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汇兑损损益及其账务处理(详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兑损益
产生的原因:我国境内的企业一般是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可以外币计量,但在会计期间终了时需要按照人民币汇率折算成人民币,以反映企业的真正经济利益流动情况。

汇兑损益是指涉及外币的经济业务在向记账本位币折算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折算差额。

按照折算差额产生的正差和负差,分为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规定,汇兑收益要计入收入总额,而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资产成本和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的部分外,可以税前扣除。

新会计准则会计科目——6061 汇兑损益(原准则科目——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金融)外币货币性项目因汇率变动而形成的收益或损失。

二、本科目一般无明细科目。

三、汇兑损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本科目借方反映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损失,贷方反映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收益。

期末,“外汇买卖”各外币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应按照期末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

按照期末汇率折合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外汇买卖——记账本位币”科目余额之间的差额,如为贷方余额,借记“外汇买卖——记账本位币”科目,贷记本科目;如为借方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外汇买卖——记账本位币”科目。

四、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汇兑损益核算和结转:
一、汇兑损益结转的范围
(一)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
(二)以可确定金额的外币货币收取的资产或偿付的负债(应收、应付往来或借款等)
(三)实收资本、损益类科目不需期末调汇
二、汇兑损益产生的情形
(一)兑换外币也就是在购汇或者结汇后产生
该种情形下的汇兑损益直接产生于每笔业务实际发生时,计入记账凭证中:
如$1000结汇:记账汇率6.2 即期汇率6.26
借:银存$1000*6.26=¥6260
汇兑损益¥60
贷:银存$1000*6.2=¥6200
或者:借:银存¥60
汇兑损益¥60
(二)会计期末对外币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按期末
汇率调整在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汇率变动
而引起的外币货币性资产或负债价值发生变动所产生的损益。

该种汇兑损益于月末一次记账结转。

见以下科目余额表:
汇率调整.xls
(双击进入)
1银行存款科目
借:银存1306.47
汇兑损益1306.47
2应收外汇账款科目
借:16782.44
汇兑损益16782.44
3应付外汇账款
借:应付外汇账款582.67
汇兑损益582.67
注:以上凭证科目需做到末级,在此省略按照总账科目余额做帐
(三)外币报表折算
三、汇兑损益结转的时间
(一)购汇、结汇的业务在凭证入账的分录中同时结转汇兑损益
(二)期末需结转汇兑损益的科目在月末最后一天结转
四、期末汇兑损益结转步骤
(一)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查月末最后一天公布的外汇中间价
(二)计算所有需结转汇兑损益科目的外币余额
(三)各科目外币余额乘月末中间价,得出月末各科目应有本位币余额
(四)应有本位币余额与账载本位币余额的差额则为本月应结汇兑损益
关于汇率:
企业选用汇率有二种,一种是变动汇率,就是每次业务当时的汇率,一种是固定汇率,就是每月一日时的汇率作为当月全部业务的汇率。

(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固定汇率)。

通常企业有直接出口业务操作退税系统,则发生时按即期近似汇率(即当月第一个正常工作日的基准汇率)。

月未外币余额按当月最后一个正常工作日的基准汇率进行调汇。

注意,年终一定要对企业年未外币余额按12月未的基准汇率进行调汇。

对企业外币货币性项目来说,是可以选择使用即期汇率或即期近似汇率记帐.但实际工作中,税局要求免抵退中的出口额与企业记帐的收入一致.同时税局要求免抵退中外币以当月第一个正常工作日的外汇中间价为折算率.所以,采用免抵退的出口的企业当月记帐也就采用了当月第一个正常工作日的外汇中间价为折算率(即期近似汇率),其它企业可以自由选择,在一年内不得随意变动.但,如外币汇率有波动,就会产生2008年11月初的1美元存款可换6.8288元人民币,到月未1美元存款能换6.8349元人民币.所以,企业要客观反映该月
财务状况的话,就需要按月未的汇率做调整.并确认0.0061的汇兑收益,反之,确认损失.所以非免抵退企业最好选用月末的即期汇率调整汇兑损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