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经》两首蒹葭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两首- 蒹葭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诗歌,能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2、通过品读诗歌,能够归纳诗歌的艺术手法。
1. 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诗歌,能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2. 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诗歌,能够归纳诗歌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有人说“距离产生美”,今天我们就一同学习《诗经》中一首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体现距离美和朦胧美的名篇。
(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属秦国民歌。
“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
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 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皆生于水边。
(三)预习检测
1、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蒹葭(ji ān ji ā)伊人(yī)溯洄(sùhuí)晞(xī)湄(méi )跻(j ī)坻(chí)苍苍:茂盛的样子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从:追寻
阻:艰险溯游:顺流而下宛:好像、仿佛
采采:茂盛,众多未已:还没有完已:停止
涘:水边右:弯曲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2、学会读诗
听范读,注意把握字音、语气、节奏。
学生示范朗读,注意语速及重音,读出词中蕴含的惆怅之情。
3、译文赏析
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
心上人儿她在哪,人儿正在水那方,逆着曲水去找她,
绕来绕去道儿长。
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
芦花一片白翻翻,露水珠儿不曾干。
心上人儿她在哪,那人正在隔水滩。
逆着曲水去找她,
越走越高道儿难。
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一片芦花照眼明,太阳不出露水新。
心上人儿她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
逆着曲水去找她,
曲曲弯弯道儿拧。
逆着直水去找她,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四)新课讲解
学习
教学活动评价要点要点归纳目标
自学指导一:
学习目标内容:课文。
1:通过诵
方法:诵读诗歌。
读诗歌,
时间:8 分钟。
能说出诗要求:思读课文,把握诗意,品味诗情。
歌的主要反复诵读,讨论探究。
内容和表
(1)思考各章所写的内容。
达的情
(2)“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
感。
之,道阻且长”这些意像象征什么?、
(3)诗的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4)
欣赏诗句,再现诗歌意境。
能说出诗歌
自学检测一:的主要内容
1. 全诗三章
和表达的情诗的主人公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感。
是一个
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为自己的理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想目标而上
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下求索,不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怕艰难险
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阻,矢志不
2. 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
渝的青年。
然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
感。
钱钟书在《管锥篇》中引用陈启源“夫
说之必求之,然为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
至”的观点,解说了《蒹葭》的这一艺术情
境。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
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
长途。
“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
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
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
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3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
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诗歌要点归纳
方法:先自学,再同桌交流,找出规律,
1、蒹葭、霜
归纳方法要点。
露、秋水
学习目标2:通过品读诗歌,能够归纳诗歌的艺术手法。
时间:10 分钟。
要求:品读诗歌,讨论探究。
(1)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
求的?
(2)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
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
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凄清的
秋景(渲染
气氛)
2、伊人在水
中央——可
望不可及
3、上下求索(3)比较鉴赏,本课两首诗都是有关爱情
的青年——的诗作,但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执著追求
自学检测二:能够归纳诗
(1)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
歌的艺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