羽象帽 、 尾 巴象 帽 、 火 花象 帽 等。 其中“ 线象帽” 又称 “ 十二脚象 帽” , 它是用窗户纸割成长纸条 绑在用牛皮 编成 的象 帽棍上 , 转 圈摇头 , 能发挥和表现各种舞蹈 技巧 ; “ 羽象帽” 又称“ 毛象 帽” , 是艺术含量较 高的一种 “ 象帽舞”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浅谈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摘要:“文脉就是一个民族的魂脉”①。

首批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②的民间舞蹈——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文化艺术。

关键词:朝鲜族;文化;发展;农乐舞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157-02一、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之文化溯源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经指出:“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三句话的理解:第一,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第二,它是民族智慧的象征;第三,它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这是多么精辟的见解,多么高度的概括,多么真诚的关怀呀!令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追根溯源是迁入文化。

源于朝鲜半岛,始于中国东北。

视歌舞如命的朝鲜族,在背井离乡移居中国时,尽管迁徙的环境极为艰难,但谁也没有抛下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

据确切记载:史学家们发现至迟在明末的抗金斗争中,已经有大量朝鲜族军人留居中国,他们是朝鲜族移居中国的先声。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是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的发源地。

据载:早在1928年,朝鲜江原道春川郡新东面沙岩里的一部分农民,移居到汪清县影壁砬子后,举着写有“农者天下之大本”七个大字,悬挂野鸡头的农旗,便玩起了“四物乐”甩起了象帽舞。

这在中华大地上,乃最早出现的农乐舞(象帽舞)。

《汪清县志》记载,“由朝鲜族古代祭祀舞蹈《镇地神》经过长期发展演变而成,现在已成为朝鲜族群众喜闻乐见、每逢年节民间便有《农乐舞》表演。

”二、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之文化传承温总理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几百年、几千年传下来的,为什么能传下来,千古不绝?就在于有灵魂、有精神。

一脉文化传万代,千户不绝是真魂。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起初一开始便出现了传承中变迁,变迁中传承的趋势,其原因有“五个不同”:1、迁出地区的不同,导致传承的不同。

从他们迁出的地区来看,遍及整个朝鲜半岛(八道)。

其顺序为:行由图们江、鸭绿江对岸的咸镜道、平安道朝鲜人率先移出,后来连庆尚道、全罗道等相隔甚远的朝鲜人,也都纷纷迁往中国。

论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农乐舞

论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农乐舞

论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农乐舞摘要:朝鲜族是一个以农乐生产为主的民族,反映农乐生产和农民生活及情感的民间舞蹈也比较多,其中“农乐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

农乐舞起源于朝鲜祖先的原始崇拜与宗教祭祀及原始狩猎舞蹈。

朝鲜族丰富多彩的民间舞文化是农乐舞,小锣舞、小鼓舞、叠罗汉、扁鼓舞、长鼓舞、乞粒舞、面具舞、象帽舞等农乐舞舞蹈形式。

“农乐舞”不仅是深受朝鲜族喜爱的传统民俗舞蹈,还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性特点,这一舞蹈形式是由古代庆祝丰收的舞蹈发展演变而来,是朝鲜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形式。

关键词:继承;朝鲜族“农乐舞”;文化发展首先,我们可以先聊聊“我”从哪里来。

舞蹈界的寻根得出了:“舞蹈源于巫俗”、“舞蹈源于劳动”、“舞蹈源于人类性爱”、“舞蹈源于游戏”等等之说。

其中“舞蹈源于劳动”的劳动论是倾向性颇大的。

笔者支持舞蹈来源于劳动的这一观点。

但实际上我们所说的舞蹈劳动范围是很广泛的。

就“朝鲜族”舞蹈来说,不仅仅是有本民族舞蹈家的插足,而且,雀跃相应的还有他民族的有心之士。

综其观点亮点,一种,认为朝鲜族舞蹈是来源于水田劳动;第二种,则认为是源于仿鹤[1]。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各具千秋。

首先,从水田劳动发生说而言,朝鲜族很早以前便开始了水田劳作,而且,的确有很多与水田劳动相关的舞蹈。

朝鲜族人主要从事农乐生产劳动,尤其擅长这种种水稻,可以说朝鲜族是东北三省水稻生产的开拓者。

从朝鲜半岛迁徙来的朝鲜人一定居下来便开荒种稻,在开发水田的同时还大兴农田水利建设他们用勤劳的双拦河坝、挖水渠、引水种稻、采运石头、割柳条、打草帘子用于修整河坝,当河坝的水顺利流入灌溉稻田的水渠时,朝鲜族农民高兴的欢声笑语、手舞足蹈跳起舞来。

所以,“农乐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但是,不可以说所有的朝鲜族舞蹈都是始源于水田劳动,有很多代表性的舞蹈,比如假面舞、长鼓舞、巫舞虽然说是与劳动有一定的关联,但并非是由水田劳动产生。

朝鲜族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歌舞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内容。

浅析朝鲜族原生态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以象帽舞为例

浅析朝鲜族原生态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以象帽舞为例

SONG OF YELLOW RIVER2020/ 08象帽舞经过长久的发展,尤其在2006年5月,象帽舞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表演形式上看,象帽舞已经从自娱自乐或狩猎模仿等形式中发展壮大,如今已登上各种舞台。

目前象帽舞的传承与发展,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1、象帽舞发源地汪清县的传承与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汪清县文化馆的象帽舞艺术团由第四代传承人金明春前后组织了2支,亲自担任团长和名誉团长。

该艺术团均以当地朝鲜族的民俗歌舞和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作为表演主题,将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歌舞元素与现代音乐,灯光,舞美作全新整合,使象帽舞的表演发扬至国内外众多艺术舞台,并多次获得奖项。

此外,在汪清县政府的大力鼓励与支持下,金明春同时也组成了31个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农乐舞培训基地,并通过定期地举办各基地骨干培训班,充分发挥其各骨干的职能作用,在艺术团和汪清县县内培养了一大批象帽舞人才。

2、专业舞蹈表演组织的传承与发展延边歌舞团、吉林省歌舞团、中央民族歌舞团等专业的舞蹈表演组织,也承担了象帽舞传承与保护的使命,创作和表演了许多象帽舞表演剧目,在保护象帽舞的同时传承和发展,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喜爱象帽舞表演,对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审美带来了空前的满足。

3、专业院校的传承与发展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专业院校通过教学传承与保护象帽舞,在舞蹈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象帽舞相关课程,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象帽舞文化、熟练掌握象帽舞基本技能,助力象帽舞文化和专业的普及和保护。

三、象帽舞的传承与保护的建议(一)现阶段象帽舞传承与保护中的问题现阶段象帽仍然主要依靠延边地区,尤其是汪清县的组织机构进行传承与发展,虽然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在象帽舞的普及和有序发展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象帽舞在其他地区的普及度有所欠缺目前象帽舞主要在延边地区,尤其是汪清县的普及和宣传较好,这主要基于当地政府和其他机构的支持和投入,以及人民群众的文化共性更容易被接受。

朝鲜族象帽舞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朝鲜族象帽舞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朝鲜族象帽舞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作者:尚献芳来源:《搏击·武术科学》2013年第08期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朝鲜族的象帽舞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目前关于朝鲜族象帽舞的保护和传承方法的研究资料很少,大多都是在报纸上的一点论述,涉及到其具体保护和传承措施的方法是少之又少,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象帽舞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在此提出相应的意见和看法,以期对朝鲜族象帽舞的保护和传承有所帮助。

关键词:朝鲜族象帽舞保护传承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8-0086-03“象帽舞”又叫“尚帽舞”或“上帽舞”,是朝鲜族富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形式,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汪清县一带广为流传,深受朝鲜族居民喜爱。

每逢节日、庆典等特殊日子,人们就跳起欢快的舞蹈,摇动色彩缤纷的象帽,线条流畅的长长飘带旋转如风,在舞者周围画出各种光辉耀眼的美妙彩环。

象帽舞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一个综合性的民族民间艺术。

它把音乐、舞蹈、演唱融为一体,其舞姿活泼优雅,节奏欢快舒畅,充分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悦之情和活泼大方的民族气质,是朝鲜族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文化财富。

虽然象帽舞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于2009年成功进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但是在起保护和传承方面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没有好的方法使其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那么象帽舞随时有可能走向消亡的道路。

因此,象帽舞的保护和传承方法仍是学者们研究的重中之重。

1 象帽舞简介舞象帽早在唐代高丽乐中就已经出现。

相传象帽舞是由古代朝鲜族人民在耕作时,将大象毛绑在帽尖上左右摇摆驱赶野兽的侵扰演变而来,也有人说它源于古代朝鲜族人民在狩取猎物后,甩动发髻以示庆贺。

据史料记载,每年秋收后,朝鲜族人民都“尽夜饮食歌舞”,感谢上天的恩赐,欢庆丰收,这种舞蹈称“农乐舞”。

关于朝鲜族非物质文化舞蹈象帽舞进入课堂的教学探析

关于朝鲜族非物质文化舞蹈象帽舞进入课堂的教学探析

关于朝鲜族非物质文化舞蹈象帽舞进入课堂的教学探析【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从提高影响力的角度来看,以提高全民的认识入手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非遗舞蹈以民间“师徒”模式传承的辐射范围有一定局限性。

近年来,非遗舞蹈成为校园课程内容的方式是一种新的保护和传承的形式。

象帽舞作为农乐舞中的最高的表演形式,与一些朝鲜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已被纳入开原朝中的课堂教学中,是当代传承和发展朝鲜族非遗舞蹈的良好开端。

【关键词】非遗舞蹈;朝鲜族;象帽舞;课堂教学时代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审美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年轻人喜欢去大城市发展,导致象帽舞缺少青年传承人;因为象帽舞技巧性较高,练习时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刻苦的精神,所以许多学习象帽舞的人对它的兴趣逐渐减弱,正是这种种原因导致象帽舞专业舞者较少。

虽然我国对象帽舞的保护和传承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收获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问题,需要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本文从象帽舞课堂教学角度出发,结合个人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希望能帮助到朝鲜族的文明之一——象帽舞这一优秀的文化艺术,能增强社会大众对象帽舞的认识程度,让舞者能更好地展现舞蹈的艺术内涵,让观众能更真切地去感受象帽舞的无限魅力。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朝鲜族舞蹈的意义传统文化又是民族之根,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瑰宝。

在漫长的民族迁徙、融合与发展过程中,朝鲜族经历了人类农耕与渔猎的生存过程,相应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图腾崇拜、巫俗等精神活动。

朝鲜族人把对物质与精神的文化崇拜融合在舞蹈中,并作为一种特定的形式传统流传至今。

这种传统是朝鲜族的文化财富,是朝鲜族人精神内涵的具象化,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同时也作为动力在支持着一个民族的发展。

朝鲜族舞蹈是朝鲜族人民在长期的生存中,自身文化与汉文化进行碰撞、融合、再创造所积累的智慧结晶,彰显着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朝鲜族象帽舞技巧

朝鲜族象帽舞技巧

朝鲜族象帽舞技巧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朝鲜族象帽舞技巧那些事儿。

你可别小瞧这象帽舞,那可是朝鲜族文化里闪闪发光的宝贝呀!想象一下,舞者们头戴象帽,那长长的飘带随着他们的舞动在空中肆意飞扬,就像一道道绚丽的彩虹,多美呀!要跳好象帽舞,首先得把那象帽玩得团团转。

怎么玩呢?这可就有讲究啦。

你得让那象帽在你的头上稳稳当当的,就像长在上面一样,可不能摇摇晃晃,不然多尴尬呀!然后呢,就是要让飘带“听话”,你想让它往哪儿飘,它就得往哪儿飘,这可得靠你对身体和手臂的控制啦。

就好比骑自行车,你得掌握好平衡和方向,这象帽舞也一样。

你得通过身体的摆动、手臂的挥舞,让那飘带舞动出各种美妙的图案。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得下苦功夫呢!你想想,要是你刚开始就着急忙慌地想跳得特别好,那不是做梦嘛!跳象帽舞的时候,那节奏感也特别重要。

就像打鼓一样,每一下都得敲在点儿上。

你得跟着音乐的节拍,让自己的动作和音乐融为一体。

这时候,你就感觉自己不是在跳舞,而是音乐中的一部分,多神奇呀!还有啊,表情也不能忽视。

你不能板着个脸跳象帽舞呀,那多无趣。

得带着笑容,带着热情,让观众们也能感受到你的快乐和激情。

这就像做菜要放盐一样,没了那点儿味道可不行。

再说说那身体的协调性。

你得让手、脚、身体都配合得恰到好处,不能手忙脚乱的。

这就好像拔河比赛,大家得齐心协力往一个方向使劲儿,才能取得胜利。

哎呀,说了这么多,其实归结起来就是要多练。

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把这些技巧都掌握得炉火纯青。

你看那些厉害的舞者,他们哪个不是经过了无数次的练习才达到那样的水平呀!所以呀,朋友们,要是你们对象帽舞感兴趣,可别犹豫,赶紧去试试吧!别害怕失败,别害怕出丑,谁还没有个开始呀!只要你有热情,有毅力,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象帽舞跳得棒棒的!加油吧!。

浅析朝鲜族《假面舞》的表演风格特征

浅析朝鲜族《假面舞》的表演风格特征

2020-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乐舞歌赋浅析朝鲜族《假面舞》的表演风格特征韩祥(延边大学,吉林延边277400)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

中华民族有着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经过了长期的改革和变迁,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民族文化。

朝鲜族素来以能歌善舞闻名于世,被称作为“歌舞的民族”。

中国的朝鲜族舞蹈在保留基本的朝鲜族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又重新加入了其他较为新颖的文化风格和动作特性,让他具备更加丰富内涵的民族文化和动人的肢体语言特征。

中国朝鲜族尤为喜欢鹤这一动物,朝鲜族舞蹈中有着不少的仙鹤飞天的舞蹈姿态、仙鹤悠闲自在漫步的的舞蹈动作,讲求“动”、“静”整合,内在的呼吸律动和外在形态节构两者结合一体,直线美和曲线美两者统一的姿态特征。

关键词:朝鲜族假面舞;表演风格;特征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064-02一、朝鲜族《假面舞》的由来与类型(一)朝鲜族《假面舞》的由来中国的朝鲜族是19世纪中叶时期朝鲜的北部地区不断遭受了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让被生活环境挤压下的朝鲜人民纷纷背井离乡,越过我国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了中国形成了现在的朝鲜族。

同时将朝鲜族人民移居到中国时将她所独特的舞蹈也带入到了中国。

在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时候,用朝鲜族的舞蹈来体现劳动人民对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因如此,朝鲜族的舞蹈动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多为农民劳作的动作演化而来,表演也带有显著的田间农作的特性。

中国朝鲜族舞蹈主要特点是动作幅度大,舞者本身的情感与她的动作和谐一致,常表现出洒脱、欢乐的情感。

其伴奏的音乐旋律大多较为柔和,节奏变化性大。

中国朝鲜族舞蹈的主要型式有《扁鼓舞》、《扇舞》、《拍打舞》、《象帽舞》、《农乐舞》、《假面舞》等。

中国朝鲜族假面舞起源于朝鲜半岛,它随着朝鲜族移民传入到中国并流传至今。

在崔敏浩教授的《朝鲜族假面文化的传承与变迁》重查阅在吉林省延吉传承的《假面舞》内容以凤山《假面舞》中的墨僧舞为主,她在改革发展的变化中经历了舞台艺术化展现。

从朝鲜族“象帽舞”的研习中分析其文化及“技艺”性特征

从朝鲜族“象帽舞”的研习中分析其文化及“技艺”性特征
(二)象帽舞中的技巧性特征 象帽舞作为一种技巧性极强的舞蹈,在技巧上的变化是多 种多样的。象帽有“大、中、小”之分,区分“大、中、小”的依据并不 是象帽的大小而是象帽的尾坠和彩带长度来区分的,初学者一 般从小象帽开始学起其次才是中象帽,但能达到接触大象帽的 表演是很少的。小象帽的表演技巧性多以快速变化为主,速度的 快慢和方向的变化使表演形式变得也多种多样,由于小象帽彩 带短和尾坠小的情况,所以舞动起来是相对容易控制的,这样象 帽的表演形式也是自如的,所以说“小象帽”的技巧性多在于速 度和方向的变化。 “中象帽”相对“小象帽”而言所需要的技巧性会更强一些, 而且危险度也有所升高,中象帽的尾坠和彩带都会相应的变化, 所以在学习“中象帽”的时候身高也是一个考虑的因素,“中象 帽”和“小象帽”的技巧性大概相似,但是在表演上由于“中象帽” 的彩带变长,所以其表演形式也是绚丽多彩的。在表演“中象帽” 时,表演者是用颈部的力量来频频的摇动头部和颈部,这样可以 使头上戴的象帽的彩带如风般旋转,如同车轮飞转一样在舞者 头顶和身体四周划出,时而水平、©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07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民间文艺
绘出”一个光辉耀眼的彩环,表演形式繁多,例如“平甩象”、“左 文化资源,是可以让人们继续挖掘和研究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文
右甩象”及“立甩象”和“抖露珠象”等,有时女舞者边舞边走进彩 化资源,我们只要在紧跟时代的潮流和保持象帽舞原有的优秀
作 者 简 介 :黄 福 营(1994-),山 东 菏 泽 人 ,延 边 大 学 艺 术 学 院 ,在 校 硕 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转状态。如果掌握不好象帽的旋转路线,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所以说直接完成象帽舞的练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前期更多的 是对象帽舞动律的掌握。

浅析朝鲜族象帽舞的发展特点及研究价值

浅析朝鲜族象帽舞的发展特点及研究价值

浅析朝鲜族象帽舞的发展特点及研究价值浅析朝鲜族象帽舞的发展特点及研究价值作为朝鲜族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舞蹈形式,象帽舞集音乐、舞蹈和演唱为一体,其作为朝鲜族农乐舞中的最高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了朝鲜族人民的生活和民族风貌。

文章介绍了象帽舞的基本概念,论述了象帽舞的发展历程以及期间形成的历史特点,继而说明象帽舞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的社会价值,并探讨了象帽舞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文章旨在通过对象帽舞的研究,使社会各界对象帽舞有更加深入的认知。

象帽舞是朝鲜族特有的一种舞蹈形式,每逢节日、庆典等特别日子时,朝鲜族人就跳起欢乐的舞蹈,挥动色彩斑斓的象帽,带动飘带随风摇动,在舞者周边形成一道亮丽的景色(图一)。

经过长时间的演化与发展,象帽舞形成多样的表现方式,主要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精神风貌和民族特点。

象帽舞是我国少数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其形式更是得到了现代社会的认可。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象帽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更替,象帽舞的传承受到了现代文明的猛烈冲击,现代传媒、娱乐等的多样化对象帽舞的冲击力度很大,导致一些现代的学者也丧失了对象帽舞的研究热情,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有限。

象帽舞是蕴含丰富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舞蹈,虽然现代社会对舞蹈艺术的审美有所变化,但是作为承载民族文化内涵的象帽舞不应被人们所遗忘。

本文介绍了象帽舞的发展史、艺术特点以及价值,希望可以增加社会对朝鲜族这一优秀的文化艺术认识的提高,增加象帽舞的曝光率。

一、象帽舞的概念及发展历史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是朝鲜和韩国的主体民族,同时也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我国的朝鲜族主要分布长白山地区,以及东北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朝鲜族长期生活在长白山等寒冷天气中,长白山喃育了朝鲜族人民,赋予了朝鲜族人民淳朴善良、勤劳真诚的民族性格,也促使朝鲜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文化。

绿色简约风非遗朝鲜族农乐舞介绍

绿色简约风非遗朝鲜族农乐舞介绍

朝鲜族农乐舞·乞粒舞入场时
① 舞队的前面,是头戴“象帽”的小伙子和老人,他们不停地摇动着帽子上的彩色长 绸。紧跟其后的便是整个舞队的总指挥,一位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手中拿着 铜钹,边走边击打着节奏,引导着舞队出场。
② 依次是两个圆鼓手和两个长鼓手及舞队中的男女青年和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在舞队 最后面,是表演“双层舞”的男演员。
表演乐器 农乐舞的伴奏乐器有小锣(两种,一名“上锁”,二名“时锁”)、锣、长鼓、小 钹、唢呐、鼓等,以小锣为主,它起着指挥的作用。旋律部分主要是唢呐吹奏,打 击乐的分量较重,情绪很热烈。以手鼓、长鼓、边鼓以及大锣、小金、洞箫短笛和 朝鲜族唢呐等乐器伴奏。演出过程中铜锣、铮、大鼓、小鼓、洁鼓、长鼓、大平箫、 喇叭、螺角等演奏的旋律称为“十二拍”,它可以决定舞蹈的动作和队形变化。
K
O
R
E
A
N
F
A
R
M
E
R
K
O
R
E
A
N
F
A
R
M
E
R
D
A
N
C
E
D
A
N
C
E
非 遗
第2节


舞蹈特色
朝鲜族农乐舞,辽宁省铁岭市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蹈特色—表演形式
朝鲜族农乐舞生活气息浓厚 一般有两种演出形式:
① 一种是以舞蹈和哑剧形式进行的情节性演出,一种是在庆祝 丰收或过节时以传统舞蹈为主的群舞。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 是象帽舞、乞粒舞和长鼓舞。
K
O
R
E
A
N
F
A
R
M
E
R
D

民族舞教程:极富民族特色的朝鲜族象帽舞

民族舞教程:极富民族特色的朝鲜族象帽舞

民族舞教程:极富民族特色的朝鲜族象帽舞提到朝鲜族的民族舞蹈,大家不约而同的都会想到象帽舞,不错,象帽舞就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朝鲜族舞蹈。

象帽舞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融合了器乐、声乐与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一门综合性的民族民间艺术。

做为农乐舞的最高表现形式,象帽舞在延边的汪清县一带流传甚广,深厚广大朝鲜族居民的喜爱。

关于象帽舞的跳法特点,21岁的朝鲜族舞蹈演员申龙燮感触颇深,他介绍说,象帽舞的基本动作与舞蹈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甩象帽,而甩象帽也成了练习象帽舞最难的地方。

象帽舞中舞蹈演员头上会戴一顶硬塑制成的帽子,帽子上有象帽条,象帽条就是用玻璃纸制成的长约1米甚至十几米的彩色长条,甩象帽其实就是舞蹈演员通过头、脖子及身体的摆动来甩动象帽条。

甩象帽的动作有很多的花样,其中包括"平甩象"、"左右甩象"及"立甩象"和"抖露珠象"等。

申龙燮介绍说,可别小看象帽与象帽的重量,如果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摆动沉重的象帽与象帽条是很不容易的。

在甩象帽这个动作上,有很多的技巧,需要舞蹈演员花很大的精力去理解、练习才能掌握,舞蹈演员在转动象帽条的时候,在其他人看来可能只是依靠脖子的转动,可事实并非如此,仅仅依靠脖子的转动是无法带动较长的象帽条的,况且时间稍长,脖子也会不堪重负。

说道这里我们已经明白了,真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之所以能欣赏到优美动人的象帽舞,与舞蹈演员们辛苦的学习、训练与表演是分不开的。

经过长期的发展与传承,象帽舞已经从最初简单的田间娱乐形式发展到了由专业文艺团体进行演出,并深受世界各地舞蹈爱好者欢迎的优秀朝鲜族舞蹈。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象帽舞、学习象帽舞、传播象帽舞艺术,汪清县有关部门每年有会举办专业的象帽舞培训班,培养象帽舞专业人才。

相信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这种古老而时尚的舞蹈艺术将会被更多的人欣赏、喜爱。

走进民间音乐uooc课后答案

走进民间音乐uooc课后答案

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

满分:分得分:分你的答案:第1空:口头创作一、判断题(共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A.正确B.错误满分:分得分:分你的答案:A正确答案:A二、填空题(共分)1.()是诗经之后战国时期的著名诗集其中部分是伟大诗人屈原,宋玉等搜集的楚国名歌。

满分:分得分:分你的答案:第1空:楚辞正确答案:第1空:楚辞,“楚辞”,《楚辞》二、填空题(共分)1.劳动号子的艺术特征之一是()的律动性. 满分:分得分:分你的答案:第1空:节奏正确答案:第1空:节奏,“节奏”2.号子的种类:()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子.满分:分得分:分你的答案:第1空:搬运正确答案:第1空:搬运,搬运号子乐府,“乐府”一、单选题(共分)1.下列属于号子音乐的歌曲是()A.三十里铺B.崔咚崔C.孟姜女D.小白菜满分:分得分: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B2.汉武帝时,设立了音乐官署()。

满分:分得分:分你的答案:第1空:,船渔号一、单选题(共分)1.下列属于山歌音乐的歌曲有()A.哈腰挂B.兰花花C.放风筝D.茉莉花满分:分得分: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B2.下列对信天游音乐特点表述正确的有()A.在街头巷尾、茶楼、酒馆演唱B.曲式结构是起承转合和对应式C.具有规整、均衡的节奏、节拍D.歌词大都两句一段,且多用比兴手法满分:分得分:分你的答案:D 正确答案:D二、填空题(共分)1.山歌一般分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满分:分得分:分你的答案:第1空:一般山歌正确答案:第1空:一般山歌下列属于“孟姜女调”的作品有()A.放风筝B.绣荷包C.月儿弯弯照九州D.茉莉花满分:分得分:分你的答案:C正确答案:C少数民族的歌唱行为往往具有特定的功能意义,不少民族以古老的()歌来记载民族的历史,传说、生产劳动知识。

满分:分得分:分你的答案:第1空:叙事正确答案:第1空:叙事2.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以狩猎,采集和()起主导作用的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代表性传承人金明春金明春,男,朝鲜族,国家一级演员,1958年12月23日,生于吉林省汪清
县百草沟镇吉祥村。

从1977年起开始学艺、从艺,一直从事并活跃在农乐舞(象帽舞)表演舞台上,其时间长达38年之久。

2008年2月28日,金明春被国家
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代表性传承人。


1986年,金明春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上,以小象帽、中象帽、长象
帽同甩的特殊形式荣获二等奖,人称“象帽大王”。

接着先后在香港、澳门回归,台湾《国风》非遗展演,国庆40周年、50周年,2008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
会等全国性的文艺汇演和大赛上,获得了许多大奖和殊荣。

并且 2012年8月5日,由金明春、许淑等人组织、指导,并亲自参演的汪清千人象帽舞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取得成功;2013年4月,到韩国釜山展示了,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的独
特风采;2014年7月,应吉尼斯总部邀请,到意大利米兰,又一次在30秒内甩32米双层彩带,以跳跃44次(超过2013年2月,参加CCTV1《吉尼斯中国之夜》时41次),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2014年9月,应邀赴美国洛杉矶、旧
金山等多个地方,进行了精湛表演;2011年、2013年、2015年,连续3年在农民春晚舞台上,表演了精彩的农乐舞。

他先后组织了2支隶属于县文化馆的象帽舞艺术团,亲自担任团长和名誉团长。

不仅如此,他还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31个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结构的农乐舞培训基地,并通过定期地举办各基地骨干培训班,充分发挥其各骨干的职能作用,在艺术团和县内培养了3000多名农乐舞人才,并在延边歌舞团、延边大学、东北师大、吉林省歌舞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歌舞团、东三省朝鲜族群众艺术馆乃至国内外艺术舞台上,培养了一大批艺术(象帽舞)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