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四桥

合集下载

中国史上各地古代名桥(图文)

中国史上各地古代名桥(图文)

中国史上各地古代名桥(图文)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

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

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

简单地说,桥便是架空的道路。

建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

若从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应该是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

故《说文解字》段玉裁的注释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

”说明桥的最初含义是指架木于水面之上的通道,以后方有引申为架于悬崖峭壁之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形式。

现代,桥又在城市交通中发挥重要作用,平地起桥(立交桥),贯通东西南北,不仅有助于缓解交通堵塞,还成为现代化城市的亮丽风景。

中国古今桥梁的科学技术,不少都曾走在世界桥梁建筑的前列,许多桥梁样式仍继续对世界近代桥梁建筑产生影响。

同时,它又是活的文物瑰宝,记载着许多珍贵的资料。

1.声名显赫的赵州桥:河北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它是世界现存最早。

保存最完好的巨大石拱桥。

赵州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年)由名匠李春设计并建造。

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桥为单栱敞肩,不仅有利于汛期行洪,还一改石桥厚重呆滞的形貌,显得分外秀雅灵动。

出于对赵州桥的喜爱,人们留下了鲁班修建赵州桥的传说。

传说中柴王爷推着装载着大山的小车过桥,在桥上留下一条深深的车辙。

2.赵州桥的姊妹桥---弘济桥离赵州桥不远的河北邯郸广府城外的滏阳河上还有一座隋代的古桥---弘济桥。

与赵州桥建桥年代和桥型都极为相似,但雕刻更精美。

弘济桥的石块中有不少化石,雨后石上会显现出栩栩如生的古生物形象。

相传此桥是鲁班的妹妹建造,又称鲁妹桥。

传说鲁班造赵州桥时,鲁妹曾建议他在桥上加一条横铁带,可以使桥更加坚固。

鲁班没有采纳,鲁妹决定另造一座桥来验证。

古桥的分类

古桥的分类

古桥的分类
古桥的分类:梁桥、浮桥、拱桥、索桥
1、梁桥,根据其所用材料和构造情况,可分为木梁桥和石梁桥。

“木梁桥”包括木梁木柱桥、木梁石柱桥、木梁石墩桥、木撑架桥,其中“木梁石柱桥”是从木梁木柱这种原始的木桥发展而来的。

2、浮桥古时称为舟梁。

它用船舟来代替桥墩,故有“浮航”、“浮桁”、“舟桥”之称,属于临时性桥梁。

由于浮桥架设简便,成桥迅速,在军事上常被应用,因此又称“战桥”。

3、拱桥,根据其构造情况以及拱券的圆弧和排列形式可分为:陡徒和坦拱式拱桥、尖拱和圆拱式拱桥、连拱和固端式拱桥,单孔和多孔式拱桥、实腹和空腹式拱桥,以及虹桥等等。

其拱券的圆弧则有半圆、马蹄、全圆、锅底、蛋圆、椭圆、抛物线圆及折边等形式,排列形式则有并列和横联两种,其中横联式应用最多,并派生出镶边横联券和框式横联券两种。

4、索桥,根据其采用不同质地的绳索及过度和构造形式,可分为竹索、铁索、藤索和溜索桥、城防吊桥,以及单索、双索、多索网状桥、并列多索桥等。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四大名楼、四大名亭、四大名塔,分别是什么?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四大名楼、四大名亭、四大名塔,分别是什么?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四大名楼、四大名亭、四大名塔,分别是什么?中国古代四大名桥:1、赵州桥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

建于隋朝开皇十一年至开皇十九年(公元591年-599年)之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2、洛阳桥洛阳桥,原名叫做“万安桥”。

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

从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

3、广济桥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

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4、卢沟桥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1、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2、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中国「十大名桥」历史悠久可称古桥级别

中国「十大名桥」历史悠久可称古桥级别

中国「十大名桥」历史悠久可称古桥级别1.<卢沟桥>,亦称芦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2.<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

广济桥也与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福建的洛阳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3.<五亭桥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国家5A级景区--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内,是扬州市的地标建筑,五亭桥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又叫莲花桥。

"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

"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

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

4.<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作"大石桥"。

赵州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第二早(还有一座小商桥)、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5.<安平桥>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

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

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

中国四大古桥—河北赵州桥

中国四大古桥—河北赵州桥

中国是桥的故乡,⾃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

遍布在神州⼤地的桥、编织成四通⼋达的交通络,连接着祖国的四⾯⼋⽅。

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的创举,充分显⽰了我国古代劳动⼈民的⾮凡智慧。

赵州桥⼜叫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的洨河上。

赵县古时曾称作赵州,故名。

赵州桥是隋朝⽯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现存最古⽼最雄伟的⽯拱桥。

赵州桥只⽤单孔⽯拱跨越洨河,⽯拱的跨度为37.7⽶,连南北桥堍(桥两头靠近平地处),总共长50.82⽶。

采取这样巨型跨度,在当时是⼀个空前的创举。

更为⾼超绝伦的是,在⼤⽯拱的两肩上各砌两个⼩⽯拱,从⽽改变了过去⼤拱圈上⽤沙⽯料填充的传统建筑型式,创造出世界上第⼀个“敞肩拱”的新式桥型。

这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象赵州桥这样古⽼的⼤型敞肩⽯拱桥。

在世界上相当长的时间⾥是独⼀⽆⼆的。

在欧洲,公元14世纪时,法国泰克河上才出现类似的敝肩形的赛雷桥,⽐赵州桥晚了700多年,⽽且早在1809年这座桥就毁坏了。

隋代⽯匠李春的杰出贡献在世界桥梁建筑永放光辉。

鉴赏古代桥梁—广济桥

鉴赏古代桥梁—广济桥

鉴赏古代桥梁—广济桥当当当摘要: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

广济桥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具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关键字:广济桥美学价值特色格局一、建设背景潮州城广济门面临韩江,自古即为粤、闽、赣三省要道,来往的客商络绎不绝。

韩江江面宽阔,水流湍急,无桥可渡,因此人们多靠揖摆渡过河,这样不仅耗费时间,而且十分危险,常常有船翻人溺的祸患。

韩江上没有桥梁显然与当时日益繁忙的交通很不相称,在江上架起桥梁成为当时百姓的夙愿。

潮州自韩愈刺潮,驱鳄释婢,发展生产,兴教传文,至南宋已逐渐繁荣,有“海滨邹鲁”之美誉。

社会生产的发展为桥梁的兴建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文化的昌盛则为桥梁的兴建提供了科学技术条件。

南宋乾道七年(1171),潮州太守曾汪在江心水势稍缓处筑起一个桥墩,桥墩的东西由86艘木船用铁链连接而成,实现了潮州百姓“天堑变通途”的愿望,并将桥命名为康济桥,这不仅满足了当时人们的需要,也拉开了这座桥梁近千年不断修缮的帷幕。

此后,历任潮官在康济桥的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和修缮。

由于江水湍急,江心一段没法筑起桥墩,因而此桥始终保留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特点。

元朝泰定三年(1326),匠师首次用石板代替了木梁架桥,这是一个创举,也为后代用石梁架桥奠定了基础。

明朝宣德十年(1435),知府王源对桥梁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

重修后的桥梁,由23个桥墩和24艘梭船组成,桥墩上建起了12座楼阁(每座楼阁又分为东、西二楼,故实为24座楼阁)和126座亭屋,王源亲自题桥名“广济桥”,并沿用至今。

桥的雄伟壮观之景,令世人叹为观止,故而被誉为“江南第一桥”。

嘉靖九年(1513),知府谈伦又减去梭船6艘,遂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格局。

其实,广济桥从来就只有23个桥墩,因为古人喜欢双数而不喜欢单数,所以才有“廿四洲”之说。

中国四大古桥

中国四大古桥

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 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 缮8次。在主拱券的 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 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泄流量。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 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 • 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 建在自然砂石上。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 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 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 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 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 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 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 位置。”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 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为增加 泄洪能力,李春还独具匠心,在大拱两肩上各设两个小拱。
广济桥的传说 潮州广济桥的每一个桥墩距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从宋代建成第一个桥墩到形成“十 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前后共延续了300多年。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在 大江上建造这样的大桥,其难度是超乎人们想象的,故潮州民间便流传许多“仙佛造 桥”的传说。 据说,韩愈刺潮后,时常登东山门(即今笔架山)游玩。但深感过江之苦,便请他的 侄孙韩湘子和广济和尚一起造桥。 韩湘子造东面一段桥,请八仙来帮忙。韩湘子亲自去凤凰山取石,把石头都变成黑猪, 一路赶来,但最后一群猪刚赶到凤南时,给一个孕妇识破,怪叫起来:石头怎会走路! 一句话泄破了天机,石头再也赶不动了,因此韩湘子负责的那东面最后几墩没有修起 来。

宁波的古桥桥联

宁波的古桥桥联

宁波的古桥桥联宁波的古桥宁波的古桥桥联桥联宁波多⽔,江河溪流纵横交错,蜿蜒曲折。

为启通途,宁波的先祖们取⽊⽯为基,架桥为渡,千百年来,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桥梁⽂化。

据有关专家⾃1998年调查⾄今,宁波境内现遗存的古桥梁415座,是名副其实的 “桥的王国”。

其中鄞州区最多,有101座;宁海、奉化次之,分别为76座、71座;其余为余姚43座,象⼭、慈溪各30座,江北区22座,镇海、北仑各15座,海曙区10座,江东区2座。

从建筑特⾊分,有廊桥、⽯拱桥、梁桥、特型桥。

如宁海的戊巳桥,共47孔,长达137⽶,是宁波最长多孔海涂⼤桥;始建于宋代的鄞州百梁桥,六墩七孔,是宁波最长的廊桥;奉化的福星桥为宁波最⼤的五孔⽯拱桥,单中孔跨度15⽶。

从⽤途上分,有碶闸桥、界桥等。

年代上考证,可追溯到宋代乃⾄更久远,更有诸多历史⼈物的传奇故事点缀其间。

这些桥造型各异,与周边⼭⽔⼈⽂浑然⼀体,或横亘于⼭林涧溪之间,或静卧于平原江河之上,或寂寞在乡野,或熙攘在闹市,贯通南北,往来东西,是历史、⽂化、使⽤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完美融合。

古桥凌波,古道悠悠,有多少⾝影曾匆匆⽽过。

循着先⼈的⾜迹,4⽉8⽇,宁波的19位⾃助游爱好者寻访了鄞西的11座古桥,他们好奇,震惊,流连,深深被精妙的造桥⼯艺以及悠久的历史所折服。

本报记者也由此踏上了寻访古桥之路,在杨古城先⽣的热⼼引导下,跋⼭涉⽔,⾛村串巷,将⽤数⽉时间,选择有代表性的桥梁,以图⽂并茂的形式,分 “廊桥遗梦”、 “拱桥虹影”、 “⽯梁凌波”、 “碶闸聚秀”、“界桥风华”、 “雕栏⽟砌”、 “故⼈临风”等章节,⼀⼀呈现给⼴⼤读者。

同时也希望朋友们提供线索,共同寻找散落在明州⼤地上的珍贵古桥,评⼀评哪座是您⼼⽬中最喜爱的古桥。

来源:《东南商报》廊桥遗梦(1)--惠泽⼋⽅⼴济桥⼴济桥横亘于奉化市江⼝街道南渡村的县江上。

始建于宋代,元代重建。

桥东西⾛向,长51.68⽶,宽6.6⽶,为⽯墩⽊梁廊桥。

你不知道的卢沟桥

你不知道的卢沟桥
盖卢沟桥建于金明昌年间,自元迄明,以至国朝,盖几经葺之矣。自雍正十年逮今,又将六十年。帝京都会,往来车马杂遝,石面不能不弊坏,行旅以为艰。而桥之洞门,间闻有鼓裂,所谓网兜者……
乾隆皇帝不但为重修卢沟桥发文,而且还为卢沟桥题写了诗文:
秋深原减涨,潦尽未澄波。直接沧溟月,横陈永定河。
往来常岁屡,感慨此番多。回首石栏畔,伤心春仲过。
卢沟桥
卢沟桥
卢沟桥
卢沟桥
其实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量是固定的,据统计一共有501只,游客们之所以每次数的数量都不一致,是因为大小不一的石狮子有些所处的位置比较隐蔽,不容易被发觉而已。
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卢沟桥上的几百只石狮子有的比较苍老,有的则比较新,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因为这些石狮子跨越了金代、元代、明代、清代、民国和新中国6个时代,历朝历代都有修葺和重雕,据说最年轻的石狮子才20多岁,而最老的石狮子则有800多岁的高龄。
远鸡数声灯火杳,残蟾犹映长庚月。
——《卢沟晓月》
转载请注明来源头条号xiaoyao游天下
永定河
永定河
永定河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约9.3米,共有十座桥墩十一个桥洞,是一座石造联拱桥梁,也是北京市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造联拱桥。
卢沟桥的桥面
宛平城
卢沟桥
卢沟桥最为游客所称道的就是桥上的石狮子了。桥面两侧的栏板上一共有281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雕刻有一个大狮子,除了大狮子外,望柱上还雕刻有很多小狮子。这些小狮子形态姿势各不相同,或嬉戏,或俯卧,或奔跑,让人叹为观止。很多游客对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量比较感兴趣,有很多还尝试着去数有多少只,然而每次数的数量都不尽相同,因此还诞生了一个歇后语“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不清”。
卢沟桥桥头的华表

七律十大名桥诗句有哪些

七律十大名桥诗句有哪些

七律诗咏中国十大名桥(一)赵州桥洨河两岸跨长虹,千古流芳享美名。

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车履碾留踪。

抵洪势险毫无损,抗震力强更未倾。

独具匠心惊世界,神州古迹显文明。

注释:赵州桥,位于石家庄赵县城南2.5公里处,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

它横跨洨水南北两岸,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桥长50.82米、跨度37.02米、桥高7.23米,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跨度最大、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二)卢沟桥遥忆卢沟炮火燃,雄狮怒目话当年。

列强挑衅烽烟起,倭寇侵华起战端。

亿万同胞捐热血,八年抗日保江山。

警笛鸣响家国恨,勿忘国耻万代传。

注释: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

始建于1189年,全长266.5米,宽7.5米,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桥身两侧石雕护栏上雕刻大小石狮约500个左右。

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三)广济桥奇妙大桥跨韩江,灵活开闭夜通航。

十八棱艇浮江面,廿四楼台立两旁。

已守千年存旧韵,仍留万世换新装。

无穷智慧凝心血,如此神工赋锦章。

注释: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横跨韩江。

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距今800多年历史。

这座神奇的大桥两侧由24座上有各式楼亭的桥墩组成;中间则由可以朝合夜开的18只小船连成一体。

以便于大型船只夜间通过。

大桥全长518米。

(四)扬州五亭桥亭桥横跨瘦西湖,五朵莲花碧水浮。

画舫悠悠穿洞过,清波漾漾泛烟抒。

刚柔并济成风釆,南秀北雄入画图。

一代神工凝智慧,万般诗意笔端书。

注释:扬州五亭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瘦西湖水道之上,别名莲花桥。

始建于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

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扬州市的地标建筑。

(五)沪定桥沧桑陵谷几经年,大渡桥横铁索连。

骇浪惊涛腾脚下,悬崖峭壁夹中间。

飞夺沪定决心大,强渡大河斗志坚。

中国古代的桥

中国古代的桥

.中国古代的桥(潘洪萱)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

早在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

公元前三百多年建于陕西省蓝田县蓝峪水上的蓝桥,就是多跨木梁木柱桥的一个代表。

《诗经·大雅·大明》第一次记叙周文王娶妻,在渭河上造了座专供帝王使用的浮桥。

长江、黄河上曾设过近二十座浮桥。

第一座黄河浮桥建于公元前541年临晋关附近,是秦景公的母弟后子,怕被景公杀害,乘车逃奔晋国途中所建。

第一座长江浮桥是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建造的,桥址在宜昌至宜都之间的江上。

吊桥首创于我国,吊索由藤索、竹索发展到铁链。

在唐朝中期,就有了铁链吊桥,比西方早八百年以上。

拱桥始建于东汉中期,其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为世界少有。

灞桥、洛阳桥、安平桥、虎渡桥、绍兴八字桥、阴平桥、程阳桥等是木、石梁桥的代表。

西安灞桥建于汉代,是座木梁石柱墩桥,它用四段圆形石柱卯榫相接(中间还加石柱)形成一根石柱,由六根石柱组成一座轻型桥墩,墩台上加木梁并铺设灰土石板桥面。

是石柱墩的首创者。

“闽中桥梁甲天下”是宋朝(特别是南宋)闽中地区大量建造石梁桥的真实写照。

南宋一百五十年中,建成七十余座石梁桥,其中五公里以上的长桥就有四五座。

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宋绍兴八年到二十一年(1138—1151)建造,长约2.5公里,故又名五里桥,用花岗石砌筑,为我国现存最长古桥。

1240年建成的虎渡桥(又名江东桥),它最大的石梁长23.7米,宽1.7米,高1.9米,重二百余吨,即使在今天要开采、运输、架设这样的石梁,也是十分困难的。

1979年5月,我国有关部门发现现存最古老的石梁桥——晋江县大桥和小桥,这两座桥均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

绍兴八字桥是座宋代城市石梁桥,布局十分巧妙,既保证了水陆交通,在建造中又不拆房屋,不改街道。

程阳桥坐落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河上,是一座四跨石墩伸臂的木梁桥,建于1916年,全长64.4米,分四个桥孔,每孔净跨12.2米,宽3.4米,高16米。

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三——]中国古桥(转帖)

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三——]中国古桥(转帖)

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三——]中国古桥(转帖)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三——]中国古桥(转帖)中国古桥——(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三)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

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

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关于古桥的资料很多,而且有的桥图片很精美,但我只能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如最早的、最有影响的、最具民族风格的。

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福建泉州洛阳桥福建泉州洛阳桥泉州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

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桥全系花岗岩石砌筑,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5丈,武士造像分立两旁。

造桥工程规模巨大,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

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

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 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洛阳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帖最后由老井于 2011-4-24 11:10 编辑最早的石拱桥——河北赵州桥河北赵州桥赵州桥又叫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

赵县古时曾称作赵州,故名。

赵州桥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雄伟的石拱桥。

赵州桥只用单孔石拱跨越洨河,石拱的跨度为37.7米,连南北桥堍(桥两头靠近平地处),总共长50.82米。

采取这样巨型跨度,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创举。

更为高超绝伦的是,在大石拱的两肩上各砌两个小石拱,从而改变了过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传统建筑型式,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敞肩拱”的新式桥型。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十大名桥,精美绝伦,处处彰显古人智慧!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十大名桥,精美绝伦,处处彰显古人智慧!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十大名桥,精美绝伦,处处彰显古人智慧!北京卢沟桥,位于北京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故得名。

此桥之名无需赘言,乃中华奋起抗战的前锋阵地,中国军队在此打响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堪称中华近现代史上第一名桥。

赵州桥,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境内,横跨洨河。

因赵县古称赵州,故名。

又称安济桥,又因大桥用石头砌造而成,又称大石桥,由隋朝匠师李春建造,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

始建于隋文帝,隋炀帝初年完工。

泉州洛阳桥,中国四大名桥之一,位于福建泉州东北洛阳江上。

1053年,由北宋大书法家蔡襄倡导兴建,1059年建成。

因建桥难度极大且造桥方法别具一格,建成后一时轰动泉州。

后人观摩之后,对此桥评价极高,将其与赵州桥并称,曰“南洛阳,北赵州”。

潮州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又称潮州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与河北的赵州桥、福建的洛阳桥、北京的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始建于南宋,解放前夕已破败不堪,1958年重修。

1988年3月,广济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颐和园玉带桥,位于昆明湖长堤上,乾隆年间兴建,光绪时失修。

据传,乾隆每次游园必从玉带桥下穿过,不仅因交通方便,还因此桥造型优美。

浙江杭州西冷桥,与长桥、断桥并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

位于西霞岭麓到孤山之间,又名西林桥。

明代陈贽有诗赞曰,“东风客每携壶过,落日人还唤渡无?最有春来狂可玩,桃花千树柳千株。

”浙江宁波惠明桥,浙东最早古桥,位于鄞州区洞桥镇洞桥村,是此区为数不多保持完好的古桥之一,始建于唐朝。

浙江宁波老洞桥,鄞州区洞桥镇洞桥村,始建于北宋960年。

桥上建屋九间,屋顶呈卷棚式,属于典型的浙东小型桥梁。

浙江宁波季卫桥,位于余姚市,始建年代不可考。

明代倭乱,此桥被倭寇焚毁。

1835年,该县叶季卫出资重建,后人遂以其名冠之。

关于中国古桥的两首古诗

关于中国古桥的两首古诗

关于中国古桥的两首古诗嘿,你知道吗?中国古桥那可有着说不尽的故事呢,古桥就像一位位历史的长者,静静横跨在岁月的河流上。

而古人也留下了好多描写古桥的古诗,今天我就给你讲讲其中两首。

先来说说杜牧写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写的是扬州的二十四桥。

你想啊,在那有着二十四座桥的地方,明月高悬的夜晚,该是多么美的一幅画面。

就好像一幅绝美的水墨画,墨色晕染出一座座桥的轮廓,而明月就是那最亮的一点高光。

我仿佛能看到一个玉人站在桥上,吹奏着箫,那悠扬的箫声在桥间回荡,仿佛是古桥在低吟诉说着往事。

要是我能穿越到那个时候,我一定要跑到二十四桥上,听听那箫声,感受下那种如梦如幻的氛围。

你难道不想吗?再看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这几句诗就像电影镜头一样,一拉开,那古旧的小桥就在眼前了。

小桥下是潺潺的流水,旁边还有人家。

这就像我们记忆里的老家,那座熟悉的小桥连接着家和外面的世界。

我记得村里的老人总是坐在桥边,就像那古桥的守护者。

我小时候就爱从桥上跑来跑去,桥下的流水就像我的小伙伴,陪着我度过了好多时光。

这诗里的小桥虽然普通,但是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小确幸,虽然平凡,但是珍贵无比。

你在生活里有没有这样一座像诗里一样充满回忆的小桥呢?我觉得这些描写古桥的古诗,就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通往过去的门。

它们让古桥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

古桥在诗里有了生命,有了灵魂,就像我们在这世界上,因为有了回忆和情感而变得鲜活。

这两首诗啊,就像两颗璀璨的星星,在古桥文化的星空中永远闪耀着。

浙江湖州的古橋(七)【圖文】

浙江湖州的古橋(七)【圖文】

浙江湖州的古橋(七)【圖文】湖州吴兴区龙泉街道市陌社区-潘公桥湖州吴兴区织里镇郑港村白云桥自然村-白云桥湖州南浔区双林镇镇区-长虹望月桥湖州吴兴区织里镇沈溇村诸溇自然村-诸溇桥南浔区经济开发区富强村斜河里-北回桥湖州吴兴区朝阳街道莲花庄西门附近-潮音桥湖州吴兴区八里店镇后林村后林自然村湖织大道旁-白龙塘桥湖州吴兴区织里镇曹家簖村南桃寺塔自然村寺庙旁-观音桥湖州南浔区双林镇镇区-金锁桥,远处是双林三桥的万元桥。

湖州南浔区双林镇镇区-双林三桥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袁家汇-利济桥。

当地人俗称总管桥,桥堍庙宇为总管庙。

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袁家汇-青云桥。

桥中可见总管桥。

湖州吴兴区八里店镇潞村村潞村自然村东-腾蛟桥。

桥洞中可见起凤桥。

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荻港完小内-苕南胜境桥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老街北-秀水桥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老街北-余庆桥湖州南浔区菱湖镇勤俭村史舍自然村-兴隆桥湖州南浔区善琏镇卜家堰村东山庄自然村西-永兴桥湖州南浔区练市镇新丰村界境桥自然村-界境桥湖州南浔区练市镇新华村马河里自然村南-马河桥湖州南浔区南浔镇屯圩村张家兜自然村-积善桥湖州吴兴区朝阳街道莲花庄西门附近-潮音桥中桥中桥湖州吴兴区织里镇联洋村栅里自然村-竹圆塘桥湖州吴兴区织里镇凌家汇村砖桥头自然村-桥头村砖桥湖州吴兴区织里镇轧村村方桥头自然村寺庙旁-广济桥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完小内-苕南胜境桥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演教寺东南-庙前桥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草头自然村-聚庆桥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老街北-隆兴桥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老街北-秀水桥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老街北-余庆桥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老街东口-东安桥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老街里行埭-积善桥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三官自然村-凤凰桥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三官自然村-三官桥(永庆桥)荻港村三官自然村-舍西桥荻港村史家自然村东-东汇桥荻港村史家自然村南-太平桥荻港村史家自然村南-万安桥荻港村西南姜家漾-长春桥荻港村演教寺东南-庙前桥荻港村演教寺东西侧-乐善桥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潞村四桥之腾蛟桥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潞村四桥之腾蛟桥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潞村四桥之起凤桥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潞村四桥之起凤桥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潞村四桥之起凤桥。

中国四大古桥之一,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却几乎被遗忘!

中国四大古桥之一,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却几乎被遗忘!

中国四大古桥之一,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却几乎被遗忘!
中国自古以来在桥梁建造上面就有很高的造诣,今天要说的就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有着很高的成就,但是在现代旅游中几乎被遗忘!你知道是哪里吗?
这个地方就是位于江苏苏州的宝带桥,横卧于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上。

,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全桥用金山石筑成,桥长316.8米,桥孔53孔,是中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

宝带桥桥身之长,桥孔之多,结构之精巧,为中外建桥史上所罕见,与赵州安济桥、北京卢沟桥、福建洛阳桥并列为中国四大古桥。

宝带桥创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819),唐代为发展漕运业,加快转运三吴地区的贡物北上进京,苏州刺史王仲舒捐出自己的宝带助资始建古运河边的纤道,因此桥以“宝带”命名。

桥下53孔连缀,桥北有石碑亭和石塔各一座。

桥身之长,桥孔之多,结构之精巧,在中外建桥史上所罕见,为我国著名古桥之一。

这是一处几户被遗忘的景点,只有在吴中长期生活工作的人才会注意到,宝带桥在苏州京杭大运河与玳玳河交界处,这一片水面由于面积挺大,也叫澹台湖。

中国四大古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广济桥

中国四大古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广济桥

中国四大古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广济桥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历史悠久,追溯至商代就有桥梁的记载,最原始的桥是独木桥,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得交通空前发达,对桥梁的需求更为迫切,于是建桥技术不断精进,桥梁的数目越来越多,规模也在不断改变,到宋朝时桥梁建造进入兴盛时期。

至今,中国仍然保存着许多古桥,因而中国被称为“桥的国度”。

中国四大古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广济桥河北赵州桥赵州桥又叫安济桥,是隋朝时期著名石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总共长50.82米,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

与沧州铁狮子、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菩萨像并称为"华北四宝"。

宋代赵州刺史杜德源有诗赞曰:“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元代诗人刘百熙有诗赞曰:“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福建泉州洛阳桥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北宋时期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北起蔡襄路,上跨洛阳江水道,西至桥南路,历时六年,才建成了这座长834米的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洛阳桥首创了世界桥梁“筏形基础”和“种蛎固基法”的建造技术,为桥梁技术开辟了新纪元,致有“闽中桥梁甲天下”之誉。

明代诗人凌登有诗赞曰:“洛阳之桥天下奇,飞虹千丈横江垂。

西有滚滚万壑流波之倾注,东有澒灏澎湃潮汐之奔驰。

”北京卢沟桥卢沟桥,建于大金国时期,明清两代曾多次修缮或重建。

桥全长266.5米,有11个拱券洞门,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桥。

卢沟桥建筑宏伟,结构精良,并以石刻精美著称,桥上的501个石狮子历经大金至新中国的修补,融汇了各个时期的艺术特征,成为一座自金代以来历朝石雕艺术的博物馆。

“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清朝乾隆帝《卢沟晓月》诗:“河桥残月晓苍苍, 照见卢沟野水黄。

树入平郊分淡霭, 天空断岸隐月光。

”广东潮州广济桥广济桥又称湘子桥,始建于南宋时期,潮州知军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桥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之四桥
大庆五十六中贾国宾
滚滚长江,演绎千古风流;西天漫漫,历尽艰难苦恨;梁山聚义,只为替天行道;美玉奇葩,诉尽千古情缘。

灿烂夺目的四颗“中华明珠”架起了通往世界文学宝库的金桥。

兄弟情义之桥
桃园三结义,千古之佳话,兄弟情深,更是出生入死。

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只为寻求旧主,更是寻求义兄,万千险阻,只为情义之深。

张飞大喝长板桥,只为义兄安全离去。

“度尽劫难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情义之桥,架起兄弟间真诚的情感。

正是因此,刘备方能成就一方霸业,留下千古美名。

而情义之桥,也因此横亘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师徒深情之桥
西天路遥,妖魔遍地。

历尽艰险,九九八十一难,更是难上加难。

而这之中有无数次悟空与师傅之间个性与情感的冲撞与磨合,而正因如此,更加促进了师徒之间真挚的情感,最后师徒取得正果,修其金身。

正可谓“师徒齐心,合力断金”。

尊师重道,爱徒如己,架起师徒深情之桥。

人生正义之桥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水泊聚义,替天行道。

英雄之间齐心协力,肝胆相照,两肋插刀。

有多少黑暗,有多少邪恶,有多少不公,有多少龌龊,一一惨败在他们的正义之刀下。

须髯潇洒,慷慨悲歌,挽救苍生,只为正义之桥的搭架。

真挚情爱之桥
宝黛情深泪空洒,常相厮守成虚化。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俺只念世外仙姝寂寞林”,这爱情穿越封建礼教的重重围栅,穿越世俗眼光的困惑与鄙视,建一座穿越时空的爱情桥,奏一曲人间泣血之悲歌。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真心祝愿,宝黛深情能在鹊桥上相见,也衷心祝福“天下间,有情人终成眷属”,让爱情之桥永祝心间。

中华瑰宝,古之四桥,沟通人之情感,弹奏心之强音。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涓涓涌动的爱泉。

踏在四桥之上,遥望历史尘烟,让情愫之桥永建你我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