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
新课改教学实践与探索心得体会(4篇)
新课改教学实践与探索心得体会(4篇)新课改教学实践与探索心得体会(通用4篇)新课改教学实践与探索心得体会篇1经过几天的远程培训,对新课改变得逐渐熟悉,了解了一些新变化,学习了一些新理论。
结合课改在我县的进展情况,总结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下:1、抽象的地理事物,地理空间想象。
2、地理学反映的内容之广与学生狭窄的知识面存在矛盾。
3、学生喜欢大自然,但不喜欢上地理课。
4、班额过大,在课堂上开展“活动”,困难很大。
现就新教材,新课改谈几点个人体会:1、转变教育观念是成功实施新教材的关键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重知识与结果,轻能力与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及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刻不容缓地进行课程改革。
我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明确它们的基本理念: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因此,实施新教材让课改顺利进行必顺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2、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课改后的课堂开放了,主动权在学生的手里,能否随课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都应按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样教师必顺不断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选进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掌握并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3、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性学习。
新形势下的课改对于广大教师来说都是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更好施展才能的机遇,只有教师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取长补短,才能共同提高,更快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合作性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生存。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策略变得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
以下是一些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活动和教学资源,如文学作品、文化背景等,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2. 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通过课文的朗诵、背诵、诵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字的美感和情感。
让学生能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情感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3.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实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写作、演讲、讨论等方式,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要提供一些实践性的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学习并解决问题。
4. 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新课改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阅读、分析、评价等方式,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判断。
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机会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让他们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6. 创设情境与生活化教学:新课改强调情境教学,注重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知识单 向灌输为 主的传统 教学模 式 中,学生 只是一个被 动 者, 教学不能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 堂的活动之 中。 实践证 明, 长 此以往 , 只能助长学生 的学 习依赖性 , 而且严重 阻碍学生 自身 创新素质 的提高 。 那么 , 怎样 才能让学生具有“ 问题” 的探究精神呢?
放在学生学 习方法的指 导上 。那么 , 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学法
指导呢?
1 . 通过举 办生活化的辩论赛, 加强学生探 究能力的培养 在学完某 一节课堂 内容之后 , 选定课堂 的某些 内容举行辩 论赛 。 教师先命题 , 在围绕命题基本理论展开 的基础上 , 提供一 些资料供全班学生 ̄ - , J f e 是否正确 , 然后 由学生来 阐述理 由。平 时, 教师要 多鼓 励学生搜集与课堂上相关 的生活实例 , 积极参 与辩论赛 , 使学生在辩论 中明辨是非 , 树立正确 的观点 。
的创新 能力和 实践能力 ,在教 学过程 中体现 学生的主体地位 。 为此 , 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 学思维 , 转 变教 学模式 , 转 变学生的
济全球化给生活带来 的影响 。然后 , 教师利用视频 资料挑选学 生列举 出的一两个 品牌进行展现 , 让学生 自己探索全球化 的含
义以及在生活 中的表现 。通过课堂上 的这些“ 探索 与共 享” , 能
强对学生探究能力 的培养。 以下 , 笔者试从课 堂活动 、 学习方法 、 生活实践三个方面谈
谈政治课如何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
一
传统 的政治课学 习总是容易 以教科书为界 ,画地为牢 , 将
政治课学 习局 限在狭窄的空 间里 , 导致学生缺乏更为广阔的视 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 和实践能力 , 教师必须突破 课本 和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探索与实践
验课 时间的分 配效 益不 高 , 能力 强 的学生 “ 不饱 ” 能 吃 , 力 弱的学 生完成 不 了任 务 , 导致 实验课 只是 走过场 , 削
弱 了实验课 的功效 。 3 缺乏对实验课的评价 。 . 目前 , 对实验课 前 、 实验过 程 的有效 评 价还 相对 缺
乏 , 就 造 成 学 生 对 实 验 课 的重 视 程 度 不 够 , 少 学 生 这 不
3 以学生“ ” . 学 为标 的。 学生 的“ ” 学 是生物实验 教学 的标 的 学生 的“ ” 学 有三个层 次 : 一是 学 会 实 验 的方 法 ; 是 学 会 自我 探 二 究, 通过发挥 自主性 、 究性 学 习, 生 能 自主 获得 知 探 学 识和创造 的本 领 , 实现 自主性 发展 , 自身 素质得 到优 使
缺少基本 的实验操作常识和 良好 的实验 习惯 , 更谈 不上 深层次 的拓展探究 , 使实验课没有达成应有的 目的 。 怎样改变这些状况 , 从而较好 地提升 高中生物 实验 课 的有效性 呢?我认为 , 以新课改 理念为指 导进行探 索
实践是实验课教学模式 的重要抓手 。 二、 探索实践 , 巧用 “ 导学 案” 组织 高 中生物 实验 课
教 学
化; 三是 掌握继 续 学 习之经 验 , 是 学 习 的最 高层 面 。 这 通过提升继 续学 习之 经验 , 生获 取 的 不 只是 某些 系 学 统知识与技 能 , 而是 知识 与技 能 、 理解 与 能 力 、 态度 与 价值观三个 维度 的融合 和 统一 , 是 学 生终 生 学 习 的 这 必要技能 。 4“ . 导学案 ” 的基本环节 。 “ 导学案” 学 可分 为 以 下几 个 环节 : 前 预 习 导 教 课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学校资源利用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课堂教学1. 融入案例分析:在课程中,可以融入大量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
2.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提出问题、实施实验、总结归纳。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践活动1. 课外实习:学校可以与企业、机构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提供学生实习的机会。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接触真实工作环境,学习实际操作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行动等。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三、学校资源利用1. 实验室与设备: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和设备资源,开设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外部资源合作:学校可以与科研机构、企业等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可以邀请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问题。
总结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学校资源利用等方面综合考虑。
通过融入案例分析、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通过课外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学生能够接触真实工作环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和外部资源,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供学生实践。
只有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八 、 图 表 的 规 范
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至文内。而 引用文献而不作文内注 录就
图的下面一 定要加 图序 。如图 1 、图 2 …… ( 内出现 的 超 出了合理使用的范围 。写论文时要重视文内注录 ,并按照文 内 按文 先 后顺 序注 上 图序) ,而且在 文 中叙 述过 程 中要 出现 “ 图 1 第一次 出现的引文顺序来排文后参考文献的顺序 。这里还要注 意 如 ” 书)时 , 遇到文 内重复 引用 ,页码就 或 “ 如图 1 所示”字样 ,依此类推 。有的作者在图的下面不标图 的是 ,当参考文献是专著 ( 序 ,直接在文 字叙 述 中写成 如左图 、如右 图 、如上图 、如下 图 , 要带入文内序号后。文后参考文献的注录规则参见 中华人 民共 和 这 是不妥的 ,因为图形在编排过程 中并不一定放在原稿所在 的位 国国家标准 G / 1-20。 BT7 4 05 7
、
学校 “ 教什么” “ 、 怎么教” ,教师只是这些既定课程的传递者 ,
这使得教学活动 中的教师往往走向 “ 照本 宣科 ”的误区。而在新
( ) 师 范 生教 学 实践 能 力 的构 成 要 素 一
能 力是 指顺 利完成某一活动所 必需 的个性心理特征 ,教学实 课改中 。 教师不再是教材的宣讲 者 ,他成 为课程 的开发者 ,三级 践能 力亦 即教师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必须具有 的本领 。按照教学 课程管理制度给教师 以更大的发挥空间。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课
刘 霖 芳 ,刘 继 贤
(. 师范学院 教育科 学学院 ,吉林 长春 1 0 3 ;2大庆 师范学院 教 育科 学学院 ,黑龙 江 大庆 1 3 1 ) 1 长春 3 02 . 6 7 2
}
摘
要 :基 础教 育课程改革推进的重要 因素是师资水平 .师范院校作为培养 师资的重要阵地 。要 积极与新课改衔接 。完善 师范生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目标、内容、实施策略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创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进行探讨。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学会分享,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独立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1. 生活实践类活动如:烹饪、缝纫、园艺、环保等,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环保意识。
2. 社会实践类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 科学探究类活动如:科学实验、科技制作、科学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美术高师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育美术课 程标准( 实验稿 ) 中都 明确要 求: 》 在每 一模块 的相 关 内 容 中, 美术鉴 赏的 内容不少于该模块 学 习总课 时的 2 %。 这些 O 都说 明美 术鉴 赏在教 学 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 。但 在大学课程 设置
中, 虽然 有美 术鉴 赏这 门课程 , 但师 资力量严 重不足 。 为此 , 我
本科 学 习阶段 , 增加 课 时量。根据 不 同年 级对 理论 教学 的要 求 开设 不 同的理论课 , 一年 级开设 中外美术史 , 二年级开 设美术 鉴 赏, 三年级开设 民间美 术。
2 加 强 各 课 程 之 间 的 融合 , 注 人 文 素 养 . 关 课 程 交 叉 融合 主 要 是 基 于 不 同 学 科 知 识 的理 论 借 鉴 , 越 超
新 、 程 资 源 的 开 发 和 教 学方 式 的 创 新 方 面 进 行 了有 益 的探 索 , 取 得 了 课 并
良好 效果 。 关键 词 : 课 改 美术 高 师 生 实 践 能 力 新
在广泛 的文化情境 中学 习美术 、 体验 美术 , 这样 才能让 学生更加
深刻地理解 和领 悟美术文化及 生活 的多样性和 丰富的 内涵。
内容 , 要求 知识 面 更 加 宽广 , 各课 程 之 间更 加 相 互 融合 渗透 。
如, 美术 鉴 赏课 程就 涉及 文化类 、 育类课 程和美 术专 业课程 。 教 因此 , 强文化 类 、 育类课程 和美 术专业课 程之 间 的融合 、 加 教 渗
透, 让人 文知 识融入美术专 业课程之 中就 显得尤 为重要。 同时 , 美术 师 范类课程 也应 与设 计 、 电脑美术 等属 于艺术设 计 非 师范 类 的课程 相融合 , 以提高 学生 的综合运 用 能力。加 强各 专业课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新课改的实施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浅谈。
一、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新课改理念的核心是学生主导、教师引导。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与组织者。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必须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主动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需要和兴趣进行的自我学习行为。
这种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加自主地掌控学习进程和质量。
新课改营造出了一种富有创造力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个人优势和潜力。
新课改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的课程设计将思维、实践、交流融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学科学习中,学生需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学习到了实际应用技能,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新课改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需要与他人进行团队协作。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相互协作完成任务,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团队协作、相互学习和表达意见的能力。
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在交流互动中激发出对问题的新思考和新想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以团队协作的形式来实现教学,促进了个人和群体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研究传统的地理教学更注重以“灌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这种方式虽然能有效地帮助大家进行理论学习,却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而地理本质上是更贴近实践性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当今社会,教师想要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就势必增加教学中的实践部分,以实践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这样还能使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就此,笔者认为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利用新型教育方式,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改进。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想在课程中穿插部分实践教学,可以从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这一方面着手。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会更多地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学计划中所规划的课程开展形式,往往也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以“灌输”的方式将知识传达给学生。
这样的方式虽然能达到传达课程内容的目的,却无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思维,更不要提培养其自身的实践能力了。
因此,教师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程中的主体,从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课堂上自身的存在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进而促进其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的意愿。
以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中的第一章第一节内容“人口的数量变化”为例,教师在进行这一章节的课程教学时,往往会应用地理图表的方式进行直观对比教学,即通过图表的形式,将人口变化的数量以及趋势进行完整表达。
若根据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会将一幅图表进行板书绘制,随后直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课程主题的讲述,这样的方式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使其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更好的培养。
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列出图表后指导大家对图像相关的比例、标注、图注等元素进行自主探究,并在了解其含义后再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如人数不同类型的图表和相关试题等,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二、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要想在新课改背景下,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需要先树立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只有当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时,才愿意主动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探索,才有可能养成核心学习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旨在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探索;实践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两个方面,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深入研究。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探讨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这一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实践导向,强调学生亲身经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参与各类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提高实践能力。
(3)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性学习。
通过课题研究、社会调查、实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社区服务。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劳动与技术教育。
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信息技术教育。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分析1.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措施(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2)丰富活动形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科技创新、艺术欣赏等。
新课改背景下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对高中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学习与分析,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开始了“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转换角色,变灌输式教学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将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舞台,从而也能较好地体现教育要“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一、创设情景切入疑点,激发学生兴趣探究式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创设出有利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得以在课堂上充分体验、表现和创造,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和核心。
而有利的教学情景往往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
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有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参与度就会大大提高。
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真正提高。
所以,提出问题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
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强,根据这一特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并通过质疑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而诸如此类的探讨正是探究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突出体现。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巧妙地将这些内容转化为新的问题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在教师探究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怎样发现并提出问题,体验到质疑探究的乐趣,从而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习惯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围绕问题,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是创造的土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后,老师千万不要马上向学生奉送所谓的真理,教师的责任不仅是答疑解难,更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自由驰骋在探究学习的广阔时空之中。
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探讨1. 引言1.1 新课改的背景新课改,即新课程改革,是指我国教育改革中推进的一项重要内容。
1999年,教育部发布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新课改的背景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趋势,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新课改要求教育教学要适应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的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意义和价值更加凸显,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在新课改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知识,加深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培养观察、实验、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已经被纳入到课程中,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验能力有限,如何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教育界和教师们面临的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和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和方法,为小学生的科学教育做出积极贡献。
【2000字】2. 正文2.1 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特点1. 强调探究性学习:新课改倡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来获取知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也应该借助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实践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实践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教学实践则是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学实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新课改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教师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构建高效、生动、富有活力的课堂。
一、新课改理念的核心内涵新课改理念主张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它摒弃了传统教育中“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提倡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教学目标上,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改的重要原则。
这意味着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此外,新课改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融入社会、科技等多方面的元素。
同时,课程的实施也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拓宽学习的渠道和空间。
二、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方法的变革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教学方法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情境教学法逐渐受到青睐。
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知识的应用和价值。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掌握计算和货币的使用。
小组合作学习也成为常见的教学方式。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比如,在科学实验课上,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共同探讨实验结果和问题。
探究式学习也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提出问题或课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答案。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实践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代社会,教育被视为国家的根本大计,而学校德育教育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实行了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日益多元化,传统德育教育模式面临着挑战和改革的需求。
为此,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实践,以期提升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适应性。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中小学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学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德育教育不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只有不断探索和改进教育模式,加强德育实践,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 正文2.1 新课改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影响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这种理念对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教育理念要求德育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口头教育和道德规范的灌输,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道德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改强调跨学科教育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德育教育需要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全人格。
新课改为中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对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德育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将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2 传统德育教育模式的不足传统德育教育模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逐渐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德育教育过于注重灌输式的灌输,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
学生在被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思考和参与,导致了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高。
新课改背景下育人模式的变革
新课改背景下育人模式的变革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育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深刻变革的时期。
从教育主张、教育目标到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均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此背景下,育人模式也面临着改革与转型的挑战。
本文将就新课改背景下育人模式的变革进行探究。
新课改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全面素质发展的教育改革。
新课改的背景是多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
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认知主义教育显然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教育的新方向是,学校不再是知识的传承者,而是成为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的场所。
因此,在新课改中,教育的重点转移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改要求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这要求学生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而是要有更全面的素质和能力。
因此,新课改下的育人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听讲者,而是要发扬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用自己的手脑去解决问题。
2.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不能仅仅只是被动接受和记忆知识,而是需要具备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因此,育人模式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
3.注重个性化发展在新课改下,学生不再是单一类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育人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育不再是将所有人变得相同,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创造一个多元化、综合发展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1.教师的角色转型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要扮演一个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灵活应对,掌握具有创新意识和教育技能,引导学生探索知识。
新课改背景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的实践与探索
2 12 ) 2 13
关 键 词 : 体 验 ” 数 学 学 习 实践 与 探 索 “
《 学 课 程 标 准 》 确 指 出 : 学 生 是 学 习 的 主 体 , 有 的 数 明 “ 所 数 学 知 识 只 有 通 过 学 生 的 ‘ 创 造 ’ 动 , 能 纳 入 到 其 认 知 再 活 才 结 构 中 去 : 学 是 过 程 , 活动 , 数 学 就 是 做 数 学 , 是 去 解 数 是 学 就 决 一 个 问题 . 获得 一 种 体 验 。 新 课 程 还 提 出 了 “ 维 ” ” 三 目标 , 从 课 程 目标 这 一 意 义 上 来 说 ,学 生 的学 习过 程 不 仅 是一 个 认 知 过 程 . 且 是一 种情 绪 、 感 的体 验 过 程 。 而 情 因此 , 师 应 该 在 平 教
() 1
例 2 设 a b 两个 正数 , a , : ,是 且 ≠b 求证 :sb> + b. a ab a + 证 法 1 分 析 法 ) ( :
一
的 . 可 以 把 这 个 问 题 转 化 成 一 些小 的 问题 . 但 1由fx y = ( ) fy , x O y O 可 以得 出f0 = . . ( + ) fx + ( ) 令 = ,= , ( )0 2令y - 与 上 一 步 结 合 得 出 函 数fx 是 奇 函 数 . . =x () 3设 0 x< ,则 x- l0 由fx- 1= ( , + ( X ) fx 是 . < .x , 2X> , (2 X ) fx ) f一 1且 ( ) 奇 函数 , 出 函数fx 在 [ , ] 得 ( ) 0 3 上是 减 函数 . 4 由奇 函数 的性 质 知 函数 fx 在 [ 3 3 上 是 减 函 数 , 以 . () 一 , ] 所 有 最 大 值 f一 ) 最 小 值 f3 . (3和 () 到此 . 题 得 以解 决 。 以 上 分 析 过 程 我 们 可 以看 出 这是 问 从 种 把 大 问题 变 成 小 问题 进 而 求 解 的好 方 法 . 二 、 重 过 程 的 点 评 , 养学 生分 析 、 合 的 思 维 能 力 注 培 综 要 培 养 和提 高 学 生 的 数 学 逻 辑 思 维 能 力 ,就 必 须 把 学 生 组 织 到对 所 学 内容 的 分 析 和 综 合 .指 导 学 生 寻 求 正 确 思 维方 向 的 方 法 。 养 逻 辑 思 维 能 力 . 仅 要 使 学 生认 识 思 维 的方 向 培 不 性 , 且 要 指 导 学 生 寻 求 正 确 思 维 方 向 的 科学 方法 . 而 分 析 法 和 综 合 法 是 思 维 方 向相 反 的 两 种 思 考 方 法 .在 数 学 解 题 中 . 析 法 就 是 从 数 学 题 的待 证 结 论 或 需 求 问 题 出发 . 分 步 一 步 地 探 索 下 去 , 后 达 到 题设 的 已 知条 件. 最
幼儿园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实践 幼儿园教育实践
幼儿园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
幼儿园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站,其教育实践更是备受关注。
近年来,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取得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和成果。
本文将从幼儿园新课改的背景出发,结合教育实践的具体内容,分析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实践现状,探讨新课改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幼儿园新课改的背景1.1 教育体制的改革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我国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幼儿园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也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1.2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2017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制定了新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目的是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幼儿园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2.1 以游戏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倡导以游戏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通过设置各种游戏环节,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2 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科学教育元素新课改的背景下,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开始注重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科学教育元素。
在实验活动中,引导孩子们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出发,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究和动手能力。
2.3 家园共育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越来越重视和家庭的互动和合作。
通过家长会、教育讲座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促进家园共育,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得到更全面的教育。
三、新课改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影响3.1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新课改的背景下,幼儿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不断的学习和更新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孩子的成长。
3.2 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新课改为幼儿园教育实践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
教师和学校针对新的教育要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推陈出新,探索出更加适合幼儿成长的教学模式。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项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意义、内容、方法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逐渐成为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行探讨。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知识、创新教育理念、实践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内容1. 社会实践:参观、访问、考察等,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2. 科学探究:实验、观察、调查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文艺活动:文学、音乐、美术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健身活动等,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5. 技能培训:计算机、外语、手工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 社会服务: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4. 案例教学法: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
5. 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性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课程,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从实践性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实施策略以及评价方式,以期为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提供参考。
一、引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背景下产生的一门新兴课程,它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践性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也是其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本文将从实践性的角度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探讨。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1. 实践性实践性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特征,它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亲身体验,通过实践来学习、成长。
实践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活动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活动形式多样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如参观、调查、实验、制作、表演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活动过程注重体验。
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通过亲身体验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综合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发展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1. 创设实践情境,激发学生兴趣(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主题。
(2)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活动场景。
(3)邀请专业人士参与,提高活动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2. 注重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2)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3)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3. 跨学科整合,提高综合素质(1)打破学科界限,将相关学科知识融入活动中。
(2)开展跨学科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 培养 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培 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
吴君春 摘
(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 区永丰小学 , 江苏 盐城 2 2 4 0 0 0 ) 要: 生活是数 学的源头之水 , 在数 学教学活动 中我们应努力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数 学素材 , 从现 实的生活 中引导出数
学知识, 促使 学生把课堂 中、 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 实际中去 , 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 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解决 实际 问题 , 引导学生带着 问题 走向实践 , 即学以致用 ,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 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 数 学教 学活动 ; 实践意识; 解决问题 ; 能力 中图分类号 : G4 2 1 : G6 2 3 .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8 — 3 5 6 1 ( 2 0 1 5) 0 8 — 0 0 4 3 — 0 1 二、 结合教学内容置设教学情境 。 培养学生 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实践意识 是促 进学生积极参 与实践活 动的前 认识 ” 时, 我让学 生 自带 萝 b、 马铃 薯 、 切 刀等 工具 , 课 中分小组
提和必备的基础。要帮助学 生树 立实践意识 ,教 师 自己得先有
这个 意识 , 才能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 。
所 以,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 中必须探 寻并 找准帮助学生树立 实 践情境 ” , 学生 自己动手探求知识 、 解决 问题 , 使 学生数学学习 的 践意识 的“ 切人点” , 使他 们明确知识 的形成过程 , 使他们 “ 知其 热情饱满 了 , 更重要 的是培养 了他 们“ 实践 出真知” 的意识和能
实践能力和创新 能力是未来社 会发展 的两 大动力和支 柱 ,
没有 它们 , 社会 就不 会进步 、 人类就 无法发展 。所 以 , 数 学教学 力为学生的可持续 发展 服务 , 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0 1 1 版新课标 在“ 总体 目标 ” 中指 出 : 要通 过 I 一9年级 的数学
然且知其所以然” 。 ( 1 ) 在 学生 习得 知识 前培 养他 们 的实践 意 识 。在新 知学
力, 也发展 了他们 自我实践解 决问题 的能力 。
三、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辅相成的关系 。 提升解决
问题 的能 力
习前 , 优化 其 导入 设计 , 使 学 生知 道 在 我们 生 活 的空 间 和社 会 中数学 无处 不在 , 激发 他们 自己想实 践 发现 数学 奥秘 的情
( 2 ) 在 学生 习得 知识的过程 中培养他们 的实践 意识 。在 教
学“ 圆的面积公式推导 ” 时, 为了减轻学生 的陌生感 , 我首先带 着 学生 和他们一起 动手把圆沿着半径平均分成 4 、 8 、 1 6 …… , 然 后
部学生 总是分不清“ 8时和晚上 8时” , 于是在授课前 , 我布置学
生在家的指导下预习 , 并做好那个 时间“ 你在做什么 ” 的记 录。 课 中组织学生交流 , 就这样让学生用数学去感受现实 , 有效地沟
师生或小组成员间相互配合分别拼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最终推导 出“ 圆的面 积” 公 式。为 了培养 学生 的实践 意识 , 我 启
发学生 : 我们这种方法 是教科 书中的 , 是 先人发现 的 ; 你有本 领 也能发 明一种 推导的办法 吗?这一“ 激将法” 犹如 “ 巨石击水 ” , 立刻激发 了学生的实践意识 , 学生 动起手来 ……
展, 增 强 民族 自豪 感 , 激活 他 们一 定 要努 力 参 与数 学 实 践 的 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两者间的包容与辅助关系。 意识 和 干劲 。 ( 1 ) 启 引学生用数学 的眼光去“ 勘察” 生活 , 培养学生 的实践 能力 。要想让学生对现实社会和生活不断有新 的发现 ,必须指 引学生用数学 的眼光去正视 。如教学 “ 2 4时的认识” 时, 较大一
学习 ,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见 , 新课改对 知识 ” , 在 具体 的教学 活动 中采取 “ 导入 、 新授、 复习、 巩固、 总 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 生的实践 能力是何 等的重视 。下 面结合 结 ” , 学生紧 紧围绕教 师的指挥棒 。课改后 , 教师们都很 重视教 数学 教学活动谈谈 看法 。
通 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 系, 最终使学生再也不会混淆。
( 2 ) 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 为生活服务 , 解 决现实 中的问题 , 培养他 们解 决问题 的能力 。如教学 了“ 位置与顺序 ” 后, 让学生
( 3 ) 在学生 习得 知识后 ( 对教科 书的延伸 ) 培养他们 的实践 对 家里 的摆设分析调查 , 并对家长提出物品如何摆设才能科学 、 意识 。在 学生学习并掌握 了有 关“ 利率( 利息 ) ” 的知识 后 , 布 置 有效地利用空间 。这样 , 既能增加学生 的空 间观念 , 也能发展他 并组织学生开展对 自己的存款或到银行帮助市 民结算利息的活 们 的应用能力。 动等 等 , 促使他们把 书本知识 与实践相结合 , 使他们 明 白: 要 想 真正地认识数学 、 了解数学 , 只有在实践 中学会 、 在实践 中检验 。 他们在实践 中认识并应用数学 , 才 能使他们逐步养成实践意识 ,
一
学情境 的置设 , 特别是实践情境 , 改变 了传统 的教学模式 , 有利 于学生展开积极的数学思维 。例如 , 在教学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借助这些工具进行合作探究 ,让他们通过 自己的动手实践 “ 创
造” 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 并 研究 出它们 的特征 。通 过这样 的“ 实
、
帮助学生树立实践意识
数学活动应培养学 生从生活 中发现 、 提 出数学问题 , 使他们
趣, 使 他们 萌发 实践 意识 。 如教 学 “ 圆周率 ” 时, 我制 作 了相关 更好地理解数学 ,还要结合现实生活的问题 ,让他们用数学眼 知识和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 问题 , 体验数学的价值 。这样 的视 频 , 使 学 生 通过 生 动 的画 面 知 晓 “ 圆 周率 ” 的 来 历 和 发 光 、
教学情境 的置设 ,最根本的宗 旨就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 在课改前 , 我 国的中小学教学模式深受凯洛夫教育论的影响 , 把 教育教学 目标 定格成 “ 传授人类千百年来实践所形成的稳固的
要适 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 突破传统 的以学科为主 的教育观念 , 努 趣和求知欲 ,培养 学生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意识和能力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