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和效率筑起小学数学课堂的生命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和效率筑起小学数学课堂的生命线
张仪中(龙岩市新罗区龙门开明小学):开展数学课堂实效研究有何现实意义?
吴正宪(以下简称吴):理性客观地反思过去,实事求是地面对今天,以平和的心态、科学研究的精神来分析当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大家不约而同地把问题讨论聚焦在“课堂教学实效性”上,这是大家的心声,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需要。
研究讨论“实效性”,是在继承发展、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回顾、反思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
其意义在于通过触及课堂教学更深层面的实质问题,唤起广大教师研究探索的热情,使教师在“实效性”的大讨论中更有针对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对课堂教学实效本质的再认识,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为学生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
这样的研究实践过程也必然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李春优(深圳市荔园小学)、刘胜峰(厦门市火炬学校)、余马东(长汀县古城中心学校)、封爱玲(安徽省宿州市第一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本质”指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
吴:课堂教学的实效主要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定位是否准确?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是否通过为学生创设有价值、有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课堂教学是否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是否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关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否进行了有效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是否进行了有效地评价与调控,因材施教,促进不同学生的反思与进步?是否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是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后劲?
吴明良(石狮市凤里宽仁小学)、刘景蕉(闽清县第二实验小学):课堂实效与教学质量、课堂效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吴:追求教学质量、讲求课堂效率是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本保证。
换句话说实效性的课堂教学一定有高质量的教学过程,一定是高效率的。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既要关注教师教的质量,又要关注学生学的质量,二者缺一不可。
教师要有课堂成本意识,要处理好“投入”与“产出”、“长效”与“短效”、“可持续发展”与“暂时利益”的关系。
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不能以牺牲学生身体健康为代价,不能靠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的机械训练。
这样的教学即使获得了暂时效益,长久下去,也会使学生身心疲惫,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这不是我们提倡的。
教师要在单位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用关注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施教学。
郑祥旦(大田县华兴中心小学)、潘灿阳(南安市乐峰炉星小学)、洪荣珠(沙县凤岗中心小学):落实了“数学化”课堂是否就是实效好的课堂?
吴: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应该体现在让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但是不能说只要经历了“数学化”就落实了课堂教学实效。
经历“数学化”是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面,因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个指标可以判断的。
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是数学教学有实效性的基础,但不是必然。
讲求实效性的课堂必须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关注学生的数学智慧。
我们的课堂的确出现过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比如教学过于追求外在的学习形式,追求表面繁荣的课堂气氛,没有抓住数学本质,非数学活动过多,淡化了数学思考,学生没有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要关注“数学化”的学习过程,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理解数学内涵,使学生亲身经历对现实进行数学化的过程,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用数学符号描述现象,进行推理、抽象、概括,并进行数学建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取了知识,还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富有生命活力的优质的数学教育。
陈东栋(江苏省金坛市尧塘中心小学)、王志民(惠安县小乍中心小学)、邱廷建(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齐胜利(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课堂实效是否可以根据三维教学目标分成相应的三维实效?
吴: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
新课程观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它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认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
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真正内涵。
缺乏实效性的课堂教学,首先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游离学生的实际,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应达到的实际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泛化、虚化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中,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如何整体落实三维目标,我想说三层意思:一要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
(打好数学基础)二要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出数学味道)三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讲求数学境界)
赖继红(江西省石城县大由中心小学)、慈艳(北京市中关村第四小学)、邱晓军(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学)、黄新地()、潘灿阳: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把握非常重要,请您谈谈如何预设基础性生成资源?如何把握稍纵即逝的偶发性资源?
吴:的确,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把握很重要。
首先,教师要有课程资源意识,读懂生成资源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课堂上,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实际提出具有挑战性且有价值的问题资源,引发学生的探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使生成的问题成为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资源。
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预设,为可能在学习中自然生成的资源搭设生成的平台,给生成资源以“着陆”之机。
一节课只有40分钟,哪些生成的新问题要渲染放大?哪些问题能引发有价值的再思考讨论,有可能撞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在短时间做出理性的判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机智的筛选,巧妙地运用。
与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并能触动学生交流欲望、思考兴趣的生成资源必须用好;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紧密相连并促进学生数学思考的生成资源必须用好;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的问题,只要有价值都要用好。
教师要用心、用情小心冀冀地呵护那些可贵的“与众不同”、稍纵即逝的偶发性资源,真正发挥它们的价值。
我们应精心地预设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性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运用生成,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充满智慧与活力。
李庆海(江苏省滨海县八巨镇中心小学)、陈东栋:请您谈谈如何提高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吴:情境创设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些生动活泼、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有意义的课堂学习情境令学生倍感兴趣。
但是一些看似热闹、牵强附会、缺少数学思考价值的学习情境也很令人不安和担忧。
我们不得不自问: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怎样创设数学有效学习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
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数学以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与生活保持着一定距离,创设情境就要沟通两者的联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浓浓的“数学味”。
创设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使数学活动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
创设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
数学内容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十分自然地找到现实原型,并且现实原型的引入确实能有效地增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此时的生活情境就是合适的、有价值的;如果数学内容本身没有明确的现实原型,并且从数学知识本身引入反而会更直接、更清晰,此时,直接从数学旧知开门见山地引入,简捷明了,同样能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应该善于为学生创设思维的冲突,引发深刻思考。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些都是学生智慧的火花与创造的灵感。
一个智慧型的老师,会抓住时机,进行渲染,鼓励,挖掘,使这“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的又一个平台。
总之,我认为数学情境的创设要立足数学学科本质,讲求数学思维的含量,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把握。
张新波(浙江省阳新纪元学校)、张志艳(黑龙江省大庆市乘新小学)、慈艳:谈如何提高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实效。
吴: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否有效首先是看探究或合作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是否有价值。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学生探究的出发点。
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借数学问题的魅力引发学生探究的需要,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探究数学知识注入活力。
自主探究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去探究。
面对探究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进行大胆猜想,再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进行验证,得出正确结论。
在探究中鼓励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巧妙地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反思、不断调整。
解决问题的策略。
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是分不开的。
有效的合作交流,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
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想法拿什么去与别人交流?因此,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关注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
其次,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问题解决的目标,合理敏锐捕捉合作时机,适时调控合作进程,科学评价合作效果,还要合理的组建小组人员的搭配,明确小组成员分工,组织好组内、组际之间的交流。
当然,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都需要空间,教师给学生留下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确保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质量,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落实。
黄红成(江苏省江都市邵伯镇南渡小学)、邱晓军(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学)、阙锦添(厦门海沧育才学校)、刘景蕉、李春优:提高课堂实效性应遵循哪些原则?该如何做?
吴:提高课堂实效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实事求是的原则;②关注个性差异的原则;③科学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
教学中,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融合多种教学方式;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有效捕捉、利用组织组织教学资源;多层反馈,有效调控,适当评价。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差异,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