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钱钟书文学批评的对话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本文选题意义及写作思路 ...............................- 6 第一章 钱钟书与古代文论之间的对话性.............................- 9 -
第一节对话文学创作心理论:谈“诗可以怨” ....................- 9 第二节 对话文学创作过程论:“意、物、文”三者的关系 .........- 13 第二章 钱钟书与现代西方文论之间的对话性........................- 18 第一节 钱钟书与俄国形式主义的对话 ..........................- 19 第二节 钱钟书与英美新批评的对话 ............................- 22 第三节 钱钟书与现代阐释学的对话 ............................- 26 第四节 钱钟书与比较文学的对话 ..............................- 28 第三章 钱钟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对话性............................- 33 第一节 文学与历史的对话 ....................................- 33 第二节文学与心理学的对话 ...................................- 36 第三节 文学与禅宗的对话 ....................................- 39 结 语.........................................................- 43 注 释.........................................................- 44 参考文献.......................................................- 4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3 独创性声明.....................................................- 53 -
-1-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的整理工作,其弟子陆文虎则重点分析和梳理了《谈艺录》以及《宋诗选注·序》 中钱钟书的文论思想。通过郑氏师徒的首创性工作,开启了钱钟书诗学研究的一 片天地。
在郑氏师徒的倡议和带领下,很多文学研究方面的学者们都纷纷行动起来, 兴起了一股对钱钟书文学批评方面的研究热潮,他们主要是针对钱钟书诗学观念 中的某个单一理论范畴进行研究和发掘。这方面的成果主要有:胡河清的《钱钟 书语言研究的当代文化意义》讨论了钱钟书的语言观,李洪岩的《钱钟书先生论 六经皆史说》、林校生的《钱钟书史学观当说》讨论了钱钟书的史学观,高万云: 《钱钟书的修辞观》讨论了钱钟书的修辞观,黄志浩的《钱钟书诗学研究的现代 启示》考察了钱钟书诗学研究的意义,罗新河的《论钱钟书早期在文艺观上对五 四传统的反思》讨论钱钟书的文艺思想倾向。此外,周振甫、冀勤在 1990 年左 右编著了《钱钟书<谈艺录>读本》,这是一本注释性著作,为一般读者解读钱钟 书的诗学思想起到了“辅导”作用。另外,李清良的《熊十力、陈寅恪、钱钟书 阐释思想研究》专门探讨了钱钟书的文学阐释观,他从当下语境出发,发掘出钱 钟书文学批评的解构意识,指出了钱钟书对中国传统学术的观念的改造,主要体 现在“解构了传统思想的‘形而上等级’,亦解构了传统的道德修养与道德教化”、 “道德主体与知识主体不再是体用关系而仅仅是‘平行’关系”、“重视知识主体 性”等方面。
在该书中作者本着对钱钟书打通方法的尊重原则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掘与阐释指出钱钟书打通中西打通南北打通各学科与各个学派的宗旨与宏愿并在此基础上将钱氏的这种批评方法进行了澄清划清了与学界对钱钟书批评方法一直误读的比较文学方法的界线强调了钱钟书这种批评方法的独特性将其具体分解为以实涵虚的批评方法一与不一的辩证方法思转自圆的思维方法通过这种细化的阐释对钱学方法论进行了一种精妙的解读开拓了钱氏批评理论的阐释空间更加完善和深化了钱氏批评理论的系统建构
III
绪论
绪论
第一节 钱钟书文学批评研究现状
钱钟书是中国二十世纪重要的文艺批评家、文学理论研究家。他的文学批评 诞生于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其文体的古雅、语言的典奥、形式的自由、思想的 广博、思绪的跳跃、方法的创新,所有的这些与众不同之处都融汇在他的每一部 批评著作中。这使得他的作品在社会思想重新获得解放之后,引起了广泛的批评 研究。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直至今天,人们对他的解读从来没有停止过。 本文通过对钱钟书文学批评方面的研究材料进行整合归纳,试图将国内外对其文 学批评的研究现状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从研究角度入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 方面: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批评理论研究、文学批评方法研究。
关键词:钱钟书,文学批评,对话性
I
Abstract
Abstract
Qian Zhongshu's critics in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and its criticism of the text as the object of study, combined with Bakhtin's theory of dialogue,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Qian Zhongshu criticism. This paper that Qian Zhongshu literary critic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dialogue", it throughout into of Qian Zhongshu all criticisms writings. This "dialogue" mainly in three aspects: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of ancient dialogue, the geographical dimen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dialogue, cross-sectoral dialogue on humanistic scholarship. Through careful reading of the text of Qian Zhongshu criticism, found in his criticism of the world,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different contexts criticized the body, creating the main receiving subject, in different discourse space around oneliterary topics, and to carry out free and equal "dialogue". Qian Zhongshu, 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such a dialogue, it literary criticism very dialectic and its criticism of the text is always in an open state. Dialogue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rom to Qian Zhongshu critical practice commenced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three levels of the ancient and modern, East and West, interdisciplinary, in order to do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alogue of Qian Zhongshu criticism text.
第一节钱钟书文学批评研究现状 ................................- 1 一、 文学批评思想研究....................................- 1 二、文学批评理论研究.....................................- 3 三、文学批评方法研究.....................................- 4 -
Keywords: Qian Zhongshu; Literary criticism; Theory of dialogue
II
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II 目 录............................................................III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的检索,分别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与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中,以“主题”为检索项,以“文史哲”为查询范围,分别以“钱钟书” 和“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方法”“文学研究”等为检索词,检索年限为 “1979 到 2012”,分别得到符合条件的结果 29 条、20 条、1 条、32 条和 12 条, 除去重复结果,其中得到与本文研究对象和范围相关的共有 57 条。其中,相关 期刊论文有 45 篇,相关学位论有 12 篇。在这些研究成果中,代表性的成果主要 有:郑朝宗的《但开风气不为师》、陈子谦的《钱学论》、何明星的《〈管锥编〉 诠释方法研究》、、季进的《钱钟书与现代西学》、胡志德的《钱钟书》、莫芝宜佳 的《〈管锥编〉与杜甫新解》、焦亚东的《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 陈颖的《“对话”语境中的钱钟书文学批评理论》、罗新河的《钱钟书文学思想 研究》等著述,以下进行分别介绍。
一、 文学批评思想研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厦门大学教授郑朝宗首发,开启了对钱钟书文学批 评方面的学术性研究。之后郑氏师徒出版了《<管锥编>研究论文集》,集结了他 们关于钱钟书文学批评研究的理论成果,主要从历史、哲学等方法论角度,对钱 钟书的文学批评观念进行了挖掘与梳理。在该文集中,郑朝宗开启了对《管锥编》
分类号 I06
密级
公开
学校代码 10233 学号 10233100508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题 目: 论钱钟书文学批评的对话性
学科门类:
文学
学
一级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学
二级学科:
文艺学
学
研究方向:
文学批评学
指导教师:
孙玉生 教 授 学
答辩日期:
2013 年 6 月 4 日 学
I
摘要
通过前人的这些努力,对钱钟书的文学批评思想的阐发与研究方面的成果也 逐渐由局部上升到到整体。这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有:一、许龙的《钱钟书的诗学 思想研究》,这是一部首次对钱钟书的诗学思想进行全面梳理、阐析和总结的成 功之作。该书通过对钱钟书诗学思想发展历程的梳理,挖掘出其内在的统一性和 完整性,并从钱钟书文学思想的历史观出发,系统探讨了钱钟书的诗歌本体论、 诗人主体论、诗歌审美论、诗歌创作论等重大的诗学理论问题,指出钱钟书诗学 思想的自成一体和诗学理论的深刻透辟。该文还从当下时代语境出发,指出钱钟 书的文学批评所特有的多元文化对话与融合、开放圆通的学术视界以及“和而不 同”的平等对话原则等特点,高度赞扬和肯定了钱钟书的学术地位与价值,可以 说其研究极具开放性与时代色彩。二、罗新河的《钱钟书文学思想研究》,作者 通过对钱钟书著作的深研细读将钱氏文学思想作了整体上的规划,分成了文学本
中文摘要
本文以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的批评家钱钟书及其批评文本为考察对象,结合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钱钟书的批评方法进行了全新的解读。该文认为钱钟书的 文学批评具有一种“对话性”的特征,它贯穿于钱钟书所有的批评著述之中。这 种“对话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历史维度上的古今对话,地域维度上的中西 对话,人文学术上的跨领域对话。笔者通过对钱钟书批评文本的细读,发现在他 的批评世界中,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语境下的批评主体、创作主体、接受主体, 在各自不同的话语空间内,围绕着某一个文学话题,开展着自由平等的“对话”。 钱钟书通过这种对话性操作,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充实内心的体验,使其文学 批评极具辩证性,使其批评文本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状态。
第一节对话文学创作心理论:谈“诗可以怨” ....................- 9 第二节 对话文学创作过程论:“意、物、文”三者的关系 .........- 13 第二章 钱钟书与现代西方文论之间的对话性........................- 18 第一节 钱钟书与俄国形式主义的对话 ..........................- 19 第二节 钱钟书与英美新批评的对话 ............................- 22 第三节 钱钟书与现代阐释学的对话 ............................- 26 第四节 钱钟书与比较文学的对话 ..............................- 28 第三章 钱钟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对话性............................- 33 第一节 文学与历史的对话 ....................................- 33 第二节文学与心理学的对话 ...................................- 36 第三节 文学与禅宗的对话 ....................................- 39 结 语.........................................................- 43 注 释.........................................................- 44 参考文献.......................................................- 4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3 独创性声明.....................................................- 53 -
-1-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的整理工作,其弟子陆文虎则重点分析和梳理了《谈艺录》以及《宋诗选注·序》 中钱钟书的文论思想。通过郑氏师徒的首创性工作,开启了钱钟书诗学研究的一 片天地。
在郑氏师徒的倡议和带领下,很多文学研究方面的学者们都纷纷行动起来, 兴起了一股对钱钟书文学批评方面的研究热潮,他们主要是针对钱钟书诗学观念 中的某个单一理论范畴进行研究和发掘。这方面的成果主要有:胡河清的《钱钟 书语言研究的当代文化意义》讨论了钱钟书的语言观,李洪岩的《钱钟书先生论 六经皆史说》、林校生的《钱钟书史学观当说》讨论了钱钟书的史学观,高万云: 《钱钟书的修辞观》讨论了钱钟书的修辞观,黄志浩的《钱钟书诗学研究的现代 启示》考察了钱钟书诗学研究的意义,罗新河的《论钱钟书早期在文艺观上对五 四传统的反思》讨论钱钟书的文艺思想倾向。此外,周振甫、冀勤在 1990 年左 右编著了《钱钟书<谈艺录>读本》,这是一本注释性著作,为一般读者解读钱钟 书的诗学思想起到了“辅导”作用。另外,李清良的《熊十力、陈寅恪、钱钟书 阐释思想研究》专门探讨了钱钟书的文学阐释观,他从当下语境出发,发掘出钱 钟书文学批评的解构意识,指出了钱钟书对中国传统学术的观念的改造,主要体 现在“解构了传统思想的‘形而上等级’,亦解构了传统的道德修养与道德教化”、 “道德主体与知识主体不再是体用关系而仅仅是‘平行’关系”、“重视知识主体 性”等方面。
在该书中作者本着对钱钟书打通方法的尊重原则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掘与阐释指出钱钟书打通中西打通南北打通各学科与各个学派的宗旨与宏愿并在此基础上将钱氏的这种批评方法进行了澄清划清了与学界对钱钟书批评方法一直误读的比较文学方法的界线强调了钱钟书这种批评方法的独特性将其具体分解为以实涵虚的批评方法一与不一的辩证方法思转自圆的思维方法通过这种细化的阐释对钱学方法论进行了一种精妙的解读开拓了钱氏批评理论的阐释空间更加完善和深化了钱氏批评理论的系统建构
III
绪论
绪论
第一节 钱钟书文学批评研究现状
钱钟书是中国二十世纪重要的文艺批评家、文学理论研究家。他的文学批评 诞生于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其文体的古雅、语言的典奥、形式的自由、思想的 广博、思绪的跳跃、方法的创新,所有的这些与众不同之处都融汇在他的每一部 批评著作中。这使得他的作品在社会思想重新获得解放之后,引起了广泛的批评 研究。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直至今天,人们对他的解读从来没有停止过。 本文通过对钱钟书文学批评方面的研究材料进行整合归纳,试图将国内外对其文 学批评的研究现状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从研究角度入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 方面: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批评理论研究、文学批评方法研究。
关键词:钱钟书,文学批评,对话性
I
Abstract
Abstract
Qian Zhongshu's critics in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and its criticism of the text as the object of study, combined with Bakhtin's theory of dialogue,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Qian Zhongshu criticism. This paper that Qian Zhongshu literary critic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dialogue", it throughout into of Qian Zhongshu all criticisms writings. This "dialogue" mainly in three aspects: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of ancient dialogue, the geographical dimen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dialogue, cross-sectoral dialogue on humanistic scholarship. Through careful reading of the text of Qian Zhongshu criticism, found in his criticism of the world,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different contexts criticized the body, creating the main receiving subject, in different discourse space around oneliterary topics, and to carry out free and equal "dialogue". Qian Zhongshu, 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such a dialogue, it literary criticism very dialectic and its criticism of the text is always in an open state. Dialogue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rom to Qian Zhongshu critical practice commenced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three levels of the ancient and modern, East and West, interdisciplinary, in order to do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alogue of Qian Zhongshu criticism text.
第一节钱钟书文学批评研究现状 ................................- 1 一、 文学批评思想研究....................................- 1 二、文学批评理论研究.....................................- 3 三、文学批评方法研究.....................................- 4 -
Keywords: Qian Zhongshu; Literary criticism; Theory of dialogue
II
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II 目 录............................................................III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的检索,分别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与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中,以“主题”为检索项,以“文史哲”为查询范围,分别以“钱钟书” 和“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方法”“文学研究”等为检索词,检索年限为 “1979 到 2012”,分别得到符合条件的结果 29 条、20 条、1 条、32 条和 12 条, 除去重复结果,其中得到与本文研究对象和范围相关的共有 57 条。其中,相关 期刊论文有 45 篇,相关学位论有 12 篇。在这些研究成果中,代表性的成果主要 有:郑朝宗的《但开风气不为师》、陈子谦的《钱学论》、何明星的《〈管锥编〉 诠释方法研究》、、季进的《钱钟书与现代西学》、胡志德的《钱钟书》、莫芝宜佳 的《〈管锥编〉与杜甫新解》、焦亚东的《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 陈颖的《“对话”语境中的钱钟书文学批评理论》、罗新河的《钱钟书文学思想 研究》等著述,以下进行分别介绍。
一、 文学批评思想研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厦门大学教授郑朝宗首发,开启了对钱钟书文学批 评方面的学术性研究。之后郑氏师徒出版了《<管锥编>研究论文集》,集结了他 们关于钱钟书文学批评研究的理论成果,主要从历史、哲学等方法论角度,对钱 钟书的文学批评观念进行了挖掘与梳理。在该文集中,郑朝宗开启了对《管锥编》
分类号 I06
密级
公开
学校代码 10233 学号 10233100508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题 目: 论钱钟书文学批评的对话性
学科门类:
文学
学
一级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学
二级学科:
文艺学
学
研究方向:
文学批评学
指导教师:
孙玉生 教 授 学
答辩日期:
2013 年 6 月 4 日 学
I
摘要
通过前人的这些努力,对钱钟书的文学批评思想的阐发与研究方面的成果也 逐渐由局部上升到到整体。这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有:一、许龙的《钱钟书的诗学 思想研究》,这是一部首次对钱钟书的诗学思想进行全面梳理、阐析和总结的成 功之作。该书通过对钱钟书诗学思想发展历程的梳理,挖掘出其内在的统一性和 完整性,并从钱钟书文学思想的历史观出发,系统探讨了钱钟书的诗歌本体论、 诗人主体论、诗歌审美论、诗歌创作论等重大的诗学理论问题,指出钱钟书诗学 思想的自成一体和诗学理论的深刻透辟。该文还从当下时代语境出发,指出钱钟 书的文学批评所特有的多元文化对话与融合、开放圆通的学术视界以及“和而不 同”的平等对话原则等特点,高度赞扬和肯定了钱钟书的学术地位与价值,可以 说其研究极具开放性与时代色彩。二、罗新河的《钱钟书文学思想研究》,作者 通过对钱钟书著作的深研细读将钱氏文学思想作了整体上的规划,分成了文学本
中文摘要
本文以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的批评家钱钟书及其批评文本为考察对象,结合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钱钟书的批评方法进行了全新的解读。该文认为钱钟书的 文学批评具有一种“对话性”的特征,它贯穿于钱钟书所有的批评著述之中。这 种“对话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历史维度上的古今对话,地域维度上的中西 对话,人文学术上的跨领域对话。笔者通过对钱钟书批评文本的细读,发现在他 的批评世界中,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语境下的批评主体、创作主体、接受主体, 在各自不同的话语空间内,围绕着某一个文学话题,开展着自由平等的“对话”。 钱钟书通过这种对话性操作,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充实内心的体验,使其文学 批评极具辩证性,使其批评文本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