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3章 远端模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件功能描述目录
目录
第3章远端模块.....................................................................................................................3-1
3.1 模块功能.............................................................................................................................3-1
3.1.1 远端交换模块RSM..................................................................................................3-1
3.1.2 远端交换模块RSMII................................................................................................3-2
3.1.3 远端交换模块SMII..................................................................................................3-2
3.1.4 远端用户模块RSA..................................................................................................3-3
3.1.5 一体化模块RIM.......................................................................................................3-5
3.2 特点....................................................................................................................................3-6
3.3 组网方式.............................................................................................................................3-9
3.3.1 远端交换模块RSM的组网....................................................................................3-10
3.3.2 远端交换模块RSMII..............................................................................................3-11
3.3.3 远端交换模块SMII................................................................................................3-15
3.3.4 远端用户模块RSA组网........................................................................................3-17
第3章远端模块
3.1 模块功能
为了解决远离用户的入网及网络管理,提高通信质量,C&C08 数字程控交换
系统提供了用户远端接入的组网方式,可以根据本地网情况,将用户单元安
装在与AM/CM模块相距50公里范围内的任何地方。
C&C08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所提供的远端接入方式共有以下几种:远端交换模
块RSM、远端交换模块RSMII、远端交换模块SMII、远端用户模块RSA、
一体化模块RIM和远端用户处理模块RSP。
3.1.1 远端交换模块RSM
通过光纤将交换模块SM拉远后,这个模块就被称为RSM。
这种组网方式是
C&C08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提供的一种远端接入方式。
RSM 以光纤与母局连接,向上兼容,以灵活的方式满足不同容量的组网需求。
由于SDH光传输设备已集成在各模块内部,省去了光端机,具有较高的性能
价格比。
在C&C08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中RSM的功能与SM相同,RSM与SM区别在
于用远端光接口板OLE取代SM的近端光接口板OPT,增加了光纤的传输距
离,使得RSM与AM/CM之间距离可以达到50km,如图3-1所示。
母母
图3-1远端交换模块RSM
远端光接口板OLE与近端光接口板OPT的区别是:两种单板的传输模式不
同,并且OLE的光发射功率较大。
与SM相同,RSM具有本地交换功能,每
个RSM的最大容量为6688个用户。
对于一些用户数较少(6000门以下)而
用户又比较集中的社区,安装RSM比新建一个交换局更经济、合理。
3.1.2 远端交换模块RSMII
另一种远端交换模块RSMII是利用标准的2Mbit/s接口与母局的SM相连接,
其间采用内部协议。
每个RSMII的容量可以为256~6688用户线。
这种方式
的优点是①可利用现有的传输系统;②方便大本地网建设,适于撤点并网。
如图3-2所示,RSMII方式下,模块间已不再是通过OPT连接,而是通过内
部数字中继IDT连接。
RSMII方式改变了单纯的OPT星型连接方式,实现了
树状连接。
图3-2远端交换模块RSMII
3.1.3 远端交换模块SMII
远端交换模块SMII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组网方式。
是由E16/STU板使用E1端
口,采用LPMC2+IDT协议在AM/CM与SM之间建立链路的一种组网方式。
如图3-3所示:
图3-3远端交换模块SMII
SMII模块直接采用N个E1与AM/CM连接,中间不经过TSM或UTM。
这种
组网方式,可利用现有的传输系统;方便大本地网建设,适于撤点并网;简
化了网络结构;减少了呼叫时延;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大大节省了成本。
3.1.4 远端用户模块RSA
远端用户模块RSA/RSP的功能是把SM/SPM模块中的用户框部分(由用户
板ASL或DSL及DRV组成)拉到远离交换系统的远端用户处,即在SM/SPM
的交换网与用户框之间提供一种远距离接口。
远端用户模块RSA有两种接入方式:一种是通过RSA板或LAPRSA方式将
远端用户框RSA/RSB接入交换模块SM,另一种是在SPM模块上通过
LAPRSA方式将远端用户框RSP或RSB接入管理模块。
RSA框和RSB框
均使用RSA板,RSP框使用RSP板。
RSP可以通过E1接口接入SPM和SM。
这3种远端用户框的具体区别请参见“3.4 远端用户模块RSA的组网”。
1. 近端使用RSA板的方式
RSA板分局端(近端)和远端两种,采用RSA板接入时,二者之间通过2条
2.048Mbit/s的E1接口以75Ω同轴电缆相连。
实际开局中,可以把多个E1
复接到光纤接入网上。
近端RSA板通过HW0、HW1与SM的网板相联,通
过RS-422串口与SM的主节点(NOD板)进行TS16信令传输。
一个RSA
接口由2块RSA/RSP板组成,可以带一个远端RSA框,最多可以有256个
用户,增加用户可以通过增加RSA接口实现。
RSA接口板在硬件结构上与
数字中继板DTM相似,近端RSA板和远端RSA板的硬件相同,加载的软件
不同。
RSA/RSP的连接方式如图3-4所示:
RSA离远
C&C08母母
图3-4RSA/RSP的连接方式
一对RSA/RSP板有2条2Mbit/s的E1接口分别用于PCM码流的收和发,且
一对RSA/RSP板之间有互相通信功能。
通常2条PCM链路采用4:1的收敛
比,可将SM的一个256用户单元远放;同时也支持1条PCM按8:1收敛比
带出一个256用户的单元,这种方式用于远端话务量较少的情况;也可以采
用2条PCM链路的互助方式(2条链路一起工作,当一条PCM断开时,另一
条接管断开那一条的通信,但收敛比增加)。
在母局中,RSA接口主要完成与主机的串口通信、线路管理、命令转发、码
型变换等功能。
远端RSA/RSP接口主要完成对用户电路的通信、查询、线路
管理、音源及命令转发等功能。
母局与远端RSA/RSP板的工作都受控于母局,
以便于母局对RSA/RSP模块的管理。
远端RSA/RSP用户的控制也主要由母
局主机完成。
对于远端RSA/RSP用户来说,其享受的服务与直接接到母局上
的用户所享受的服务是一样的,其用户号码是母局号码的一部分。
远端用户
并不能感觉到RSA/RSP的存在。
2. SM模块的LAPRSA方式组网
LAPRSA组网是指通过LPRSA板+RDT板(数字中继板DTM配置成)替代
原母局RSA/RSP接口板接入远端用户模块,远端用户模块部分可维持不变
(硬件配置和用户业务功能不变)。
LPRSA板是LAP系列中的一种,专门处
理母局与远端RSA板之间的二层信令,RDT板提供2M标准电接口与远端
RSA/RSP板相连。
LPRSA板用于处理Q.921协议,板上有两个处理器,每
个处理器使用串行通讯控制器SCC1处理1-32条HDLC链路,LPRSA板和
主机之间通过邮箱方式交换信息。
在近端使用RSA板时,远端RSA板是通过NOD、近端RSA板与主机通信,
每个远端RSA板需要一个NOD节点、一块近端RSA板来完成通信。
现在改
用LAPRSA的方式,一块LPRSA就可以替代32块近端RSA板,从而简化
了交换机结构,也降低了成本。
3. SPM模块的LAPRSA组网方式
为了满足大容量用户模块的需求,增加了SPM支持LAPRSA的功能。
即通
过CPC板处理LAPRSA协议,E16板提供2M标准电接口与远端用户框
RSB/RSP相连,将远端用户模块接入管理模块。
它的原理框图如图3-5所示:
图3-5SPM带RSB/RSP框的实现原理图
在SPM模块中,SPC板提供强大的业务处理能力,CPC板完成LPRSA板
的功能,即处理LAPRSA协议,与远端RSA板之间建立链路。
BCC板负责
在本SPM框的各块单板间进行消息搬移。
SRM框中,SPD板提供全局的信号音资源,准备RSP/RSA板需要的同步信
号音SRC板提供全局的DTMF(双音多频收号器)、用于RSP/RSB框的收
号。
接口框中的E16板提供2M的标准E1接口。
从而采用与SM模块相同的
LAPRSA的接入方式接入RSB或RSP框。
3.1.5 一体化模块RIM
一体化模块名称为RIM,即Remote Integrated Module,即是把传输框、配
线架、蓄电池、一次电源、环境监控等配套设备全部集成在一个机柜的远端
模块。
一体化模块具有降低成本、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占地面积、安全可靠
等显著优点,可用于环境、条件较差的地点。
在有些拥挤狭小、环境较差的
地方,局方难于单独提供配线架、蓄电池、一次电源等设施,但又希望能给
这些地方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业务,若用单一的RSA是无法满足要求的,使
用一体化模块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RIM不仅可以提供普通电话、64K数据通讯(采用DIU板,使用距离受限)、
E1租用线、CATV、和2/4线音频专线接口业务,还能提供能完善的环境监控
功能。
一体化模块与SM/SPM的物理连接上采用LAPRSA或普通RSA方式组网,
采用内部RSA协议。
RIM不具备独立交换能力,但具有可变收敛比的集线功
能。
传输设备可采用华为公司的内置的传输设备,也可以使用外置的标准传
输设备。
若采用华为公司的传输设备,可以组成链形和环形网。
组网图如图
3-6所示:
图3-6一体化模块RIM
3.2 特点
1.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上述多种远端用户的接入方式,是分别根据目前网上不同需求制作的,为电
信运营商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最适合本局的用户远
端接入方式。
远端交换模块RSM可以用光纤拉到距离AM/CM模块50km处,而且交换模
块SM通过内部PCM通信链路,可带远端模块RSMII,此方式特别适合于一
个地区的撤点并网;还可以采用SMII的方式通过E1直接接到AM/CM,这种
方式简化了网络结构,大大节省了成本。
RSA作为一种远距离用户设备集线设备,其设计思想是将原有的用户模块的
用户电路部分与控制部分分开,把用户部分拉到离交换机很远、离用户很近
的地方,在其间加上控制接口及传输线路。
这样,可以解决用户集中但远离交换机地区用户的入网问题。
一体化模块RIM 把传输框、配线架、蓄电池、一次电源、环境监控等配套设备全部集成在一个机柜中,具有成本低、工期短、占地面积少等优点,可以为环境较差的地方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业务。
2. 全面业务接入和接口能力(如图3-7所示)
模拟用户
2B+D数字用户
V.24/V.35DDN用户
30B+D/E1租用线用户
2/4线音频专线接口
子速率DDN用户
图3-7远端模块提供的接口
2B+D基本速率接口符合ITU--TG.960标准,每块数字板用户DSL可提供8个端口。
30B+D基群速率接口符合ITU--TG.703标准,D信道通过交换网连接到协议处理板LAP上完成。
3. 灵活的配置和组网能力
提供与母局相同的机柜结构和符合工业标准的19英寸机柜结构。
方便叠加容量,使扩容变得很容易。
远端模块容量从80~40000门平滑扩容。
提供1:1~1:10用户收敛比,满足不同的话务量需求。
提供标准E1物理接口和标准接口协议V5.2/No.7,可通过任何厂家SDH设备组网。
RSMII方式为DC3本地网改造提供合适方式。
4. 完备的环境监控系统和维护测试系统(如图3-8所示)
ESC:环境监控模块 TSS:用户测试模块
图3-8远端模块的环境监控和测试系统
用户电路的测试(TSS)主要指机务人员或测量人员对交换机用户电路的各项性能或指标的测试。
主要测试的性能和指标有:线路绝缘电阻的测试、线路绝缘电压的测试、线路绝缘电容的测试、用户板性能测试。
用户测试系统分为3种类型:用户内线测试、用户外线测试和用户仪表测试。
(1) 内线测试
用户可以通过测试子系统向主机发出用户内线测试命令,完成对模拟用户板内的用户电路的性能和指标的测试功能。
测试板测试完成后将相应测试结果传送回主机,测试子系统可以精确定位到用户电路10大功能的每一个。
用户电路内线测试主要测试的用户电路功能有:摘机功能、拨号音功能、脉冲发码功能、回铃音功能、忙音功能、馈电功能、极性改变功能、挂机功能、振铃功能、截铃功能。
(2) 外线测试
用户电路外线测试主要测试的用户电路功能有:
z A线对地绝缘电阻、B线对地绝缘电阻、AB线间绝缘电阻
z A线对地绝缘电容、B线对地绝缘电容、AB线间绝缘电容
z A线对地绝缘电压、B线对地绝缘电压、AB线间绝缘电压
对于用户电路外线测试的返回结果,测试子系统进行智能定性判断。
根据用户设定的边界值可判断出用户断线、单线地气、绝缘差、未挂机、未接话机、漏电、碰电力线、碰其它用户线等。
(3) 仪表测试
用户设置了仪表测试功能模式后,相应电路的测试继电器将用户电路内线与
外线断开。
此时,用户可以利用测试板后的两个测试端子,接上相应的仪器,
直接对内线或外线进行仪表测试。
3.3 组网方式
C&C08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灵活的组网特性可以保证实现全地区单一的交换平
台,大型母局和各种远端模块系列化可适应城市、郊区和农村的广泛区域。
从图3-9、图3-10中可看出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方式:
图3-9C&C08 一体化网络平台组网示例
图3-10远端模块的组网
3.3.1 远端交换模块RSM的组网
1. 远端交换模块RSM的应用
RSM是通过设置在模块内的SM侧光接口板(OLE)与母局(AM/CM)相连,
作为DC3母局的一个独立交换能力的远距离用户模块局,不需另配光端机。
它可以进行本地维护、计费,亦可实现集中维护、计费,不需要增加外围设
备。
利用交换机内部光纤传输系统,将SM拉远成为远端交换模块RSM,距离可
达50km。
2. 系统功能
RSM内置传输系统吸收了新一代传输体制同步数字系列(SDH)的优点,根
据系统的实际需要组织帧结构进行传输,方便用户组网,适应地理环境复杂、
区域广阔的场合。
RSM与SM的区别是由远距离光纤板OLE取代原SM中的
OPT而实现的远端交换。
如图3-11所示:
远端模块局
图3-11 RSM 的组网连接图
3. 系统性能
传输速率: 40.96Mbit/s 发光功率: -3dB~-18dB 接收灵敏度: -42dB 接收饱和功率: -3dB 传输距离: 50km 发光模式: 1310nm 光接方式: FC 接口
开销能力: 同步字节,2M 数据传输,同步丢失检测,保护倒换等。
3.3.2 远端交换模块RSMII
1. 远端交换模块(RSMII )的应用
交换模块(SM )通过中继线采用内部信令的方式,在远端接入另一个交换模块(SM ),远端的这个交换模块称为RSMII ,这种组网方式称为RSMII 接入,如图3-12所示:
AM/CM
B1 B2B3 B4
图3-12RSMII组网图
图3-12中,B2和B4都是RSMII,分别下挂于B1和B3。
给B2加载的次序
为BAM→AM/CM→B1→B2。
B1、B2之间属于内部信令方式,也就是交换系
统模块间的信令方式。
对用户来说,RSMII网中的所有模块在网中的地位相同,可以进行统一管理,
集中维护。
RSMII模块具有普通RSM模块所具有的所有功能。
2. RSMII的资源占用情况
RSMII的MPU板的BIOS(基本输入输出接口)及主机程序需固定占用的资
源如下表所示:
(1) 占用A模块的资源
板名HW TS NOD
DTC 16 16 0
NO7 26 0 44
(2) 占用B模块的资源
板名HW TS NOD
DTM 90 16 0 NO7(LPN7)53 0 44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RSMII模块加载之前,必须建立本身到BAM所在模块的
加载通路,固定选用第一块NO7(LPN7)板的第一条链路。
并选用第一块
DTM的16时隙(对B模块,为90HW的16时隙,对A模块,为16HW的
16时隙)作为内部No.7信令链路,通过0号主节点与IDT通信。
3. RSMII加载方式
自从RSMII出现后,MPU板的加载方式又增加了一项:RSMII加载方式(拨
码开关说明参见设备手册单板分册相关部分)。
RSMII模块加载之前,上一级模块(离BAM越近级别越高)必须已正常运行,例如在图3-12中,B2加载前,B1必须已正常运行;B4加载前,B3必须已正常运行。
4. RSMII的时钟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RSMII方式下,远端模块必须锁相母局DT8K时钟。
对于A型的RSM,如果配了CTB中继框(A模块数字模拟中继混插框),则最少配一块CLK板和一块SEL板(标准配置是两块CLK板和一块SEL板),在主控框配一块TCI板来控制SEL板,SEL板再控制CLK板,由CLK板来锁相DT8K时钟,NET取CLK时钟;如果没有配CTB框,则NET板要直接锁相DT8K时钟。
选择不同的时钟源,NET板上跳线不同,细节参见《C&C08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安装手册》,使用的单板参见《C&C08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单板手册》。
为确保内部No.7信令链路正常工作,上级模块推荐配置时钟框以提供较高精度的时钟,如图3-13所示:
到
系
统
其
其
板
(a) RSMII模块时钟同步方式
可可
(b) SM模块时钟同步方式(多模块局,此处做比较用)
图3-13RSMII时钟同步方式图
5. RSMII的配置
下面举例说明RSMII的配置:B型中继模块BSM,通过内部No.7信令方式下面带混装B模块或A模块,组网图如图3-14所示。
B模块或A模块通过PCM 拉到B型中继模块。
由于采用标准的PCM的连接方式,通过光端机可以把
B/A 模块拉远。
拉远的B/A 模块由B 型中继模块的BAM 统一管理,如果需要可以同时采用前面介绍的远端集中维护方式对远端B/A 模块进行管理。
A模块2
B N
模块N
图3-14 RSMII 的配置举例
话务量计算:
假设B 型RSMII 配置为2736ASL/240DT ,用户话务量0.14Erl ,60%的电话为出/入局,40%的电话为模块内,每路中继按1Erl 计算,则有: 2736×0.14×60% = 229.8Erl < 240Erl
假设A 型的RSMII 配置为2048ASL/180DT ,用户话务量0.14Erl ,60%的电话为出/入局,40%的电话为模块内,每路中继按1Erl 计算,则有: 2048×0.14×60% = 172.0Erl <180Erl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在假设条件下这样的中继配置能满足用户话务量的要求。
实际可根据局方的要求以及实际话务量情况灵活配置。
BSM 通过RSMII 方式带远端模块数受两个因素限制:No.7信令链路数和数字中继数,对B 型中继模块(1440DT ),可以使用的资源为:32路No.7 链路和1440DT ,可将其全部资源用于RSMII 连接,此时该中继模块相当于纯用户模块;也可将其全部资源的一半或部分用于RSMII 连接,此时它相当于混装模块。
只要远端模块所占用的资源不超过上面的限制,可以灵活配置。
一个B 型SM 模块最多可接9个RSMII 。
每个RSMII模块的主控框最好配两块NO7板,每块NO7板只用一条链路,
共2条链路,这样比较可靠。
不需要配LAPMC2、OPT和BAM,其它按常规
配置即可。
RSMII下面的用户业务性能与近端用户没有差别。
3.3.3 远端交换模块SMII
1. 远端交换模块SMII的应用
A B F
C&C08交换系统
图3-15SMII组网方式
AM/CM配置E16/STU板能支持A、B两种类型模块的组网,这些模块既可通过TSM或UTM采用RSMII的方式接入到C&C08 交换机中,作为一个交换模块;也可采用SMII的方式通过E1直接接到AM/CM,作为一个交换模块。
图3-15中,模块A、B原来是RSMII模块,虚线表示可改造为SMII模块方式。
模块C、D是SMII模块。
模块C通过出中继和对端局连接。
SMII、RSMII模块只能通过一号信令中继与对端局相连。
SMII模块直接采用N个E1与AM/CM连接,中间不经过TSM或UTM。
2. 硬件配置
当接入SMII块时,AM/CM侧采用E16板或STU板作为模块间信号传输板,与SM的数字中继板连接;SM(A或B模块)侧需配置模块间信令处理LAPMC2板,无需配置NO7板。
一块E16板提供16条E1接口、一块STU板提供63条E1接口,插在AM/CM 接口框上的接口板槽位上。
每块E16板必须配置一块E1驱动板DRC,这块接口板有16个E1插座。
每块STU板必须配置一块背扣板TMC。
SMII模块通过DTM板的E1和AM/CM的E16/STU提供的E1连接。
相连的E1中,某条E1中的部份时隙用于传送模块间信令,其余的时隙用作话路。
LAPMC2和AM/CM的CCM模块用于处理模块间信令。
如图3-16所示:
话路交换
AM/CM
SM Ⅱ
图3-16SMII工作原理图
z AM/CM的配置为:
E16/STU板:数量视所带SMII模块数及每个模块所需E1数量来决定
E1驱动板DRC:与E16板数量相等
背扣板TMC:与STU板数量相等
SMII和AM/CM之间的E1数量最少可配1个E1。
推荐配2个以上的E1,用负荷分担的方式连到负荷分担的两块E16/STU板。
可根据模块间话路的收敛比需要来配置每个SMII的E1总数。
设有N个SMII模块,共有M个E1和AM/CM相连,全部使用E16板连接SMII模块,则E16板数量为
2×((M-1)/32 + 1 ) 块
全部使用STU板连接SMII模块,则STU板数量为:
2×((M-1)/126 + 1 ) 块
说明:
(M-1)/32和(M-1)/126之后的值都需要向下取整,即不足1的值都舍弃。
乘
2是考虑了E16和STU的负荷分担功能。
z SM的配置为:
LAPMC2:2块
其它配置与RSMII的配置一样。
LAPMC2用于替代RSMII的NO7板,可单配置,推荐配2块。
3.3.4 远端用户模块RSA组网
1. 远端用户模块RSA的应用
RSA是小容量的远端用户模块,以256个用户为单位,通过2条2Mbit/s的
PCM链路将用户框拉至远离母局的用户集中区域。
每个子模块对应的2条
PCM链路具有互助功能。
PCM信号可以采用标准的E1接口传送,可以采用
高速数字用户线(HDSL)技术通过两对电话线传送4km的距离,也可以通
过PCM系统或光端机远送。
其中PCM数据流中的16时隙采用信道链路接入
规程(LAPD:Link Access Procedure on the D-channel)方式传送接续信号,
RSA模块本身不具备交换能力。
C&C08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采用LAPRSA协议实现远端用户模块RSA。
SM模块下可配置RSA框、RSB框和RSP框,SPM模块下可配置RSP框和
RSB框,支持RSP框的两种类型RSP-12框和RSP-19框,支持普通的RSA
用户框。
其中RSP-12框支持32路用户板ASL32,RSP-19框不支持32路
用户板。
2. 系统结构
每个远端用户模块RSA采用N组两条负荷分担的E1透明通路,提供256×
N容量的远端用户模块RSA。
如图3-17用两条PCM拉出一个256用户子模块(1:4收敛);也支持一条
PCM按1:8收敛带出一个256用户子模块,这适用于远端用户话务量低的
情形。
能动态检测PCM的配置,两条PCM配置的RSA若中断了一条PCM,
就产生告警并按一条PCM 配置继续工作。
可由若干个256子模块配置成所需容量的远端用户模块(RSA )。
RSA
母局
远端模块
图3-17 远端用户模块RSA 的结构图
3.
系统特点
系统符合G.703建议的标准E1接口,支持多级模块组网,如图3-18所示。
远端容量较小,无交换能力,维护简单,也比较经济。
图3-18 远端用户RSA 的组网图
4. RSA/RSP/RSB的配置
(1) 母局(近端)
传统的RSA接口框配置如下图3-19,这时RSA框的最大配置情况,在母局
去掉4框用户,加上1个RSA框,在里面插上8块RSA接口板。
槽
位
0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1 22 23 2425
板名P
W
X
R
S
A
R
S
A
R
S
A
R
S
A
R
S
A
R
S
A
R
S
A
R
S
A
P
W
X
图3-19近端RSA接口框
如果使用LAPRSA的方式,就无需配置专门的RSA框。
在SM模块中,由LAP板和DTM板协同完成提供LAPRSA接口的工作。
在SPM模块中,由CPC板和E16板协同完成提供LAPRSA接口的工作。
(2) 远端
SM模块的远端可以接RSA框和RSB框,SPM模块的远端可以接RSB框和RSP框,RSP框有2种型号,这几种框的配置在下面的内容中一一介绍,其中RSA框的配置如下。
槽
位
0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1 22 23 2425
板名P
W
X
R
S
A
R
S
A
R
S
A
R
S
A
R
S
A
R
S
A
R
S
A
R
S
A
P
W
X
图3-20远端RSA接口框
近端RSA 接口板与远端RSA接口板硬件相同,但板上的软件不同。
RSA远端加上图3-20所示的RSA接口框,并且把局端去掉的四框用户加上来,远端的用户框和局端用户框完全相同。
这样一个远端RSA模块最多可接1216用户,如图3-21所示:
RSA框
用户框
用户框
用户框
用户框
图3-21RSA远端框图(使用RSA框)
RSB框的配置如图3-22所示,将RSA板、DRV板、ASL板配置在同一个框内。
0 1 2 3 4 5 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20 21 22 23 2425
P W X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D
R
V
R
S
A
R
S
A
D
R
V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T
S
S
P
W
X
图3-22RSB框配置图
如图3-23所示,远端使用RSB框时,每框可以提供256个用户,一个有5个框的远端用户模块可以提供1360个用户。
显然,与RSA框相比,RSB框节约了资源,可以用相同数目的框提供更多的用户。
RSB 框
RSB 框
RSB 框
RSB 框
RSB 框
图3-23远端用户模块框图(使用RSB框)
当使用RSP框时,不需要配置DRV板。
RSP板提供插框中其他电路板与上级主控框联系的接口,标准配置为每框两块,两块板以负荷分担方式工作,也可配置一块,但此时无法互助,如果该板损坏,整框用户的业务会中断。
每块RSP电路板对上一级(如传输设备或中继板)以标准E1接口(最多4个)相连。
RSP-12用户框的配置如图3-24所示:
0 1 2 3 45678910111213 14 15 1617
P W X T
S
S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R
S
P
R
S
P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P
W
X 图3-24RSP-12框配置图
RSP-12框每框可插11块用户板。
但当16、17槽位不插电源板PWX时,第16槽位可以插用户板,这样,每框最多可插12块用户板,可带最大模拟用户数为192。
如果使用32路用户板,用户数增倍。
RSP-19用户框的配置如图3-25所示:
0 1 2 3 4 5 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20 21 22 23 2425
P W X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R
S
P
R
S
P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A
S
L
T
S
S
P
W
X
图3-25RSP-19框配置图
RSP-19每框可带19块用户板,最大用户数为304。
RSP框与RSA相比,节约了更多的资源,并且降低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