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试对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待到微风轻轻吹过二重唱的演唱分析
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演唱技巧探析

95音乐鉴赏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演唱技巧探析摘 要】【《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的代表作,生动的体现了莫扎特的美学思想,对以后的歌剧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将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感情控制等方面创作的十分到位,本文就作品的演唱技巧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对音乐爱好者有所启迪。
关 键 词】【莫扎特 《费加罗的婚礼》 演唱技巧歌剧的发展历史悠久,是欧洲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歌剧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观众的喜爱。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艺术的结晶,也是欧洲歌剧精华的凝聚,对后世歌剧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费加罗的婚礼》在享有艺术价值的同时也具备了高度的社会价值和深刻的道德意义。
多数的专家学者对莫扎特的歌剧展开了分析研究,笔者根据研究结果,对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的演唱技巧进行分析。
一、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概况《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创作生涯中最受欢迎的歌剧之一,其取材于法国作家博马舍的《费加罗三部曲》 中的第二部。
《费加罗的婚礼》歌剧中抨击了贵族的昏庸、无耻等卑劣形象,赞扬了广大民众朴实、机智的性格特征。
《费加罗的婚礼》歌剧分为四幕,其中,第一幕是发生在阿尔玛维瓦伯爵的官邸里,费加罗要和苏珊娜结婚了,机警的费加罗与阿尔玛维瓦伯爵智斗周旋的场景。
第二幕是发生在伯爵夫人的起居室中,费加罗设计捉弄伯爵,通过众人的配合,阿尔玛维瓦伯爵受到了戏弄。
第三幕是发生在府内大厅中,通过罗西娜与苏珊娜的引诱,阿尔玛维瓦伯爵露出了真面目。
第四幕是发生在花园中,通过众人的愚弄及揭穿,阿尔玛维瓦伯爵请求原谅。
最终,歌剧在合唱及婚礼舞蹈中结束。
二、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演唱技巧在莫扎特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歌剧中,其形象的刻画了人物特点,声种的特点已经不再重要。
在歌剧的演唱过程中,伯爵夫人和苏珊娜的演唱并未以高音取胜,而是表现了抒情模式的女高音。
莫扎特在《费加罗的婚礼》中先后出现了两个声部交叉,在歌唱与乐队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与声部形成三度叠置,通过优美的二重唱巧妙的化解了阶级对立的场面。
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特点及演唱技巧

使得戏剧本身更具张力,人物演绎展示方面的情绪也能 婚礼》作品演唱的过程中,也必须要严格遵守自然、客观、
更加的饱满。例如费加罗和苏珊娜两段二重唱中第一分 优美的准则。演唱中对作品的力度、速度、音值,都要
曲以 4/4 拍的小快板速度进行,这充分展示出了二人对 严格按照乐谱的标记来推进,切记按照主观意愿来进行
这一阶段的二重唱中,作者采用了三连音式节奏变化及 声、刚柔不和等问题。在声音的共鸣方面,各个声部要
口令式歌唱,表现出了人物性格的坚定与机智,同时与 适当控制腔体共鸣,以轻盈灵活的头腔共鸣来使合唱可
整个歌剧的主题交相辉映,更好地展示了苏珊娜这一丰 以展示出丰富和谐之苍穹感。在声音的高位置必须要做
富的人物形象。
剧演绎涉及的人物众多,演员自身特色也各不相同。在 够更好地做好情绪情感的表达。重唱对于人物的肢体语
歌剧演唱中尤其要注重声部的整体配合,一个独唱非常 言、动作都有较高的要求,演唱者除了要用声音塑造音
出色的歌者在歌剧重唱中未必可以有效融入,这是因为 乐形象之外,还要以恰当的肢体表现出剧情的冲突与矛
歌剧的合声对于声部配合有非常高的要求。《费加罗的 盾,在充分理解作品基础之上,达到音乐与戏剧的完美
演唱者在进行唱功展示时,都需要对作品内容充分理 意腰腹的发力。在演唱中还需要结合人物的复杂心情,
解,并将自己的感情有效带入,这样才可以使音符更具 充分表现角色特征。以合声来表现出声音的层次感。稳
生命力。扎实的成功是完成《费加罗的婚礼》演唱的重 定的气息控制,清晰的吐字,准确灵活的音高控制,都
要前提,在学唱这首作品时首先要对作品的背景和内涵 是这首歌剧演唱过程中必须要反复训练的基本功。
越的演唱技巧融入到丰富的歌曲情景表演之中,以深刻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姓名:陈玉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音乐学指导教师:刘明健20080601/exclusive.asp龙摄影婚纱摄影连锁品牌,来自美丽宝岛台湾,由林树藤先生创立于1976年至今已有34年的悠久历史。
龙摄影崛起台湾,是享誉国内外的婚纱摄影连锁品牌。
分别在新加坡、台北、高雄、北京、上海、沈阳、杭州、南京、重庆、合肥、兰州、郑州、银川、西宁、内蒙古等六十余个城市均设立了品牌连锁店,其区域分店达到260多家。
34年来,龙摄影品牌理念融汇了中国商道文化的精髓与西方先进的思想,历炼出了“真诚、专业、完美”三大品牌理念,以这样极具创新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品牌理念推动着龙摄影一直不断发展与进步;同时凭借扎根于台湾、内陆行业中经营34年的丰富运作经验,成功打造了龙摄影连锁品牌团队。
/news.asp龙摄影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注册商标,为专业婚纱摄影及服装设计品牌。
龙摄影坚持台湾名牌的专业风范,导入CIS(企业识别系统):V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MI企业管理理念系统、BI企业行为规范系统,鲜明地在视觉与文化上传达品牌内涵;在34年品牌辉煌发展进程中,凭借独特的品牌魅力与广大消费者的满意肯定,先后荣获了,“全国摄影行业百强企业、百家“放心消费”企业、中国十大杰出婚纱影楼等多项殊荣!龙摄影坚信以人为本,用企业独特的品牌文化魅力去服务好顾客的每一个细节,缔造出新人生命中最平凡最真挚的感动,让新人梦想成真,留下一生中最值得甜蜜珍藏的回忆佳作,用心打造国际化的经典婚纱品牌。
/venture.asp?sort_id=36龙摄影在e时代的今天,更是把握先机,率先将数字技术更好地融入摄影之中,把传统拍摄技艺与数字艺术精妙融合,创造出独具一派的时尚摄影风格;同时在产品研究、数码影像技术,主题研发都在不断创新,礼服更是将完美浪漫经典演绎,为新人打造绝美靓丽新娘;龙摄影一贯追求零缺陷的作风,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皆追求完美的风范,确立了龙摄影在婚纱摄影行业的领先地位,也是龙摄影在全国各地倍受结婚新人认同与喜爱的原因。
《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费加罗的婚礼》一.作品背景《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先接触的散步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9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博马舍的话剧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第三等级”地位的上升,歌颂人民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的莫扎特也已从萨尔兹堡大主教的樊笼中解脱了出来,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
莫扎特的歌剧保留了原作的戏剧宗旨,在作品中对伯爵妄图恢复农奴制的作法加以挞伐,表达了对自由思想的歌颂。
博马舍是18世纪后半叶法国最重要的剧作家。
博马舍喜剧的出现意味着古典主义喜剧向资产阶级喜剧的过渡完成。
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资产阶级意识到戏剧作为宣传手段在革命中的作用,提出“戏剧应该教育民众”的口号。
革命派还有意建立人民剧院。
1791年1月31日,立宪议会公布取消王室的戏剧审查制度,答应演出自由。
本年内有数十家剧院呈请开业,其中的共和国剧院以专门演出支持革命的新剧目而闻名。
这时期创作了大批配合或直接宣传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悲剧和时事剧。
资产阶级革命使演员终于获得了公民权,彻底结束了过去受歧视被欺侮的悲惨处境;成立了保护剧作者合法权益的剧作家协会。
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总称为"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其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好评,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
莫扎特所请的脚本作家洛伦佐·达·彭特是当时的宫廷诗人,由于他多次出面争取,最终皇帝于第二年为了缓和国内的一些冲击而口头批准改编后的歌剧可以上演。
莫扎特用了一年时间谱曲,他在创作这部歌剧时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同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之间的鲜明对照即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
8试对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待到微风轻轻吹过二重唱的演唱分析

第一章浅析二重唱在《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表现1.1二重唱在歌剧中的地位重唱艺术是在歌剧中十分常见的,但是二重唱有着与其他演唱形式更为细腻的表现方式,而这更突出了二重唱在歌剧中所占有的独特地位、如同重奏中的每个声部由一人演奏那样,二重唱也应该是一个声部由一个人担任。
二重唱又包括同声二重唱(男声二重唱、女声二重唱)和混声二重唱。
二重唱在歌剧中所发挥出的作用,或者说是为歌表现所绽放出的光芒并不比独唱男高音或者女高音他们有所逊色,相反的,在歌剧中正是通过二重唱细試的渲染从而使歌剧更为富有情绪化,感情色彩也更为丰富。
人物与人物之间、歌曲与歌曲之间,层次也更为分明更为清晰。
歌剧的表现形式、演唱方式有许多种,而二重唱作为歌剧的一种形式,它所要表现的、展现给观众的是对歌剧最真挚的渲染力。
而女声二重唱在同音色效果中要比男声二重唱更为多见。
1.2二重唱《待到微风轻轻吹过》在《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作用莫扎特的歌剧艺术创作堪称世界音乐史的不朽之作,他创作的歌剧在歌剧史上的历史地位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是莫扎特歌剧中的颠峰之作,也是中国乐迷最为熟悉的一部,是欣赏莫扎特歌剧的入门之作,也是音乐初学者学习的典范。
在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有着多处重唱,它们对于剧情的展开及人物性格的刻画都启着重要的作用。
在第三幕的第十场罗西娜与苏珊娜写信时的这首女声二重唱《待到微风轻轻吹过》不仅是曲调优美动听,歌词也很美。
它创作于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比较规整,旋律优美柔和,而且剧中人物的音乐形象各具特色,人物内心活动得到了充分的渲染,形成鲜明的戏剧色彩,营造了完美的戏剧场面,对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进行了深刻的刻画。
歌曲的情景出现在苏珊娜与伯爵夫人商量着夜晚对伯爵的报复行动。
由伯爵夫人口述,苏珊娜代笔写下了一封情书。
它夹杂着伯爵夫人与苏珊娜各自的忧愁,伯爵夫人为伯爵的变心黯然神伤,而另一边,苏珊娜对自己的婚礼忧心忡忡。
浅谈莫扎特作品《费加罗的婚礼》

浅谈莫扎特作品《费加罗的婚礼》摘要:被誉为“音乐神童”的莫扎特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为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音乐遗产,创作体裁涵盖几乎所有的音乐作品门类。
歌剧是莫扎特最重要的创作领域,在他不足36岁的生命中有25年在从事歌剧创作,共创作了22部。
本文以其着名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探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欣赏《费加罗的婚礼》。
论文关键词:莫扎特;歌剧;序曲;重唱;咏叹调《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创作于1785—1786年间,是欧洲音乐天才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是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的四幕歌剧。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乐派最典型的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音乐大师莫扎特的一生是短暂而艰辛的,但也是勤奋而多产的,就在他不足36岁的一生里,为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歌剧就有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最为着名。
在这其中《费加罗的婚礼》是近年来最被中国大众所熟悉、喜爱的。
这部歌剧在音乐创作、社会思想以及很多方面具有突出的意义,也有人把它称为是欣赏莫扎特歌剧的入门之作。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莫扎特的着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进行了探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部歌剧,以便能欣赏精彩的音乐和绝妙的唱法。
一、莫扎特简介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奥地利萨尔斯堡的一个宫廷乐师之家,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6岁。
莫扎特从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他4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时和姐姐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巴黎、米兰、普雷斯堡等很多地方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这次演出让莫扎特名声大噪,甚至被请进维也纳的皇宫,为皇帝做表演。
这位音乐神童有着惊人的的创作速度,和辉煌的艺术成就,称他是天才一点也不为过。
浅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咏叹调“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 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

浅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咏叹调<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中文摘要: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在他传奇的一生中,给人类社会留下了无比丰厚的音乐遗产。
在其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共创作了五百多部传世经典,其中歌剧是其创作的主要音乐形式,共计二十多部。
咏叹调《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是其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它选自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为第四幕第十场女高音苏珊娜的咏叹调。
该歌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创作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夕,它的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十分贴切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阶级矛盾,具有很深刻的进步思想;它用比较委婉的手法讽刺了当时的封建权贵,也因此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遭到禁演;它描述了侍女苏珊娜那纯朴、善良的音乐人物形象,表达了对黑恶势力的反抗与对幸福的向往,这给当时社会的人们产生了极大的思想冲击。
歌剧中音乐人物形象是创作者人生理想与伟大的抱负的载体,从该歌剧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莫扎特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还有其放荡不羁的灵魂。
本文从多角度分析该选段的音乐内涵与演唱方法,这既有助于我们陶冶情操,又可以使我们的精神品质在美妙的音乐中得到升华,从而让我们更有信心去面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并以最健康积极的心态去生活。
关键词: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咏叹调音乐分析引言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选段《美妙时刻即将来临》,以其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故事在几百年来经久不衰,是名副其实的传世经典之作,同时它也是声乐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曲目之一。
惟妙惟肖的的歌词和欢快节奏的曲调,让这首音乐作品从头至尾充斥着浓烈的喜剧色彩。
歌剧是西方的一种舞台表演形式,它于公元1600年左右诞生于意大利,由于其现场表演的特质,对于演唱者的艺术感染力、现场表现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因此,本文将从创作背景分析、风格分析以及曲式分析三个角度分析,使歌剧的舞台表现力得到展现。
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演唱难度,因此它成为了辨识歌唱家的试金石,也是很多演出的压轴曲目,我希望借此文深刻地了解该歌剧创作的背景以及音乐人物所表达的内涵,从而在已有的演唱技巧的基础之上,更好地表现这个作品,以此提升自己音乐素养,为将来积累更为丰富的舞台经验。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赏析郭珊珊(广西艺术学院2010级在职研究生2班学号20101212040)摘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根据法国作家博马舍的戏剧《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改编的,主人公费加罗为了争取到自己的爱情而与伯爵斗智斗勇,最后伯爵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而费加罗也得到了自己的爱情。
其中咏叹调《你想要跳舞吗?我的小伯爵》鲜明地体现了费加罗的内心情绪,音乐也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心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关键词:《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序曲;音乐语言;《你想要跳舞吗?我的小伯爵》;咏叹调。
2011年10月22日,作为2010级在职研究生班的我,有幸修了马栋梁老师的《音乐名著分析与研究》这门课程。
在学习中,老师给我们看了其中一部关于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此歌剧在人物性格刻画、心理描写、情感揭示、气氛渲染和情绪铺垫等方面的创作都是无与伦比的,下面我就从莫扎特的生平及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序曲、音乐语言、咏叹调等部分着手,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作以下简要分析。
一、莫扎特的生平及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西部萨尔茨堡的一个音乐家庭。
莫扎特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
1767年3月,他创作的第一部歌剧《第一条戒律的责任》在萨尔茨堡上演。
5月,他又推出了另一部拉丁喜歌剧《阿波罗与海辛特斯》。
1768年,莫扎特创作了一部小型的喜歌剧《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娜》。
1769年5月,莫扎特创作的歌剧《装疯卖傻》上演。
1775年创作的两部相当成功的歌剧《假扮园丁的姑娘》和《牧人王》。
1780年创作了第一部浪漫主义代表歌剧《伊多美钮》。
后写有歌剧《扎伊德》、歌曲《鸟儿如果整整一年》、《心满意足》、《来吧,亲爱的齐特尔》等。
1782年7月,莫扎特应邀创作了歌剧《后宫诱逃》,并在公演时获得巨大成功。
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赏析作者:田春华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田春华(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声乐系,辽宁大连 116650)摘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根据法国作家博马舍的戏剧《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改编的,主人公费加罗为了争取到自己的爱情而与伯爵斗智斗勇,最后伯爵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而费加罗也得到了自己的爱情。
其中咏叹调《你想要跳舞吗?我的小伯爵》鲜明地体现了费加罗的内心情绪,音乐也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心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关键词:《费加罗的婚礼》;《你想要跳舞吗?我的小伯爵》;咏叹调;演唱技巧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5-0213-02一、莫扎特的生平及音乐创作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西部萨尔茨堡的一个音乐家庭。
莫扎特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
1767年3月,他创作的第一部歌剧《第一条戒律的责任》在萨尔茨堡上演。
5月,他又推出了另一部拉丁喜歌剧《阿波罗与海辛特斯》。
1768年,莫扎特创作了一部小型的喜歌剧《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娜》。
1769年5月,莫扎特创作的歌剧《装疯卖傻》上演。
1775年创作的两部相当成功的歌剧《假扮园丁的姑娘》和《牧人王》。
1780年创作了第一部浪漫主义代表歌剧《伊多美钮》。
后写有歌剧《扎伊德》、歌曲《鸟儿如果整整一年》、《心满意足》、《来吧,亲爱的齐特尔》等。
1782年7月,莫扎特应邀创作了歌剧《后宫诱逃》,并在公演时获得巨大成功。
1786年5月1日,莫扎特创作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首度公演,虽没有引起轰动,但在布拉格的演出却得到了巨大成功。
1787年12月28日,莫扎特另一部优秀的歌剧《唐·璜》在布拉格歌剧院首演。
1791年初,莫扎特为一家即将倒闭的德国歌剧院创作了最后一部歌剧《魔笛》。
莫扎特的重唱《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探析

续不断地上演 了几百年 , 就是早期的一些作 品也在近几十年 被挖掘出来,重新整理和上演,被赋予 了新的价值 。 莫扎特之所 以在歌剧史上 占有如此特殊的地位 , 是因为 在歌剧发展的四百 多年历史中, 莫扎特站在 了一个承前启后 的特殊位置上 , 他总结 了过去二百年的成就 ,同时又开启了 后二百年的大门。莫扎特诞辰 2 5 0周年的时候,“ 萨尔茨堡 艺术节 ”上演 并出版 了他的全部歌剧 ,代表 了 2 1 世纪对莫 扎特价值的肯 定。
今 依 然 被 世 界 各主 要 歌 剧 院 列 为保 留 曲 目,成为 世 界 史 上 4
万多部歌剧中的不朽杰作。1 7 8 6年 3月 ,莫扎特仅用 6个 星期便完成这 部歌剧 。同年初演于维也纳 国家歌剧院,莫扎 特亲 自指挥,大获成功 。 歌剧根据 博马舍 的话剧剧本改编而 成。 它是一部带有强烈 的社会讽刺 性的戏剧 , 作品无情地揭 露、 抨击 了贵族 的无能与堕落,热情地歌颂 了第三等级的机 智和勇敢。它出现在法 国大革命爆 发的前夕 , 体现了当时先
特 出 生 于 萨尔 茨 堡 一 位 宫 廷 乐 师 的家 庭 , 三 岁 起 就 显 露 出音
表现几个角色各 自相 同或不同的情感 , 能够体现 出歌剧多侧 面、 立体化的表现特点 , 既能唱出若干个不 同角色的共同心
声, 又 能 唱 出不 同角 色 在 情 感 与观 念 上 所 体 现 的 强 烈 的 矛盾
乐才能, 五 岁开始作 曲, 十一 岁写 出第一部歌剧 , 被誉为“ 音 乐神童”。莫扎特 短暂 的一生却是音乐史上最令人赞叹的几 十年,再没有第 二个人能像他一样 , 在短暂 的三十五年生命 历程中思如泉涌 ,歌剧、交响 曲、钢琴 曲就像贯穿他一生 的 线索,也是留给后人永远的精神财 富。 莫扎特是为数不多的在众多音乐创作领域里都取得 了 辉煌成就 的音 乐家 , 歌剧是莫扎特最为痴迷的创作领域 , 他 为此投入 了大量 的时间和精力。 与他 的交响 曲和弦乐四重奏 的创作一样 ,他 的最优秀的歌剧也是在维也纳时期创作 的。 从最早的不甚成熟 的作品,到晚期巅峰 的如三部用劳伦 佐 ・ 达 ・蓬特 的脚本创作的意大利歌剧 《 费加罗 的婚礼》 ( 1 7 8 6 )、 《 唐璜》 ( 1 7 8 7 )和 《 女人心》 ( 1 7 9 0 ),一部 正歌剧 《 蒂多的仁慈》 ( 1 7 9 1 ), 两部德语歌剧 《 后宫诱逃》 ( 1 7 8 2 )和 《 魔笛》 ( 1 7 9 1 ),莫扎特 的歌剧作品一直是学 习声乐的学生必经的道路,也是全世界歌剧院的 “ 圣经 ”。 他的歌剧作 品令人赞叹的特征在于音乐对人物 的巧妙刻画 , 旋律 的优美 ,配器的精致 ,戏剧布局 的无懈可击,以及 曲式 的严谨和对重唱的熟练运 用。 不仅他晚年的几部名作一直持
浅析莫扎特歌剧_费加罗的婚礼_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

105
大舞台
扎实的演唱技巧去灵活地表现作品的速度、力度、音色、情感等 元素,让声音强弱自如、灵巧清透。而声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良好的气息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如:伯爵夫人的咏叹调《哪里去 了,美好幸福的时光》,其音乐抒情缓慢、乐句又长,在咏叹调 的后面部分有大跳的出现。要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没有强有力 的呼吸控制是绝不可能的。
谱例3:
紧接着这一句(见谱4)是整个咏叹调作品的高潮部分,也 是整首作品最难唱的一部分。在旋律上是一连串的八分音符七度 音阶的上行进行,反映出伯爵夫人的极度痛苦和无助,在演唱上
总之,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 力。美声女高音有必要对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进行细致的分析和 研究,这对夯实歌者艺术基础,提高其艺术水准大有裨益。
文艺评论
大舞台
浅析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 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
王亚妮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650000)
摘要:莫扎特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他短暂的三十五年 生涯中,为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音乐遗产。其中,《费 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歌剧创作之一。在这部歌剧 中,有许多女高音咏叹调,由于这些女高音咏叹调本身所具有的 强大感染力,现在越来越多被拿来演唱。本文对这部《费加罗的 婚礼》中的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作出分析,力求为学习和演 唱者能够正确生动地演绎作品提供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谱例2:
文艺评论
应该比以前更激动、强烈。演唱上要把握好音色和音量,力求歌 声悠远而清澈,并由弱到强,运用漂亮华贵的头声,迸发伯爵夫 人内心情感。这句的最后一个音是小字二组的a,在这个音上有 一个自由延长标记,这不能唱得太短,但也不要唱的过长,应根 据情感适度把握演唱,使声音在呼吸的支持下打开腔体稳、深、 通地进入头腔,获得饱满圆润的声音效果。
浅谈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重唱的演唱特点与作用

浅谈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重唱的演唱特点与作用作者:刘晗鹃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7期【摘要】重唱艺术,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在西洋歌剧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擅于在歌剧中加入大量的重唱创作手法,将歌剧的音乐性与戏剧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他的喜歌剧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中广泛运用了多种重唱艺术表现形式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创造戏剧性冲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本文从《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的演唱风格入手,通过对典型的重唱片段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力求揭示重唱艺术在歌剧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进一步挖掘重唱艺术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歌剧重唱;演唱风格;《费加罗的婚礼》引言重唱艺术在歌剧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塑造人物形象,还是推动剧情发展或是创造戏剧性冲突上,重唱带来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的。
本论文通过对《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的演唱片段进行分析来把握其特点与作用,再以实质性的观摩演唱其中的重唱曲目来总结重唱中应该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重唱基本上贯穿了此作品的始终,把重唱艺术这一丰富的演唱艺术挖掘并研究,这就达到了笔者写作的意义了,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演唱和表演水平,更提升了我们的音乐修养与审美情趣。
一、《费加罗的婚礼》创作的时代背景四幕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著名的喜歌剧代表作之一,它创作于1986年,题材选自法国戏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剧本《费加罗的婚礼》,他的原著有三部:《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有罪的母亲》,前两部已被谱成曲以歌剧形式演出,《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19世纪罗西尼作曲,《费加罗的婚礼》是18世纪莫扎特作曲,两部歌剧堪称为姊妹篇,剧情是相互联系的。
《费加罗的婚礼》讲述的是费加罗在塞维利亚献计帮助伯爵娶回心爱的妻子伯爵夫人罗西娜有功,便留在伯爵身边做男仆,苏珊娜是费加罗的未婚妻,也是现已被伯爵冷落的妻子罗西娜的女仆,伯爵对苏珊娜觊觎很久了,并千方百计想要得到她。
《费加罗的婚礼》中两首着名咏叹调的演唱与表演分析

《费加罗的婚礼》中两首着名咏叹调的演唱与表演分析莫扎特出生于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
35岁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揽了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
在与钢琴和小提琴相关的创作领域,他无疑是一个天份极高的艺术家,其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
不仅如此,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朽的传奇。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完成于1786年,由洛伦佐·达·彭特(LorenzodaPonte)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Beaumarchais)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莫扎特喜欢用不同的情感基调来表达不同类型的哭声,如《求爱神给我安慰》渲染的是富丽堂皇的调性色彩,在小板Larghetto中铺垫了一种安静、忧郁的情感基调。
在这种心境下演唱者通过叹气似的深呼吸打开喉咙,起音Pqrgiamorqualcheristoro(爱情啊,给我些安慰)要唱的柔和准确,口腔和下巴尽量放松,保持声音在同一位置上的向前流动,声音要做到自然连贯而有韧性,不要让颤抖的声音和过厚的胸声毁了莫扎特的音乐线条,同时也要注意舌颤音r的发音,既不能收得过于唐突也不能不出声,否则会影响声音和语言的美感。
在第二次“Omilasciaalmenmorir”(或者让我死亡中)一连串的八分音符七度音阶上行,需要演唱者具备良好的呼吸支持,气息要稳﹑深﹑通,想象声音像有一个“芯”似的,穿针引线地从软口盖和小舌处到达头顶后方,最后停留在小字二组的A上并自由延长,从而取得漂亮华贵的头声,但一定要记住高音不能只是迟钝地支持着。
在第三次“Omilasciaalmenmorir”发音时,旋律安排上达到第二个小高潮。
声音跑动九度,然后滑落下来,体现出伯爵夫人宁愿死亡也不愿意忍受丈夫背叛自己的痛苦心境。
演唱时要保持每一个音的清晰干净、光彩明亮,不要让喉器官去推声音,而是用呼吸支持和情感释放带动声音轻松而自然地流淌。
浅析《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

浅析《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作者:马钰琳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6期【摘要】莫扎特——十八世纪伟大的音乐肖像画家[1],维也纳古典乐派著名作曲家。
他是一位追求自由、平等和突破的音乐人。
1781年6月,莫扎特向萨尔兹堡大主教提出辞呈,成为第一位敢于摆脱宫廷、教会,维护自身权益的作曲家[2]。
他的社会认知、斗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在作品中展露无遗。
贫穷的生活以及糟糕的身体状况,让他对社会阶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融合并丰富了歌剧创作题材,为世界音乐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词】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重唱;《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引发了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这一场以文艺复兴为基础,以平等、自由为核心的反宗教、反玄学的社会运动,结束了法国1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劳动人民的胜利,促使音乐家的地位得已提升。
莫扎特创作的作品受到这次革命的影响,他的歌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个人色彩。
在维也纳期间,他的创作达到巅峰。
莫扎特是继格鲁克之后又一位重要的歌剧改革家,也是德国歌剧的奠基人[2]。
一、作曲家简介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生于萨尔茨堡。
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Leopld Mozart,1719年11月14日~1787年5月28日)是一位集小提琴演奏家、指挥家和作曲家于一身的音乐家,同时他也是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的启蒙老师(在文章后面,我们简称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为莫扎特)。
莫扎特四岁开始学习钢琴[2]并在五线谱上作曲。
五岁参与歌剧演出,同年创作出十余首古钢琴曲。
六岁学习小提琴,并与父亲、姐姐开始长达数年的欧洲音乐之旅,直到1773年结束。
从《费加罗的婚礼》浅谈重唱艺术在莫扎特歌剧中的作用

目录标题 (1)中文摘要 (1)1、重唱的发展进程及其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运用1.1重唱艺术的发展过程 (1)1.2重唱艺术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运用 (1)1.2.1作者与创作背景 (1)1.2,2重唱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具体运用 (2)2、《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形式的创作特征2.1《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的表现类型 (2)2.2《费加罗的婚礼》中典型重唱唱段分析 (3)3、重唱艺术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作用和审美价值3.1《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艺术的作用 (3)3.2重唱艺术在《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审美价值 (4)参考文献 (4)致谢 (5)从《费加罗的婚礼》浅谈重唱艺术在莫扎特歌剧中的作用摘要重唱艺术从形成到最终至今的形式经历了很长的历史过程,它跟随着欧洲歌剧的兴起和发展逐步变成了多种多样格式、音乐戏剧功能强大的艺术手段。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十分擅长在歌剧作品中运用重唱的技巧,他的喜歌剧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就是运用重唱技巧将戏剧性因素与音乐性因素完美结合的重要例子。
至今仍然在世界歌剧舞台上广为流传,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
关键词莫扎特重唱艺术艺术特征艺术价值变现形式重唱艺术是指每个声部由一个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艺术形式。
它是根据声乐艺术的产生、确定、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在欧洲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很悠久的历史。
它是歌剧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是歌剧重音乐性因素的完美结合。
一重唱的发展过程及其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运用(一)重唱艺术的发展过程重唱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声部结合在一起,每个声部只由一个人演唱,每位演唱者各按自己所分任的声乐演唱形式。
按照人数可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有的时候甚至有五重唱,六重唱等等:按声部可以分为同声重唱、混声重唱。
重唱由于声乐艺术的产生、确立和发展而逐步形成,因其富于变化的音色、立体的音响效果、丰满的和声织体深受人们的喜爱,至今已有很长的历史可循。
据西方史料记载,早在古希腊时期的喜剧和悲剧中就已经包括了台词和重唱、合唱等多种表现形式的雏形:到了中世纪,音乐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从原始的单音音乐过度到复调音乐形式,单声部旋律演唱逐步演变为多声部织体形式,重唱艺术开始萌芽,成为教会音乐歌唱圣诗、朗诵圣经的方式之一;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音乐十分盛行,多声部织体形式多种多样,声部划分日益清晰,音乐理论趋于系统化:大小调式已经基本确定,和声功能体系渐渐完善。
歌剧二重唱的艺术特征与形象塑造——以《待到微风轻轻吹过》为例

8庹琳娜:歌剧二重唱的艺术特征与形象塑造歌剧二重唱的艺术特征与形象塑造——以《待到微风轻轻吹过》为例庹琳娜(吉首大学 湖南 吉首 416000)【摘 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西方歌剧史中一直有着较高的历史存在感,如今仍然在歌剧演出的选曲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它映照了当时欧洲的真实社会生活,也旁敲侧击地反映了莫扎特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
音乐与戏剧的高度融合促成了歌剧的独特之处,以音乐刻画不同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特别是重唱的使用更加加深了歌剧的戏剧性与舞台的渲染性。
【关键词】歌剧二重唱;《待到微风轻轻吹过》;艺术特征;形象塑造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5-0008-02一、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概述音乐奇才莫扎特是欧洲著名的音乐家,他的一生创作的音乐作品数不胜数,歌剧是他创作中的一大亮点,他的歌剧异常著名,其中《费加罗的婚礼》是最受欢迎的,也是他于1785年—1786年特创作出的巅峰之作。
歌剧中的故事是由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费加罗的故事》取材而来。
在维也纳的奥地利国家剧院,于1876年,由莫扎特亲自指挥首次展演,显而易见的是,这部歌剧在当时全获好评,但由于此剧题材敏感,迫于当时贵族的压力,被皇帝压制并多次被要求删改内容,之后又在1790年于柏林上演德语版本。
《费加罗的婚礼》可以被称为是莫扎特歌剧的入门之作。
(一)剧情及人物关系犹太作家洛伦佐·达·彭特根据喜剧《费加罗三部曲》中的前两部内容,仅用六周的时间改编出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脚本。
将原作中的敏感内容改成轻快的喜歌剧,并在之后的演出中获得了巨大成功。
歌剧中的主要人物:阿尔马维瓦—伯爵—男中音罗西娜—伯爵夫人—女高音费加罗—伯爵仆人—男中音苏珊娜—费加罗情人—女高音凯鲁比诺—伯爵的侍仆—女高音整部歌剧共有四幕,28曲,故事讲述了伯爵家的男仆费加罗与主人伯爵斗智斗勇,争取爱情,并最终与伯爵夫人的女仆苏珊娜结婚的故事。
浅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处理

浅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处理一、前言《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之一,该剧完成于1786年,共4幕38曲,是一部喜歌剧。
歌剧来源于法国戏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剧本,后由洛伦佐。
达?彭特改编成意大利语。
这部歌剧立足于当时法国社会背景,它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成功地折射出当时社会背景下各个阶级真实的生活状态,突出了对那一时代的现实抨击之意,实现了现实性与戏剧性的统一,歌剧各选段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直到今天,《费加罗的婚礼》依然深深吸引着观众,是各大剧院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
二、文献综述莫扎特作为古典音乐大师尤其在歌剧方面的创作方面有着巨大贡献,因而莫扎特的歌剧音乐研究在国际上可以说是数量多、时期长、质量高,西方学者对莫扎特音乐的研究丝毫不亚于我国学者对《红楼梦》的研究,对于国内外的研究,综观已有成果,可大致归纳如下:1.专著中的文献曾宠瑾在《论咏叹调《你们可知道》演唱分析》中从音色、气息、咬字吐字以及情感处理等方面,全面分析了《你们可知道》的演唱分析,总结了在演唱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为今后歌者的演唱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
梁苑莉在《浅析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音乐分析和歌唱处理》重要分析了作品的音乐分析和歌唱处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咏叹调的音乐魅力所在。
侯梦鑫在《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你们可知道》演唱表达》通过歌词以及声乐技巧简述《你们可知道》的演唱处理。
在演唱分析中,充分把握住凯鲁比诺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对演唱情感进行细腻化处理,再加上正确的演唱技巧,运用更全面的角度来剖析这首咏叹调。
王跃在《浅析莫扎特歌剧选段中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音乐分析和情感处理》以著名的女中音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这首咏叹调的音乐特色和情感处理来更好地理解这首咏叹调。
张梦馨在《凯鲁比诺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浅谈女中音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歌唱处理和角色分析》从此曲莫扎特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音乐风格入手,与读者共同赏析《你们可知道》的艺术魅力。
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重唱艺术的表现类型

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重唱艺术的表现类型【内容摘要】重唱艺术是在作品中每个人演唱其中一个声部的一种艺术形式,一种多声部的种类,它是声乐这种艺术形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文章通过对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作品《费加罗的婚礼》进行分析,探究重唱艺术的表现类型及其发展。
【关键词】重唱莫扎特和声情感音色重唱艺术是一门复杂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在西洋歌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音乐与戏剧因素结合的综合体,起到展开、揭示、刻画人物的作用,传递着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审美理念。
在意大利早期歌剧中重唱的形式比较单一,随着歌剧艺术的发展,作品中加入了各种重唱演唱形式和表现手法,并在歌剧中发挥其应有的音乐功能。
其中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作品《费加罗的婚礼》将重唱艺术发展到极致,可谓是典范之作。
在莫扎特的作品《费加罗的婚礼》中运用了很多重唱艺术,其中形式各种各样,共有九段独立的唱段,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表现类型。
一、声部划分二重唱在演唱形式上条件简单,和声效果清晰,立体感强,所以在《费加罗的婚礼》中运用较多,在作品的形式上不仅有二重唱,还有三重唱、六重唱,同时在终曲中也包含了多段重唱形式。
为了强调作品终止感吸引观众的注意,第二幕中二重唱变成七重唱进入尾声,通过对比将不同人物形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匀称的重唱结构。
第四幕的终场从二重唱进行到五重唱,逐渐减少到二重唱,然后进行增加,最后使其变成十一个人的重唱,曲中以多变的重唱形式来诠释演绎,以强有力的演唱形式及人物演唱力量将剧情推向高潮,以恢宏的小合唱形式结束。
二、音色结构划分歌剧重唱没有固定的搭配模式,有不同旋律不同人物组成,但从人物和音色的表现上大致分为同声、混声重唱。
融合型、对立型属于同声重唱的两种演绎形式,融合型多以相近音色的结合,如《费加罗的婚礼》第二十分曲就是典型的同声重唱,旋律相对柔和唯美且音色完美相融,同时为了使剧情及情绪更加明显和凸显又可以以对立的情绪来演绎。
如何演唱《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的三首著名咏叹调

如何演唱《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的三首著名咏叹调理论研究?音乐如何演唱《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的三首着名咏叹调冉学琼(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南昌330000)摘要:在《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里莫扎为费加罗写了三首表现费加罗的发怒并由此引起费加罗对他人的人身攻击的咏叹调,作者以此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男性平民人物的一个侧影形象.笔者试图从如何演唱《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的三首着名咏叹调入手对这三首咏叹调的第二度创造加以探讨.关键词: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如果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你不要再去做情郎》;《睁开你们的眼睛》;咏叹调演唱一,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及费加罗的三次发怒四幕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又名《狂欢的一天》)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着名的一部,是莫扎特歌剧中的巅峰之作.《费加罗的婚礼》的故事,是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续篇,这两部歌剧的故事都是从法国戏剧家博马舍所着的《费家罗三部曲》中取来的.在罗西尼的歌剧里,述说费加罗在塞维利亚以理发师为职业,做了阿尔玛维瓦和由巴尔托洛医生保护的美丽的萝西娜的媒人.在莫扎特的歌剧里所写的是萝西娜已经嫁给阿尔玛维瓦伯爵以后的事.伯爵和萝西娜结婚之后,伯爵因为生性浪漫,对于妻子不能专爱,,又另外爱上了别的女子,其中一个就是费加罗的未婚妻——伯爵夫人的女侍苏姗娜.在《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里,莫扎特分别用宣叙调,咏叹调,二重唱,三重唱及其它重唱来塑造费加罗的人物形象.其中,莫扎特共为费加罗写了三首咏叹调,三首咏叹调的共同主题是表现费加罗的发怒并由此引起费加罗对他人的人身攻击,作者以此来揭示歌剧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塑造费加罗的人物形象. 三首咏叹调中,第一首咏叹调矛头指向他的主人伯爵,第二首直指他潜在的小情敌侍从凯鲁比诺,第三首则针对他的未婚妻苏姗期.费加罗的第一次发怒——咏叹调《如果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歌剧第一幕,费加罗和苏姗娜正在布置婚房,却发现伯爵指定给他俩的婚房刚好和伯爵自己的屋子比邻,伯爵借口这样住是为了他能更方便地招呼仆人费加罗,其真实目的是为了自己能常接近苏姗娜.苏姗娜把这些真相告诉了费加罗,费加罗内心平静被打破,发出了他对伯爵的愤怒之情.当苏珊娜离去后,他搓着双手说了一番话,这是咏叹调《你想要跳舞,我的小伯爵》出现前的一首宣叙调,接下来费加罗唱起了咏叹调,自言自语地宣泄着他对伯爵的不满和即将实施的"复仇"计划.费加罗的第二次发怒——咏叹调《你不要再去做情郎》《你不要再去做情郎》是第一幕结束时的咏叹调,也是费加罗最着名的独唱曲之一,这首咏叹调针对的是伯爵的侍从凯鲁比诺,凯鲁比诺是一位情窦初开的小男孩,他见了女人就爱的天性必然为自己惹下不少麻烦.他首先惹怒了伯爵,因他爱恋伯爵夫人罗西娜,他同时惹怒了费加罗,因为他也暗恋着费加罗的未婚妻苏姗娜.伯爵将把凯鲁比诺赶出府邸并遣送到军队里当一名军官,此举正中费加罗下怀,费加罗假装高兴地对凯鲁比诺说:再见吧,凯鲁比诺,多么光明的前途等待着你,他对凯鲁比诺唱起了咏叹调.费加罗的第三次发怒——咏叹调《睁开你们的眼睛》《睁开你们的眼睛》是歌剧第四幕中费加罗唱的一首咏叹调,也是费加罗最着名的独唱曲之一,这首咏叹调针对的是费加罗的未婚妻苏姗娜.歌剧第三幕中,苏姗娜和伯爵夫人计划在苏姗娜结婚的当晚教i)rl4A爵,让他重新回到罗西娜的身边,但在计划的实施中,她们忽略了费加罗而独自行动起来,让费加罗误以为苏姗娜和伯爵在幽会,费加罗怒火冲天,因此费加罗带着音乐教师巴西里奥和医生巴尔托洛前去"捉奸",发出了他的第三次愤怒之情.二,三首咏叹调的剧情分析就歌剧剧情来看,前面所叙述的费加罗的三次发怒,从表面上看:第一首咏叹调中费加罗对伯爵的"愤怒",他是如此的克制,他搓着双手自言自语,嘟哝一阵发泄心中对伯爵的不满,好像他并未发怒;第二首咏叹调中费加罗对凯鲁比诺的"愤怒",费加罗表现出一种虚张声势的姿态,借势自己身体上的强大和年龄上的长者,扯着嗓子对着一位小男孩讽刺挖苦,行动上显得他确实发了怒并且怒气不小;第三首咏叹调中费加罗对其未婚妻苏姗娜的"愤怒",他的情绪已完全失控,近乎破口大骂,费加罗彻底愤怒了.但是仔细研读歌剧后发现,事情并不是这样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首演于1786年,当时社会正处于封建制度,这部歌剧中有其革命性的内容:阿尔玛维瓦伯爵代表封建社会的压迫和剥削阶级,费加罗代表封建社会中被压迫和被剥力,一般都是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曲调较简单,固定少变,经常重复使用同一音乐材料.在历史长河中,山区人民风俗习惯的逐渐形成,也孕育了巴山独特的民俗音乐,"哭嫁歌"就是代表之一.哭嫁歌较出名的《女辞娘》,"是出嫁姑娘在拜了父母走出家门后,将手中的竹筷朝背后方向抛去,表示以后不再吃娘家饭,姑娘和父母都痛哭流涕,陪伴送亲的姑娘们便悲伤的演唱这首《女辞娘》,使嫁女仪式达到高潮".较慢的速度突出曲调的悲伤情绪.一,二小节的三度跳进后跟级进,加上唱词"妈呀"的衬托,充分体现了姑娘出嫁时的悲伤之情与对妈妈的不舍之情.歌词里有明显的巴山方言特色,比如"我去达要回来呀"这一句里的"去达"两字,属于典型的巴山方言特色,是"去了"的意思,这是其他地方哭嫁歌里没有的.总之,巴山民歌的音乐是在漫长的岁月中,根据环境的因素,自身文化发展而创造形成的,是美丽的巴山,淳朴的风土人情赋予了它独特的属性和特征,它是其他地方民族音乐所代替不了的.结语巴山民歌,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山山区一片热闹的景象:这边山上劳作的人们对着对面山上劳作的人们唱,接着对面山上的人们紧接着唱起来,山野里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9O年代后,随着经济改革的浪潮,地方民歌这种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自然被时髦的流行歌曲所冲击.据调查,巴山里唱山歌吹唢呐的大都为五十岁以上的劳动者,而年青一代已远离了山歌,号子,远离了给他们父辈带来欢乐,带来希望的美丽歌声.在人民文化意识的逐步提高中,在抢救和保护"原生态"音乐的大力号召下,巴山民歌,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里通过传统音乐人的努力,一定能得以传承和发展,在新时代的沐浴下,会永保魅力,万古长青.参考文献:[1]朱仕珍.巴山民俗歌谣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2】沙汉昆中国民歌的结构与旋法『M】l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3]匡天齐.四川汉族民间婚礼与婚嫁歌Ⅱ】音乐探索,1995,1:33~41[4]杨华.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的音乐风格及其艺术特征[I1l戏文2005,4:105.[5]华明玲,刘玉蓉四川汉族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I].四川戏剧2006,4.己g理论研究?音乐削阶级,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阿尔玛维瓦伯爵和费加罗之间有着"牛俱来"的不可调和的矛盾,那时伯爵亨有领主特权"初夜权",费加罗为了保住未婚妻的贞操,自然也会想办法制止伯爵的恶行,伯爵和费加罗之间的仇视是固然存在着的,现在又发生伯爵引诱苏姗娜之事,进一步加深了费加罗和伯爵间的仇视和敌对,费加罗知道阿尔玛维瓦伯爵是阻扰他Jt1.~N举行婚礼的最大的敌人,但以费加罗的地位与实力与伯爵硬碰硬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同时费加罗是阿尔玛维瓦伯爵的仆人,他与伯爵间存在着仆人与主人的关系,他还要受雇于主人,因为费加罗是个聪明人,他不会那样明目张胆找伯爵理论,表面上看费加罗的第一次发怒是搓着双手发发牢骚生生闷气,但从整部歌剧看,因为这一次发怒,费加罗展开了对伯爵的全面攻击并直到整部歌剧的结束,直到伯爵颜面扫地并跪在夫人面前赔罪,以此可以看出费加罗的这一次发怒才是他愤怒之情的大爆发,才是他真正的愤怒,这些事例充分说明费加罗是~位非常机智,自信无比的人,同时又是一位非常滑头,也非常懂得人情世故的人.歌剧第~幕中,费加罗知道伯爵在耍阴谋追求自己的未婚妻苏姗娜凯时已非常愤怒,但碍于伯爵的强势而有怒不能向其发泄,但此时凯鲁比诺也暗恋上了苏姗娜,同样引发了费加罗的仇视,新仇旧恨叠加在一起费加罗受不了了,他肯定要发泄心中的愤怒.但相对于费加罗来说,凯鲁比诺处于弱势地位,凯鲁比诺顺其自然成了费加罗发泄不满的目标,因此费加罗的第二次发怒也是一次真正的愤怒,只不过是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典型事例,因为凯鲁比诺仅仅足单相思,他并未发起对苏姗娜的追求.歌剧第四幕中,通过发卡事件,费加罗了解到苏姗娜和伯爵"幽会"的事,费加罗怒火冲天带着音乐教师巴西里奥和医生巴尔托洛前去"捉奸",并近乎绝望地发泄了对苏姗娜的不满,在"捉奸"的过程中,费加罗发现原来足一个误会,他内心不再有怨气,跟着苏姗娜共同对付伯爵.从整部歌剧来看,费加罗和苏姗娜间并未有什么积怨,也没有什么利害冲突,费加罗对苏姗娜的这次愤情大爆发,只能说明是费加罗自己遇事时的不冷静,不理智,这只是一次误会罢了,但这件事又充分说明费加罗不仅是一个遇事时的不冷静,不理智的人,而且是一个缺乏教养的人,同时也说明费加罗的第二次发怒并不是一次真正的愤怒之情的大爆发,只是一个短暂的误会.三,如何演唱费加罗的三首着名咏叹调第一首咏叹调《如果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在咏叹调《如果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出现之前莫扎特为费加罗准备r一首宣叙调"好嘛,我仁慈的土人!现在我开始明白其中的奥秘,和你的企图,你那肮脏的诡计.跟你去伦敦?我作信差,你作大使,我的苏姗娜作你大使的书记!不,这办不到!费加罗允许".这首宣叙调描述了伯爵引诱苏姗娜而带给费加罗的痛苦.演唱时要用…种不安的语气尽力表现费加罗内心对伯爵的恐惧,同时要表现他对伯爵发出的威胁,它把费加罗的心情带到了相当愤怒的境地.在这部歌剧中,费加罗是一位非常机智,自信无比的人,同时又是'位非常滑头,也非常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当伯爵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时,他不会与上人正面冲突而陷自己于不利,他会迂_口J解决这一事端.因此,演唱这首咏叹调时,全曲总的基调是:费加罗的情绪虽已非常愤怒,但他要极度地克制自己,他不与伯爵发生正面冲突,他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暗地里给伯爵使套,揭露伯爵的阴谋.咏叹调《如果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的结构非常简单,为ABA结构.第~段和重复段落一致,重复叙说着: "如果你想要跳舞,我亲爱的小伯爵,我就为你弹吉他伴奏,如粜你进我的学校培训一下,我就叫你跳的更逍遥."演唱时要表现费加罗这样一种心思:伯爵你如果想与我争夺苏姗娜,我奉陪你剑底,如果你想和我玩诡计,你差远了,你还得向我学学.此时的费加罗对自己的智慧充满高度自信,要用一种近似甜蜜而又蔑视的121吻演唱,好似费加罗已从心理上掌控了伯爵.接下来进入对比段落,即咏叹调的第二段,该段是一个急板段落,暗示费加罗即将伯爵使出他的复仇计划:"我要使出手段,要叫你上,我一会惹你,我一会骗你,我要把你的坏主意都揭穿."针对伯爵的阴谋,费加罗决定以牙还牙,使出手段还击伯爵.演唱时,要表现费加罗对来犯之敌毫不示弱,并坚定,果敢,智慧的]口还击,直至伯爵的阴谋败露.第二首咏叹调《你不要再去做情郎》初听《你不要再去做情郎》这首咏叹调,声音那么雄壮威武,好像预示着凯鲁比诺即将结束寻欢作乐那种无所事事的日子,等待他的是享不尽的军队荣誉,像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其实这首咏叹调是表现费加罗暗示凯鲁比诺如今冉也不能寻欢作乐,军队里那无穷尽的烦恼已在等着他,是费加岁对凯鲁比诺即将面临的尴尬生活尖锐的讽刺与挖苦.该作品音乐简洁明了,那是费加罗胜卷在握的自信的音周,该作品的结构也很简单ABACA,第一段和后面两个重复段落反复述说着:"从今起漂亮的花花公子,别再玩追女人那些游戏,这种消遣已应该成为过去,自以为美的年轻骑士".演唱时要表现费加罗这样一种心思:你快离开城堡去当兵吧,我就要与苏姗娜结婚了,你就别再打扰我们俩,这里已不再欢迎你.第一插部"再没有那些鲜艳的外衣,再没有装点帽子的羽饰,和那女人的粉红面皮".演唱时要表现费加罗这样一种心思:你个倒霉蛋,玩完了吧,一切的风流韵事不再属于你了.第二插部"军队里是另一码事,穿上军衣,留起胡子,步枪在肩,车刀腰系,脖子挺直,表情严厉,一顶钢盔和一支军笛,荣誉很多却很少钱币,代替你跳起的小步舞将是脚踏着污泥,或是高山,或是深谷,狂风暴雨吹来飘去,呼啸犹如喇叭哭泣,加农炮弹不断爆炸,枪子连连射击,声声轰响在耳际."演唱时要表现费加罗这样一种心思:你今后荣誉可能很多,但你挣的钱会很少,你的日子将过得很清贫;你以前成天在女人堆里翩翩跳起三步舞,现在你将是脚踏着污泥,翻山越岭,穿越高山峡谷,你活该啊!语言要表现得非常的讽刺挖苦.第三首咏叹调《睁开你们的眼睛》该咏叹调是三首咏叹调中或许最鲜为人知的,谱例难找,演唱的人也较少,它戏剧性的夸大了费加罗的情感生活.演唱这苗' 咏叹调时,全曲总的格调是:费加罗非常不理智,他对未婚妻鄙夷不屑进而喋喋不休的诽谤,以及他对爱情的完全绝望.他痛苦地说道:"啊!苏姗娜!你叫我多么伤心!你的脸那么坦诚,你的眼那么天真,那么纯朴又迷人!啊!谁要相信女人,简直太愚蠢!快睁开你的眼睛,粗心大意的糊涂虫!留神注意那女人们,要把她们认清,要把她们仔细来认清!你把她当成仙女,那是你欺骗自己;你把她奉若神明,那是你失去理性,她像巫婆施展魔法,为让你受苦痛;像妖女柔声歌唱,为引你落水中.猫头鹰假装睡觉,是为着掠取生命;扫把星放光芒,是迷惑你的眼睛.那野玫瑰藏着刺,你骚狐狸设陷阱,那熊瞎子假慈悲,你小鸽子也无情!说谎的女教习,骗人的鬼精灵,她假装,她娇情,她不懂得爱情!那剩下的不用我再细说,你们都能看分明."演唱时要尽力表现费加罗真正地发怒了,显得歇斯底里,他对苏姗娜的谴责,语言那么的玩世不恭,简直是诽谤,报复.从以上的演唱分析可以看出,演唱中要唱出这样的~个人物形象:机智但又非常滑头,非常懂得人情世故同时又足一位遇事不够冷静,不够理智且稍欠教养的人.当伯爵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时,他不会与主人正面冲突而陷自己于不利,他会迂解决这一事端;当凯鲁比诺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剌,即使凯鲁比诺单相思也不行,他会将自己的小"情敌""赶尽杀绝",这是一个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典型;另外与苏姗娜虽然只是一小点误会,但却引起费加罗的"愤怒之情"的大爆发,费加罗对苏姗娜的爱是爱之深痛之切,同时费加罗遇事不冷静,不理智.参考文献:f11丁毅.译着.《西洋着名歌剧剧作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2][美]古斯塔夫?科贝着张洪岛译《西洋歌剧故事全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f3]南利华编《歌剧概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41樊其光.王凤岐着《歌剧艺术欣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作者简介:冉学琼,土家族,重庆,1969~-5fll,硕士,职称:讲师,毕业院校: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声乐演唱硕士)工作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声乐理论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浅析二重唱在《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表现1.1二重唱在歌剧中的地位重唱艺术是在歌剧中十分常见的,但是二重唱有着与其他演唱形式更为细腻的表现方式,而这更突出了二重唱在歌剧中所占有的独特地位、如同重奏中的每个声部由一人演奏那样,二重唱也应该是一个声部由一个人担任。
二重唱又包括同声二重唱(男声二重唱、女声二重唱)和混声二重唱。
二重唱在歌剧中所发挥出的作用,或者说是为歌表现所绽放出的光芒并不比独唱男高音或者女高音他们有所逊色,相反的,在歌剧中正是通过二重唱细試的渲染从而使歌剧更为富有情绪化,感情色彩也更为丰富。
人物与人物之间、歌曲与歌曲之间,层次也更为分明更为清晰。
歌剧的表现形式、演唱方式有许多种,而二重唱作为歌剧的一种形式,它所要表现的、展现给观众的是对歌剧最真挚的渲染力。
而女声二重唱在同音色效果中要比男声二重唱更为多见。
1.2二重唱《待到微风轻轻吹过》在《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作用莫扎特的歌剧艺术创作堪称世界音乐史的不朽之作,他创作的歌剧在歌剧史上的历史地位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是莫扎特歌剧中的颠峰之作,也是中国乐迷最为熟悉的一部,是欣赏莫扎特歌剧的入门之作,也是音乐初学者学习的典范。
在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有着多处重唱,它们对于剧情的展开及人物性格的刻画都启着重要的作用。
在第三幕的第十场罗西娜与苏珊娜写信时的这首女声二重唱《待到微风轻轻吹过》不仅是曲调优美动听,歌词也很美。
它创作于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比较规整,旋律优美柔和,而且剧中人物的音乐形象各具特色,人物内心活动得到了充分的渲染,形成鲜明的戏剧色彩,营造了完美的戏剧场面,对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进行了深刻的刻画。
歌曲的情景出现在苏珊娜与伯爵夫人商量着夜晚对伯爵的报复行动。
由伯爵夫人口述,苏珊娜代笔写下了一封情书。
它夹杂着伯爵夫人与苏珊娜各自的忧愁,伯爵夫人为伯爵的变心黯然神伤,而另一边,苏珊娜对自己的婚礼忧心忡忡。
两位女主人公通过重唱部分不同的眼神交流,肢体语言及在旋律上的渲染充分表现出了做着同一件事的两个人所怀着的不同的感情,将二重唱细腻的表现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对于歌者来说,技术、音乐、表现对把握作品的风格缺一不可,莫扎特作品正是这种创作的的典范。
因此通过此并对作品进行分析处理,就会有理有据的表现作品,准确表现人物,真实塑造人物形象、性格,使整个表演生动感人。
因此,分析《待到微风轻轻吹过》这部作品是对演唱还是对教学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第二章《待到微风轻轻吹过》剧情掌握2.1莫扎特与《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出生于二百五十多年前的音乐世家,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
他的作品体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光辉灿烂和明朗活泼的情绪,由于他从六岁开始旅行生活,使得他在旅途中的大量时间用来创作,他曾经说过:“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莫扎特的音乐语言平和易懂,形式结构清晰严谨,莫扎特的歌剧主张“诗必须服从音乐”,因而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旋律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
在其歌剧中,渗透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用歌剧的形式表现现实的人生,用音乐的手段刻画人物的心理特征,展示戏剧发展的过程。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在法国剧作曲家博马舍原作的基础上改编创作的,歌剧脚本由意大利诗人洛伦佐达蓬特改编,于年在维也纳布尔格剧院首演。
当时的欧洲处于封建社会晚期,正值法国大革命前夕,阶级对立意识非常的强烈。
《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就诞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这部歌剧取材于当时在奥地利被禁演的博马舍戏剧《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这部歌剧具有批判精祌,揭露和讽刺了以伯爵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的虚伪和骄奢淫逸的生活,颂扬了以费加罗、苏珊娜为代表的“第三等级”人民正直、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表现了“第三等级”与封建主义斗争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费加罗的婚礼》共四幕剧,歌剧的故事发生在世纪西班牙塞维利亚近邻的阿尔玛维瓦伯爵公寓,阿尔玛维瓦伯爵的仆人费加罗要与伯爵夫人的侍女苏珊娜结婚,但伯爵对侍女不怀好意,千方百计阻拦,想要将苏珊娜据为己有,由此而引发了一场斗争。
整部歌剧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精神气质,莫扎特通过诙谐的笔触对伯爵的妄念加以抨击,用细腻动人的音乐线条讴歌颂扬了第三等级人民通过自身的机智勇敢最终战胜黑暗的勇气和决心。
整部唱段结构经过了精心的构思在歌唱风格的分类、唱段分类、情绪分类、角色分类等方面都很讲究。
莫扎特通过运用当时所有的歌剧体裁形式以及音乐的各种技术手段,来完成和塑造了剧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唱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唱腔是作为人物个性表现的凝练、浓缩的形象塑造。
这些都为我们的学习与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
2.2《待到微风轻轻吹过》背景与内容《待到微风轻轻吹过》选自《费加罗的婚礼》的第三幕,故事发生在17世纪中叶西班牙塞维利亚附近的阿尔马维瓦伯爵的城堡内。
伯爵的仆人费加罗和苏珊娜正在筹备婚礼,费加罗却得知伯爵对自己的未婚妻早已垂涎。
为了教训无耻的伯爵,费加罗、苏珊娜联合郁郁寡欢的伯爵夫人设下了一个巧妙的圈套。
苏珊娜写下了一封情书,邀请伯爵夜晚在花园约会。
伯爵以为苏珊娜改变主意,愿意投入自己的怀抱便精心打扮,如期赴约,却不料四周灯光突然齐明,这位“苏珊娜”正是自己的夫人ー一罗西娜。
伯爵被当场捉住,羞愧难当,当众向罗西娜致歉。
而费加罗也得偿所愿,与苏珊娜举行了婚礼。
第三章二重唱《待到微风轻轻吹过》音乐分析《待到微风轻轻吹过》是苏珊娜与罗西娜在剧中第三幕的第十场的一首二重唱歌曲。
莫扎特以其鲜明的角色性格、精致的音乐结构、丰富的音乐语言,使得两个角色深入人心。
3.1鲜明的人物性格苏珊娜和罗西娜的二重唱反映出的人物关系和二人不同的人物特征。
3.1.1苏珊娜人物性格苏姗娜一角是剧中男主角费加罗的未婚女友,苏珊娜美丽活泼,善良勇敢,忠于爱人和爱情,不受利益与金钱的恶势力所威逼利用,反对世俗爱情观,并和费加罗、伯爵夫人一起为获得自己的幸福去努力。
得知自己即将与自己爱人结婚,但又要克服一切困难。
莫扎特通过此人物音乐形象的塑造,把一个地位低下但对生活中的一切,有着无限向往的女孩,描述的生动有趣、淋漓尽致。
以复杂的情节与严谨的音乐构思,展示了文学与音乐融合完美艺术性结合,共创歌剧艺术的伟大与辉煌。
苏姗娜有两首咏叹调,第一首是曲名为《走过来,来到我面前》在第二幕中,是叙事性为主结合抒情的咏叹调,符合苏珊娜这一聪明伶俐的人物性格,为抗争伯爵等贵族的恶势力,按计划苏姗娜欲将凯鲁比诺化妆成女孩,替她去参加约会情景时演唱的。
这首是叙事性带抒情特微的女高音作品,具有含蓄、清爽、利落、大方的人物性格,代表绝不屈服的、乐观向上的贫民女子形象。
音乐旋律的叙事性表明此时的故事情节,抒情性代表苏珊娜本身的活泼可爱的本性。
第二首咏叹调《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在第四幕,是抒情性与花腔性的作品,抒情性一直是苏珊娜的本身,花腔则是莫扎特独具匠心之笔,描写了苏珊娜的少女之情,她内心无以言表的美好憧憬和期待,充满了对甜蜜爱情感悟和对美好生活即将到来的愉悦心情。
3.1.2罗西娜人物性格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一部成功的喜歌剧。
在剧中诙谐、幽默、既轻松又多重情节交叉的特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但该剧中还有一个最难把握的角色那就是伯爵夫人,难就难在她在整部喜歌剧中一个正歌剧形象,也是剧中戏剧性焦点。
尽管她是地位很高的贵族,但爱情面前面对爱人的负心她爱与恨相互交织,也有难以诉说的苦衷和无奈,是一种及其矛盾、痛苦的伯爵夫人形象。
伯爵夫人这个角色在剧情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在她身上反映的是在封建制度下贵族阶层女性的真实的现实生活,莫扎特音乐所刻画的伯爵夫人独到之处在于,影射伯爵夫人一类贵族阶层生活中另一部分人的生活思想,具有重要的进步意识与讴歌新思想的象征意义。
《费加罗的婚礼》是“费加罗三部曲”的第二部,此时的伯爵夫人不再是《塞维利亚理发师》中那个天真年轻、貌美、机智的少女罗西娜,而作为女主人伯爵夫人,封建制度下贵族阶层女性可悲而又真实的现实生活,其实贵族阶层也有难以言表的苦衷和无奈,但她依然有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不愧是贵族阶层女性的代表。
在《费加罗的婚礼》整部歌剧中,伯爵夫人的音乐形象与整部歌剧是有所不同的。
伯爵夫人始终扮演着正歌剧的形象,咏叹调旋律优美、抒情,与整部歌剧的音乐形象大相径庭她的唱段严肃、典雅,始终充满了悲凄的力量。
这也是剧中的需要,由此这一特殊的角色的存在,才使得这部歌剧的戏剧性和冲突性具有独特的创新之处,继而丰富了整部歌剧的音乐形象。
3.2精致的音乐结构二重唱的结构一般分为音色变奏和多段综合两种方式。
一般而言,简单的歌曲型二重唱都是音色变奏,即同一旋律由不同音色各唱一次,然后再以结合的音色唱一次。
二重唱《待到微风轻轻吹过》就是如此,该曲大部分内容为伯爵夫人(女高音)口述,苏珊娜(女高音)重复演唱并记下,结合演唱的部分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如图1该部分为写完信后两人第一次音色的结合,重唱部分仅有四个小节。
接下来由两人一同读信,但是两人并不是一同读信,而是你一句我一句的读,颠覆了传统的音色变奏。
读完信后两人先后重复了两句“别的不用我多说”随后进入第二次重唱,如图2经过六个小节的重唱后,歌曲进入了尾声,又以同一旋律由不同音色各唱一次的方式演唱了四个小节,最后结束在两人一同的重唱中,如图3整首歌曲通俗易懂,简单而又不缺乏亮点,是声乐练习者初次学习二重唱歌曲很好的选择。
当然,由于音域的不同,也可以由不同的音色在不同的调性上演唱。
如歌剧《弄臣》第二幕结束时的二重唱即由黎戈莱托和吉尔达先同唱同一旋律,然后再用各自的调性进行演唱。
而多段综合在早期的浪漫主义作品中大多由宣叙调作为引子,然后再在慢板和快板的基础上将快板扩充,当音乐的长度和难度有进一步的加强和发展之后就构成了篇幅比较大的二重唱。
在普契尼的作品《蝴蝶夫人》中第一幕由四个大段组成的巧巧桑和平克尔顿的爱情二重唱就是这类的代表。
3.3丰富的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就是音乐表情达意的方式,其中包含有速度、力度、节奏、节拍、和声等多种要素。
正是通过这些要素一部音乐作品的意蕴格调,以及要表现的情感和"美",才能潜移默化的渗透给欣赏者。
送首作品的速度为小快板,音形采用了附点音符、休止符、三连音等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性;旋律比较通俗生活化,贴近日常交流的语调;旋律优美流畅,既流露出苏珊娜纯真少女的美妙纯情,又体现除了罗西娜身为伯爵夫人的典雅,音乐的通俗与优美并存,对比中有着统一,统一中又存在对比。
丰富的音乐语言为细腻的刻画出人物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第四章二重唱《待到微风轻轻吹过》演唱处理的关键要素歌唱技巧是完美表现音乐作品的基本保证,要使用不同的音色运用声音的强弱控制及快速音阶的清晰跑动等技巧来完成,准确的形象把握、声部间的平衡协调以及舞台表演等对于一首歌曲的完美表现都是必不可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