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2022-2023学年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
1.同学从《论语·公冶长》中积累了以下四个成语,其中都是用于赞美他人的一项是()
①闻一知十②敏而好学③巧言令色④不耻下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解剖.(pāo)参差.(cī)订.(dīng)正粗制滥.(làn)造
B.烧灼.(zhuó)震憾.(hàn)赃.(zāng)物再接再励.(lì)
C.酝酿.(niàng)可汗.(hán)泄.(xiè)露循规蹈矩.(jǔ)
D.琐屑.(xiè)慰藉.(jiè)翘.(qiáo)楚谆谆.(zūn)教诲
3.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笑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
②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而且对胃、肠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
③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
④一张一弛之间,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
A.①③⑤②④B.③④⑤②①C.③①⑤④②D.①③⑤④②
4.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
①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②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③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C.②③④①D.②①③④
5.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3)题还需填写出作者。
岂不罹凝寒,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遥知兄弟登高处,________________。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________________。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然山水常以其千姿百态的美平息人们热衷功名利禄的心,正如吴均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与朱元思书》中的句子回答)
6.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
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
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
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
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以上内容出自长篇小说《_________》,“老弟”指的是_______。
请结合小说中主人公面对“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巨大痛苦时的表现,说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富贵不能淫》
孟子见梁襄王。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
“‘孰能一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见梁襄王》
注:①与:从,跟。
②人牧:治理人民的人,指国君。
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往之女.家 (2)以顺为正.者 (3)语.人曰 (4)天下恶乎定.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而或长烟一.空定于一.
B.民归.之女有归.
C.杂然.相许沛然.下雨
D.与民由.之由.水之就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是焉得为大文大乎?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4.下列对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类比手法,有很强的说服力,甲乙两文都能体现这一特点。
B.甲文从“妾妇之道”开始立论,指出了公孙衍,张仪没有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
C.甲乙两文都是以对话行文,在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仁”的思想。
D.乙文通过苗“槁”与“兴”的对比,表现“雨”对苗的重要,也表现人民对明君的盼望。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①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②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③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
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①擢:提升,提拔。
②侈:大,多。
③顾:只是,只不过。
表轻微转折。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_____)非天质之卑.(_____)于是其诗益.工(_____)盖.得于山水之助(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凡所宜.有之书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B.而予齿.益加耄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捕蛇者说》)
C.顾以.学未成而不暇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D.而.志意常充然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
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文选段主要运用了______的手法,显而易见昔日之艰难和今日条件之优越,自然引出要对马君则说明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乙)文中宋濂也借颜回、原宪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_____。
这其实是对陈庭学提出了劝诫:___。
(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9.文言文阅读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A.往之女.家女:女儿B.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
C.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D.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也闻之.于宋君
B.以.顺为正者以.君为长者
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入则.无法家拂士
D.所欲有甚于.生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对画线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A.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取得的事。
B.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会苟且偷生地活着。
C.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D.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会苟且地活着。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段短文都体现了孟子“性善论”的观点,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
要求人们反躬自求,“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三段短文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流畅,气充词沛,颇具说服力。
C.甲文中所说的“大丈夫”、乙文中所说的“贤者”和丙文中所说的“是人”是同类人,他们不畏强暴、舍生取义,即使身处困境依然勇往直前。
D.三段短文都是通过类比引出中心论点,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片片蝶衣生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
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
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
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
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
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
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
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
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
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
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
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
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
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
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
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
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
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2.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3.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这样描述荔枝,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
这样看来,“红颜易逝”似乎是荔枝的宿命了。
为何荔枝的色香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变化呢?这还要从荔枝果实的结构说起。
别看荔枝壳就像一身铠甲,其实那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
这身“铠甲”不仅不能保护荔枝,还会带来不少麻烦。
荔枝外果皮上那些“护心镜”模样的裂片突起,不仅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中跑出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
不过,与干旱孤军奋战,还不是荔枝所要面对最糟糕的问题。
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酶会把很多无色的多酚类物质都加工成黑色素,这就是会使荔枝颜色变深的褐变作用。
这些酶的加工速度很快,“一日而色变”足以说明它们的工作效率。
虽然荔枝在采摘一日之后,果肉还会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但是用不了多久,它也会步果壳的后尘,而衰老的原因出在它自己身上。
植物的果实(比如苹果、梨等)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喘气呼吸,在这个过程中,果实内的糖类物质会被逐渐消耗。
只不过,这个过程进行得很缓慢,我们听不见它们的喘气声。
不过,荔枝的呼吸强度可以达到革果或梨的4倍,不仅如此,从树上摘下来的那一刻起,荔枝的呼吸作用还会不断加强。
其结果是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
荔枝在采摘二三日之后香味尽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它们“大喘气”的结果。
除了本身“体质”的大缺陷,荔技还有个不利于“美客养颜”的坏毛病,那就是释放乙烯。
乙烯和我们常吃的香蕉有着不解之缘。
为了便于运输,蕉农一般会在成熟前把青色的香蕉采收下来,等送到到目的地之后,只要用乙烯一喷,在很短时间内青色的果实就会变成看起来黄澄澄的大香蕉了,这可能是北方吃到的香总是淡而无味的一个原因。
但乙烯不仅可以把青果催熟,而且可以把熟果催败。
荔枝的危险之处正在于此,它们不但会释放乙烯,而且会越放越多。
直到到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释放量才会下降,可一切为时已晚。
总之,种种自身的缺陷注定荔枝在脱离大树之后,不用多久就会“香消玉殒”。
(有删改)
1.下列列对荔枝“红颜易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荔枝壳裂片突起,像铠甲;它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但可以阻止宝贵的水分从这些空隙中跑出去。
B.荔枝売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物质会使荔枝颜色变深。
C.荔枝的“大喘气”会使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含量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
D.荔枝会释放乙烯把自己催得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
2.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了白居易对荔枝的描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概括了荔枝“红颜易逝”的特点,同时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B.文章的第5段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荔枝的呼吸强度大。
C.文章第6段的画线句子是一个过渡句,强调荔枝释放乙烯,是它不易保存的最主要原因。
D.本文在语言方面除了准确、科学外,还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
3.阅读下面的文字,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说材料中的方法可以使荔枝保鲜的原因。
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皇帝曾派人从四川派马疾驰到长安,只为把荔枝送给她吃。
为了博得贵妃那难得的一笑,众多能能工巧匠都得开动脑筋来使荔枝保鲜鲜。
据蔡裏的《荔枝语》记载,在竹林里砍下一棵大竹子,凿开一个洞做成竹简,把鲜红色的荔枝放在水分充足的竹筒里头,然后用泥或蜡密封。
这样一来,荔枝能保存到次年的冬天,依然保持着新鲜和美味。
三、应用
12.根据你对中国传统节日和对联常识的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中秋赏月,小明爸爸提议用对对子的方式为节日助兴。
他吟诵了上联“明月映天一轮满”,小明对出下联____________。
A.花香千里到门庭
B.冷露无声湿桂花
C.甘露被宇万家明
D.叶脱疏桐秋正半春节将至,小明家要贴一副对联,最佳的选择是:上联①________,下联②_________。
A.堂前营草舒眉绿
B.绿柳吐絮迎新春
C.爆竹传声又岁除
D.春风送暖入屠苏
E.红梅含苞傲冬雪根据端午节的习俗,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下联:鼓乐___________,万水欢歌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个性化表达。
材料一:不懂我的人只知道我的容易,懂我的人知道我的不容易。
材料二:登高望远,不是为了被世界看到,而是为了看到整个世界。
要求:(1)选择其中一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B
【解析】
试题分析:“闻一知十”的意思是: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
多用以形容聪明而善于类推。
褒义词。
“敏而好学”的意思是聪明而又好学。
褒义词。
“巧言令色”的是意思是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贬义词。
“不耻下问”意思是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褒义词。
据此,①②④都是用于赞美他人的。
故答案为B。
2、C
【解析】
A. 剖(pāo)——pōu,订(dīng)——dìng;
B. 憾——撼,励——厉;D.谆(zūn)——zhūn。
3、A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句子顺序的排列。
阅读文本内容可知,这五个句子是说明笑的功用的。
中心句是第①句,应排在首句;第③句是对第①句的具体说明;第⑤句是连接第③句和第②句的过渡句;第④句是归结说明笑的效果的,当放在最后。
据此,句子的正确顺序是:①③⑤②④。
故答案为A。
4、C
【解析】
排列句子顺序:这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如何学会排列句子呢?我们按下列方法进行。
(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
(5)按逻辑意思顺序排列。
本题是按照逻辑意思的顺序排列的。
要求学生把握其含义。
先要整体感知一下语段内容。
②中的“这种能力”紧承上文内容,③承接②的“灵魂的品质”,所以
②③应该紧密相连,④紧承③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①小结。
因此,应选C。
5、(1)松柏有本性(2)遍插茱萸少一人(3)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4)斜晖脉脉水悠悠(5)铁马冰河入梦来(6)落红不是无情物(7)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解析】
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萸,晖。
6、(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保尔•柯察金)(2)这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的人,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
保尔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用硬纸板做成框子写,后来是自己口述,请人代录。
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在1934年出版了!保尔拿起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精神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
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因此名著的学习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1)阅读文段可知,这段文字出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段文字写的是保尔因绝望想要自杀,但是他内心经历了挣扎,最终放弃自杀,选择战胜苦难。
所以“老弟”指的是保尔。
(2)熟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根据其故事情节来回答。
围绕“保尔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进行文学创作”来回答即可。
二、阅读
7、1.(1)“女”通“汝”,你(2)准则,标准(3)告诉(4)安定
2.C
3.(1)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
(2)(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4.B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语”:动词,告诉。
通假字词,“女”通“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