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茧》读后感
这是一个关于梦想与现实的故事,一个中国男孩儿和美国童子军最高荣誉“依戈尔少年猎鹰奖”与哈佛梦的故事。

讲的是两个中国家庭为孩子的前程而甘愿放弃国内优越的生活条件奔赴美国打拼的事儿。

在美国西海岸的“天使之城”——洛杉矶,生活着两个社会地位、经济状况颇为悬殊的华人家庭。

一家是欣宇、白梅以及两个女儿安妮塔和索菲,夫妻俩凭借着高超的科研能力和外语水平得以在科研院工作,收入也稳定,女儿安妮塔的成绩优异,但欣宇、白梅的期望也超高,女儿考90就问为什么不考95,考95就说要是100分该有多好。

特别注重对孩子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即使是刮风下雨,也要送她去学琴。

依然用老一套的中国教育模式——成绩第一去管教一个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安妮塔,觉得他给的爱就是孩子的幸福,殊不知,这毕竟是美国啊……渐渐地,女儿学会了叛逆,也有所爱,夜晚聊天至两三点,成绩从A直线到C,与父亲的要求格格不入,父女的矛盾日日加深,欣宇恼怒,怨恨,甚至打她,可都于事无补,终于在女儿小学校长的指引下,欣宇开始有所醒悟,明白了也理解了女儿说过的话,他们长自两个不同的环境,接受者不同的教育,存在着深深的文化裂缝,这是父女亲情所不能包容的,之前曾多次尝试过放手,但都以失败告终,而这次,他下定了决心——松手,还女儿一个自由的天地。

终于父女关系重归于好,女儿也被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录取。

而另一对父母鸿远和蓝紫,大字不识一个,英语更是无从谈起,鸿远每天都做着最累的活——搬家(这是他的工作),而蓝紫只能到餐馆打工,儿子巍立上小学一直受人欺负,被打得浑身是伤,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即使在家里也是片言不语,为了自卫,他立志当警察,气得父母面红耳赤,后来,他喜欢上了童子军,整日为之奔波,为之疯狂,去上他喜欢的选修课,而必修课却是一塌糊涂,但他乐在其中,父母来美国简直是个大文盲,对此了解甚少,只知道美国有个哈佛,对美国教育更是一窍不通,又有什么法子,只能任由他去,经过几年的磨练,巍立长大了,成熟了,以突出的表现获得美国童子军最高荣誉“依戈尔少年猎鹰奖”,大学入门选择,他凭个人兴趣选择了汽车维修,父母为之失望失望再失望,我们辛辛苦苦来美国难道只为让你上一个汽车维修吗?为了让父母开心一点,他又选择了汽车设计,总之离不开汽车,并报了设计补习班,父母再次大吃一惊,可也只能听之任之,花钱上补习班,可几天之后,他就退缩了,他没那么高的绘画天分,只能去维修,于是义无反顾地报了这所学校,不久,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下来了。

然而一次回国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

“你只上一个专科院校,这样对得起在美国为你辛苦打拼的父母亲吗?”同伴的话不停地响在他的耳畔,于是决定,就算是为了父母他也要上一个四年制大学,“啊”?!父亲犹如晴天霹雳,这孩子想起一出是一出,巍立自选了附近一所大学,以望两年后转入一个名牌大学,在大学里,成功担任学生会主席,以优异的表现被哈佛看重,成功圆了哈佛梦。

梦想是是遥远的,但又是美丽的,致使无数人为之劳苦奔波、叹然倾倒。

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队伍里的一员,成长的路上长满了荆棘,铺满了尖耸石峰,道路崎岖,凹凸不平,倘若不顾一切地想前奔跑,稍不留意就会被来自脚下的石头绊倒,然后倒在荆棘里,被扎得遍体鳞伤,疼痛不已,越疼痛就越想挣扎,可越挣扎就会越痛。

但如果常爬不起,你就有可能成为后来居上的垫脚板,所以哪怕只为前方丁点儿的平坦也要忍痛而起。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现实是残酷的,某些缺陷和不足也许会使我们退却,但是破蛹成蝶,这个艰辛、痛苦而又美丽的过程,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也必须经历的。

困难犹如那厚厚的蛹壳,它不会因为你在金钱上的富足而消失,也不会因你生在甜蜜的环境中而淡化,更不会为怜悯你而弱化,相反,你越柔弱,它就越坚固,你越退缩它就越强大。

至于能否走完这个过程,就看你了。

《破茧》读后感二
最近两个月将《破茧》看过两遍,第一遍是春节前后,用了近半个月时间,第二遍是前两天。

这本书对我来说比较深奥,甚至晦涩,读起来很吃力。

有人说读书就要读自己看不懂的,如果一直读在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书,提升的空间何在?
可是看不懂,又怎么去啃这本书呢?我想就从写读后感开始,梳理一下这本书对我固有思想的一些改变。

画完思维导图,对整本书的脉络又梳理了一遍,众多思绪纷涌而至,又若隐若现,难以捉摸。

一、缘起
去年在“得到”上学习李筠老师的《西方史纲》课程中,多次听他提起施展老师的《中国史纲》,随后就学习了《中国史纲》这门课,不得不说,这门课程用宏大的视角让我这个每日坐井观天、惶惶不可终日的井底之蛙,顿觉耳目一新,甚至沉醉其中,于是就很想拜读施展老师作品,一看到他出新书,就赶快入手一本,这便是我和《破茧》一书前世今生的缘分,妙不可言。

二、概述
这本书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历史阶段,对社会生活中频发的一些与我们普通人息息相关的“黑天鹅”事件进行讨论,从世界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进行分析,理清了事件的根源、发展规律和发展脉络,让很多复杂晦涩的问题豁然开朗。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大众的反应也不是想当然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是自有出处,这也让我深深领会到“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这句话的深意。

三、提出问题
第一部分以新冠疫情为例引发读者思考:这些事件与全世界每个人息息相关,波及范围如此广阔,影响如此巨大,它们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作为一个步入中年的普通工薪阶层,我每天更关注的是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很少抬头去仰望星空。

但这些事件不仅影响着世界、社会、国家,还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的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扩撒速度超快,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焦点,都无法置身事外,这就倒逼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这些问题。

面对这些事件,我们局限于自己的视野和知识层面,只看到了种种表象,无法理解这些现象发生的底层逻辑,无法想象这些问题未来的发展脉络,将会走向何方,将会带来什么后果。

无知者无畏,但大多数人恰是处于这种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焦虑恐惧涌上心头,如在暗夜行走,心中惶恐不安。

而这本书应该算是一个火把,点亮些许前方的路,给我们些许心安。

四、分析现实
第二部分指出在上下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规则和逻辑无处不在,国际逻辑必然和中国逻辑有很多不同,但也必然有相通之处,所以中国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和世界有矛盾,也会有机会。

在看本书之前,除了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我更多关注的是婚姻、家庭、教育,在自己世界中挣扎着,希望理顺自己的逻辑,很少关注家庭、学校、工作圈子以外的人和事,相对封闭。

看了这本书后,醒悟自己的圈子之外,不只有人,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规则和逻辑,而且这些规则无论生老病死都一直围绕在我们身边,渗透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所以哪里有真正封闭的圈子,只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原生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是一辈子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并不是空穴来风;成年后,人们便在社会规则中游走,做出一个个选择。

有时候也会思索为什么有人会面临囚徒困境,如果不去犯错,何须面对呢?可是人的认知是有局限的,他们没有抬眼看社会的逻辑,总以为自己别无选择,所以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遇。

其实,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上帝关上了所有的门的时候,总会留一扇窗。


人最悲哀的是自暴自弃,只要愿意探索,便会发现自己圈子之外还有更宽广的世界,很多困惑自然消解,便会明白天无绝人之路,凡事皆留余。

个人如此,家庭如此,国家如此,社会也是如此。

五、展望未来
第三部分展开了对未来的想象。

历史是一面镜子,对现在事件的发展趋势会有所指引,通过对历史事件趋势的分析,作者抓住了一些底层趋势,并由此提出了一个假想,即商人秩序。

商人秩序游离于国家和政治秩序之外,为世界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可能。

作者的大胆想象和给出的相关支撑,都让我耳目一新,让我受到两点启发。

一是明白了解决难题的办法
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首先确定自己是不是已经尽力,如果不是就继续努力,如果是就上网多搜寻些案例参考。

所有的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它们的发展逻辑也是类似的,通过案例的起承转合,反思自己可能的出路或解决方案。

如果仍不能解决,只能说明这个问题超出自己的认知水平,也暴露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认知缺陷,便可请教一些专家或有眼光的人,有些人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所在,这便是老师“解惑”的意义所在。

二是要放飞自己的想象力
想象力决定着每个人人生的高度,虽然想到了不一定能做到,但如果想不到肯定做不到。

也许是我们的生活太平凡了,每个人都习惯于按部就班的生活工作,不喜欢意外和挑战,岂不知意外和挑战才是生活的常态,只是固有的惰性影响着你我,制约着我们的想象力。

人类的想象力很神奇,它有时宏伟壮观,有时细小入微,有时也会是戳破你我认知缺陷的那根针,虽然针孔如此细小,也会慢慢扩大,让你逐渐对认知圈外的世界有所感悟。

很有趣,世界永远不是你我想象中的样子,那为何不去尽情想象呢?
生而为人,我们可以放飞想象力向前冲,跑到世界尽头去看看不同的风光,就算是所有的现实都没有改变,可是我们的认知变得和以前不同了,这便是最大的幸福。

六、结语
人非生而知之,但圣人必可学而至。

这本书让我挺震撼的,就如那根针,让我知道了头顶有一个无法想象的不同境界,让我心向往之;让我知道了,也许在浩瀚人海中,我只是如蚂蚁一般平凡的存在,但我是独一无二的,远比自己想象中珍贵,不只是时间、精力,是所有的一切都很珍贵;也让我对求知充满了信心,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真正的解惑老师,为其他人指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