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有关”的来源、演变及相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词“有关”的来源、演变及相关问题①
张彬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234;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江苏昆山215300)
[摘要]“有关”可分为动词“有关1”和介词“有关2”,“有关1”表示“涉及、有关系”,“有关2”标示话语重点,体现突显强调。
“有关”本为跨层结构,在类推机制影响下重新分析
为动宾结构,随着“于”的虚化脱落词汇化为“有关1”;“有关2”由“有关1”语法化而来,
主要体现在结构的重新分析和话题标记功能两个方面,其“事物关联—语篇突显”的语义演变路
径具有跨语言共性。
“有关1”的相关形式“有关于”已经演变为介词,“有关乎”仅相当于动
词,这是使用频率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有关”;介词;词汇化;语法化
[中图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24)02-0044-09
零、引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有关”的解释是: 动词,表示“有关系”; 介词,表示“涉及”。
②当前研究主要考察“有关”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关于”“有关于”的异同,比如李广瑜(2009)、张言军(2013)和孙佳(2018)等。
我们发现,“涉及”与“有关系”并没有实质区别,“有关2”也不表示“涉及”。
例如:
①他等刘振龙想商量一件大事,这件事有关他的威信。
(谈歌《的爷》)③
②有关商业智慧市场化,韦伯早有论述。
(侯继勇《打工皇帝唐骏》)
例①“有关1”既可表示“这件事涉及他的威信”,也可表示“这件事跟他的威信有关系”,例②“有关2”介引话题“商业智慧市场化”,因此“商业智慧市场化”应是后文论述的核心而不是单纯的干涉对象,当前研究对“有关1”和“有关2”还未做出明确区分。
此外,孙佳(2018)认为“有关1”和“有关2”均出现于隋唐五代,但根据我们对《现代汉语词典》等9部词典的考察,“有关2”出现在当代,应是当代汉语新兴介词。
④本文主要讨论“有关1”和“有关2”的结构特征、语义功能,并考察其来源和演变,认为“有关1”表示“涉及、有关系”,“有关2”标示话语重点,体现突显强调功能;“有关”
①[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敦煌变文集》和宋儒语录语用标记及其演变研究”(项目编号:
20BYY151)、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拔尖人才培育项目(项目编号:AC9103-21-368012014)资助。
②我们将动词“有关”标为“有关1”,介词“有关”标为“有关2”。
③本文汉语语料来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和陕西师范大学“汉籍全文检索系统(四)”,
部分长句有删略;英语语料自拟。
④根据对《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1982)、《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王自强1998,
侯学超1998,张斌2001,朱景松2007)、《现代汉语介词用法词典》(方清明2017)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05、第6版2012、第7版2016)的考察,2015年以前出版的词典均未将“有关”标注为介词,2015年以后出版的词典则标注出“有关”的介词功能,可见“有关2”出现时间比较晚。
本为跨层结构,宋代重新分析为动宾结构,明代词汇化为“有关1”,“有关2”由“有关1”语法化而来,其“事物关联—语篇突显”的语义演变路径具有跨语言共性。
此外,“有关1”可与“于、乎”等附缀构成“有关于”和“有关乎”,其中“有关于”已经演变为介词,但“有关乎”仅相当于动词,不能作介词。
一、“有关1”和“有关2”的结构特征和语义功能
“有关1”是关涉义动词,表示“涉及、有关系”;“有关2”是关事介词,标示话语重点,体现突显强调。
同时,“有关1X”和“有关2X”均可作定语,但二者也有区别。
1.1“有关1”的结构特征和语义功能
“有关1”是动词,既可与“和、跟、与、同”等介词构成状中结构“和X有关1”,也可构成动宾结构“有关1X”或定中结构“有关1(的)NP”。
“有关1”表示“涉及、有关系”,称之为关涉义动词。
例如:
③原来每个人的私事都和国家有关!(老舍《四世同堂》)
④骨头被看成和门坎有关的一种东西。
(阿来《尘埃落定》)
⑤你别管我,这件事有关你母亲。
(亦舒《忽而今夏》)
⑥里长必是全胡同的领袖,协同着巡警办些有关公益的事。
(老舍《四世同堂》)
⑦连夜把有关的人,把那个懂德语的姓赵的工程师也找来。
(张贤亮《浪漫的黑炮》)
⑧厂里的有关业务部门来看过郁容秋,进了门,屁股连椅子也不沾。
(毕淑敏《预约死亡》)
例③到例⑥“有关1”分别构成状中结构“和X有关1”和动宾结构“有关1X”。
例③和例⑤“和国家有关”和“有关你母亲”作谓语,分别表示“和国家有关系”和“涉及你母亲”;例④和例⑥“和门坎有关”和“有关公益”作定语,分别表示“和门坎有关系的事物”和“涉及社会公益的事情”。
例⑦和例⑧“有关1”构成定中结构,表示“涉及某方面的”或“跟某方面有关系的”。
可见,“涉及”和“有关系”均表示事物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有关1”既可表示“涉及”,也可表示“有关系”,因此是关涉义动词。
1.2“有关2”的结构特征和语义功能
“有关2”是介词,构成介宾结构“有关2X”,可作定语或句首状语,作定语时X是中心语的内容主题,作句首状语时X是后文话题。
可见,“有关2”不表示“涉及”,主要标示话语重点,体现突显强调。
例如:
⑨从《中国教育报》对有关钱小茹自杀事件(Ø钱小茹自杀事件)的报道中可以看到,钱小茹是个
好孩子,钱父行为太过分、太令人愤慨。
(《报刊精选》1994年)
⑩以色列总理沙龙17日坚决否认有关他可能提出实施另一个单边行动计划(Ø他可能提出实施另一个单边行动计划)的报道。
(《文汇报》2005年)
○11有关30号(Ø30号),我知道那一天领工资。
(王小波《未来世界》)
○12有关这起市政府秘书被杀案(Ø这起市政府秘书被杀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在本台的任何节目中作任何宣传和透露。
(陆天明《大雪无痕》)
例⑨和例⑩“钱小茹自杀事件”和“他可能提出实施另一个单边行动计划”均为“报道”的内容主题,“有关2”介引内容主题作定语;例○11和例○12“30号”和“这起市政府秘书被杀案”均为话题,“有关2”介引后文话题作句首状语。
删去“有关2”后,“钱小茹自杀事件”“他可
能提出实施另一个单边行动计划”和“30号”“这起市政府秘书被杀案”仍分别体现为“报道”的内容主题和后文话题,话语基本语义不变,但由于缺少标示,内容主题和后文话题均不能得到突显,可见“有关2”是说话人对话语重点的标示,具有突显强调功能。
1.3“有关1X”和“有关2X”作定语时的差异
“有关1X”和“有关2X”均可作定语,但二者存在差异。
首先,“有关1X的NP”可用“跟X有关系的NP”替换,“有关2X的NP”可用“关于X的NP”替换;其次,“有关1”在句中不能删,“有关2”可删且不改变话语基本语义。
例如:
○13在那场风波的高潮时候,省里凡处理有关老马的事情(*关于老马的事情/*Ø老马的事情/跟老马有关系的事情)便多有让步。
(赵瑜《马家军调查》)
○14即使暂时不公开的抗日,也还可以集中力量做些有关社会福利的事情(*关于社会福利的事情/*Ø社会福利的事情/跟社会福利有关系的事情)。
(老舍《四世同堂》)
○15朱自清没有像其他一些作家那样留下许多有关描写自己生活的纪实作品(关于描写自己生活的纪实作品/Ø描写自己生活的纪实作品/*跟描写自己生活有关系的纪实作品)。
(陈孝全《朱自清传》)○16据报道,埃及首都开罗发生里氏5.1级地震,以色列发生了里氏5.3级地震。
目前尚无有关伤亡情况的报道(关于伤亡情况的报道/Ø伤亡情况的报道/*跟伤亡情况有关系的报道)。
(《人民日报》1995年)
例○13和○14“有关老马的事情”和“有关社会福利的事情”表示“老马”和“社会福利”是事件涉及的对象,可用“跟老马有关系的事情”和“跟社会福利有关系的事情”替换,但不能用“关于老马的事情”和“关于社会福利的事情”替换;删去“有关”后,“老马的事情”和“社会福利的事情”均体现为领属关系,话语基本语义发生改变。
可见,“有关”表示事物之间存在关系,其语义比较实在,因此是“有关1”。
例○15和○16“描写自己生活”和“伤亡情况”分别为“纪实作品”和“报道”的内容主题,“有关”标示内容主题,可用“关于描写自己生活的纪实作品”和“关于伤亡情况的报道”替换,但不能用“跟描写自己生活有关系的纪实作品”和“跟伤亡情况有关系的报道”替换,删去“有关”也不改变话语基本语义,可见“有关”语义虚化,主要起标示突显作用,因此是“有关2”。
陈昌来(2002)将“关于”称为关事介词,“有关2”可用“关于”替换,可见二者语义功能一致,“有关2”也是关事介词。
“有关1”是关涉义动词,表示“涉及、有关系”,其语义比较实在,在句中不能删除;“有关2”是关事介词,标示话语重点,体现突显强调,删除后不影响话语基本语义。
可见,“有关2”语义已经虚化,主要体现语篇关系,不表示“涉及”。
二、“有关”的来源和演变
“有关”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本为跨层结构,宋代重新分析为动宾结构,明代词汇化为“有关1”;“有关2”由“有关1”语法化而来,是语义重心偏移、主观化和类推共同作用的结果。
2.1词汇化:从“有关”到“有关1”
根据罗竹风(1993)和蒋绍愚(2021),“关”汉代已经演变为关涉义动词。
“有关”即为“关”,本为跨层结构,受动宾结构类推影响发生重新分析,随着“于”虚化为附缀并
最终脱落,“有关”词汇化为“有关1”。
例如:
○17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慷慨之士乎!(东汉《汉书·列传第三二》)
○18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南北朝《昭明文选》)
○19自今政事阙遗、民俗利病,或有关于国体,或有益于边防,并许中外士民直言陈奏,朕当躬览,采择施行。
(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
○20阿叔奸占侄儿媳妇,这是有关名分的。
(明《三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五回》)例○17“关于宦竖”是动补结构(蒋绍愚2021),“于宦竖”作动词“关”的补语,即“关·于宦竖”;例○18“有关于宦竖”与“关于宦竖”语义相同,可见“有关”出现于南北朝,“有”是对“关于宦竖”的确认和强调,构成跨层结构“有/关·于宦竖”;例○19“有关于国体”与“有益于边防”对举,表示“与国体有关”,因此“有关”宋代已经重新分析为动宾结构,并通过“于”介引宾语;例○20“有关”直接带宾语,表明介词“于”已经虚化脱落,“有关”词汇化为“有关1”。
曹秀玲、罗彬彬(2020)指出,动宾结构有强大的类推作用,因此“有关”的重新分析是动宾结构类推的结果。
首先,“有”和“关”均为动词,但“有”可用将来义副词“将”或完成义副词“已”修饰,“关”不能用“将”或“已”修饰①,可见“有”动作性强于“关”,“有关”存在重新分析为动宾结构的可能;其次,动宾结构带宾语通常需要介词“于”介引,构成“VO1于O2”(刘大为1998,张博1999,张谊生2010),跨层结构“有关”可构成“有关于X”,与“VO1于O2”表层形式相似,导致“有关”在类推作用下重新分析为动宾结构。
刘大为(1998)和张谊生(2010)指出,动宾结构词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直接带宾语。
根据我们对“汉籍全文检索系统(四)”的统计,“有关于X”的使用频率从南北朝至元呈上升趋势,从元至清呈下降趋势,体现“有关”从跨层结构到动宾结构的重新分析和词汇化。
统计结果见表1:
表1南北朝至清代“有关X”和“有关于X”的使用频率
南北朝至五代宋元明清②有关X7(63.6%)10(38.5%)10(21.3%)87(54.0%)135(83.9%)
有关于X4(36.4%)16(61.5%)37(78.7%)74(46.0%)48(16.1%)
共计112647161183由表1可见,南北朝至五代“有关于X”和“有关X”的使用频率分别为36.4%和63.6%,动词“关”倾向于直接带宾语,表明“有关”是跨层结构;宋元“有关于X”的使用频率明显提高,体现“动宾结构带宾语通常需要‘于’介引”的特点,体现“有关”由跨层结构到动宾结构的重新分析;明清“有关于X”的使用频率分别下降为46.0%和16.1%,可见“有关”随着“于”的虚化脱落词汇化为“有关1”。
2.2语法化:从“有关1”到“有关2”
“有关2”是当代汉语新兴介词,由“有关1”语法化而来。
其语法化受两个因素影响,
①根据我们对《左传》《史记》《三国志》《敦煌变文集新书》和《旧唐书》等5部宋代以前文献的统计,“将有”
86例,“已有”44例,但未发现“将关”或“已关”的用例。
②清代语料众多,我们在“汉籍全文检索系统(四)”中选取《儿女英雄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浮生六记》
《官场现形记》《红楼梦》《镜花缘》《老残游记》《聊斋志异》《歧路灯》《儒林外史》《阅微草堂笔记》《野叟曝言》《亭林文集》《荡寇志》《明史》《皇朝经世文统编》和《皇朝经世文新编》等17部文献进行统计。
一是语义虚化和重新分析,二是话题标记功能的出现。
首先,语义重心偏移导致的语义虚化和重新分析。
“有关1”表示事物之间关系,“有关2”标示话语重点,体现语篇关系,因此“有关1—有关2”是“知域—言域”的投射,体现关涉义的虚化;结构上“有关1X”和“有关2X”均可作定语,“有关1X的NP”表示NP 与X有关系,X作为新信息往往是关注的重点,导致语义重心向X偏移,从NP的关涉对象演变为NP的内容主题,“有关1”随之语法化为“有关2”。
例如:
○21择女婿是件有关礼教的大事(跟礼教有关系的大事/*关于礼教的大事/*Ø礼教的大事)。
(民国《古今情海·王琼奴》)
○22前几年曾在一个报纸上看到有关五指山的报道(跟五指山有关系的报道/关于五指山的报道/*Ø五指山的报道),说五指山里的黎族农民用赶水牛到水田踩泥的方法代替犁耙。
(《人民日报》1956年)○23炳总理对东盟其他国家的访问,粉碎了有关东盟国家出现分裂的谎言(*跟东盟国家出现分裂有关系的谎言/关于东盟国家出现分裂的谎言/Ø东盟国家出现分裂的谎言)。
(《人民日报》1980年)例○21表示“礼教”与“择女婿”存在某种关系,“有关”可用“跟X有关系”替换,但不能删去或用“关于”替换,“有关”是“有关1”;例○22“有关”既可用“跟X有关系”替换,表示“五指山”是“报道”的关涉对象,也可用“关于”替换,表示“五台山”是报道的针对对象,“有关”虽不可删去,但“五台山”作为报道的针对对象体现语义重心偏移,“有关1”语义出现虚化;例○23“东盟国家出现分裂”基本等同于“报道”的内容主题,而非关涉对象,“有关”关涉义完全虚化,可以删去或用“关于”替换,但不能用“跟X有关系”替换。
可见,例○21到例○23中,X经历“关涉对象—针对对象—内容主题”的演变,随着X演变为NP的内容主题,“有关1”从表示事物之间关系演变为体现语篇关系,其关涉义完全虚化,语法化为“有关2”,“有关X”也从动宾结构重新分析为介宾结构。
其次,主观化和类推导致的话题标记功能出现。
作为语义重心向X偏移的结果,“有关2”介引中心语的内容主题作定语,同时“有关2”也可介引话题作句首状语,体现话题标记功能。
“有关2”的话题标记功能是主观化和“关于”类推的结果。
例如:○24有关使用毒瓦斯和在阿富汗发生的其他苏联暴行的证据,将于该委员会散发给在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填写的调查表全部收回后再公布(有关使用毒瓦斯和在阿富汗发生的其他苏联暴行的证据)。
(《人民日报》1981年)
○25有关癔症,我们知道,有一种(*有关癔症/癔症)一声不吭,只顾扬尘舞蹈。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例○24和例○25“有关2”分别介引“证据”主题和后文话题,二者虽然均在句首,但存在差异。
例○24“有关2”是句内成分,“有关使用毒瓦斯和在阿富汗发生的其他苏联暴行的证据”虽然在句首作话题,但仍可变换到句中作宾语;例○25“有关2”体现话题标记功能,是句外成分,因此话题“癔症”可移位到句中,但“有关癔症”不能移位到句中。
“有关2”的话题标记功能是主观化和“关于”类推的结果。
主观化导致“有关2X的NP”从句中移位到在句首作话题,如例○24“有关使用毒瓦斯和在阿富汗发生的其他苏联暴行的证据”从句中宾语移位到句首,为“有关2”介引话题提供语境。
关于介词“关于”的来源,主要有“语言接触”和“跨层结构词汇化”两种观点。
前者如王力(1985[1943])、金昌吉(1996)和吴玉芝(2016),后者如太田辰夫(2003[1958])、
马贝加(2002)、董秀芳(2002)、刘红妮(2010)、张成进(2014)和蒋绍愚(2021)等。
无论何种观点均认为介词“关于”清末已经出现,如例○
26和例○27“关于”作为关事介词介引“八仙成道后”和“你师父以前的被害”,分别是“几件大事”的内容主题和后文话题,其
中例○
26“关于X ”作定语可用“有关2”替换,例○27“关于”介引话题充当句首状语,“有关2”受“关于”类推影响也在句首介引话题,体现话题标记功能。
例如:
○26此后尚有关于(有关)八仙成道后几件大事。
列公切勿心焦,再看下回分解。
(清《八仙成道》)○
27王颂周道:“关于(有关)你师父以前的被害,所有一切情形,自然是要实说的。
”(清《案中冤案》)
2.3语义演变的跨语言共性
“有关1”表示事物之间关系,“有关2”标示语篇关系,体现突显强调。
“有关1—有关2”经历“事物关联—语篇突显”的演变。
我们发现,英语介词“about ”也经历相同的语义演变路径。
例如:
○
28We planted flowers about the house.○
29I’ve heard something about you.○
30About this problem,I hope you can give me some advice.从来源看,“about ”来自古英语“onbutan ”,原本表示“在周边、在附近”,经历“周
边附近—涉及相关—语篇突显”的语义演变①,如例○
28和例○29“about ”表示“花在房子周围”和“事件跟你有关系”,分别体现事物空间位置和事理逻辑关系,例○
30“about ”标示突显话题,体现语篇关系。
可见“about ”也经历“事物关联—语篇突显”语义演变路径,体现跨语言共性。
此外,“事物关联”是“有关1”和“about ”的概念义,“语篇突显”体现语篇关系,因此“事物关联—语篇突显”体现“概念功能—语篇功能”的演变(Traugott 1982)。
总之,“有关”本为跨层结构,受类推影响重新分析为动宾结构,并随着介词“于”的虚化脱落词汇化为“有关1”;“有关2”由“有关1”语法化而来,主要体现在结构的重新分析和话题标记功能两个方面。
同时,“有关1”语法化经历了“事物关联—语篇突显”的过程,这一路径具有跨语言共性。
其演变可总结下图:
图1“有关”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路径三、“有关于”和“有关乎”的演变差异
“有关1”来自动宾结构“有关”的词汇化,是介词“于”虚化脱落的结果。
现代汉语中“有关1”可与附缀“于、乎”构成“有关于”或“有关乎”,其中“有关于”已经演变为介词,但“有关乎”仅相当于动词,不能作介词。
3.1“有关于”的介词功能及其演变
方清明(2017)认为“有关于”是跨层结构“有+关于”。
我们发现“有关于”兼有动词和介词功能,其介词功能出现于当代汉语,其原型为“有关1+于”,受“有关2”类推影响演变为介词。
例如:
①关于“about ”的语义演变,参见词源在线:/cn 。
有关2有/关·于有关/于有关1重新分析“于”虚化脱落主观化、类推
重新分析
○31她也是个国民,必定能够作出点有关于国家的事。
(老舍《四世同堂》)
○323时零3秒,第一条有关于唐家璇外长记者招待会的新华社中英文稿,伴随着电波传向全国和全世界。
(新华社新闻报道2001年3月)
○33有关于姓名的变化,只是中国今天诸多变化中的一个。
(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例○31“有关于”相当于动词,表示“涉及、有关系”。
“关于”不能作动词,将“有关于”判断为“有+关于”不符合“关于”的功能特征。
张谊生(2010)指出,动宾结构词汇化后,附缀“于”作为羡余成分仍可出现在实际语用中,因此例○31“有关于”应为“有关1+于”;例○32和例○33“有关于”分别介引内容主题和后文话题,体现标示突显功能,与“有关2”一致。
可见“有关于”受“有关2”类推影响演变为介词。
3.2“有关乎”的动词功能及其语法化差异
郭锡良(1997)指出,“乎”是“于”的变体,二者功能相当。
从这个角度看,“有关于”和“有关乎”本无区别。
但我们在语料库中未发现“有关乎”作介词的用例。
可见“有关乎”不能作介词,在当代汉语中仅相当于动词。
例如:
○34于是中兴燕乐,比前代犹简,而有关乎君德者良多。
(元《宋史·志第九五》)
○35它的讲究义理、考据、词章,重视作品的布局谋篇和语言提炼,也是有关乎写作的基本规律的。
(《读书》)
○36“9·11事件”之后在美国外交界的这场讨论与争论,不仅有关乎外交决策,而且事关理论。
(《文汇报》2002年)
例○34“有关乎”出现于元代,动宾结构“有关”通过“乎”介引宾语“君德”,表示“与君德有关的”,介词“乎”作为“于”的变体,“有关乎”即为“有关于”,二者并无区别;例○35和例○36“有关乎”均表示“涉及、关系到”,应为“有关1+乎”,可见“乎”随着“有关”的词汇化虚化为附缀,“有关乎”相当于动词,但不能作介词。
刘红妮(2010)指出,“X于/乎”的词类差异与其词汇化程度有关,因此“有关于”和“有关乎”语法化差异体现其词汇化程度差异。
我们发现,CCL中“有关于”有154例,“有关乎”仅有4例,“有关于”使用频率均远高于“有关乎”。
可见,高频使用导致“有关于”随着“有关1”的语法化演变为介词,“有关乎”使用频率一直较低,未能发生语法化和词汇化。
综上,“有关1”明代已经出现,但附缀“于”及其变体“乎”仍可后附于“有关1”,构成“有关于”和“有关乎”。
“有关于”由于高频使用,在“有关2”的类推下演变为介词;“有关乎”使用频率较低,未能演变为介词。
可见,使用频率是影响语法化和词汇化的重要因素,高频使用对语法化和词汇化有重要促动作用。
四、结语
“有关”可分为关涉义动词“有关1”和关事介词“有关2”。
本文分析“有关1”和“有关2”的结构特征和语义功能并考察其来源和演变,同时考察其相关形式“有关于”和“有关乎”的功能和演变差异。
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有关1”表示“涉及、有关系”,在句中不可删除,形式上可用“跟X有关系”替换;“有关2”标示内容主题或后文话题,体现突显强调,删除后不影响话语基本语义,
形式上可用介词“关于”替换,可见“有关2”语义已经虚化,不表示“涉及”。
第二,“有关”本为跨层结构,宋代重新分析为动宾结构,明代随着“于”的虚化脱落词汇化为“有关1”;“有关2”是当代汉语新兴介词,由“有关1”语法化而来,其“事物关联—语篇突显”语义演变路径具有跨语言共性。
第三,“有关1”可与附缀“于、乎”构成“有关于”和“有关乎”,“有关于”由于高频使用在当代汉语中已经演变为介词,但“有关乎”使用频率较低,仍相当于动词,并未发生语法化和词汇化。
此外,张谊生(2016)指出,受社会发展、传播方式等因素影响,当代汉语虚词在性质、功能、演变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
陈昌来(2002)将汉语双音介词分为并列和跨层两类,并未提到动宾式介词的情况,可见动宾式介词是当代汉语出现的新现象。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曹秀玲,罗彬彬.汉语不及物动词及物化:修辞与语法化叠加作用下的论元重置[J].高等日语教
育,2020,(6).
[3]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4]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5]方清明.现代汉语介词用法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6]郭锡良.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J].中国语文,1997,(2).
[7]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蒋绍愚.“关”和“关于”——网络和构式[J].历史语言学研究,2021,(2).
[9]金昌吉.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10]李广瑜.“有关”、“关于”、“有关于”的比较分析[J].汉语学习,2009,(5).
[11]李宗江,王慧兰.汉语新虚词(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
[12]刘大为.关于动宾带宾现象的一些思考(上)[J].语文建设,1998,(1).
[13]刘红妮.“终于”的词汇化:兼谈“X于”词汇化中的介词并入[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0,(2).
[14]罗竹风.汉语大词典(卷十二)[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15]马贝加.近代汉语介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6]太田辰夫著,蒋绍愚,徐昌华译.中国语历史文法(修订译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7]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8]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19]吴玉芝.介词“关于”源于日语说[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6).
[20]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1]张博.“动宾结构+宾语”的条件与发展趋势[J].古汉语研究,1999,(3).
[22]张成进.介词“关于”的词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4).
[23]张言军.“有关NP”结构的多维度考察[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
[24]张谊生.从错配到脱落:附缀“于”的零形化后果与形容词、动词的及物化[J].中国语文,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