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天津生物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天津卷理综生物试题全解全析
山东刘德臣
【整体评价】从整套试题来看,体现了主干知识重点考查的理念,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其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与探究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尤为突出。
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7题)、细胞代谢(第1、2、7题)、细胞的生命历程(第3题)、细胞增殖和染色体变异(第4题)、遗传规律及基因突变(第6题)、植物激素的调节(第5题)、内环境的稳态和免疫(第7题)、细胞工程(第8题)、生态系统的功能(第9题)等。
纵观全卷,题目的难度不大,但命题的角度和考查的方法较新颖,能充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学生只有对教材充分理解了,才能在解答这些题目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也说明了本套试题的选拔性是非常突出的。
因此以课本为基础,只有吃透教材,对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做题时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一、选择题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酶的组成和功能等知识。
【解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因此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它不能为反应物供能;DNA连接酶连接的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以将组织间隙的胶原蛋白分解而使细胞分散开。
【易错警示】DNA连接酶连接的位置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很多同学对于这点知识了解的不到位,认为是连接了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从而导致做题时出现错误。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的理解。
【解析】视野中的细胞已经发生质壁分离,图中L为细胞壁,M为大液泡,N为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的部分,里面充满了蔗糖溶液;将该图中的细胞放入清水中,由于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清水的浓度,细胞会渗透吸水,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该实验能够说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而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的,即细胞膜和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不宜用作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思维拓展】在发生质壁分离时,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原生质层才慢慢的与细胞壁分开,很多同学认为质壁分离是细胞壁和细胞质的分开,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和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知识。
【解析】胚胎发育过程中同样存在着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现象;不同器官和组织中的cDNA 文库是不同的;垂体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不足引起小狗抗寒能力减弱;反射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如果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引起的应激反应就不属于反射。
【思维拓展】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衰老和凋亡与个体的衰老和凋亡是有区别的,个体衰老是体内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在幼年个体内存在着衰老和凋亡的细胞,在老年人的体内,也同样存在着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和细胞分裂过程中DNA数目的变化曲线。
【解析】a-b过程为单倍体幼苗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该过程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d过程是细胞已经受到秋水仙素的作用,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已经加倍,此时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是单倍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二倍;d-e段表示染色体加倍后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间期,进行DNA的复制;e点后细胞内有二个完全相同的染色体组,因此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f-g过程为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内的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中DNA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二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技巧点拨】在做有关染色体、DNA数量变化曲线图的题目时,要明确染色体或DNA数量变化的几个转折点的含义,如发生DNA复制的过程,DNA含量减半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变化,这样做题中就能很快得到正确的答案。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以及植物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
【解析】由题图知,当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R)表达而生长素合成酶基因(S)不表达时,长芽瘤,而当生长素合成酶基因(S)表达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R)不表达时长根瘤,说明了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高时,诱发肿瘤生芽;土壤农杆菌中的T-DNA中含有的基因能够诱发植物形成肿瘤,但肿瘤的生长与分化与自身的基因表达有关,清除肿瘤组织中的土壤农杆菌,肿瘤仍然能进行生长和分化。
肿瘤一旦发生了,在没有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培养基中也能生长。
由题中信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了生物体的性状。
【归纳总结】植物激素在调节植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的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不同的。
当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二者的比值发生改变时,会分别诱导生根或者发芽。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及遗传病的有关知识。
【解析】由图1知,H基因发生突变后形成的h基因,其BclI酶切位点消失,所以h基因特定序列中酶切位点的消失是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图2中II-1为患者,其致病基因来自于其母亲;II-2中出现了142bp、99bp和43bp,说明其含有Hh基因,则其基因型为X H X h;III-3的丈夫表现正常,而其哥哥II-1为患者,说明其基因型为1/2X H X h,则其儿子患病的1/2×1/2=1/4。
【误区警示】在解答本题时,要先对题中基因诊断出现的碱基片段对应的基因型进行转换,然后从题中的信息进行答题,从题中知,II-1为患者,则其母亲的基因型为X H X h,则II-3的基因型可能是X H X H或X H X h,则其儿子患病的概率为1/4。
如果忽视了II-3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从而得出其儿子患病的概率为1/2,导致做题出错。
二、非选择题
【答案】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及功能,涉及到内环境的成分和免疫等相关知识。
【解析】乳腺上皮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K+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与血浆相比,乳汁中特有的成分为乳糖和酪蛋白,因为这两种物质在血浆中的浓度为0,而在乳汁中含量较高;甘油三酯属于脂质,脂质合成的场所是内质网,所以合成甘油三酯的细胞器是内质网;合成乳糖的葡萄糖主要来自于血浆,还可以由血浆中的非糖物质,如氨基酸、甘油三酯转化而来;从图中可以看出,免疫球蛋白是从血浆中运到乳腺细胞中,然后分泌出去的,所以乳腺细胞不能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免疫球蛋白,在牛乳房出现炎症时,该物质在血浆和乳汁中的含量要增加,作用是与相应的抗原物质特异性的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技巧点拨】在解答本题时要结合给出的细胞图和表格进行分析,从题中的获取对做题有用的信息,从而能够正确的答题。
如本题中乳汁中特有的成分,即在血浆中不存在而在乳汁中含量较多的物质,从表格中很容易的看到酪蛋白和乳糖这两种物质,另外不能再乳腺细胞中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我们从图中看到,免疫球蛋白从血浆中进入乳腺上皮细胞,然后由乳腺上皮细胞分泌到细胞外,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答案】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细胞的融合及目的菌株的筛选及种群增长曲线的有关知识。
【解析】由题图可知,用溶菌酶处理絮凝性细菌和石油降解菌后得到去壁的原生质体,然后在PEG的诱导下发生了原生质体融合,形成了重组细胞,在再生培养基中形成新的细胞壁,通过选择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得到目的菌株。
其中溶菌酶的作用是分解细菌的细胞壁,PEG的作用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在再生培养基上只有AB融合菌能生长,说明两亲本失活部位不同,融合后活性部位互补,从而能在再生培养基上生长。
筛选目的菌株时,要求既能分泌具有絮凝活性的化合物,又能在含有石油的培养基上生长的AB融合菌。
在探究目的菌株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液的絮凝效果,这里自变量是是否有发酵液,因此还需设置不加发酵液的石油污水作为对照组。
从给出的发酵时间与目的菌相对数量和各监测目标的去除率的坐标中,我们可以看到目的菌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在40-44小时,发酵液对石油污水的净化效果最好,因为此时目的菌及其产生的絮凝活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最高。
【思维拓展】诱导细胞融合后,此时在培养基中可能含有同种的两个细胞融合在一起和没有发生融合的细胞以及异种两个细胞融合在一起的几种情况,要对这些细胞进行筛选,得到异种细胞融合的细胞,要用到选择培养基,在这样的培养基中,只有异种细胞融合的重组细胞才能生长,其他情况的细胞都不能生长,从而达到筛选的目的。
【答案】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关知识。
实用文档
【解析】从图1可以看出,在4月份时,不放牧时净光合作用产量最高,而在5-10月份,都是放牧强度为G2时的净光合产量最高,其中在这几个月份中,净光合产量最高的月份是6月份;在8月份,不放牧的草地净光合产量明显降低的原因是过多的枝叶对下层植物有遮光作用,植物衰老组织多以及缺乏肥料使牧草生长受到影响等;从图1可以看出,要使牧草净光合产量维持在最高水平,在4-10月份需要采取的措施是在4月份不放牧,在5-10的放牧量保持在G2水平。
牧草的光合作用强度可用单位时间和面积上有机物的生成量或者CO2的消耗量(O2的产生量)来表示,施用含放射性32P的肥料后,在最初在初级消费者体内检测到放射性,随后在次级消费者体内检测到放射性,次级消费者体内的放射性强度更高,所以A属于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生产者体内的32P除被消费者利用外,还有部分进入分解者体内。
【误区警示】在图2中,我们在判断谁是初级消费者时,可以根据放射性物质在动物体内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判断,也可以根据放射性物质的含量来判断,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判断;另外生产者体内的放射性物质的去路问题,一是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再一个就是生产者的残枝败叶被分解者分解。
很多同学对能量流动的过程理解不够,从而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导致做题失误。
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