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
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课件展示材料,通过材料学生概括非常时期的表现)
请阅读材料:
1918年,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失去的天堂”;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基地,近一半的工厂停产,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得不到最低限度的食品;帝国主义国家也进行武装干涉,企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整个苏维埃政权陷入重重包围。
阅读材料思考,苏维埃政权成立初期为什么称之为“非常时期”?
学生依据材料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内容:
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1、非常时期——新生政权面临的“内忧外患”:
内:(1)国内武装叛乱
(2)经济情况极为糟糕。
外:(1)外国干涉军的联合进攻
(2)3/4国土被敌人所占
总之: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设疑一: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假如你是当时苏(俄)联领导人,你会怎么办?学生回答,教师简要的做一评价。
2、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政策出台:(请同学们自学掌握政策的提出及其目的)
(2)主要内容:(请同学们通过讨论填写以下表格,并且分析它的特点)(通过学生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项目主要内容
农业政策
工业政策
贸易政策
分配制度
劳动方面
情景探究:
师:情节一:1920年,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土豆和小麦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
老农似乎有所顾虑,经常四处张望。
情节二: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
师:假如你就是情节中的农民,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学生积极参与发言,教师引导深入问题)
师:那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俄国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3)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作用:①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
失误:①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②并非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探究活动:
师:经过艰苦的斗争,1920年苏俄渡过了艰难的非常时期,想一想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依然适应苏俄以后的发展呢?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材料,解决这样几个问题:(课件展示材料及问题)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相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列宁文集》
1)材料中“这一政策”指的是什么政策?
2)结合课本和材料分析这一政策实行的目的。
3)材料表明这一政策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分析原因。
师:经过艰苦的斗争,1920年苏俄渡过了艰难的非常时期,但非常政策却依然存在,导致了经济和政治上的巨大危机。
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学生分组讨论经济和政治危机的原因和表现,分成四组每组一个问题)
1、经济危机:(1)表现:(2)原因:
2、政治危机:(1)表现:(2)原因: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作简评。
设疑二:苏(俄)联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当时苏(俄)联最高领导人的你,又该怎么办?(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回答)
师:你们的选择也是伟大领袖列宁当时的选择。
当问题表现在要一碗粥、还是要理论的时候,人们通常会选择那碗粥。
你吃饱了那你就会去唱歌,如果你肚子里没食,那你只有沉默。
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因为战争后,要发展经济,没有其他的路。
(课件展示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三、新经济政策
1、背景 2 形成标志: 3 主要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建立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贸易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
劳动制
师:新经济政策的各项内容分别起了什么作用,从什么地方能反映新经济政策的“新”,我们怎么理解这一个字。
4、特点:“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工农联盟,逐步
过渡到社会主义。
(实质)
问题情境:新经济政策给俄国社会带来哪些好处呢?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小结:
5、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①实践: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
巩固工农联盟、从而巩固苏维埃政权。
②理论: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是列宁从实际出发对俄国社
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
学以致用:我们学习了两个经济政策,对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师:1.制定经济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
2.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3.要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教师补充: 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1924年1月,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苏联第一部宪法,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课件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
师小结:1924年1月21日的莫斯科,漫天的风雪席卷着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就在这一天,苏维埃政权的缔造者——列宁,已经为这个新生的政权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
苏联人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兄长,一位和蔼的领袖,一个根据实践要求为俄罗斯谋划未来的舵手。
苏联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每一个苏联人都在思索……
板书设计
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1、非常时期——新生政权面临的“内忧外患”:
内:(1)国内武装叛乱(2)经济情况极为糟糕。
外:(1)外国干涉军的联合进攻(2)3/4国土被敌人所占
总之: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2、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政策出台:
(2)主要内容:
(3)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经济危机:(1)表现:(2)原因:
2、政治危机:(1)表现:(2)原因:
三、新经济政策
1、背景 2 形成标志: 3 主要内容:
4、特点 5 对新经济政策评价
四、苏联成立
课堂反馈:
1.1920年,农民契柯夫在火车站出售一小批粮食,结果应是()
A.他受到表彰鼓励B.他的粮食被没收上缴
C.他被指定到市场出售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
2. 1921年冬季,农民契柯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
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 B.他被处以罚款
C.他只能出售其中的一小部分 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
3.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
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此后苏维埃政权()
A.采取余粮征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4.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5、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了经济命脉 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课后自我巩固:
试从背景、目的、内容、效果等方面比较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