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语文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语文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
1. (1分)(2017·杭州模拟) 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________ , 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②________ , ________。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③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________ , 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李煜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了如江水般绵绵无尽之愁,同样写愁,李清照在《武陵春》表达浓郁难载之愁的诗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⑤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的诗句“________ ,________”,表达久别重逢,机会难得的心情。
⑥一位父亲叮嘱参加中考的儿子:无论考试结果如何,都应该拥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________ ,________”的旷达胸襟,不要因为外部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忧伤。
二、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
2. (8分) (2017八下·平邑期中)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
3. (12分)口语交际。
李双江17岁的儿子李天一因轮奸罪被捕,社会对此议论纷纷。
对此你想到了什么?有何看法?请就此写一篇短文,不少于200字。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
4. (25分) (2017七下·荣成期中)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老师!老师!
阎连科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
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
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
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
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
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
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
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
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
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
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
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
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
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
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
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辞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
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ào dié,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
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
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
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
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
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1)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
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
(2)请说说文章题目“老师!老师!”有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
(3)结合文章,理解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4)作者说,就是觉得老师伟大。
结合全文,说说张老师的“伟大”表现在哪里?
(5)从文中任意选择一处比喻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5. (25分) (2020七上·安徽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讨分数的人
徐慧芬
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有什么事吗?”
他期期艾艾地说:“我——我能到你的办公室去说吗?”我点点头。
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为什么只有65分呢?我看他这张还没我的好呢,他都70分呢。
”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
啊,原来是来讨说法的。
这是一张美术作业,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
这算是期中考试了。
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分析:“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画偏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吗?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送你5分呢?”
“你表扬过我的,说过我画画蛮好的。
”
“啊,我表扬过你?”
“是的,你表扬过我两次,一次画素描头像,你说我暗部画得蛮透气,没有闷掉。
还有一次画水彩,你说我天空染得蛮透明,没有弄脏。
”
“可是这次你只能得65分呀,再说这是考试,老师应该公正,是不是?”
“可是我这次已经向我爸说过我美术考得不错的,否则老爸要说我吹牛,又要打我的……”
“65分已经超过及格线了,以后再努力一下就是了。
”
“不不不,老师,我只好实话告诉你,这次期中考,几门主课我都没考好,语文65分,英语刚及格,数学只得了55分。
我爸气死了,用皮带抽我,用脚踢我,说我没有一门考得像样,我说我副科蛮好的,美术至少能考70分……老师,你看——”
他撩起一条裤腿,露出了几条青紫的伤痕。
我不再多说,拿出一张宣纸,让他重画一幅。
半小时后,我用朱笔在他的画上写了个“70”,很醒目。
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我含笑。
多年以后……
我在地铁月台上等车,一旁座椅上一个男子向我微笑行注目礼,而后站起来说:“您不是教我们美术课的老师吗?”
“你是?”我记不得他是哪位了。
他说:“我就是那个向你讨分数的学生呀!”于是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幕。
月台上,我俩相互把上述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
我问他现在在哪里工作,他说了一家公司的名称。
“那么,你现在是否经常向你的老板要求加薪?”我和他开起了玩笑。
他笑了,有些腼腆地说:“我们公司人不多,我当家。
”
“啊,那你就是老板了,你后来学的什么专业?”
“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搞软件设计。
”
“你过去数学好像不怎么好的,怎么选了这一行?”
“老师,你还记不记得,那次在你办公室里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像你这么聪明,想得出讨分数的人,怎么可以数学不及格?”
我说过吗?记不清了。
可是他却一直记着,并为此改变了自己。
(选自《青年博览》2016年第9期)
(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
(3)文中写父亲简单粗暴的对待男生有什么作用?
(4)你是怎样看待文中男生讨分数的行为和老师处理这件事的做法的?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五、对比阅读 (共1题;共16分)
6. (16分)(2020·广州模拟)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噱。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而,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愿王孰计议之也。
”惠王曰:“善。
”乃止。
(选自《战国策》)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赵且伐燕________②愿王孰计议之也。
________
(2)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请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7. (5分) (2017八上·满洲里期末) 题目:校园一角
入校三年,对你每天学习生活的校园一定很熟悉吧,请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适当的说明方法,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你的学校,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
要求:①作文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②文中不得出现校名,若用校名、人名。
③有真情实感,叙述说明具体生动,内容丰富。
④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
1-1、
二、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
2-1、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
3-1、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
4-1、
4-2、
4-3、
4-4、
4-5、
5-1、
5-2、
5-3、
5-4、
五、对比阅读 (共1题;共16分)
6-1、
6-2、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