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从学校、学校、高中到高校乃至工作,我们需要用到试题的状况特别的多,试题是参考者回顾所学学问和技能的重要参考资料。

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忙到我们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篇1《石渠记》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乃记之而去。

【解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箭:小竹。

③庥:同“休”,休息。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4分)(1) 民桥其上() (2 )逾石而往有石泓()(3)北堕小谭()(4)心乐之()【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2分)(2) 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2分)【小题3】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简要概括。

(4分)【小题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观鱼和巡游结束时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为何有这样的变化?(4分)答案【小题1】(1)桥:建桥、架桥。

(2)逾:过、越过。

(3)堕:落入。

(4)乐:以……为乐【小题1】(1)风吹动着山顶,像漂亮悦耳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2分)(2)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掩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漂浮。

(2分)【小题1】甲文:清亮幽深,鸣声多变;乙文:清亮透亮,水声动听。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1篇《小石潭记》作业(含答案)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1篇《小石潭记》作业(含答案)

第11篇小石潭记一、[2021亳州市利辛县三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琅琊溪①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

琅琊溪位于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2)佁然..不动佁然:(3)悄怆幽邃.邃:(4)但.见流出山中花但: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小石潭记》(节选)写景动静结合,其中写动景的句子是“, ”;《琅琊溪》写景虚实结合,其中(虚/实)写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 (虚/实)写山中的春意。

(4分)4. 《小石潭记》(节选)和《琅琊溪》都是作者被贬期间所作,表达的主旨有什么不同?(4分)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柳宗元D. 王维2. 《小石潭记》中描述的石潭位于哪个地区?A. 江南B. 塞北C. 岭南D. 蜀地3. 根据《小石潭记》,作者在石潭中发现了哪些自然景观?A. 瀑布和深潭B. 古树和怪石C. 清泉和小鱼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4. 《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述的是_________的景象。

5. 文中提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些描写体现了石潭周围的_________。

三、简答题6. 请简述《小石潭记》中作者对石潭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四、翻译题7. 将下列句子从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五、论述题8. 论述《小石潭记》中所体现的作者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六、阅读理解题9. 阅读《小石潭记》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

七、作文题10. 以“我眼中的小石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描述你想象中的小石潭景象,并表达你对自然的感受。

答案:1. C2. D3. D4. 清澈见底,鱼儿自由游动5. 植被茂密,生机勃勃6. 作者对石潭环境的感受是既惊奇又愉悦,体验是宁静与和谐。

7. 向西南方向望去,石潭的轮廓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时隐时现。

8. 作者在《小石潭记》中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9. 作者在文中从对石潭的好奇和欣赏,到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再到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情感经历了由外向内的转变。

10. 作文题答案略。

[注:以上内容为虚构,仅作为示例。

]。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佁.然(yǐ)隶.而从者(lì)B.珮.环(pèi) 寂寥.无人(liáo)C.清冽.(liè) 往来翕.忽(xī)D.日光下澈.(chè) 参差.披拂(chā)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皆若.空游无所依若:是。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文: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向潭西南望过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者高兴愉悦的心情。

5.仿照示例,赏析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完整版)《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⒅隶.而从.者三、填空: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________”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______ 。

本文是其中的第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是动.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四、用原文回答: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五、理解课文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A、如鸣佩环,心乐之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卷石底以出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附答案《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附答案「篇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2)潭中鱼可百许头(3)斗折蛇行(4)以其境过清【小题2】与“佁然不动”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父利其然也(《伤仲永》)B.屋舍俨然(《桃花源记》)C.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D.然胡不已乎(《公输》)【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题4】为什么柳宗元“闻水声”时“心乐之”,“坐潭上”时却“凄神寒骨”?答案:【小题1】(1)格外(2)大约(3)像北斗星那样(4)凄清【小题2】B【小题3】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小题4】柳宗元听到小石潭悦耳的水声,看到小石潭的美景,于是“心乐之”;但坐在小石潭上,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他又想到自己被贬的遭遇,于是感到“凄神寒骨”。

解析:【小题1】文言文中的词语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

“可”,应解释为“大约”;“斗”,名次作状语,应解释为“像北斗七星那样”;“清”,是“凄清”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佁然不动” 的“然”意思是“的样子”, “父利其然也”中的“然”就是“这样”的意思,相当于指示代词,指代上文提到的情况。

“屋舍俨然”中的“然”意思是“的样子”。

“吴广以为然”中的“然”是“对、正确”的意思.。

小石潭记练习题_与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_与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⑵俶尔远逝2、说明句中加横线词的词类现象。

⑴皆若空游无所依空:⑵斗折蛇行斗:蛇:⑶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⑷凄神寒骨凄:寒: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⑵“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上文哪句话相呼应:⑶描写潭中鱼静态的一句是:。

写其动态的一句是: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

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5 、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阅读训练二】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⑴水尤清冽⑵往来翕忽下列句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A、⑴伐竹取道⑵齐师伐我B、⑴乃记之而去⑵停数日,辞去C⑴不可知其源⑵其真无马邪D⑴以其境过清⑵属予作文以记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简要分析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拓展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小石潭记》全文。

〔乙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攦①之形;其旁,堡坞②,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劳而无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注释〕①梁攦(11:屋的正梁。

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

③箭:小竹子。

④疏数(CU):疏密。

⑤中州:中原。

⑥更:经历。

⑦伎:同“技” 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1、用“/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乃悟前狼假寐C、乃不知有汉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 、用现代汉语翻译“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精选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精选题含答案

4. 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 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乐、悲(由乐到悲)。 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 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 乙文论道,重在议论,观点鲜明。甲 文记游,侧重描写、抒情,请从表达方式 的角度,谈谈甲文这方面的特点。(4分 )
甲文运用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 写了小石潭的石、水以及周围的景物, 流露了“下见小潭”之“乐”、赏鱼之 乐以及看到小潭“四面竹树环合”的 “凄清”“悄怆”之情,正是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往来翕忽( 轻快迅疾的样子)
(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3)悄怆幽邃(
凄凉

(4)隶而从者(
跟随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树技 和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 齐,随风飘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 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2篇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2篇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2篇《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水尤清冽冽:___________________(2)影布石上布:___________________(3)隶而从者隶:___________________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心乐之马之千里者B、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C、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D、乃记之而去乃石性坚重1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1分)其岸势犬牙差互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B、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

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小石潭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忧深冷寂,孤凄悲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篇课文!小石潭记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屿,为,为岩。

青树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佩环一作:)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阅读题目】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竹卷( )石底以出为( ) ( ) 然不动寂寥( )无人 ( )忽幽( ) 犬牙差( )互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 文学常识填空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为为屿 B 之乃记之而去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C乃乃记之而去 D 尔尔远逝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7、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10《小石潭记》练习(解析版)

10《小石潭记》练习(解析版)
【解析】景点简介要介绍其位置及景色特点、文人墨客的游览记录等。语言简洁、通顺即可。
二、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②(我)向小石潭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0《小石潭记》练习(解析版)
第十课小石潭记
精选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篁竹(huáng)清冽(liè)佁然不动(yǐ)俶尔远逝(shū)
B.为坻(chí)为嵁(kān)心乐之(lè)往来翕忽(xī)
C.幽邃(suì)珮环(pèi)犬牙差互(cī)隶而从者(dì)
D.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答案】B
【解析】此处“乐”应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答案】C
【解析】A项应为: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B项应为: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D项应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8.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本文通过对小石潭优美、幽深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忧伤抑郁的情感。
【解析】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小石潭的清幽不为人所知与作者的人生际遇有相似之处,过于清冷的环境极易引发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清幽与作者心境的凄清形成对应,有力地衬托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含蓄地表露出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愤懑。“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这一段中,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对作者被贬后寂寞凄苦心情的曲折反映。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属于“永州八记”之一,其中“小石潭”位于永州。

2. 文章开篇描述了作者“下马观之”,表明作者对小石潭的自然景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潭中鱼可百许头”,用以形容潭水清澈,鱼儿游动的情景。

4.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小石潭的自然景致,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二、选择题1. 以下哪一项不是《小石潭记》中所描绘的景物?A. 清澈的潭水B. 翠绿的竹林C. 游动的鱼儿D. 飞舞的蝴蝶答案:D2.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了“皆若空游无所依”,这一句是用来形容:A. 潭水的清澈B. 鱼儿的游动C. 竹林的茂密D. 石头的坚硬答案:B三、判断题1. 《小石潭记》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散文。

(对)2. 文章中提到的“小石潭”位于北京。

(错)3. 柳宗元在文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对)四、简答题1. 请简述《小石潭记》中“小石潭”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答:小石潭位于永州,是一处自然景观。

其特点为潭水清澈,鱼儿游动,周围环境幽静,给人以宁静之感。

2.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是如何表达对自然美的感悟的?答:柳宗元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如“皆若空游无所依”,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五、论述题1. 论述《小石潭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小石潭记》是唐代散文的典范,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其影响深远,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研究古代散文和自然美学的重要文献。

2. 分析《小石潭记》中“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答:《小石潭记》通过描写一个小石潭的自然景致,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使得作品在有限的篇幅中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和深邃的思考。

小石潭记习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习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4题。

(10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3.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写了自己与小石潭的关系是()。

A. 爱憎分明B. 深恶痛绝C. 见仁见智D. 无可辨别答案:C2.作者为何感到“心旷神怡”()。

A. 小石潭清幽B. 鸟鸣花香C. 游人稀少D. 四季如春答案:A3.“飞泉溅玉”中的“玉”意味着()。

A. 石潭B. 水花C. 美景D. 游人答案:B4.作者对小石潭的感情可以用下列哪一个词来概括()。

A. 感激B. 喜爱C. 反感D. 惊讶答案:B二、填空题1.小石潭位于()。

答案:苏州2.《小石潭记》是哪位明代文学家所写的()。

答案:宋濂3.作者在《小石潭记》中用了哪个成语来形容小石潭的飞泉()。

答案:飞泉溅玉4.小石潭被作者称为()。

答案:胜景三、简答题1.简述小石潭为作者带来的心理变化。

答:小石潭让作者感到心旷神怡,他曾经对石潭的平凡毫不关心。

在逐渐接触后,作者对小石潭的美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小石潭产生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作者感慨于小石潭的飞泉溅玉,形容小石潭为“此石乃天下石”。

小石潭让作者感到山中妙趣横生,使他对生活和自然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体味,深入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展现出丰富的情感色彩。

2.简述小石潭的特点。

答:小石潭位于苏州,是一处胜景。

作者用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特点。

小石潭的飞泉溅玉,形成了壮丽的水景,小石潭中心的小岛更增添了亮点。

作者赞美小石潭是天下石,说明其形态具备独特之美,称之为胜景不为过。

小石潭的环境十分清幽,没有人烟,使得景色更加幽雅。

作者在小石潭的游玩中,感到心旷神怡,以此来形容了小石潭的清幽特点。

小石潭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尽管作者觉得这会破坏小石潭的幽静,但也表明小石潭的美丽与吸引力。

四、问答题1.“花径”在《小石潭记》的第一段中出现了多少次?答:一次。

2.作者如何描述小石潭的飞泉?答:作者通过“飞泉溅玉”这个成语来形容小石潭的飞泉,突出了其壮丽景色。

小石潭记试题及答案两页

小石潭记试题及答案两页

小石潭记试题及答案两页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柳宗元D. 王维答案:C2. 《小石潭记》中提到的“潭”位于哪个地方?A. 长安B. 洛阳C. 永州D. 成都答案:C3. 文中描述的“小石潭”的特点是?A. 深不可测B. 清澈见底C. 波涛汹涌D. 浑浊不清答案:B4.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动物?A. 鱼B. 鸟C. 鹿D. 兔答案:A5.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喜悦B. 悲伤C. 愤怒D. 惊讶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小石潭记》是一篇描写______的散文。

答案:自然景观2. 文中提到的“石潭”位于______。

答案:永州3.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______的景色。

答案:清澈的潭水和游动的鱼4. 作者通过______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答案:细腻的描写5. 文中提到的“潭”的特点是______。

答案:清冽、幽静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述《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

答案:《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在永州发现的一处小石潭的自然美景,以及作者对这片美景的欣赏和感慨。

2. 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绘潭水的?答案: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潭水的清澈见底,以及潭中游鱼的生动形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文中提到的“潭”对作者有何意义?答案:对于作者来说,潭水不仅是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他内心情感的寄托,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4.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四、阅读理解题(20分)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 这段文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10分)答案:这段文字描绘了潭中游鱼在清澈的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景象,阳光透过水面,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给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感觉。

《小石潭记》练习题集锦(50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集锦(50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集锦(50题附答案)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动()者()3、第一段作者从哪些反方面描绘了小石潭的美?(2分)4、“影布石上”的意思是鱼的影子投在石头上。

请结合第二段内容,说说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有哪些。

(2分)5、统观全文,小石潭合作者的遭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3分)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出()()7.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情景交融。

作者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

借小石潭的幽深冷寂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

B.第4段,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气氛。

C.作者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心情由乐到忧。

D.作者虽然贬官失意,但能苦中作乐,,寄情山水,佁然自得。

10.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优美幽静,令人向往。

如果要把小石潭开发为旅游景点,聘你为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小石潭?既要保持小石潭原有的特点,又要融进现代化的风格。

请结合译文写一篇导游词,要求既生动形象,又简洁明快。

(只介绍一个景点)(3分)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12.请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10 小石潭记一、单选题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篁竹(huáng)清冽(liè)B.为坻(chí)为嵁(kān)C.参差(cēn cī)佁然(yǐ)D.俶尔(shū)翕忽(xī)2.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如鸣珮环青树翠曼往来翕忽B.犬牙差互水尤清冽竹树环合C.明灭可见凄神寒骨悄怆幽邃D.其境过清隶而从者纷至沓来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岸势/犬牙差互D.四面竹树/环合4.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皆若空游无所依C.其岸势犬牙差互D.四面竹树环合6.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裨形胜(增益)B.彰示来者(过来的人)C.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D.五色交辉(交相辉映)7.选择与例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词语。

(1)如鸣珮环()A.鸟鸣百啭B.不平则鸣C.百家争鸣D.一鸣惊人(2)潭中鱼可百许头()A.问渠哪得清如许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C.封官许愿D.高可二黍许(3)水尤清冽()A.怨天尤人B.无耻之尤C.以儆效尤D.效果尤佳(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A.清锅冷灶B.为官清廉C.清风明月D.水至清则无鱼8.下列对本文《小石潭记》的分析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

B.采用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语言简练优美。

C.抓住小石潭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在写景中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二、默写9.名句默写。

①坐潭上,,,,。

②文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是:,。

小石潭记》练习题(有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有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有答案)小石潭记》练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直接写潭水清的语句是什么?借石潭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是什么?直接写XXX的语句:水尤清洌。

借XXX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日光下澈,XXX上。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指方向。

⑵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形容地形险峻。

⑶凄神寒骨(凄神:)形容凄凉、萧索的气氛。

⑷悄怆幽邃:形容寂静、幽深的气氛。

⑸隶而从者(隶而从:)指追随、跟随。

4.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XXX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作者XXX时的心情:喜悦、欣赏。

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凄凉、孤独。

6.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却又无处不在写水。

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表现水的清澈、明亮和静谧。

整段文字没有直接写到水,但是通过其他元素的描写来无处不在地写到了水。

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多选)A、闻水声,如鸣佩环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D、XXX远逝,往来翕忽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8.解释下列多义词:⑴环:如鸣佩环(指环状);四面竹树环合(指环绕、包围)。

⑵清:水尤清洌(指清澈);以其境过清(指清幽)。

⑶可:潭中鱼可百许头(指数量大约);不可知其源(指无法知晓)。

9.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⑴写鱼静态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⑵写鱼动态的句子:XXX远逝,往来翕忽。

⑶写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10.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潭水的清冷、四周的寂静和自己内心的忧伤。

二、阅读理解、分析11.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从XXX向西行走120步。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四面的竹树环绕,寂静无人,凄凉萧索,悄然幽深。

因为环境过于清幽,不适合久居,只能记录下来后离开。

12.回答下边的问题。

《小石潭故事》练习题(有答案)

《小石潭故事》练习题(有答案)

《小石潭故事》练习题(有答案)小石潭故事练题(有答案)1. 讲述小石潭的传说故事。

答案:据传说,小石潭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据说这里住着一个仙女。

她在这里守护着一枚神奇的玉佩,这个玉佩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愿望。

许多人来到小石潭,希望能够找到这枚玉佩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2. 描述小石潭的景色。

答案:小石潭周围群山环绕,景色优美迷人。

潭水清澈见底,碧绿的水面上漂浮着几片莲叶。

水边有一些小石头,形状各异,显得十分可爱。

潭水所处的环境非常幽静,让人感到宁静与放松。

3. 有人声称在小石潭中见到了仙女,请写下该人的描述。

答案:他说,仙女是一个美丽的女子,长发披肩,穿着一袭白色的长裙。

她站在潭边,脸庞柔美,眼神中透露出温柔和善意。

仙女的手上轻轻握着一枚闪亮的玉佩,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仙女向他微微一笑,然后消失在空气中。

4. 假如你来到小石潭,你会有什么愿望?为什么?答案:如果我来到小石潭,我会许愿能够拥有无尽的智慧和创造力。

因为智慧和创造力可以让我更好地解决问题、取得成功,也能够帮助他人。

我相信,只有变得更加聪明和有创造力,才能够更好地改变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5. 你认为小石潭故事中的仙女是真实存在的吗?为什么?答案:这个问题没有定论。

小石潭故事中的仙女存在与否很难被证实,因为它属于传说和神话的范畴。

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和看法,对于仙女的存在与否可以持开放的态度。

无论真实与否,小石潭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美好和神秘的想象空间。

6. 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段关于小石潭故事后续发展的情节。

答案:几年后,一个年轻的探险家来到小石潭,他听说过关于仙女和玉佩的故事。

他决定进入潭水中,寻找仙女的踪迹。

经过一番探索,他终于找到了玉佩,但仙女却不见了。

年轻的探险家决定带着玉佩回到原来的世界,并利用它的力量帮助他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石潭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人们慕名而来,希望能够得到仙女的祝福和玉佩的力量。

7. 你对小石潭故事有何感想?答案:小石潭故事充满了神秘与想象力,让人陶醉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练习题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坻( ) 幽邃( ) ( ) 然不动寂寥( )无人翕( )忽犬牙差( )互
二、理解性默写: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消失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三、文学常识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如鸣佩环(2)水尤清冽_____(3)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4)以其境过清______(5)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 (6)明灭可见________
(7)不可知其源_________(8)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五、翻译下列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5、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

六、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4、《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5、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6、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7、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
8、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9、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
10、小石潭的主要特征: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2、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
13、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14、对“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进行赏析?
小石潭记答案
一略二、1、答: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答: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答: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三.①抒情议论散文②柳宗元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四.五略
六、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游览的先后顺序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3、清、澄。

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

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4、“似与游者相乐”。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凄清10、全石为底、潭水清澈、竹树环合(幽静)
11、答:凄清寂静寂寞忧伤
1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3、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4、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