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种植体在修复上颌前牙缺失中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锥形种植体在修复上颌前牙缺失中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锥形种植体用于修复上颌前牙区缺牙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42
例缺失上颌前牙患者的56个牙位植入56颗锥形种植体。

术后6—8个月,纳米
烤瓷冠完成修复。

对所有病例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检查。

56颗种植体修复时无
一例失败,所有病例均从种植体植入开始平均随访16个月,56颗种植体均获得
成功,种植义齿周围无明显炎症,放射检查,牙槽骨无明显吸收。

结果上颌前
牙区缺牙采用锥形种植体修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锥形种植体修复上颌前牙
牙是人类用于咀嚼、保持美观的重要器官,然而继乳牙恒牙之后,人类不再
生长第三副牙齿。

恒牙的缺失就意味着要使用假牙了。

传统的修复方式是做烤瓷
桥和活动修复两种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
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修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近代
口腔种植技术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憾,因其基础研究和临床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解决了以往修复治疗中的种种弊端,为患者带来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已经成为一
种最佳的修复方法。

但是在上颌前牙区缺牙的患者,往往伴随着骨颊舌径不足,
以往采用沿牙槽嵴劈开扩大骨量术又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同时患者的经济
负担也会大大增加。

作者采用锥形种植体修复,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对此进行
报道,以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主要材料
韩国奥齿泰公司生产的锥形种植体,直径为3.5 ,4.1两种规格,长度为8.5,10,11.5,13四种规格,表面RAM 处理,双螺纹,切割边缘,莫氏锥度内连接
方式。

本研究均采用长度为13mm,直径为4.1和3.5两种规格的植体。

1.2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9月在德阳市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接受种植修复治疗
的缺失56颗牙的42名患者。

缺失牙均位于上颌前牙区,同时伴有骨颊舌径不足,平均高度为15mm,宽度为6.5mm。

其中男28例,34颗缺牙,女14例,22颗
缺牙,平均年龄55.2岁。

所有患者全身健康状况及口腔卫生良好,缺牙区软硬组
织无炎症,邻牙无松动,无种植手术禁忌症。

1.3方法
术前常规拍放有参照钢球的X全景片,分析缺牙区的骨量,包括高度(牙槽
嵴顶到鼻腔底的距离),宽度,骨的密度。

测量牙龈厚度。

确定种植体的直径和
长度。

取研究模型,制作外科导板,了解前庭处的骨凹陷情况,确定植入的方向。

手术方法:常规消毒铺巾,碧兰麻局部浸润麻醉,作牙槽嵴顶偏腭侧的切口,按需要作角型或者梯形附加切口,每侧充分减张,翻起粘骨膜瓣,暴露骨性手术区,清理骨面上软组织。

平整牙槽嵴顶部,将消毒的透明外科模板放入患者口内,修整边缘,以使粘骨膜瓣能颊舌向翻开。

固定模板。

将种植机转速调为800rpm,先锋钻钻开皮质骨后,用专用工具常规级差预备种植窝,注意种植窝的深度,避
免穿通鼻腔。

避免穿通唇侧骨板,并确保种植体颊舌向至少各有1.5mm骨板。

术后拍X全景片,确认种植体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加地塞
米松3d,并于次日复方氯己定漱口水含漱。

术后1周拆除缝线,3周后临时活动
假牙修复。

4周,2月,复诊。

术后6—8月待X片显示骨结合形成以后,切开粘膜,取下覆盖螺丝,安装愈合基台。

2周后取下愈合基台,安装永久基台,常规
取模,完成纳米烤瓷冠修复,烤瓷冠采用粘接固位。

所有治疗均由作者本人完成。

1.4效果评价
完成上部修复以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临床检查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
状况,拍摄X片,以了解种植体周围牙槽嵴的吸收情况,种植体动度的检查。


功标准参照1986年瑞典Albrektsson制定的成功标准:
1.4.1临床检查单个种植体无动度。

1.4.2放射检查种植体周围无透射区。

1.4.3种植体负荷一年后,垂直向骨吸收小于0.2mm。

1.4.4种植后无下列持续性及/或不可逆的症状及体征:如疼痛、感染、神经
疾患、感觉异常及上颌窦的损伤。

2 结果
2007年1月—9月德阳市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对42名患者的56个缺牙植入56
颗宽体种植体,规格为直径3.5mm和4.1mm,长度13mm。

所有种植体在植入后6—8个月后行纳米烤瓷冠修复上部结构。

永久修复时,无一例种植体失败,所有
病例均从种植体植入开始平均随访16个月,56颗种植体均获得成功,种植体无
动度。

放射检查种植体周围无透射区。

种植体负荷一年后,垂直向无明显骨吸收。

种植后无疼痛、感染、神经疾患、感觉异常。

3 讨论
种植和修复外科的目的在于修复具有正常的解剖形态,功能,舒适性,美观
的器官以维护口腔健康。

种植手术并不是急诊救命的手术,这就让我们在术前有
充分的时间来准备手术。

而理想的修复效果取决于邻牙的情况,牙槽嵴和软组织
的外形,治疗计划和精确地放置种植体,手术时慎重处理软组织,高标准的修复
等等。

这一切均是建立在种植体与骨组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的前提之下。

我们在
种植手术设计时常常会遇到拟种植区骨宽度或者高度不足以容纳种植体。

通常上
颌前牙区缺牙,由于牙槽骨的唇向吸收,往往表现为宽度不足,前庭沟处常常出
现凹陷。

用一般标准型柱状骨内种植体,容易造成唇侧穿通,过于偏向腭侧,又会
造成修复上的困难。

并且大多数缺牙患者的上颌前牙区骨宽度不足7mm,对这种情况的处理,以往常需作骨移植,或者采用沿牙槽嵴劈开扩大骨量术等。

骨移植
需要自体骨或者人工合成材料,给患者带来新的创伤,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了治疗时间,特别是取自体骨,患者往往难以接受。

大大增加了该技术推广
的难度。

以往采用沿牙槽嵴劈开扩大骨量术也是如此,同时还有与鼻腔贯通的风险。

临床上种植体一般为柱状,在骨量充足的情况下,柱状种植体能获得良好的
初期稳定性,而初期稳定性是种植成功的关键。

柱状种植体直径一般为3.3—
6mm,种植体体部与根部直径是一样的,由于上颌前牙缺失患者的前庭处常有凹陷,发生唇侧穿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此时选择与牙根形态一致的锥形种植体,
就能有效地避免这一风险。

临床上应用的大部分是3.5—4.1mm直径的种植体。

对于上颌前牙区来讲,骨的宽度往往因自然吸收而显不足的情况较常见。

这种情
况应用标准规格的柱状种植体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

骨移植和鼻底提升术,沿牙
槽嵴劈开扩大骨量术又存在不足之处。

此时应用锥形种植体修复缺牙就成为了较
好的选择。

有关研究表明,锥形种植体具有骨扩张的效果,在脆弱的骨质上可以得到较
强的初期固定力,也可以将集中在皮质骨上的压力来进行分散,可将对邻牙牙根
的可能损伤降到最低,可以将唇侧穿孔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拔牙术后还可即刻植
入。

种植修复成功与否,和牙槽骨的吸收息息相关,修复体承受咀嚼力的大小会产生一种压力效应,如果这种压力效应最小的话,就可以避免牙槽骨的吸收,反之,就会发生牙槽骨的吸收。

锥形种植体会使这种压力效应降到最小。

同时锥形种植体表面RAM 处理,双螺纹,切割边缘。

这些设计使植入体具有良好的初期稳定性,从而保证了种植手术的成功率。

因此,对于这类上颌前牙缺失,骨颊舌径宽度不足的患者,采用锥形植入体修复缺牙的关键与其他种植手术一样,术前拍摄放有参照钢球的X全景片,在有条件的医院,最好拍摄齿科专用的CBCT,以了解邻牙情况,精确测定牙槽嵴顶至鼻底的距离和骨的颊舌径宽度,牙龈厚度,前庭处的凹陷等。

研究模型和外科导板也必不可少。

只有术前准备充分,选择适合的种植体,选择最佳的植入途径,我们才能把手术风险降到最低,才能提高种植手术的成功率,最终才能为患者高质量地完成修复,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根据以上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应用锥形种植体修复伴有骨宽度不足的上颌前牙缺失,可以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同时可以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参考文献
[1]Richard M. Palmer Brian J .Smith Implants in Clinical Dentistry.陈江主译.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周磊.口腔种植学临床实践.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