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总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
[“闯关考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B
5.A
6.C
7.B
8.C
9.B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
3.ABC
4.AD
5.BCD
6.ABC
7.BC
8. CD
9. ABC 10. A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本章实训答案]
1.分析飞龙稀铝后期项目叫停的主要原因。

飞龙稀铝的后三期项目已经被叫停,被叫停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飞龙稀铝动工至今尚未拿到国家发改委的批文。

另一个原因是飞龙稀铝项目很难再获得贷款。

2.飞龙稀铝项目在上马之初,存在哪些危机?
飞龙铝业在上马之初,在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电解铝行业的过度投资势头已经得到基本控制,使得企业外在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企业再扩张投资,金融环境已经不利于企业融资需要。

3.总结飞龙稀铝项目所涉及的理财环境,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

从总体看,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对于飞龙铝业来说多是不利的。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融资环境的制约,要求企业不断适应、协调理财环境,才能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第二章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
[“闯关考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D
5.D 6.A 7.B 8.D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
3.ACD
4.ABCD
5.ABC
6.CD
7.BCD
8.AB
9.BCD 10.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分析题
1.
2.(1)A股票的必要收益率=8%+1.5×(12%-8%)=14%
(2)甲种投资组合的β系数=1.5×50%+1.0×30%+0.5×20%=1.15
甲种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率=1.15×(12%-8%)=4.6%
(3)乙种投资组合的β系数=3.4%÷(12%-8%)=0.85
乙种投资组合的必要收益率=8%+3.4%=11.4% 或者乙种投资组合的必要收益率=8%+0.85×(12%-8%)=11.4%
[本章实训答案]
1.方案一:P=20×[(P/A,10%,9)+1]=20×6.759=135.18(万元)
方案二:P=25×(P/A,10%,10) ×(P/F,10%,3)=25×6.1446×0.7513=115.41(万元)
所以应选择方案二。

2.F=1000×(F/A,8%,4)=1000×4.5061=4506.1(元)
3.方案一:P=20(万元)
方案二:P=4×(P/A,10%,7) ×(P/F,10%,2)=4×4.8684×0.8264=16.0930(万元)
方案三:P=3×(P/A,10%,8) +4×(P/F,10%,9)+5×(P/F,10%,10)=3×5.3349+4×0.4241+5×0.3855=16.0047+1.6964+1.9275=19.6286(万元) 所以选择方案二 4.(1)开发纯净水方案
期望收益=150×60%+60×20%+(-10)×20%=100(万元) 标准离差=
()()()%2010010%2010060%60100150222⨯--+⨯-+⨯-=65.12
(万元) 标准离差率=65.12/100=0.6512 风险报酬率=0.5×0.6512×100%=32.56% 开发消渴啤酒方案
期望收益=180×50%+85×20%+(-25)×30%=99.5(万元) 标准离差=()()()%305.9925%205.9985%505.99180222⨯--+⨯-+⨯-=89.06(万
元)
标准离差率=89.06/99.5=0.8951 风险报酬率=0.6×0.8951×100%=53.71%
(2)评价。

第一个方案的风险小,风险报酬率也低;第二个方案的风险大,风险报酬率也相应较高。

开发方案的选择最终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

第三章预算管理
[“闯关考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B
5.A
6.C
7.C
8.A
9.D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D
3.ABC
4.BCD
5.ABCD
6.BCD
7.ACD
8.ABC
9.BCD
10.A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计算题
1.答案
A=1 000+31 000-30 000=2 000(万元)
B=A+(-500)=2 000-500=1 500(万元)
C=B+33 500-1 000=1 500+33 500-1 000=34 000(万元)
D=1 000+1 000=2 000(万元)
E=37 000+3 000-D=37 000+3 000-2 000=38 000(万元)
F=2 500-3 000=-500(万元)
G=2 500+36 500-40 000=-1 000(万元)
H=4 000×50%=2 000(万元)
I=H-G=2 000-(-1 000)=3 000(万元)
2.答案
(1)第一季度销售收入预算数=1 000×100=100 000(元)
第二季度销售收入预算数=1 500×100=150 000(元)
第三季度销售收入预算数=2 000×100=200 000(元)
第四季度销售收入预算数=1 800×100=180 000(元)
(2)第一季度现金收入预算数=60 000+100 000×60%=120 000(元)
第二季度现金收入预算数=100 000×40%+150 000×60%=130 000(元)
第三季度现金收入预算数=150 000×40%+200 000×60%=180 000(元)
第四季度现金收入预算数=200 000×40%+180 000×60%=188 000(元)
(3)年末应收账款预算数=180 000×40%=72 000(元)
3.
[本章实训答案]
(一)答案:
宏发服装厂成本弹性预算表单位:元
(二)答案:
2010年宏盛公司甲产品的销售预算表单位:元
(三)答案:
红旗公司乙材料采购及现金支出预算表单位:元
(四)答案:
利达公司2010年现金预算表单位:元
第四章筹资管理
[“闯关考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B
5.A
6.C
7.D
8.C
9.B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BD
3.ABD
4.ABD
5.CD
6.ABD
7.ACD
8.ABD
9.BD 10.A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分析题
1. (1)C (2)B (3)B (4)B (5)C
2.(1)D (2)C (3)C (4)AC
3.(1)C (2)B (3)A
4.解答:
(1)计算B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总杠杆系数:
经营杠杆系数=(1 000-1 000×60%)/250=1.6
财务杠杆系数=250/(250-500×500×40%×10%)=1.087
总杠杆系数=16×1.087=1.7392
(2)计算息税前利润及每股收益的增长幅度:
息税前利润增长幅度=1.6×10%=16%
每股收益增长幅度=1.7392×10%=17.39%
5.解答:
(1)2006年企业的边际贡献总额=10 000×5-10 000×3=20 000(元)
(2)2006年该企业的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20 000-10 000=10 000(元)
(3)2007年的经营杠杆系数=M/EBIT =20 000/10 000=2 (4)2007年息税前利润增长率=2×10%=20%
(5)DCL =M/(EBIT -I )=20 000/(10 000-5 000)=4
[本章实训答案]
(一)解答:
(1)根据EPS —EBIT 分析方法,计算筹资无差别点为(B )万元。

A.14 B.16 C.18 D.20 (2)如果公司的基本报酬率(EBIT/总资产为14%,应采用筹资方案( B)。

A.选择A 方案 B.选择B 方案 C.两个方案都可 D.不能确定 (3)如果公司的基本报酬率为10%,应采用筹资方案(A )。

A.选择A 方案
B.选择B 方案
C.两个方案都可以
D.不能确定 (二)解答: 债券资金成本=
%100%)21(1000%)
331(%101000⨯-⨯-⨯⨯=6.837%
优先股资金成本=
%100%)
31(500%
7500⨯-⨯⨯=7.216%
普通股资金成本=
%4%100%)
41(1000%
101000+⨯-⨯⨯=14.42%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6.837%×1 000/2 500+7.216%×500/2 500+14.42%×1 000/2 500
=9.95%
(三)解答:
()()()()
2
21
1C T 1I EBIT C T 1I EBIT -⨯-=-⨯-()()()()[]
800
%331]2040EBIT [400
800%33120EBIT -⨯+-=
+-⨯-()
万元140EBIT =()()()()%
7.6%100800
%33160140%100122=⨯-⨯-=
⨯-⨯-=
C T I EBIT
无差别点每股收益
A:当息税前利润等于140万元时,选择股权资本筹资与选择负债筹资都是一样的;B:当息税前利润预计大于140万元时,则追加负债筹资更为有利;
C:当息税前利润预计小于140万元时,则增加股权资本筹资更为有利;
因此,企业应该采用追加负债筹资方案。

(四)解答:
(1)首先判断高低点,因为本题中2008年的销售收入最高,2004年的销售收入最低,所以高点是2008年,低点是2004年。

①每元销售收入占用现金=(750-700)/(12 000-10 000)=0.025
②销售收入占用不变现金总额=700-0.025×10 000=450(万元)
或=750-0.025×12 000=450(万元)
(2)①2007年预计息税前利润=15 000×12%=1 800(万元)
②增发普通股方式下的股数=300+100=400(万股)
增发普通股方式下的利息=500(万元)
增发债券方式下的股数=300(万股)
增发债券方式下的利息=500+850×10%=585(万元)
每股收益大差别点的EBIT=(400×585-300×500)/(400-300)=840(万元)
或者可以通过列式解方程计算,即:
(EBIT-500)×(1-33%)/400=(EBIT-585)×(1-33%)/300
解得:EBIT=840(万元)
③由于2007年息税前利润1 800万元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840万元,故应选择方案2(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因为此时选择债券筹资方式可以提高企业的每股收益。

④增发新股的资金成本=0.5×(1+5%)/8.5+5%=11.18%
第五章项目投资管理
[“闯关考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C
5.A
6.B
7.B
8.B
9.B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B
3.ABD
4.ABCD
5.ABCD
6.ABD
7.ABD
8.AB
9.CD 10.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
7.×
8.×
9.× 10.√
四、计算分析题
1.解答:
(1)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建设期资本化利息
对于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而言,原始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
所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原始投资额+建设期资本化利息
根据“当年完工投产”可知,建设期为0,所以,不可能存在“建设期资本化利息”因此,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原始投资额100万元
(2)运营期内每年的折旧额=(100-10)/5=18(万元)
(3)运营期内每年的息税前利润=(90-62)+2=30(万元)
(4)NCF0=-100万元
NCF1~2=息税前利润+折旧=30+18=48(万元)
NCF3~4=息税前利润×(1-税率)+折旧=(90-60)×(1-30%)+18=39(万元)
NCF5=息税前利润×(1-税率)+折旧+残值回收=39+10=49(万元)
(5)该项目的净现值=48×(P/F,10%,1)+48×(P/F,10%,2)+39×(P/F,10%,3)+39×(P/F,10%,4)+49×(P/F,10%,5)-100=69.67(万元)
或=48×(P/A,10%,2)+39×(P/A,10%,2)×(P/F,10%,2)+49×(P/F,10%,5)-100 =83.304+55.9345+30.4241-100
=69.66(万元)
或=48×(P/A,10%,2)+39×(P/A,10%,3)×(P/F,10%,2)+10×(P/F,10%,5)-100 =83.304+80.1518+6.209-100
=69.66(万元)
2.解答:
(1)第0年现金净流量(NCF0)=-200(万元)
第1年现金净流量(NCF1)=0(万元)
经营期第1年的折旧额=200×2/4=100(万元)
经营期第2年的折旧额=(200-100)×2/4=50(万元)
经营期第3年的折旧额=(200-100-50-10)/2=20(万元)
经营期第4年的折旧额=(200-100-50-10)/2=20(万元)
经营期第1年的现金净流量(NCF2)=50+100=150(万元)
经营期第2年的现金净流量(NCF3)=50+50=100(万元)
经营期第3年的现金净流量(NCF4)=50+20=60(万元)
经营期第4年的现金净流量(NCF5)=50+20+10=80(万元)
(2)净现值=-200+150×(P/F,11.5%,2)+100×(P/F,11.5%,3)+60×(P/F,11.5%,4)+80×(P/F,11.5%,5)=-200+120.654+72.1399+38.8197+46.4211=78.0347(万元)
净现值率=78.0347/200=0.3902
现值指数=1+净现值率=1.39
(3)因为方案净现值大于0,故该投资方案可选。

[本章实训答案]
(一)解答:
(1)投资总额=原始总投资+建设期资本化利息=160+25=185(万元)
(2)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开办费投资是在建设期均匀投入的,所以建设期现金净流量为
NCF0=-(100+20)/2=-60(万元)
NCF1=-(100+20)/2=-60(万元)
NCF2=-40 (万元)
项目计算期=2+10=12(年)
固定资产原值=100+25=125(万元)
生产经营期每年固定资产折旧=(125-5)/10=12(万元)
生产经营期前3年每年贷款利息=100×12.5 %=12.5(万元)
生产经营期前5年每年开办费摊销额=20/5=4(万元)
投产后每年利润分别为20、25、30、……、65万元
终结点回收额:10+20=30(万元)
生产经营期现金净流量的计算公式有:
NCF3=20+12+12.5+4=48.5(万元)
NCF4=25+12+12.5+4=53.5(万元)
NCF5=30+12+12.5+4=58.5 (万元)
NCF6=35+12+4=51(万元)
NCF7=40+12+4=56(万元)
NCF8=45+12=57(万元)
NCF9=50+12=62(万元)
NCF10=55+12=67(万元)
NCF11=60+12=72(万元)
NCF12=65+12+45=122(万元)
(3)项目的原始总投资为160万元,在项目计算期第4年的累计现金净流量为-58万元,项目计算期第5年的累计现金净流量为58.5万元,所以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58÷58.5=4.99(年)。

(二)解答:
(1)计算债券资金成本率
债券资金成本率=[2 000×9%×(1-25%)]÷2 000=6.75%
(2)计算设备每年折旧额
设备每年折旧额=2 000÷4=500(万元)
(3)预测公司未来4年增加的净利润
2011年:(1 200-400-500-2 000×9%)×(1-25 %)= 90(万元)
2012年:(1 800-600-500-2 000×9%)×(1-25 %)=390(万元)
2013年:(1 700-800-500-2 000×9%)×(1-25 %)=165(万元)
2014年:(1 560-700-500-2 000×9%)×(1-25 %)=135(万元)
(4)预测该项目各年经营现金净流量
2011年: 90+500+2 000×9%=770(万元)
2012年:390+500+2 000×9%=1 070(万元)
2013年:165+500+2 000×9%=845(万元)
2014年:135+500+2 000×9%=815(万元)
(5)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
净现值=-2 000+770×(P/F,11.5%,1)+1 070×(P/F,11.5%,2)+845×(P/F,11.5%,3)+815×(P/F,11.5%,4)
=-2 000+770×0.8969+1 070×0.8044+845×0.7214+815×0.6470
=688.13 (万元)
由于该方案满足投资收益率11.5%前提下,方案的净现值688.13万元大于0,为可选方案。

(三)解答:
(1)计算甲、乙两方案各年的现金净流量
①甲方案各年的现金净流量
年折旧额=(100-5)÷5=19(万元)
NCF0=-150 (万元)
NCF1~4=(90-60)×(1-25%)+19=41.5(万元)
NCF5=41.5+55=96.5 (万元)
②乙方案各年的现金净流量
年折旧额=(120+10-10)÷5=24(万元)
NCF0=-120(万元)
NCF1=0(万元)
NCF2=-80(万元)
NCF3~6=(170-80-5-24)×(1-25 %)+5+24=74.75(万元)
NCF7=74.75+80+10=164.75(万元)
(2)计算甲、乙两方案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
①甲方案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150÷41.5=3.61(年)
②乙方案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200÷74.75=2.68(年)
乙方案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2+2.68=4.68(年)
(3)计算甲、乙两方案的净现值
①甲方案的净现值=41.5×(P/A,10%,4)+96.5×(P/F,10%,5)-150=40.55 (万元)
②乙方案的净现值=74.75×(P/A,10%,4)×(P/F,10%,2)+164.75
×(P/F,10%,7)-80×(P/F,10%,2)-120=94.16(万元)
(4)计算甲、乙两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并比较两方案的优劣
①甲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40.55/(P/A,10%,5)=10.70(万元)
②乙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94.16/(P/A,10%,7)=19.34(万元)
因为乙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大,所以乙方案优于甲方案。

(三)解答:
(1)未来10年增加的净利润分别为
年折旧额=(1 000+100)÷10=110 (万元)
第1~3年:(1 000-1 000×60%-110-100)×(1-25%)=142.5 (万元)
第4~5年:(1 000-1 000×60%-110)×(1-25%)=217.5 (万元)
第6~10年:(800-800×60%-110)×(1-25%)=157.5 (万元)
(2)该项目各年的现金净流量为
NCF0=-1 000 (万元)
NCF1=-200 (万元)
NCF2~4=142.5+110+100=352.5 (万元)
NCF5~6=217.5+110=327.5 (万元)
NCF7~10=157.5+110=267.5 (万元)
NCF11=157.5+110+200=467.5 (万元)
(3)项目的净现值为
净现值=-1000-200×(P/F,10%,1)+352.5×(P/A,10%,4)×(P/F,10%,1)+327.5
×(P/F,10%,5)+327.5×(P/F,10%,6)+267.5×[(P/A,10%,10)-(P/A,10%,6)]
+467.5×(P/F,10%,11)=-1 000-200×0.909+352.5×3.17×0.909+327.5×0.621+327.5
×0.564+267.5×(6.145-4.355)+467.5×0.350=864.48 (万元)
由于净现值大于为0,所以该项目可行。

第六章证券投资管理
[“闯关考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D
5.A
6.D
7.B
8.C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
3.BD
4.ABD
5.ABCD
6.ABCD
7.BC
8.BC
9.ABC 10.A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分析题
1.解答:
(1)甲公司债券的价值=1 000×(P/F,6%,5)+1 000×8%×(P/A,6%,5)
=1 000×0.7473+1 000×8%×4.2124=1 084.29(元)
因为发行价格1 041元<债券价值1 084.29,所以甲债券收益率>6%
下面用7%再测试一次,其现值计算如下:
P=1 000×(P/F,7%,5)+1 000×7%×(P/A,6%,5)
=1 000×0.7130+1 000×8%×4.1000=1 041(元)
计算数据为1041元,等于债券发行价格,说明甲债券收益率为7%。

(2)乙公司债券的价值=(1 000+1 000×8%×5)×(P/F,6%,5)
=1 400×0.7473=1046.22(元)
因为发行价格1 050元>债券价值1 046.22元,所以乙债券收益率<6%
下面用5%再测试一次,其现值计算如下:
P=(1000+1 000×8%×5)×(P/F,5%,5)=1 400×0.7835=1 096.90(元)
应用内插法,乙债券收益率=5%+×(6%-5%)=5.93%
(3)丙公司债券的价值P=1 000×(P/F,6%,5)=1 000×0.7473=747.3(元)
(4)因为甲公司债券收益率高于A公司的必要收益率,发行价格低于债券价值。

所以公司债券具有投资价值。

因为乙公司债券收益率低于A公司的必要收益率,发行价格高于债券价值。

所以乙公司债券不具有投资价值。

因为丙公司债券的发行价格高于债券价值。

所以丙公司债券不具有投资价值。

决策结论:A公司应当选择购买甲公司债券。

(5)A公司的持有期收益率=(1 050-1 041+1 000×8%)/1 041=8.55% 解析:
2.解答:
(1)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甲公司股票的必要收益率为:Ki=10%+3×(16%-10%)=28%
(2)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乙公司股票的必要收益率为:Ki=10%+2×(16%-10%)=22%
(3)甲公司的股票价值=10/28%=35.71(元/股)
乙公司的股票价值=3×(1+6%)/(22%-6%)=19.875(元/股)
由于甲公司股票价值小于其市价,所以不应该购买;乙公司的股票价值大于其市价,所以应该购买。

3.答案:
(1)年初基金净资产价值总额=基金资产市场价格-负债总额=750-200=550(万元)年末基金净资产价值总额=1 000-250=750(万元)
(2)年初基金单位净值=550/250=2.2(元)
年末基金单位净值=750/300=2.5(元)
(3)年初基金认购价=基金单位净值+首次认购费=2.2+2.2×2%=2.244(元)
年末基金认购价=2.5+2.5×2%=2.55(元)
(4)年初基金赎回价=基金单位净值-基金赎回费=2.2-0=2.2(元)年末基金赎回价=基金单位净值-基金赎回费=2.5-0=2.5(元)(5)计算2004年投资人的基金收益率
[本章实训答案]
1.解答:
(1)甲公司证券组合的β系数=50%×2+30%×1+20%×0.5=1.4
(2)甲公司证券组合的风险收益率(R P )=1.4×(15%-10%)=7%
(3)甲公司证券组合的必要投资收益率(K )=10%+7%=17%
(4)投资A 股票的必要投资收益率(R )=R f +βA ×(R m -R f )=10%+2×(15%-10%)=20%
(5)A 股票的内在价值=g)
-(K )1(D 0g +⨯=)(8.10%)8%20(%)81(2.1元=-+⨯<A 股票的当前市价=12(元)
所以甲公司当前出售A 股票比较有利。

2.解答:
(1)V M =)(98.3%)
6%10(%)61(15.0元≡-+⨯ V N =)(6%
106.0元≡ V L =0.228×(P/F,10%,1)+0.26×(P/F,10%,2)+10%
0.281×(P/F,10%,2)=2.74(元) (2)M 公司股票价值高于现行市价,甲企业应该投资购买M 公司股票。

由于N 、L 公司股票现行市价高于其投资价值,故N 、L 公司股票目前不宜投资购买。

(3)由于3.5=
%53.15%10064
.2264.2205.32=⨯⨯⨯-⨯,所以K =10.54%。

3.解答
(1)直接收益率=1 000×10%1 100
≈ 9.09% (2)当i =7%时,
NPV =1 000×10%×(P/A,7%,5)+1 000×(P/F,7%,5)-1 100=1 000×10%×4.1002+1 000×0.7130-1 100=23.02>0
当i =8%时,
NPV =1 000×10%×(P/A,8%,5)+1 000×(P/F,8%,5)-1 100=1 000×10%×3.9927+1 000×0.6806-1 100=-20.13<0
到期收益率=7%+ 23.02-0 23.02-(-20.13) ×(8%-7%)≈ 7.53%
(3)甲企业不应当继续持有A 公司债券。

理由是:A 公司债券到期收益率7.53%小于市场利率8%。

(4)该项投资的持有期收益率=
1100)11001150(100-+=13.64% 4.解答:
(1)①2008年1月1日的基金净资产价值总额=27 000-3 000=24 000(万元) ②2008年1月1日的基金单位净值=24 000/8 000=3(元)
③2008年1月1日的基金认购价(按基金单位计算)=3+3×2%=3.06(元)
或:2008年1月1日的基金认购价(按基金总额计算)=24 000+24 000×2%=24 480(万元)
④2008年1月1日的基金赎回价(按基金单位计算)=3-3×1%=2.97(元)
或:2008年1月1日的基金赎回价(按基金总额计算)=24 000-24 000×1%=23 760(万元)
(2)2008年12月31日的基金单位净值=(26 789-345)/10 000=2.64(元)
(3)预计基金收益率=(3.05-2.64)/2.64×100%=15.53% 或:预计基金收益率=%53.15%10064
.2264.2205.32=⨯⨯⨯-⨯
第七章 营运资金管理
[“闯关考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B
5.C
6.B
7.C
8.D
9.A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 ABCD
3.AD
4.ABCD
5.BC
6.ACD
7.ABCD
8.ABC
9.ABCD
10.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分析题
1.解答:
(1)计算本年度乙材料的经济进货批量=16
200400002⨯⨯=1 000.00(公斤) (2)计算年度乙材料经济进货批量下的相关总成本=16200400002⨯⨯⨯=16 000.00(元)
(3)计算本年度乙材料经济进货批量下的平均资金占用额=200×1 000÷2=100 000(元)
(4)计算本年度乙材料最佳进货批次=40 000÷1 000=40(次)
2.解答:
在计算各批量下的总成本时,由于存在折扣,进货单价不同,购置成本也是相关成本,应予以考虑。

(1)若不享受折扣:
Q=
5150
10000
2⨯
⨯=774.60(件)
相关总成本=10 000×25+5
150
10000
2⨯

⨯=253 872.98(元)
(2)若享受3%折扣,以2 000件为订货量时:
相关总成本=10 000×25×(1-3%)+10 000/2 000×150+2 000/2×5=248 250.00(元)(3)若享受4%折扣,以3 000件为订货量时:
相关总成本=10 000×25×(1-4%)+10 000/3 000×150+3 000/2×5=248 000.00(元)可见以3 000件订货时的总成本最低,所以经济订货量为3 000件。

3.解答:
(1)最佳现金持有量=
%
10580
400000
2⨯

=68 117.55(元)(2)转换成本=400 000÷68117.55×580=3 405.88(元)机会成本=68 117.55÷2×10%=3 405.88(元)
(3)最佳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6 811.75(元)
(4)有价证券交易次数=400 000÷68 117.55=5.87(次)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360÷5.87=61.33(天)
4.解答:
[本章实训答案]
(一)解答: (1)最佳现金持有量=
(元)600006%
300
3600002=⨯⨯
(2)最低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元)36006%3003600002=⨯⨯⨯
全年现金转换成本=
(元)180030060000
360000
=⨯
全年现金持有机会成本=
(元)
18006%2
60000
=⨯ (3)最佳现金持有量下的全年有价证券交易次数=360 000/60 000=6(次) 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360/6=60(天) (二)解答:
(1)现销与赊销比例为1:4,所以现销额=赊销额/4,即赊销额+赊销额/4=4 500,所以赊销额=3 600(万元)
(2)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日赊销额×平均收账天数=3 600/360×60=600(万元) (3)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额=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600×50%=300(万元)
(4)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成本率=300×10%=30(万元)
(5)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日赊销额×平均收账天数=3 600/360×平均收账天数=400,所以平均收账天数=40(天)。

(三)解答:
(1)①变动成本总额=3 000-600=2 400(万元)
②以销售收入为基础计算的变动成本率=(2 400/4 000)×100% =60% (2)①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10×30%+20×20%+90×50%=52(天) ②应收账款平均余额=(5 400×52)/360=780(万元) ③维持应收账款所需资金=780×60%=468(万元) ④应收账款机会成本=468×8%=37.44(万元) ⑤坏账成本=5 400×50%×4%=108(万元)
⑥乙方案的现金折扣=5 400×30%×2%+5 400×20%×1%=43.2(万元) ⑦采用乙方案的信用成本=37.44+108+50+43.2=238.64(万元) (3)①甲乙两方案信用成本前收益之差=5 000×(1-60%)-5 400×(1-60%)=-160(万元)
②甲乙两方案信用成本后收益之差=-160-(140-238.64)=-61.36(万元) 或:
②甲乙两方案信用成本后收益之差=[5 000×(1-60%)-140]-[5 400×(1-60%)-238.64]
=1 860-1 921.36=-61.36(万元) (四)解答:
(1)A 材料的经济进货批量=
2×45 000×180
20
=900(件)
(2)A 材料年度最佳进货批数=45 000
900 =50(次)
(3)A 材料的相关进货成本=50×180=9 000(元) (4)A 材料的相关存储成本=
900
2
×20=9 000(元)
(5)A 材料经济进货批量平均占用资金=240×900
2
=108 000(元)
第八章收益分配管理
[“闯关考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D
6.A
7.B
8.A
9. C 10. B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CD
3.AB
4.ABCD
5.ABCD
6.BC
7.AD
8.ABCD
9.ABD 10.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分析题
1.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普通股股数=400×(1+10%)=440(万股)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普通股股本=2×440=880(万元)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未分配利润=1 680-40×2=1 600(万元)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资本公积金=320(万元)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所有者权益总额=2 800(万元)
每股收益=5 000÷440=11.36(元)
每股净资产=2 800÷440=6.36(元)
2. 发放股票股利前的普通股股数=400(万股)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普通股股数=400×(1+10%)=440(万股)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普通股股本=2×440=880(万元)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资本公积金=320(万元)
现金股利=0.2×400=80(万元)
利润分配后的未分配利润=1 680-2×40-80=1 520(万元)
利润分配后的所有者权益总额=880+320+1 520=2 720
每股收益=5 000÷440=11.36(元)
每股净资产=2 720÷440=6.18(元)
3.分割后的股数为800万股,股东权益总额不变
每股收益=5 000÷800=6.25(元)
每股净资产=28 000÷800=3.5(元)
[本章实训答案]
1.(1)2010年投资方案所需的自有资金=700×60%=420(万元)
2010年投资方案所需从外部借入的资金=700×40%=280(万元)
(2)2009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900-420=480(万)
(3)2009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550(万)
可用于2010年投资的留存收益=900-550=350(万元)
2010年投资需要额外筹集的资金=700-350=350(万元)
(4)公司的股利支付率=550/1 000×=55%
2009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55%×900=495(万元)
(5)因为公司只能从内部筹资。

所以2010年的的投资需要从2009年的净利润中留存700万元,所以2009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900-700=200(万元)
2.(1)①若采用剩余股利政策,每年发放的股利如表8-1所示:
表8-1 股利分配情况表单位:元
②若在5年内总体采用剩余股利政策,每年的固定股利为:
未来5年总投资额=350 000+475 000+200 000+980 000+600 000=2 605 000(元)投资所需的权益资金=2 605 000×0.6=1 563 000(元)
未来5年的总利润=2 340 000(元)
留存收益=1 563 000(元)
发放的总股利=234 000-1 563 000=777 000(元)
每年的股利额=777 000/5=155 400(元)
每股股利=155 400/125 000=1.24(元/股)
若在规划的5 总体采用剩余股利政策,每年的固定股利现值为:
155 400×(P/A,6%,5)=155 400×4.2124=654 606.96(元)
若公司采用每年每股0.5元加上年终额外股利政策,每年的股利现值为:
从公司的角度应采用5年内总体剩余股利政策。

3.(1)400万元
(2)2500×400/1600=625(万元)
(3)2500-1000×60%=1900(万元)
(4)2500-1000×50%=2000(万元)
4.(1)从法律方面分析
长城公司在缴纳了所得税后,按有关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提取了法定盈余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符合法律规定。

至于该公司采用何种股利分配方案,属于公司内部的理财问题,可由公司在法律规范允许的前提下,自主选择。

从所给资料看,该公司目前的股利政策没有与法律相悖之处。

2)从股东方面分析
公司绝大多数股东不偏好或并不在意是否得到现金收益,目前的派发股利的方式,并没有收到股东的广泛欢迎。

再者,派发现金股利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增加了支付压力,有悖于留用现金用于投资和发展的初衷,因此,公司董事会要求改变分配政策是合理的。

(3)从发展规划和投资机会分析
市场风险和机会是并存的,该公司投资800万引进一条生产线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并预计投入研发费用200万,并且在广告上要加大投入。

目前该公司正处于产品结构调整时期,急需大量资金,董事会提出的改变现金股利支付政策是非常正确的。

(4)从公司现金支付能力分析
该公司上年度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432.4万元。

销售收入中40%为赊销,其中80%能够在当年收回,因此公司供股东分配的现金流量为
432.4×60%+432.4×40%×80%=397.808(万元)
另外,从资金结构上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35%,同行业平均水平为40%,如果按行业平均水平融资并调整资金结构的话,公司的权益资金应达到60%,新增1 220万元的投资要求的权益资金为732万元。

如果公司按原股利政策支付现金股利的话,公司需要支付300万现金股利,将使企业陷入极大地筹资困境,调整股利政策是明智之举。

(5)从该公司的股利政策分析
从股利支付形式看,现金股利会导致现金流出,在目前需要大量资金的情况下不宜采用;股票股利虽然能保留大量现金用于投资,但会使普通股股数增加而引起每股鼓励的下降,每股市价可能下跌。

该公司的市盈率5,与投资者期望的报酬率20%相吻合。

所以,本年度暂不分配股利是比较合理的。

从公司股利政策上看,采用固定股利政策支付股利与公司盈利能力相脱节,当盈利低时要支付较高股利,容易引起资金短缺,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盈利较高时,股东实际收益不能充分体现,不利于公司股票市盈率的提高。

另外,长城公司筹资的综合资金成本经计算为4.69%,公司投资报酬率为25%,因此公司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剩余股利政策考虑未来投资机会,能最大限度满足投资所需的自由资金数额,并能充分利用筹资成本最低的资金来源,保持理想的资金结构,使资金成本最低,以保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

第九章税务管理
[“闯关考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B
5.C
6.B
7.B
8.A
9.A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C
3.BC
4.BC
5.ABD
6.ABCD
7.AB
8.BC
9.ABC 10.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分析题
1.解答:
方案1中,直接捐赠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公益性捐赠条件,所以捐赠支出不能税前扣除。

企业2008年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10 000×25%=2 500(万元)
方案2中,按照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不能扣除。

企业应当缴纳所得税为:(10 000-12 000×12%)×25%=2 140(万元)
方案3中,2009年底1 400万元的捐赠支出可以全部扣除,而2010年度的600万元可在2010年继续扣除。

综合以上分析,方案3的税负最轻,所以应该选择方案3。

2. 解答:
(1)假设北京代表处也是分公司,则北京代表处和上海代表处均不具备独立纳税人条件,年企业所得额需要汇总到企业总部集中纳税。

则:今年公司应缴所得税=(1 000+200-20)×25%=295(万元),总部和分支机构今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295+0=295(万元)假设北京代表处是子公司,则:今年企业总部应缴所得税=(1 000-20)×25%=245(万元)
北京代表处今年应缴所得税=200×25%=50(万元)
总部和分支机构今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245+50=295(万元)
(2)假设北京代表处也是子公司,则:
北京代表处今年应缴所得税=200×25%=50(万元)
上海代表处今年亏损,不需要缴纳所得税
企业总部应缴所得税=1 000×25%=250(万元)
总部和分支机构今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250+50=300(万元)
假设北京代表处是分公司,则:企业总部应缴所得税=(1 000+200)×25%=300(万元)
上海代表处今年亏损,不需要缴纳所得税
总部和分支机构今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300+0=300(万元)
(3)通过上述计算可知,把上海的销售代表处设立为分公司形式对企业更有利。

[本章实训答案]
(一)解答:
方案1中,直接捐赠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公益性捐赠条件,所以捐赠支出不能税前扣除。

企业2008年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10 000×25%=2 500(万元)
方案2中,按照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不能扣除。

企业应当缴纳所得税为:(10 000-12
000×12%)×25%=2 140(万元)
方案3中,2009年底1 400万元的捐赠支出可以全部扣除,而2010年度的600万元可在2010年继续扣除。

综合以上分析,方案3的税负最轻,所以应该选择方案3。

(二)解答:
不考虑筹资方案时,企业利润总额为:1 000-1 000×10%=900(万元)
因为根据税法规定,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的限额为销售收入的60%,所以扣除限额是5000×0.5%=25(万元),并且只能扣除实际发生额的60%,即50×60%=30(万元),所以应该扣除的是25万元,在利润总额中多扣除了25万,所以要对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

所以不考虑筹资方案时,应纳税所得额为900+25=925(万元)
方案1:发行股票700万股。

应纳企业所得税=925×25%=231.25(万元)
税后利润=900-231.25=668.75(万元)
每股净利=668.75/1 000=0.67(元/股)
方案2:发行债券3 000万元,利息支出=3 000×8%=240(万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925-240)×25%=171.25(万元)
税后利润=900-240-171.25=488.75(万元)
每股净利=488.75/700=0.7(元/股)
方案3:发行债券7 000万元,利息支出=7 000×8%=560(万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925-560)×25%=91.25(万元)
税后利润=900-560-91.25=248.75(万元)
每股净利=248.75/300=0.83(元/股)
所以,从每股净利的角度考虑,企业应该采用第三种筹资方案。

(三)解答:
方案1:这种方式下,企业销售价格100元的商品由于折扣销售只收取80元,所以销售收入为80元(含税价),其成本为50元(含税价)。

增值税情况:应纳增值税额=80/(1+17%)×17%-50/(1+17%)×17%=4.36(元)
企业所得税情况:销售利润=80/(1+17%)-50/(1+17%)=25.64(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25.64×25%=6.41(元)
税后净利润=25.64-6.41=19.23(元)
方案2:购物满100元,赠送20元商品。

根据税法规定,赠送行为视同销售,应计算销项税额,缴纳增值税。

视同销售的销项税由商场承担,赠送商品成本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按照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规定,企业还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其纳税及盈利情况如下:
增值税情况:应纳增值税额=100/(1+17%)×17%-50/(1+17%)×17%=7.26(元)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赠送20元商品应该视同销售,其增值税的计算如下:应纳增值税额=20/(1+17%)× 17%-12/(1+17%)×17%=1.16(元)
合计应纳增值税=7.26+1.16=8.42(元)
个人所得税情况:根据个人所得税规定,为其他单位和部门的有关人员发放现金、实物等应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单位代扣代缴。

为保证让利顾客20元,商场赠送的价值20元的商品为不含个人所得税额的金额,该税应由商场承担。

商场需代顾客缴纳偶然所得的个人所得税额=20/(1-20%)×20%=5(元)企业所得税情况:赠送商品成本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同时代顾客交纳的个人所得税款也不允许税前扣除,因此:
企业利润总额=100/(1+17%)-50/(1+17%)-12/(1+17%)-5=27.48(元)
应纳所得税额=[100/(1+17%)-50/(1+17%)]×25%=10.68(元)
税后净利润=27.48-10.68=16.8(元)
方案3:购物满100元,返还现金20元。

在这种方式下,返还的现金属于赠送行为,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且按照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规定,企业还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为保证让顾客得到20元的实惠,商场赠送的20元现金应不含个人所得税,是税后净收益,该税应由商场承担。

因此,和方案2一样,赠送现金的商场在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同时还需为消费者代扣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应纳增值税税额=100/(1+17%)×17%-50/(1+17%)×17%=7.26(元)个人所得税:应代顾客缴纳个人所得税5元(计算方法同方案2)
企业所得税:企业利润总额=(100-50)/(1+17%)-20-5=17.74(元)
应纳所得税额=(100-50)/(1+17%)×25%=10.68(元)
税后利润=17.74-10.68=7.06(元)
从以上计算可以得出各方案综合税收负担比较如下表所示
各方案税收负担综合比较表单位: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