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水上游船导游词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水上游船导游词3篇
篇一:苏州水上游导游词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参加苏州环古城河上游。
我们现在位于环城河与古运河的交汇处:环城河包围的陆地就是面积为14.2平方公里的苏州古城,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从北经寒山寺西侧流向苏州古城区,在横塘镇附近与胥江汇合,经泰让桥与西环城河相连接,在胥门外向南,经南环城河,穿过吴门桥、人民桥等桥梁,流到这里,便向南转了个弯,穿过觅渡桥,经唐代宝带桥旁,浩浩荡荡一直向南,流到另一个天堂城市杭州。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一句老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古老的大运河把这两座天堂城市早就连接起来了。
由于经济的发展,大运河日益繁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州古城南郊蠡市镇之北开挖了一段新航道,向东到北带桥北侧,注入大运河古航道。
每天数以千计的运输船只从新航道经过,使苏州的胥江和环古城河清静起来了,为发展旅游水上游提供了好条件。
现在大家请看,这里水面宽阔,是京杭大运河南下浙江的咽喉,向北就是东环城河,是通向葑门的必经之处。
我们往河的东南面望去,可以看到有一大一小两座桥,大的叫新觅渡桥,小的叫古觅渡桥。
元代之前这里是没有桥的,只有摆渡船。
船家常借此敲诈过往行人,和尚敬修屡遭敲诈后,立志要造桥利民,便到处化缘集资筹款,最后如愿以偿。
桥最初叫“灭渡桥”,吴方言中“灭”和“觅”是同音,后
来才演变成觅渡桥。
古觅渡桥桥孔跨度19.8米,罕见的是如此高大的拱桥,拱券厚度仅30厘米。
在河边有一组塑像:摇船摆渡的船夫、摇手招呼渡船的女子以及在正在为建桥而化缘的敬修和尚,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景。
觅渡桥是一座典型的苏州古桥,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每当月圆之夜,皓月当空,桥洞的倒影和月亮的倒影相映成趣,“觅渡揽月”是赏月的绝佳美景。
在觅渡桥南堍的西南面,我们见到的那座红砖瓦房就是1895年也就是清代光绪年间设立在苏州的海关,已有约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是苏州最早的海关遗址,目前受到了市政府的保护。
觅渡桥的对岸,是以苏州市花命名的桂花公园,位于苏州古城的东南角,与觅渡桥隔水相望,形成了古城墙与古石桥交相辉映的景致。
请大家看桂花公园内,南环城河与东环城河交汇处的古城楼和古城墙,名为“赤门堞影”,是一座近年来重建的双层城楼和城门,以及恢复的一段城墙。
从桂花公园向西延伸到南园桥,都是长满绿草和树木的土山,原来这是苏州的古城墙遗址。
古城桥是苏州古城2500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苏州历史的标志和见证。
城河南岸芦苇丛中有一个小岛,叫“菰蒲花洲”。
在它四周环水的地方,我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浮水、挺水、半水生、湿生植物,是少有的生态湿地景观。
人们形象地将它比誉为“自然之肾”、“城市之肺”。
各位游客:前面有座横贯南环城河的桥,叫做南园桥。
2004年4月16日晚上,在南园桥旁的南环城河上举行了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
开幕式。
开幕式首次采用了水上彩船巡游的表演形式,19艘彩船争奇斗妍,船上装饰和节目表演丰富多彩,数万民众两岸观看,感受苏州以水为本、以水为魂、以水为脉的无穷魅力,
品味“天堂苏州、东方水城”的神韵,盛况空前,真所谓“古城内外万人空巷,古运河畔人山人海”。
河岸边高低不平的石板就是古代纤夫所走的纤道。
大家可以看到,三位“纤夫”弓腰、挽裤、赤脚的雕塑作品再现了古代纤夫艰苦劳作的情景;在环城河南岸的码头观景亭内,有一组雕塑为街头卖唱者,在长亭古道边依依惜别,两组雕塑均出自中国著名雕塑大师钱绍武之手。
经过南园桥,在河北岸古色古香、粉墙黛瓦的建筑是苏州轮船码头,在这里坐船沿着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南行,可直达杭州。
轮船码头对岸是苏州第一丝厂,该厂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是苏州最早的国营工厂之意。
现为我市首批旅游购物推荐服务单位。
厂内原有三国时东吴名人孙坚和孙策的墓,以及一幢砖混结构两层西式建筑,是1902年时的日本领事馆。
游客们,现在游船将经过人民桥,人民桥面宽45米,十五开间的仿古“长廊”,黛青筒瓦,廊檐轻挑,结构精巧玲珑,色彩古色古香,洋溢出轻盈典雅的吴文化气息。
连接人民桥的这条路叫人民路,贯穿苏州古城南北,是目前苏州最繁华的主干道之一。
原叫卧龙街,整条道路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城中。
宋代大文豪范仲淹首创将苏州府的府学(官办学校)与祭祀孔子的庙堂合为一体,建成左庙右学的文庙,
就在这条街上。
在桥洞里,一共镶有16幅石雕浮刻,每一个都有一个名字,生动的讲述着2500多年来苏州的一段段动人故事:铸剑江南、筑城争霸、江东都会、园林始兴、山塘风韵、学风蔚然、烟雨江南、百艺竞争、人文荟萃、吴门画苑、明吏治府、能工巧匠、市井风流、南巡盛况、仁人志士、与时俱进,组成一部缩略的苏州历史。
游船穿过人民桥,河南岸,可以看到几座老厂房。
那是1897年投产的苏纶纱厂的一部分。
河边还有一座混凝土老桥,叫裕棠桥。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该厂企业家严裕棠先生出资修桥铺路,在前面高高的古石拱桥——蟠龙桥的南堍造了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裕棠桥。
2004年初扩建盘门路时,这座有文物价值的裕棠桥保留了,在它旁边造了座新的裕棠桥。
而蟠龙桥看起来像座新桥,实际上是座老桥。
多年前,胥江上的石拱古桥枣市桥拆掉后,石料堆被保存,搬迁到古盘门东侧的南环城河上,于2004年初完工,叫蟠龙桥。
桥如长虹卧波,为京杭大运河的原古航道增添了美景。
桥北堍特地立一石碑,详细记述了该桥的历史变迁,成为桥梁中的佳话。
各位游客,前面经过的地方是苏州“盘门三景”景区。
盘门三景,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瑞光塔、升级文物保护单位盘门水陆城门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吴门桥,景区占地24.86公顷。
盘门位于苏州古城西南隅,地处水陆要冲,自古以来就是苏州古城的交通要道和重要屏障。
京杭大运河自西向东绕城而过。
古盘门曾经雄踞一方,风光一时。
后因战事形成市面萧条,人迹稀至,苏州人称其
为“冷水盘门”。
今天盘门已成为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南依古运河、古城墙城门、古桥梁,北面与雄伟壮丽风格独特的五星级大酒店互为借景,交相辉映;外有古街民居,内有古寺、古塔、殿堂和新建的山水、亭廊,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怀旧与时尚在这里共存。
所以2001年盘门景区成为第八届亚太经合组织财长非正式会议的主会场,深得好评,美名远扬。
大家请向游船的北侧望去,我们可以看到一座七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结构的古塔——瑞光塔。
瑞光塔是北宋宝塔,建于1004年,高53.57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造精巧,造型优美,用材讲究,宝藏丰富。
相传该塔初建于三国东吴十年,孙权为报母恩而造,为苏州最早的佛塔,重建于北宋。
清代咸丰十年遭兵火之灾,佛殿被毁,幸塔尚存。
后经百年,年久失修。
1978年从塔里发现许多保存完好的佛教精品文物,如高122.6厘米的真珠舍利宝幢,120余卷佛教经卷等。
船行至盘门水域,可观赏到蟠龙桥、裕棠桥、吴门桥、吉水桥和水关桥这五座桥梁。
其中1872年建成的吴门桥是一座苏州现存最高的古单孔拱桥,构造精巧,建于清代同治十一年,桥长66.3米,桥面宽5米,拱券跨径16米,拱高
9.5米,北坡有石阶49级,南坡50级。
登上此桥,只见古运河波涛滚滚东流,水网交织,好一派江南水城风光,水之韵十足。
与吴门桥交相辉映的就是刚刚介绍过的蟠龙桥和裕棠桥。
另外,古老的盘门水城城门前有一座平板的石桥,叫水关桥;吴门桥西南面还有吉水
桥。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看到在河的北岸矗立着的雄伟建筑就是古盘门。
古吴时盘门称“蟠门”,刻木作蟠龙,以示镇服南方的越国。
又因“水陆萦回,徘徊屈曲”而名盘门,并有“龙蟠水陆”的题词。
盘门陆城门上的城楼是1986年庆祝苏州建城2500年时重建的。
传统的木结构两层重演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周围设回廊,外形古朴苍劲,蔚为壮观。
陆城门的中央,是一个“口”字形的瓮城。
瓮城四周的城垣军用长条石和特制的城砖筑砌而成,陡削笔立,壁垒森严,敌人一旦进入第一道门,守军可放下闸门,截断其退路,便如同瓮中捉鳖。
盘门的水城门是我国唯一保留完整的与陆门并列的水城门,两重水城门全部是用条石筑砌成拱形门洞,可以容纳两条船并肩而过。
洞门河床底铺垫着一层楞墓或石板。
水城门同样有东西两重城门和瓮城组成,雄峙于内城河上,北与陆城门连成一体。
水城门拱券有闸槽,有绞关石,承台上的绞关石可沿闸槽升起落下,水门瓮城比陆门小得多。
城楼上有枪、刀、剑、戟等十八般兵器展示,城墙上的雉堞、垛口、射孔、炮洞、闸口、绞关石均历历在目。
在旅游界盛传“北看长城,南看盘门”之说,苏州盘门可谓与长城齐名。
各位游客,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座著名的水城。
苏州全市8488平方公里的面积中,水面占360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5%,拥有大小湖泊300多个,各类河道2万多条,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
被马可?波罗誉为“东方威尼斯”。
现在大家看河西岸,有一座民国初年建筑风格的房子,是我国著名实业家刘鸿生先生于1029年创办的苏州鸿生火柴厂的厂房之一。
河东岸有座仿古城墙的建筑,是近年来新落成的沧浪少年宫,这是为了纪念毛泽东为苏州少年陈永康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在此兴建的,岸旁的亲水绿地,就是百花洲公园。
院内绿荫铺地,树木郁郁葱葱,鲜花满园,一派自然秀色。
与百花洲临近的是接官厅,再向北就是古老的胥门了。
接官厅在清代是驿站和码头。
官船栉比,热闹非凡,康熙、乾隆南巡时这里是御码头;皇庭街在河的西岸,1684年康熙南巡至苏州,告诫地方官要“爱民、奉公、守法、体恤民隐”,事后巡抚汤斌勒石,树碑,建亭在此,所以称皇庭,旁边的街也就叫皇庭街了。
请看,河边竖有三块石碑,有亭一座。
各位游客,我们前面看到的两座桥,靠北侧的那座是现代建造的姑胥桥,另一座是宏伟的三孔万年桥。
明代时,这座古桥曾“失踪”过一次。
当时桥身宽达10米,长约100米,临河有五个大环洞,全有最佳的太湖石砌就,桥周身合缝,光滑平整,桥面两侧植有工艺精美的石雕栏杆,栏杆上还雕凿有100个石狮,形态各异地蹲峙着,是桥中的状元,享有“三吴第一桥”的美称,深的明代权奸大贪污官员严嵩喜爱。
曾被苏州知府作为行贿“礼品”送到江西省袁州府分宜县严嵩老家,万年桥一断就两百年之久。
眼前的这座三孔拱“万年桥”是重修的。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河西岸胥江与环城河汇合
处的一篇仿古建筑——苏州市规划展示馆,这里是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地。
规划展示馆与对岸的水上舞台以及塔门之间的水面是2005年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开幕式的举行地,在这里进行了彩船巡游和水上表演。
胥门与苏州古城同龄,其名是为了几年苏州城的设计者伍子胥。
胥门水陆交通便利,所以古代有“银胥门”之美誉。
古胥门城门洞南北两侧还有一段保存较完好的古城墙,是难得的历史遗迹。
胥门原有水、陆两个城门。
战国春申君统治苏州时,测知太湖地势高过苏州,为免城内遭泛滥之灾,就把胥门水道加以封闭,从此胥门便没有了水城门。
因此苏州的水城门和水路实际就是起一个连接作用,既与城外水系沟通,又与成诶水道相连,实是苏州水道的枢纽和门户。
古城门前是伍子胥纪念园,园内由钱绍武设计的《伍子胥象天法地建设苏城》雕塑,巍然而立,气势昂然,雕塑线条简练,却又力拔千钧,充分体现了伍子胥的英雄气概。
雕塑后高4.5米,延伸数十米,共一百多平方米的城墙前刻着纪念伍子胥历史功绩的故事,后面刻有“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八个大字,体现了以天地原则设计苏州城建的精神。
同时为了表现伍子胥忠贞为国,却被吴王听信谗言杀害的悲剧特色,还专门设计了一个4米多高的伍子胥头像
篇二:苏州游船加点导游词苏州,一个地处江南一偶的古城,孕育了吴越春秋的豪洒,也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印痕。
直到今天,俨然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来到苏州,我们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国
度。
好似那欧洲的威尼斯,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带给我们江南灵性与血液的——水。
苏州的特色一语道破,水是苏州发展的根基;水是苏州园林建园的命脉;水是一草一鱼右一禾的释放;水,同时又是苏州乃至江南人生活的“道路”。
今天就借着这个水给大家说一说,我们苏州人的“道路”,苏州人的风俗。
有那么一句俗话,叫作“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正因为苏州是水做成的,因此它的风俗习惯也与众不同。
比如我们当地的百姓家中办喜事,那么他们的方式就是通过坐船来完成他们的喜庆方式。
当地人叫作“摇花船”。
那么这个船怎么摇法?听我给大家一一道来。
通常来说,苏州人结婚都是由很多的船只所组成的,就像我们现在的迎亲车队一样。
这第一艘叫“喜船”。
因为上面都是由乐队的乐手所组成的。
通常都是敲锣打鼓,制造出一片祥和喜气之像。
而且乐队要演奏的声音越高,越能够吸引岸上的百姓观看,这样主人会觉得很有面子。
第二艘叫作“贵船”。
贵音同柜,也就是说这艘船上主要是以嫁妆中的柜子、橱为主。
必须要提到一点,这些家具很多都是用当地的香樟木打造而成的。
在我们江南啊,香樟木又叫“女儿树”。
家里如果有女孩子出生,主人就会在屋前屋后种植香樟树。
同时啊,还会在埋树的下面在埋上几坛“女儿红”,等女儿要出嫁了,主人则会把这些数一起砍伐掉,取出一直埋在土里的黄酒,同时把木头做成樟木箱,或者家具等等。
如果是男孩子呢,就会种桂花树,或者榉树。
意思为
“折桂”或“中举”。
第三艘船呢叫“官船”。
这艘船主要是男方当时提亲的时候,送给未来老丈人家的聘礼。
那么女方家为了显示财力,会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在游街,以显示自己与男方家的经济水平。
用我们今天的话叫作“斗富”。
当然了,这“官船”真正的重点不在这里。
因为这艘船上会放置一口镀金的小棺材。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棺材升官又发财啊!说句提外话,在我们江南,有这样一个风俗,如果你在街上看见了有人出殡,千万别朵老远。
因为迎到了出殡的意味着今天会有好兆头。
正如我们当地的出租车司机,一大早做的第一笔生意如果是去火葬场的,他会笑的合不拢嘴。
接下来呢,就是第四艘船了。
这第四艘船苏州人叫“情船”,怎么会叫“情船”呢?这船上只是摆放的一些樟木箱子,箱子里面都放的是我们当地的特产,“蚕丝被”。
“春蚕到死丝方尽”,乃中国人对其丝所看成连接爱情的象征。
在某种程度上,人们把丝看成是一种桥梁,传达着某些信息。
所以,人们对“丝”很注重。
那么放这些蚕丝被又有什么讲究呢?通常来讲,主人会根据自己家的经济条件而定,一般来说最大数为8床,所谓的八八通发。
少一点的六床,以此类推,最少不能少两床。
两床代表缠缠绵绵。
这船队很多,一下子也给大家说不完,我们在说一个船“珠”船。
这船上几乎都是新人的家当。
比较前面的船呢都很值钱。
为什么呢?因为这船上都是一些女方用的一些首饰化妆品等之类的东西,以此来炫耀一下。
江南人虽说比较含蓄,财不外露,但在一些重要的场合还是比较喜欢斗富的。
因此也就见怪不怪了。
在古代来说,人们的一些
化妆品、首饰不如现在的社会品种繁多。
以前人们的选择性很局限,不像我们现在有什么钻石,白金之类的。
那么古人用什么来装饰自己呢?一句成语就能够表达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叫“珠圆玉润”。
玉不需要我多说了,那么这珠是什么呢?原来这珠就是我们苏州的淡水珍珠。
无论历史上还是当今社会,能够登上大雅之堂的无非就是珍珠之类的饰品,比如著名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希拉里、劳拉、谁不戴着珍珠?就连王冶平都戴珍珠……最后则是把珍珠粉强化一下。
还可以借着船把苏州游船也一起带进去推一下,很有效果。
篇三:苏州水上游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中午好!
今天中午我们要游览的地方是环苏州古城水上游。
苏州不仅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东方水城,他被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克.波罗称为称为“东方威尼斯”。
千百年来,水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源,苏州奔腾不息的长江在苏州北部奔流入海,京杭大运河在苏州境内绕城而过,烟波浩渺的太湖,阳澄湖、尚湖等湖泊星如棋布。
水是苏州的灵魂,苏州古城因为有了水的滋润而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精致。
第一题“觅渡桥—盘门三景”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位于环古城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环城河所包围的陆地就是面积为14.2平方公里的苏州古城,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从北经寒山寺西侧流向苏州古城区,流到这里的时候,向南转了个弯,穿过前面的桥,一直流到中国的另一个天堂—杭州。
大家请看,这里的水面宽阔,是京杭大运河南下浙江的咽喉,向北就
是东环城河。
大家看,河的东南面,有一大一小两座桥,大的叫新觅渡桥,小的叫古觅渡桥。
元代之前这里是没有桥的,两岸的老百姓来往只能靠渡船?所以这边的船家常借此敲诈过往行人,有一次有一个叫和敬修的尚在被多次敲诈后,非常的气愤,于是下便到处化缘集资筹款,最后建造了这座桥。
以前这座桥叫灭渡桥,后来又要为什么叫“觅渡桥”?在苏州话中“灭”和“觅”是同音,后来才演变成觅渡桥。
大家看河边有一组铜像:盘做的呢就是敬修和尚,有一个女子拎着包袱,似乎在急切的摆手招唤船家,而船家将手放在水边,好像在是听不见叫声,其实他是想乘机敲诈一笔,这幅雕像生动的讲述了当时的情景。
觅渡桥是一座典型的苏州古桥,距今已近有70 多年的历史了。
每当月圆之夜皓月当空,桥洞的倒影和月亮的到相映成趣,“觅渡揽月”是赏月的绝佳美景。
大家看一下前方的那段城墙,城墙长225米,高8米,城门上还竖起了一座高9米的双层角楼,这处景点叫赤门牒影。
公元514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建造阖闾大城,一共建了八座水陆城门,这边原来是赤门的遗址,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座城墙是2004年修复的。
苏州是全国唯一一座历经两千余年仍然保留在原城址上的春秋古城,那苏州古城究竟有什么魅力呢?各位游客请登上小船,待会小张我会慢慢地给您介绍。
因为苏州水上便利,很久以前环古城风光带就成为了建材、棉花、蚕茧等大宗商品的集散地。
从近代开始,面粉、瓦房、钿瓷、缫丝、棉纺等工厂都建在边上。
21世纪初,为了恢复环古城的历史风貌,
苏州政府对环古城河进行彻底的整治,怎么整治的呢?让两岸的工厂,人家搬走,对部分城墙进行维修,两岸种植了大面积的花木,行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环古城风光带。
各位游客,前面有座横贯南环城河的桥,叫做南园桥。
2004年4月16日晚上,在南园桥旁的南环城河上举行了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开幕式。
经过南园桥后,是位于苏额主干道人民路的人民桥,它是一座廊桥,桥洞里还藏着16幅精美的浮雕,例如筑城争霸、学风蔚然,能工巧匠等,每一副浮雕都充分的展示了苏州的历史文化。
过了人民桥,大家看旁边的家乐福超市。
也许您会纳闷了,这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超市罢了,有什么好看的呢?其实,这儿原是苏州最后一名状元陆润痒所办的苏纶纱厂,它见证苏州民族工业的诞生。
后来1919年苏伦纱厂被上海一个叫严裕棠的人买下,严裕棠还创办了光裕小学,修建了职工宿舍,并出资建设了前面这座裕棠桥。
过了前面的蟠龙桥,前面的就是蟠门三景之一的吴门桥了。
吴门桥,是苏州现存最高的单孔石拱桥,它建于北宋元丰年间,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桥是1872年用花岗石建造的。
因为盘门是当是苏州的南门、正门,所以把这座桥取名为“吴门桥”大家看,那座高耸的宝塔叫做瑞光塔。
瑞光塔始建于公元247年,据说是三国时期孙权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所建的十三级舍利塔。
现在我们所看的塔是北宋重建的,重建后塔高53.57米,为七层楼阁式砖木混合结构塔。
他典型的江南宋塔,在塔内还曾发现了珍贵的文物,现在保存陈列在苏州博物馆内,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
右前方的是盘门的水路城门,盘门是当是春秋时期“阖闾大城”的八座城门之一。
大家看,那边就是水门,水陆两门并进,而陆城门在水城门的北面,城门并不大,分内外两重,之间设有瓮城,也就是一块空地,可以原来藏几百名士兵。
如果敌人来了,把两座城门一关,正好来一个瓮中之鳖。
城墙上还设有垛口,射孔,炮洞等古代城市的防御措施。
两门之间还有暗道相通,各自还设有巨大的闸门,另外用盘车来提升或关闭闸门,控制往来的行人和船只,能够有利得防御敌人,坚守城门。
大家如果有空的话可以去看一下。
现在我们看到的城楼是1986年重建的,两岸的城垣建于1351年,水陆城门在全国这有这一座了,著名的建筑学家陈从周教授就曾对盘门有:“看长城之雄,南看盘门之秀”的赞誉。
由此可见,盘门可以和长城相媲美。
看完秀丽的盘门三景,我的讲解也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二题:盘门—胥门
各位游客,大家中午好!
苏州不仅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东方水城,他被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克.波罗称为称为“东方威尼斯”。
千百年来,水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源,苏州奔腾不息的长江在苏州北部奔流入海,京杭大运河在苏州境内绕城而过,烟波浩渺的太湖,阳澄湖、尚湖等湖泊星如棋布。
水是苏州的灵魂,苏州古城因为有了水的滋润而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精致。
今天中午我们要游览的地方是环苏州古城水上游—盘门到胥门一段。
过了前面的蟠龙桥,前面的就是蟠门三景之一的吴门桥了。
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