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麻曼荼罗供式 (1卷)〖 日本 证空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 2622
當麻曼荼羅供式
沙門證空記
先道場莊嚴。
供物百味。
或四十八種。
令一人送行洒水。
次大眾列立。
下□為先。
無言行道三匝。
各執華筥。
次正面列立。
四智讚唱之。
先後鐃□。
四智讚
唵縛曰羅。
薩怛縛。
僧^8□羅賀。
縛曰羅。
囉怛曩。
摩弩怛□。
縛曰羅。
達摩□耶柰。
縛曰羅。
羯磨。
迦嚕縛婆(打)。
次總禮伽陀。
大眾列立誦之。
伽陀畢後。
展坐具。
大眾同時。
三禮。
五禮投地也。
先請彌陀入道場。
不違弘願應時迎。
觀音勢至塵沙眾從佛乘華來入會。
次導師進佛前。
從伽陀同音進佛前三禮登壇。
塗香燒香等如例。
伽陀終鳴磬(一丁)大眾三禮始之。
導師蹲踞無禮。
次四箇法用。
下座大眾同音和之。
唄
如來妙色身。
世間無餘等。
無比不思議。
是故今敬禮。
如來色無盡。
智慧亦復然。
一切法常住。
是故我歸依。
散華(同音)。
願我在道場。
香華供養佛。
天地此界多聞室。
逝宮天處十方無。
丈夫牛王大沙門。
尋地山林遍無等。
香華供養佛。
梵音
十方所有勝妙華。
普散十方諸國土。
是以供養釋迦尊。
是以供養諸如來。
出生無量寶蓮華。
其華色相皆殊妙。
是以供養大乘經。
是以供養諸菩薩。
錫杖
手執錫杖。
當願眾生。
設大施會。
示如實道。
供養三寶。
設大施會。
示如實道。
供養三寶(三振)。
以清淨心。
供養三寶。
發清淨心。
供養三寶。
願清淨心。
供養三寶(二振)。
三世諸佛。
執持錫杖。
供養三寶。
故我稽首。
執持錫杖。
供養三寶。
故我稽首。
執持錫杖。
供養三寶(三振)。
佛名
南無恭敬供養。
三尊界會。
哀愍攝受。
護持大眾。
次式文。
導師所作。
表白(金一丁)。
敬白釋迦彌陀。
十方諸佛。
無量壽甚深妙典。
一代八萬四千教門。
觀音。
勢至。
普賢。
文殊。
地上。
住上。
諸大薩埵。
阿難。
目連。
聲聞。
緣覺。
梵釋。
四天。
龍神。
八部。
大日本國。
三千七社。
和光同塵。
神祇冥道。
殊者曼荼羅中。
諸尊聖眾。
內證三身。
凡位。
聖位。
迷悟諸類。
胎生。
卵生。
自界他方界權者。
實者。
乃至盡虛空法界一切三寶而言。
方今。
大和國當麻寺。
王孫子建立之梵字。
役行者練行之靈地也。
行者修孔雀明王祕法。
祈興法利生□驗。
是以大法成就。
故中將女。
參籠而發大願曰。
見生身彌陀生安養極樂。
爰無量壽佛。
觀音菩薩。
即自來。
以蓮絲織觀經曼荼羅。
調絲。
出水。
染五色。
取^8□。
入油。
挑一燈。
依之觀音大士。
為織女。
淨土依正顯妙體。
誠奇妙甚絕也。
豈非凡夫所作乎。
然則。
依生身見佛發願故。
是佛曼荼羅也。
彌陀如來自調。
又織觀經一部文義。
故是法曼荼羅也。
妙文釋義是明也。
又可謂。
一切三寶曼荼羅也。
諸佛法僧功德。
無有漏。
又可謂。
周遍法界曼荼羅也。
森羅萬像。
因果。
善惡。
共攝之。
是往生極樂之灌頂也。
所以明如執明鏡。
自見面像。
教易往要道。
直至行足。
明鏡者眾生。
見影者念佛。
面像者來迎也。
而日本曼荼羅者。
織蓮絲作定散機。
震旦善導和尚觀經疏者。
顯念佛三昧。
天竺毘舍離無量壽者。
表臨終來迎。
此三重要門。
從月支震旦。
遍聚和州之內。
專為國土之風。
今宿緣甚厚而遇此變相。
願生極樂。
於戲幸乎。
是故述五門讚靈像。
仰三尊期來迎。
唯願曼荼羅中。
諸尊聖眾。
哀愍納受。
悉知證明矣。
第一。
明曼荼羅中央法門者。
中央八重。
是非娑婆化儀。
西方九品。
偏為極樂依正。
四十八願莊嚴之淨土。
十方眾生得生之寶國也。
廣大寬平奇妙之寶林。
五濁凡夫安養之本家也。
有一僧。
指授於玄義。
棄大小聖者。
專取障重凡夫。
織顯於色相。
攝善惡機而故教別願他力也。
從日觀至第六重。
建立于地上。
而顯依正飾。
至第七重。
以三尊光。
莊嚴於宮殿。
標因果位。
第八重者。
唯以佛光。
顯果位來迎而離因分。
飛行位者。
定散二法。
五義三段。
皆飛行虛空。
是則表住立空中攝取。
簡修因感果修行業也。
玄義八段即中央八重也。
共彌陀之方便。
同生身之變作而已。
誠聞如來之正說。
預三尊來迎。
稱彌陀之名號。
遂九品託生。
曼荼羅利生所期在之。
別所求淨土安身無疑。
仍讚嘆變相深意。
當仰往生有誠。
伽陀曰
一切佛土皆嚴淨。
凡夫亂想恐難生。
如來別指西方國。
從是超過十萬億。
念佛。
第二。
明曼荼羅右緣起者。
即是觀無量壽經序分也。
一代出世緣起以此經為體。
諸佛說教由來從觀經發起。
禁父則一切眾生貪欲也。
其欲心所窮。
無過殺父執王位。
禁母則一切眾生瞋恚也。
其瞋心所剋。
無過害母致於逆。
以此眾生貪瞋。
顯彼佛化慈悲。
依之禁父禁母苦界。
娑婆之詐親而。
磨心劍。
易往易行願力之淨土。
不退而拂細塵。
厭五苦者。
出穢惡之迷闇。
欣西方者。
必入安樂之淨域。
韋提進逢如來出世。
言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
三世諸佛難化難度眾生故也。
世尊既以方便善巧。
宣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四十八願消除業障重罪故也。
彼顯行緣花□。
薰去此不遠之□。
世戒行露色。
灑廣說眾譬之□。
我等曠劫以來。
流轉生死故。
不覺往生極樂之眾譬而深執凡夫。
不厭穢土故也。
今如執明鏡之覺悉開。
自見面像之形拜之。
惡緣皆離。
淨境親觀。
雲晴如遇月。
蓮生如掬水。
何況以釋迦一代之化前。
納觀經一會之法門。
執鷲峰說教之化益。
為西方彌陀之別願。
曼荼羅緣起顯從之。
無量壽聖化。
專攝迷。
仍讚嘆。
禮拜。
歸命渴仰。
伽陀曰
往昔迦葉說法處。
今來法起作佛事。
卿懇西方故我來。
一入是場永離苦。
念佛。
第三。
明曼荼羅左緣定善者。
韋提能請定善。
顯十三觀。
釋尊所說眾譬。
作法界體。
日者照臨世間。
破眾生闇夜。
水者出沒娑婆。
為眾生依怙。
極樂寶土。
莊嚴無量而十方眾生一念託生。
寶樹寶林華葉具足而三千世界。
一切映現。
寶池具八味。
為凡夫惠命。
樓閣別五百。
造凡夫生處。
華座明除苦惱法。
摧流轉之生。
形像教念佛三昧。
令獲現身之益。
六十萬億身量者。
顯觀法成就機前。
八萬四千光明者。
照稱念我名心中。
觀音戴彌陀。
專歸師德。
勢至掌光明。
遍動十方。
普觀教一切眾生之本家。
雜想傾三尊迎接之金蓮。
彌陀名號相續念者。
化佛菩薩眼前行。
或與華臺。
或授手。
須臾命盡佛迎接。
普勸同生知識等。
專心念佛向西傾。
亦下織石者。
十三觀智水之極。
水所剋。
必為石。
萬德之果。
報身之智精。
念佛而為體。
今以水喻萬行之智慧。
以石為本願之念佛。
一聲十聲皆生極樂。
三念五念齊離生死。
仍致歸命渴仰。
應禮拜讚嘆。
伽陀曰
彌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攝。
當知本願最為強。
念佛。
第四。
明曼荼羅下緣散善者。
上品上生三心。
示即便往生之安心。
九品正行三福。
作當得往生之受法深心因果之智解。
明一千化佛之來迎。
但發無上之道心垂五百化佛之引接。
小乘戒行。
持犯不定而依彌陀願力生極樂寶剎。
無眾過患善根。
迴向而見聲聞聖眾得蓮華尋開。
緣起一段者。
是二十一行。
四百十三字也。
時代者。
人王四十六代孝謙天皇。
年號者天平寶字。
癸卯七年。
選相生吉曜。
彰季夏下旬。
一夜三時之內織依報正報妙相。
一丈五尺之間。
攝世間出世因果。
不造。
不畫而織顯故。
緩慈悲智慧。
雙標二意。
不朽不沒而常住故。
依本願他力。
止住百歲也。
是故。
作東岸西岸。
中央度往生之橋。
為火河水河。
三心湛貪瞋之流。
所以釋云。
彼佛因中立弘誓聞名念我。
總來迎。
不簡貧窮將富貴。
不簡下智與高才。
不簡多聞﹐持淨戒。
不簡破戒罪根深。
但使迴心多念佛。
能令瓦礫變成金。
曼荼羅利生如此。
今為隔凡聖位。
二品之間織一部緣起。
凡一日一夜三品戒行。
見彌陀生寶池。
四十八願三尊迎接。
於淨土證小果。
聞十二部經。
滅一千劫輕罪。
稱本願名號。
除五百萬劫罪。
以善知識力。
地獄猛火自去。
雖五逆罪機。
金蓮日輪自現。
亦下緣自開九品橫識之。
一切眾生。
一位往生故也。
是以謗法闡提悉生。
十惡眾罪無漏。
一入是場永離苦。
此言誠哉。
仍應奉歸命禮拜。
伽陀曰
終時正意念彌陀。
見佛慈光來照身。
乘此彌陀本願力。
一念之間入寶蓮。
念佛。
第五迴曼荼羅供法輪。
願臨終來迎者。
彼聖武天皇大佛者。
隨機罪福隱顯不定也。
或有罪重而見山岳者。
或有障深而見河海者。
懺悔於其罪相。
皆依今生造惡。
然今曼荼羅者。
昔本願中將女。
為轉五障之女身。
開三身之覺。
書寫千卷之經王歸命西土之佛陀。
即入此靈場。
自作願云。
我於此佛閣。
不見生身彌陀。
雖壽終此處。
不出伽藍之門閽。
感應忽至。
禪尼獨來織顯此變相。
留在于末代五百餘歲。
十方法界一切眾生。
其見是同。
雖罪障有其淺深。
皆是見淨土依正。
因之。
遇者皆感滅罪生善之益。
見者同成見佛聞法之緣。
此變相是生身如來也。
真假一同而形像即真佛也。
此靈像即極樂彌陀也。
淨穢不二而娑婆即淨土也。
今雖末世末代不簡善人惡人。
皆有見佛之義。
豈不心生歡喜乎。
然則中將局。
感得此曼荼羅後。
寶龜六年。
三月十四日。
臨終正念而令遂往生。
二上獄。
化佛側現。
葛木峰。
紫雲遙聳。
以午正中。
端坐取終。
凡一期奇特。
死後瑞相。
屢勘辨之。
不遑毛舉。
爰昔中將女。
拜而遂往生。
變相現在于今。
我等拜之。
無替于昔。
待得臨終之來迎。
亦以可同于昔。
可憑。
終焉之夕。
二上獄化佛。
不替而顯柴戶。
葛木峰紫雲如古而聳我□。
誠日本一州。
往生純熟。
朝野遠近。
同歸西方。
夫三光為彌陀。
此國名日本。
各州受生人。
專念彌陀。
本朝全身類。
應願往生。
天神地祇守之。
佛法僧寶隨之。
故勤修曼荼羅會之梵筵。
欣慕西方極樂之往生。
仍稱彌陀名號。
禮生身變相。
伽陀曰
自作善根他人福。
一切合集皆回向。
晝夜精勤不敢退。
專心決定見彌陀。
念佛。
六種回向。
回向。
願以此功德。
六種回向。
供養淨陀羅尼一切誦。
敬禮常在三寶。
敬禮一切三寶。
我今歸依。
釋迦彌陀。
今日所獻。
香華燈明。
百味餚□。
種種莊嚴。
三業禮拜。
三輪清淨。
恭敬供養。
大慈大悲。
哀愍攝受。
願於生生。
以一切種。
上妙供具。
供養無量。
無邊三寶。
自他同證。
無上菩提。
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
往生安樂國。
次講經。
論義。
禮讚。
六月二十三日。
或三月十四日修之
當麻曼荼羅供式(終)
為山村氏先祖代代一切諸精靈等增進佛果喜捨若干淨財當卷一部令開板者也
于時安政五戊午四月
施主下久世村
山村彌左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