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北国之声第三节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教学设计(推荐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第三节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教学设计(推荐
5篇)
第一篇:第一单元北国之声第三节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教学设计《北京的孩子逛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北京城市的美好风光,民俗文化,增进爱国之情。

2.通过欣赏感受歌曲的京腔京韵,培养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聆听音乐,感受歌曲中的“京味”与北京城市的变化。

2.“京味”从何而来?引导孩子从“旋律、歌词儿化音”中去发现、并模唱会成为难点。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中国气息浓厚的作品,京味儿十足,歌词都是和实际北京生活相关的内容,表现了北京的孩子对自己城市的热爱。

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三段体。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谈话导入
从北京奥运会主题开始谈起,引导到感慨北京的变化真大这个话题上。

(教师播放2008奥运会开幕式视频。


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做一个事先的准备,收集有关北京的人文古迹与现代文明建筑,师生共同交流。

例如:故宫、长城、天安门、水立方、鸟巢等,对于北京城的孩子则可以强调自主交流。

教师简单介绍北京: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

而北京建城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

北京市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254.2平方公里(中国城市第1名)。

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在历史上曾为五代都城,在从辽朝起的8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我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

传统文化有:庙宇、胡同、
四合院、中轴线、城池、京剧、燕京八景等。

(教师播放故乡的北京视频。


教师总结:祖国的心脏是北京,北京城以其独特的文化与位置名扬海外。

今天的音乐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名叫《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二、歌曲学习
1.初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词。

(《北京的孩子逛北京》音频)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对照歌词再次聆听歌曲,留意歌曲中都唱到了哪些景点和人文?并做好记录。

师生交流。

2.用富有特色的北京话朗读歌词,体会京腔京韵。

这一教学环节设计针对南方教师与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着重抓住儿化音来进行练习,例如:胡同儿、动物园儿、一份儿等。

还可以在学生朗读地基础上加上打击乐器来伴奏,以增强音乐的“动感”。

3.二度欣赏,感受歌曲的旋律变化。

师:请大家再次聆听歌曲,边听边哼唱歌曲的旋律,留意旋律有何特点,跟我们以往听到的儿童歌曲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演唱、教师伴奏、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带有着浓郁的“京腔、京韵”的旋律特点,将祖国的国粹“京剧”的音调运用在歌曲的创作上,加上这又是一首描写北京新城的歌曲,更增添了这首歌曲的地域特点与民族性,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让我们对伟大祖国又有了一份热爱之情!
4.欣赏《北京的孩子逛北京》动画,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富有“京味”特色的感觉尝试演唱吗?
三、巩固与拓展
看歌词,欣赏《故乡是北京》音频。

(歌词)走遍了南北西东,也到过了许多名城。

静静的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

不说那,天坛的明月,北海的风。

芦沟桥的狮子,潭柘寺的松。

唱不够那红墙碧瓦的太和殿。

道不尽那十里长街卧
彩虹。

只看那紫藤古槐四合院。

便觉的甜丝丝,脆生生,京腔京韵自多情。

不说那高耸的大厦,旋转的厅。

电子街的机房,夜市上的灯。

唱不够那新潮欢涌王府井。

道不尽那名厨佳肴色香浓。

单想那,油条豆浆家常饼。

便勾起细悠悠,密茸茸,甘美芬芳故乡情。

四、课堂小结
北国风光无限好,音乐作品皆动听!还有更多的音乐作品,我们今后会慢慢学习和欣赏。

第二篇: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在《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初听歌曲,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北京景观。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特点。

4.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二、三段歌词。

5.组织简短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自己认为最好听的部分”或者是“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部分”,并说出原因,教师总结。

6.请学生跟着录音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

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

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

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5.将这两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

6.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看羌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再看羌笛的图片(出示图片),介绍羌族。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

(2)集体朗读歌词,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3)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
8小节基本相同。

(4)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3.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
5.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瑶族,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3.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4.小结
教学内容:歌曲《阿喽喽》。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2.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2.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绿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

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3.学唱歌谱: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第四单元学戏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目,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剧种?
京剧《红灯记》选段、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越剧《红楼梦》选段。

(2)哪一个戏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
(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
2.新授部分
(1)介绍越剧发展历史及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2)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边欣赏边完成课后问题。

(3)欣赏《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4)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清悠婉丽。

3.演员介绍:尹桂芳
4.拓展性作业模拟演唱,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报花名》。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评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目。

欣赏《报花名》进一步感受评剧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剧种类、相关知识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并交流评剧的有关内容: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3.欣赏《报花名》:简单了解《花为媒》的剧情,感受音乐风格,介绍演唱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花木兰》。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

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3.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感受音乐风格。

5.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并了解河北梆子这种艺术形式。

6.背诵古诗《木兰辞》
7.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看大戏》。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看大戏》,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

2.学习歌曲《看大戏》
(1)初听: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

(2)哼唱歌曲旋律: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3)学生自主设计念白的节奏。

(4)完整演唱歌曲。

3.欣赏教师提供的音响材料
4.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情况。

第五单元影视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

2.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影视音乐。

2.初步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过程
1.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欣赏:播放录音听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2、介绍影视音乐的分类。

3、再次播放有关音乐,请同学们复听。

并请同学说说有关电影的剧情,教师补充。

适当介绍一下这些电影音乐的词曲作者。

4、巩固练习:再次播放录音,请同学把听到的音响与歌曲、词曲作者一一对应起来。

5、拓展练习: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影视音乐。

2.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教师简要介绍。

(2)播放录音(或电影画面),教师范唱一遍。

(3)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学唱乐谱,注意弱起节奏的准确性,强调进入时的整齐。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唱熟歌曲第一段。

(5)学唱其余两段歌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欣赏电视剧《大宅门》音乐选段《迎春》《纸风车》,电影《英雄》音乐选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进一步提高学生演唱二声部歌曲的能力。

2.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音乐小编辑,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乐曲的能力,能注意到乐曲在配合画面时的相辅相成作用,并能创造性地进行包括模拟“音效”在内的配音。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欣赏《迎春》《纸风车》
(1)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感受。

(2)教师介绍乐曲是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配乐,介绍《大宅门》剧情。

(3)播放《大宅门》片段,边看边欣赏音乐。

(4)请学生谈一谈这两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以及它们在电视剧中所起的作用。

(5)教师总结。

3.欣赏《风》
(1)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感受。

(2)教师介绍乐曲是电影《英雄》的配乐,介绍《英雄》剧情。

(3)播放《英雄》片段,边看边欣赏音乐。

(4)学生谈谈这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以及它们在电视剧中所起的作用。

(5)与《迎春》《纸风车》相比,这三段配乐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首作品?
(6)教师总结。

第六单元环球风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卡普里岛》;反复记号:D.C.Fine
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明朗的声音演唱《卡普里岛》。

2.初步了解意大利民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1.欣赏《我的太阳》等意大利歌曲,感受《我的太阳》等意大利歌曲热情、明朗的特点。

2.学唱《卡普里岛》
(1)教师出示卡普里岛的图片或录像感受风景。

(2)欣赏歌曲并回答(参考答案:情绪欢快、热情、明朗)。

(3)视唱第一乐段歌谱。

(4)完整地演唱第一乐段,然后唱歌词。

(5)对比一、二月段,认识反复记号。

3.介绍意大利的音乐文化
4、欣赏《图兰多》、长笛独奏《威尼斯狂欢节》片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管弦乐合奏《羊肠小道》;电子合成器与乐队《桑托尼》。

教学目标
1.能感受管弦乐合奏《羊肠小道》各乐段的情绪并能联想到乐曲所描绘的情景。

2.初步了解现代音乐家雅尼和他的音乐《桑托尼》。

3.初步了解美国大峡谷和希腊的小岛桑托尼。

教学过程
1.欣赏管弦乐合奏《羊肠小道》
(1)初听乐曲,交流音乐模仿的声音以及自己的感受。

(2)复听乐曲,初步记忆“行进”“歌唱”主题,分辨乐曲三部分的音乐结构。

(3)完整地欣赏全曲,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感想?
2.欣赏电子合成器与乐队《桑托尼》
(1)学生欣赏并回答他的演奏乐器。

(2)再欣赏一遍,听一听,两个乐段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乐段辉煌,好像在叙说着桑托尼的悠久历史,第二乐段很优美,好像在表现桑托尼面临大海的优美风光。

3、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有关世界各地的音乐,组织音乐活动《环球之旅》。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已知的世界各地音乐。

2.培养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引入:全体同学演唱《环球之旅》。

2、第一站我们先去日本和澳大利亚。

(1)介绍日本和澳大利亚,演唱《红蜻蜒》和《剪羊毛》,了解
日本、澳大利亚的著名音乐。

日本:著名的民歌有《樱花》《四季歌》《拉网小调》等。

澳大利亚:民歌有《剪羊毛》《和玛蒂达跳舞》等。

(2)演唱《红蜻蜓》和《剪羊毛》。

3、第二站将带我们去看看法国和英国的著名建筑,听听他们的音乐。

(1)介绍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和英国的大本钟。

(2)介绍法国著名音乐:《马赛曲》及法国的民歌《在阿翁大桥上》。

(4、第三站为大家介绍俄罗斯和意大利的音乐和名胜。

(1)介绍俄罗斯莫斯科的教堂和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

(出示两组图片)
(2)介绍意大利音乐作品如亨德尔的《弥撒曲》、莫扎特的《安魂曲》、贝多芬的《D大调庄严弥撒》等。

(3)介绍俄罗斯的音乐《伏尔加船夫曲》《三套车》、《天鹅湖》《胡桃夹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灯光》等。

5、独唱《红蜻蜓》《卡普里岛》《剪羊毛》《桑塔露琪亚》等歌曲,结束我们今天的环球之旅。

果》。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唱歌《捧一束鲜花献给你》【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体会和表现音乐作品中积极健康的音乐风格,运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演唱方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音乐--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谈谈你们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

2、新授内容
(1)初听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2)再听:歌曲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3、学唱歌曲
(1)根据学生情况,或小组学习、或教师教唱、或学生试唱歌谱、或利用课堂乐器演奏旋律等等。

(2)教师应注意把握歌曲的几个重点:切分音的准确、休止符的掌握。

歌曲的高潮部分最后,注意演唱方法,不要喊唱,注意保护学生在变声期的用嗓卫生。

4、分析、处理歌曲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完成教科书上的两个问题。

高潮部分,音区处在高音区,旋律的起伏比较大,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感激之情。

5、作业
复习歌曲,收集有关感谢老师的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爱米兰》《老师在绿荫中走》)。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老友进行曲》【教学目标】
1、欣赏《老友进行曲》,感受乐曲轻快、优美的旋律。

2、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通过想象,描述各段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景。

3、小组合作,创编一个乐段或部分旋律的图形谱,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欣赏乐曲《运动员进行曲》(或者教师播放学生集会、发奖、下操时常用的进行曲风格的乐曲)。

师:乐曲的曲名?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2、完整初听《老友进行曲》
师:乐曲的速度、节拍?
生:速度不快不慢,适合行进;四四拍的节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是由德国作曲家卡尔·泰克根据自己儿时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而创作的管弦乐曲。

音乐欢快、活泼,表现了与朋友在一起时欢快的心情。

4、分段欣赏
(1)第一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速度、力度?再听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谱例,随音乐哼唱主题的第一旋律。

提问:主题的第一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2)第二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速度、力度与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情绪上又怎样的变化?教师出示谱例,了解音乐要素(音型、音区)对音乐的影响。

(3)第三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第三部分与哪一部分相同?(4)总结曲式结构三段体:ABA
5、补充欣赏
欣赏《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或者播放建国50周年庆典录像,8000少先队员组成的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背景音乐由1200名军乐团队员吹奏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提问: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感受?(骄傲自豪、振奋人心)欣赏电影片段《闪闪的红星》中的《红星歌》。

学生讨论观看后的感受。

教师播放建国50周年庆典阅兵式录像,解放军海陆空仪仗队、各兵种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的画面,背景音乐是军乐团吹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教师总结:这些乐曲都具有进行曲的特点,适合队伍在行进间演奏。

还有一类进行曲适合在音乐会上欣赏,除了具有进行曲雄壮的特点外,还具有活泼、轻快、舞蹈性的特征。

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巡逻兵进行曲》等。

6、小组合作,为乐曲创编图形谱。

可根据学生情况为某一段落创编图形谱。

可以哼唱主题与打击乐伴奏相结合,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的第一乐段伴奏;可以运用吹奏乐器演奏主题的第一旋律或哼唱主题,用打击乐器为第二乐段伴奏等等。

【课后反思】
第三篇:第一单元___北国之声(共)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鸿雁》《驯鹿》《冬猎》,让学生感受北国的美好风光,了解月琴、柳琴的基本音色和表现手法。

2、用充满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律的行进特点以及二声部的和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用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律的进行以及二声部的和谐。

2、熟悉月琴、柳琴的音色、表现手法。

难点:在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二声部合唱时,声部要准确,声音要和谐。

教学准备:
(一)教具:钢琴、录音机或VCD机、有关乐谱及卡片。

(二)图片、音像资料:月琴、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歌曲录音带或伴奏带、乐曲录音带或VCD光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

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