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心电图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RS综合波命名
根据其幅 度大小定: Q或q、 R或r、 S或s 。
四、图形----波的正常值
______P ______Q_R_S ______T ____
原理 心房除极
心室除极 心室快速复极
形态 Ⅱ、Ⅲ、aVF↑ RV1-5 渐大 Ⅰ、Ⅱ、V4-V6 ↑
V1-V6↑、aVR↓ SV1-5 渐小
房室结→→希氏束 →→束支(左右) →→浦肯野纤维
链接
4
二、原理---心电活动
链接
●心肌细胞一直处于节律性的静息、除极、去极化、复极及静息 这一变化中,从而产生相应的电位变化。两个状态、两个过程
5
二、原理---心电向量(三个概念三个影响因素)
定义一:
心肌细胞产生电流
心肌细胞除
极/复极过程中 产生的电力,具 有方向、大小和 极性,用带箭头 线段表示,称为
32
V1 V2
33
四、图形----段的正常值
_____P—__R_____S_—_T_____T—__P___
原理 心房复极 心室缓 心脏静息Leabharlann 交界区激动 慢复极极化
电压 肢↓<0.05mv 肢↓<0.05mv
肢↑<0.1mv
胸↑<0.3mv
意__义__测_S_—_T偏__移__心__肌_缺_血___测__波_幅_基_线_
U波
原理 心室除极与
心室后继电位
复极的交点
形态
与T波一致
电压
<0.3mv
意义 测S—T偏移
低血钾
注意:三个标准导联或三个加压单极肢体导
联中,每个导联QRS波群正向波与负向波的绝对
值相加如小于 0.5 mV,称为肢体导联低电压。
五、心率
1、规则心率:60/R—R(或P—P) 2、不规则心率:
1)、60/{5个(R—R)/5} 2)、3秒钟R数×20 3、查表法 4、心率尺
16
熟知心电图的描记和测量
(一)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常用心电图机操作方法:
1、解释目的,消除紧张,取得合作。 2、支除金属饰品、电子表等,以防电波干扰。 3、平卧于床上,裸露安放电极部位,注意保暖,防
肌肉震颤产生干扰。 4、清洁皮肤(用盐水/酒精棉球)后将电极固定于皮肤。 5、联接导线:红接右、黄接左、绿线接左下脚,
50
▪ 波形和振幅
QRS波群
➢ 肢导联
形态:通常在工、Ⅱ、Ⅲ、aVL、aVF导联中,呈qR、RS 或R型;在aVR导联中,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 型。
振幅:大多数肢导联中,R波振幅在0.06 ~ 1.5mV之间,其 中RaVR<0.5mV,RaVL<1.2mV,RaVF<2.OmV, RI<1.5mV。
六、电轴
六、电轴
结果判定:
正常:-30o —— +90o 左偏:-30o —— -90o
右偏
右偏:+90o —— +180o
极度右偏:-90o — -180o
临床意义:
电轴左偏:LV大、
LBBB、左前分支阻滞
电轴右偏:RV大、
RBBB、左后分支阻滞
正常 左偏
正常心电图各波形成的特点及正常值
P波 ▪ 方向:Ι、Ⅱ、aVF、V4~V6直立,aVR倒置,其 余导联可低平、倒置或双向。 ▪ 时间(宽度):<0.11s。 ▪ 电压(振幅):肢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 超过0.2 mV。
10
二、原理---心电向量
链接flash
11
二、原理---心电向量 影响心脏电位强度的因素:
(1)心肌细胞数(呈正比) (2)电极位置与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 (3)电极方向与心肌除极方向所构成夹角夹角愈 大,电位愈强)
二、原理---心电图概念
心脏激动→→产
生电流→→人体组
-
织→→体表→→心
▪ 通常J点上下偏移不超过1 毫米,大多大等电位线上
58
S-T段
▪ 正常的ST段为一等电位线,但可有轻度向上或向 下偏移。
▪ 正常人S-T段压低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不应超过 0.5mm;而S-T段抬高除V1-2导联不超过0.3mV, V3 导联不超过0.5mV, V4-6导联不应超过0.1mV 。
▪ 测定S-T段要在J点后0.04s处。
一、概述 历史、地位
1903年问世
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和监测,对心律失常具有 决定性的诊断,一直没有 取代的方法。
荷兰生理学家爱因托芬
1
心电图临床意义 心电向量︱ 心电轴︱ 描记方法︱ 正常心电图
1.对各种心律失常作出判断。 2.明显显示心肌受损、供血不足和坏死现象。 3.观察某些药物的应用过程中:
47
正常心电图各导联P波
48
P-R间期
▪ 正常成人P-R间期为0.12 ~ 0.20s之间 ▪ 测定P-R间期应选择P波最宽,QRS波群起点
清楚,最好有q波的导联,一般选择Ⅱ导联
49
QRS波群
▪ 时间
➢一般测量标准导联中最宽的QRS综合波群,或 在V3导联中测量
➢正 常 成 人 为 0.06 ~ 0.10s , 最 宽 不 超 过 0.11s。儿童0.04~0.08s
ⅡⅢ aVL aVF
胸导联 单极心前导联:V1、V2、V3、V4、 V5、 V6、
三、导联---连接
胸导联——单极心前导联
反映心电激动的综合心电向量;电极面对 部位心肌的局部电位。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在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上。 V5:与V4同一水平的左腋前线上。 V6:与V4同一水平的左腋前线上。
51
52
▪ 波形和振幅
QRS波群
➢ 胸导联
形态:V1、V2导联中多呈rS型;V5、V6导联中多呈qR、 qRs、Rs或R型;V3、V4导联中呈RS型(R波与S波振幅大致 相等)。
振幅:Q波,V5、V6常有小Q波,但不超过R波的1/4,宽度 不超过0.04s;R波,RVl<0.7 ~1.0mV,RV5<2.5mV; S波,V1的R/S<1,V5的R/S>1。
心电向量(vector) 。
心肌细胞产生电流 6
二、原理---心电向量
心肌细胞排列各不相同 7
二、原理---心电向量
8
二、原理---心电向量
定义二
在每一瞬间 的除极过程中均
有大量的心肌细胞 产生电活动,它们 电量全力就形成该 瞬间心电综合向量。
9
二、原理---心电向量
定义三:
在一个心动周 期中,除极按顺序 进行,所有每个瞬 间心电向量形成了 整个心脏的心电活 动,形成了心电综 合向量。
V1—V5要分清。 6、置图纸,开电源,定标电压为1mV。
17
熟心知电心图电图的描概述记︱和心测电向量量︱ 心电轴︱
7、进导联,按Ⅰ、Ⅱ、Ⅲ、avR、avL、avF、V1-V6顺序描 记心电图。
8、出现基线不稳或干扰时,查看呼吸情况,电极接触是否良 好,有无交流电干扰等。
9、描记完毕后,关电源,取下电极,擦干电极,协镞助病人 起床。
一般采用平均心电轴与Ⅰ导联正侧段 之间的角度来表示平均心电轴的偏移方向。
QRSⅠ、Ⅲ
六、电轴
测定方法:
1、目测法: 用Ⅰ、Ⅲ导联
QRS波群的主波方 向,估测电轴是否 偏移。 A、口诀法: 尖并尖,轴不偏; 尖对尖,向右偏; 口对口,向左走。
六、电轴
2、准确测量方法: 1)、振幅法:
分别测算I和Ⅲ导联的QRS振幅的代数和,然后将这二 个数值分别在Ⅰ导联及Ⅲ导联上画出垂直线,求得两垂 直线的交叉点。电偶中心0点与该交叉点相连即为心电轴 ,该轴与 Ⅰ导联轴正侧的夹角即为心电轴的角度。
53
54
QRS波群
▪ 时间>0.12s,表示室内传导障碍。 ▪ 振幅超过正常,考虑左或右心室肥厚 ▪ 若肢体导联的每个QRS波群(R+S或Q+R)电压
的绝对值都小于0.5mv或每个胸导联QRS波群电 压的绝对值都不超过0.8mv,称为低电压,常见 于心包积液,肺气肿、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肥胖人
55
56
五、心率
快速阅读法:规则心率
300 100 60 150 75 50
五、心率
快速阅读法:不规则心率
心率=3秒钟R数×20
六、电轴
电轴定义——
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QRS综合向量的总 和,称心电轴。
六、电轴
右偏
正常
左偏
六、电轴
心电图学中通常所指是平均电轴投影 在前额面上的心电轴。
可用心电图中任何两个肢体导联的QRS 波群的电压或面积计算出心电轴。
Q波
▪ 正常Q波振幅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不超 过0.04s。
▪ 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以呈QS型 ▪ 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 ▪ 如在其他导联出现超过正常范围的过深、过宽的
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塞
57
J点
▪ QRS波群的终末部分与S-T 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J点。
62
T波
▪ 振幅
➢ 胸前导联中,T波较高,V2~V4导联可高达1.5mv, 但不应超过1.5mv,V1的T波不超过0.4mv,一般不 超过0.6mv。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T波不应低于R波 的1/10;Tv5>Tv1。
电图机处理(电极
放大描记) →→电
+
位变化(曲线图)
→→心电图
心电 图机
13
三、导联
将电极安放在体 表任何两点,用导 线与心电图机的正 负两极相连,就可 构成一个闭合电路 ,称之为导联。
V
-
+
V
三、导联
导联就是反映各室面的电位变化。
15
三、导联--意义
导联正极所对心脏的室面,其 所获得的就是该室面的电位变 化,(相当于从不同方向观看 心脏)
aVR↓同主波
电压 肢<0.25mv
RV1<1.0mv
1/2R>T>1/10R
胸<0.2mv
RV5<2.5mv 当T>1/2R则T高尖
RV5+SV1<4.0mv男
RV5+SV1<3.5mv女 Q <1/4 R
时限 <0.11S
0.06—0.11S
_意_义__房_大_、失_常___室_大_、_失_常_、_心_梗__心_肌_缺_血__
四、图形----间期的正常值
____P_—_R______Q—__T ___R_—_R_(_P_—_P_)
原理 心房除复极 心室除极和 心动周期
房除→室除 复极总时间
时间 0.12--0.20S 0.32--0.44S 0.6-- 1.0S
意义 房室传导 心肌损伤
计算心率
四、图形----其他
J点
59
60
T波
▪ 形状
➢ 可有多种不同形状,这取决于T 向量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
➢ 一般情况是,直立T波低园而宽 大,其近肢(T波起始点至波峰 或波谷)的坡度较远肢(T波远 峰或汉清至T波终末)为小,使 波形不对称。如两肢对称,是异 常现象
61
T波
▪ 方向
➢ 正常方向多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 Ⅰ、Ⅱ、V4~V5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 Ⅲ、avL、avF、V1-3导联可以直立,双向或倒置 ➢ 但若V1导联直立,V3导联就不应倒置。
a、对心肌的影响。 b、对心律失常治疗效果。 4.观察某些电解质紊乱所致心电变化,作为 治疗参考依据。
2
教学目标
❖ 掌握正常心电图各波形的特点和正常值范围。 ❖ 熟练掌握心电图的读图方法和步骤。 ❖ 能初步识别正常心电图。 ❖ 树立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
3
二、原理---心电活动
传导系统
心脏电的传导: SN→→结间束→→
四、图形--命名
P-P
R-R
三波:P、QRS、T。
三段:P—R、S—T、T—P 三间期:P—R、Q—T、R—R(或P—P)
*:J点 U波
25
心电图纸
mv
纸速:25mm/s
s
标准电压: 1mv/10mm
心电图纸
27
心电图纸
28
波段测量
1、时间—— 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至波形终点
的内缘。 2、振幅——
正向波: 基线上缘——波形顶点 负向波: 基线下缘——波形底端 注:基线以T-P段为准。
QRS综合波命名
1、QRS波群中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 以上的正向波为“R”波;
2、R波之前的负向波称为“Q”波; 3、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为“S”波; 4、继S波之后的正向波为“ R’ ” 波; 5、R’ 波后再出现负向波称为“ S’ ” 波; 6、若QRS波只有负向波,则称之为QS波。
10、标图:在图纸左上角上标明姓名、性别、年龄、日期、时 间,在相应心电图纸上标明导联符号。
18
心电图导联
❖ 将电极置于人体 的任何两点并用 导线与心电图机 连接,这种连接 方式和装置称为 心电图导联
19
三、导联---命名
标准导联(12条)
肢导联
双极标准肢体导联:Ⅰ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描记心电图电影链接
三、导联--连接
胸导联—单极心前导联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4: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上。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5:左腋前线上与V4同一水平。
V3:在V2与V4连线的中点。 V6:左腋中线上与V4同一水平。
22
23
四、图形--命名
心脏的电激动有序地传播,引起一系列电位变 化,形成心电图上相应的波段,组成一个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