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晋教版七年级上《第1章 地球——我们的家园》单元测试(卷三)(含答案)20025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晋教版七年级上《第1章地球——我们的家园》单元测试(卷三)试卷
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
1. 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形状是规则的正圆球体
B.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赤道周长约8万千米
D.地球的形状是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2)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最确切的是( )
A.天圆地方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C.球体
D.圆形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A.6731千米
B.6378千米
C.6357千米
D.6371米
2. 由于疫情,在英国伦敦留学的鲁程回到国内后,每天要在夜晚参加英国教授的线上直播教学。
鲁程不能白天看到教授的直播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
B.两地时间观念不同
C.地球自转
D.教授喜欢半夜上课
3. 地理学习,让我们掌握了地球——人类“家园”的基本情况。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数据说明了我们“家园”的()
A.海陆分布
B.质量
C.高低起伏
D.大小
(2)图中显示“家园”中,最长的纬线是()
A.赤道
B.本初子午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4. 如图,表示地球的昼与夜。
请回答下列小题。
(1)此图能很好说明晨昏线,晨昏线是一个线圈,分晨线和昏线两部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正对我们的虚线是昏线
②正对我们的虚线是晨线
③晨线表示的是由昼变到夜的界线
④晨线有可能与某个经线圈重合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图中,A、B、C三点比较,最早进入黑夜的是()
A.A点
B.B点
C.C 点
D.因地球自传方向未定,无法判定
5. 读图,完成小题.
下列关于、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欧洲,在亚洲
B.两地气候差异巨大
C.地的地方时比地的地方时早
D.两地共有一个太阳,却在不同日期看到
6.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是( )
A.赤道
B.南回归线
C.晨昏线
D.北回归线
7. 观察实验: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
转。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
(1)关于实验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
B.地球仪上,北极指向北
C.灯光能照亮地球的大部分
D.此时,光线直射北回归线
(2)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
A.四季变化
B.五带的形成
C.昼夜交替
D.影子长短的变化
8. 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各组经线中,两条经线不相对的一组是( )
A.20°W 和160°E
(1)∼(2)(2)A B A B A B
C.0°和180°
D.30°E 和60°E
(2)下列4组经线圈中,作为东、西半球分界线的是( )
A.20°W 和160°E
B.90°W 和90°E
C.0°和180°
D.30°E 和60°E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0分 )
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球的形状有了科学的认识,地球的表面积________亿,赤道
周长约________万,赤道半径________,极半径________,平均半径________.
10. 经线又被称为________,度经线又被称为________,其形状为________。
11. 地球上昼夜更替现象与地球的________(自、公)转有关。
12. 地球不停绕________旋转,叫做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________,从北极上空看呈________时
针。
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40分 )
1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 、C 两地的经纬度位置:A 地的经度是________,A 地的纬度是________C 地的经度
是________,C 地的纬度是40°S ;
(2)A 、B 、C 三地中,位于东半球的是B 地和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地。
(3)从低、中、高纬度看,D 地在______纬度;C 地在______纬度。
14.
读经纬网示意图,回答各题。
(1)写出A 点的经纬度坐标:A :________。
(2)B 位于高、中、低纬度地区中的________纬度。
(3)BD 两点都位于南、北半球的________半球(南、北),BC 两点位于东、西半球的________半
km 2km km km km 0
(4)B 点所在的纬线的长度比C 点所在的纬线的长度________(长、短)。
(5)D 点在C 点的________方向。
15. 读“甲、乙两半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图的赤道上用箭头标注出地球自转方向。
(2)甲、乙两图中,________图是东半球。
你能说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吗?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3)是________洲,是________洋。
(4)点的经度是________,纬度是________。
点位于点的________方向。
(5)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________半球。
(6
)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________带(温度带)面积广大。
16. 读经纬网图(图甲)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 点的经度是________,纬度是________。
图中A 、B 、C 、D 四点中,位于E 点东南方向
的是________。
(2)甲图中,B 点和E 点先迎来日出的是________,这一现象是由于地球的________运动造成的。
当
B 点为夏季时,D 地为________季。
这一现象是由于地球的________运动造成的。
(3)在乙图的公转轨道上,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是________(顺或逆)时针。
(4)图乙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是________。
此时抚顺的节气是________,昼
夜长短情况是白昼最________,黑夜最________。
(长或短)
A B C C D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2年晋教版七年级上《第1章地球——我们的家园》单元测试(卷三)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
1.
【答案】
B
C
A
【考点】
地球的大小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体证据
【解析】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
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解答】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2.
【答案】
C
【考点】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解答】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时间的差异,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早看到日出,英国的白天是我国的夜晚。
故选C。
3.
【答案】
D
A
【考点】
重要的经线和纬线
地球的大小
【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数据。
(2)本题考查最长的纬线。
【解答】
(1)题干图中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这些数据说明了地球的大小。
故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2)最长的纬线是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故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4.
【答案】
B C
【考点】
晨昏线的定义及特征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解析】
(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2)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解答】
(1)按地球自转方向,将到达白天的是晨线,将到达夜晚的是昏线,读图可知,正对我们的虚线是晨线;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与某个经线圈重合,②④正确。
故选B 。
(2)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进入黑夜。
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可知,图中A 、B 、C 三点位于最东的是C 点,因此C 地最早进入黑夜。
故选C 。
5.
【答案】
D
【考点】
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解析】
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上与经度相合;
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减一天.即从东十二区向东到西十二区日期要减一天;从东向西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加一天.即从西十二区向西到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
【解答】
(1)180∘(2)
解:从图中位置得知,位于亚洲,位于北美洲,两地纬度位置相当,气候差异较小;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自转,东边的时刻早于西边的时刻,因此地的地方时比地的地方时早;图中的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减一天,因而地和地的日期不同.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6.
【答案】
C
【考点】
晨昏线的定义及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晨昏线的特点及判读。
【解答】
晨昏线即晨昏圈,是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春秋二分,全球昼夜等长,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冬夏二至,它同经线交角最大,C 正确。
故选C 。
7.
【答案】
B C
【考点】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特征。
(2)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答】
(1)地球自转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在地球仪上,北极指向北;在同一时刻,灯光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此时,光线直射南回归线。
故选B 。
(2)地球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等现象;四季变化、五带形成、影子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故选C 。
8.
【答案】
D A
【考点】
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经度与纬度
【解析】
(1)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度数之和是180°,一条是东经,另一条是西经)组成的经线圈都可将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A B B A C A B D D
(2)主要考查了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答】
(1)两条相对经线的特点是度数和是180°,且东西经度相反。
故选D 。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20°W 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 以西、160°E 以东为西半球。
故选A 。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0分 )
9.
【答案】
亿.,,,,【考点】
地球的大小
【解析】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千米,赤道半径为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地球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万千米.
【解答】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结合课本图可知,地球表面积是亿;赤道的周长约是万;地球的赤道半径是;地球的极半径是;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
10.
【答案】
子午线,本初子午线,半圆
【考点】
经线与纬线
重要的经线和纬线
【解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表示。
【解答】
经线又被称为子午线,度经线又被称为本初子午线,向东为东经,用字母“”来表示;地为纬线,又被称为赤道,向南为南纬,用字母“”来表示,其形状为半圆。
11.
【答案】
自
【考点】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解析】
5.14637863576371
635763786371 5.14 5.1km 24km 6378km 6357km 6371E W N S 0E D 0∘S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解答】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
12.
【答案】
地轴,自西向东,逆
【考点】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
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的特征。
【解答】
地球不停绕地轴旋转,叫做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三、解答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40分)
13.
【答案】
【考点】
经纬网及其计算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4.
【答案】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经纬网及其计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5.
(1)略
(2)乙 (3)北美大西
(4) 东南
(5)北
(6)热
【考点】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时区的划分和地方时差的推算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
)
(2)和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从向东到为东半球,其余为西半球,据此判断,乙图位于东半球。
(3)由图可知,甲图是西半球,乙图是东半球,位于西半球的大洲主要是南北美洲,其中北美洲位置偏北,南美洲位置偏南,位于北部是北美洲,北美洲西侧是大西洋,位于北美洲西侧,是大西洋。
故是北美洲,是大西洋。
(4)在经纬网上,经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度,向西变大为西经度,纬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度,向南变大为南纬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故点的经纬度为,点位于点的东南方向。
(5)从南北半球上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上看,我国位于东半球。
(6)根据地球表面获得热量的多少,地球划分了五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以北、以南地区为寒带,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
16.
【答案】
【考点】
经纬网及其计算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
W 20∘E
160∘E 80∘S 40∘W 20∘E 160∘W 20∘E 160∘A B B A B C (E,S)80∘40∘C D
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