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复习讲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主主义思想。
9.国家、社会、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10.过了一会,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11.由于生产很快搞上去了,大家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12.必须造就千百万有社会主义觉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和技能的科学技术队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13.党和国家决定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所以 今年大学继续扩招。
于安乐》) (3) ▲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4)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6) ▲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7) ▲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9)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10)奥运会即将在京举办,这是举国欢庆的盛事。我们可
16
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理解句子含义就是品析耐人寻味 的深刻内涵、话外音、潜台词。
首先应抓住关键词,并关注修辞 手法,同时也要结合上下文内容,联 系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7
例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
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 钥匙。”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最后一 课》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语言比 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把侵略者的统治比作监
狱(修辞手法)。意思是说亡了国的人民,
如果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 就是掌握了争取自 由独立的武器,这个民族的人民可以随时团结 起来,与侵略者进行斗争,将侵略者赶出自己
的家园(联系文章的主旨)。
18
二、体会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由许多颗小的“心”组成。
含义: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奉献爱心,支援灾区人民。
◆江苏省09年13市中考 积累与运用题 汇总.
10
中考阅读复习方法:
以阅读能力点的复习为核心 以解题方法的 指 导 为重点 以中考试题类型训练为主线
11
现代文阅读的中考能力点:
1、 基本辨识能力 2、 整体把握能力 3、 理解分析能力 4、 概括提炼能力 5、 阐释解说能力 6、 语言赏析能力 7、 手法欣赏能力 8、 感悟评价能力 9、 拓展迁移能力 10、想象联想能力 11、探究能力 12、创新能力
《水调歌头》) (7)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铭》) (9)《岳阳楼记》中的“ ▲ ; ▲ ”表现了
“古仁人”在不同处境中都忧 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3
1.默写“考试范围”中规定的诗文名句。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08年南京中考) (1)关关雎鸠, ▲ 。(《诗经·关雎》) (2)人则无法家拂士, ▲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
(5)枯藤老树昏鸦,
▲
思》)
。(马致远《天净沙秋
(6)
▲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7)海日生残夜, 下》)
▲
。(王湾《次北固山
(8)沉舟侧畔千帆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
初逢席上见赠》)
(9)填写含“花”字的诗句。
鲜花是美的,白居易春行钱塘湖,为“
▲
”的
景象深深陶醉。
雪花也是美的,胡天飞雪在岑参心中化作了明媚春光,好似 “ ▲ ”。
14.《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中国留学生子 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15.这个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8失大约在六百万元左右。
6.对提供的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筛选、整合、运用。
7.能根据相关资料,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 样化的探究,形成自己的看法。
6.李响同学搜集到下面一组图,请你解说。(4分)
一、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二、体会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三、品析文章语言的特色
14
一、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语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言 14.说说④小节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
赏 答:
(2分)
析
的 出 题 角
《宛如英雄》
18.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 用。(3分)
度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
7
5.能发现并修改常见的语病。
1.每个有志青年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对四化有用的人 2.大量种植树和草,关系到能否改善环境。 3.他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很大的影响。 4.我们在学习中克服并发现了不少困难。 5.通过努力学习,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 6.减负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7.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8.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
2
1.默写“考试范围”中规定的诗文名句。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2) ▲ ,江人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 (4)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 (5)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6)人有悲欢离合, ▲ ,此事古难全。(苏轼
5
2.认识3500个常用字,其中会写3000个左右。正确地 给汉字注音,借助汉语拼音写汉字。
3.正确理解和使用常用词语。4.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09南京)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点缀(▲) 鲜为人知(▲) 宽shù (▲) qiè(▲)而不舍(zhuì xiǎn 恕 锲) (08南京) 2.下面是小军写的演讲稿,请按要求答题。(6分)
(1)根据组图,简要说明国民日常使用交通工具的变化。(2分)
▲
(2)1979年一2009年的变化体现了 明 ▲ 。(2分)
▲ ,对2019年的预测表
( (1)国民日常交通工具1979年主要是自行车,到2009年小汽车越来
越多,2019年白行车将成为新宠。(2分,意对即可)
(2)国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1分) 国民环保观 念增强(或:国 民崇尚绿色环保/国民健康意识增强)(1分) )
一. 考试范围
1.《课标》规定的7-9年级学生在识字、写 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应 达到的目标。
2.考试命题涉及教材的内容,在人教版7-9 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 文》范围内。
3.默写部分考查《课标》推荐背诵的50篇古 诗文,以及教材(含附录)中要求背诵 的其他诗文。
4.古诗阅读命题材料取自教材,文言文阅读 的命题材料选自课外浅易的文言文。
宛如英雄!
含义:
(2分)
作用:
(1分)
15
理解词义的方法
在理解该词本义的基础上,认识这 个词在特定语境中具有的特殊含义。
例:理解“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
本。”中“标本”一词的含义。—《苏州园林》 解题:结合上下文,了解“标本”指的是苏州园林 在我国各地园林中的地位,
得出答案—— “标本”指各地园林学习效仿 的范例、样本。
山陵园管理局已于去年底提交了申报“世界自然 与文化遗产”的方案。作 为中学生,(D)我们也
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绿色家园贡献自己的力 量。
3.一股汉语学习的热潮正随着中国对外影响的扩大 而日益膨胀,
(1)正方辩词的画线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
把“ ▲ ”改为“ ▲ ”。(1分) ( “膨胀”改为
“高涨” )
作用:
(1分)
度
19
体会词句作用的方法
结构上: 线索、铺垫、首尾呼应、前后照应、承上启下
(过渡)、设置悬念、 总领全文、总结上文等 内容上:
塑造形象、表现个性、突出中心、表达情感等 表达效果上:
生动形象、准确、严密等
20
体会词句作用的方法
例:体会“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 界”这句话的作用。---《珍珠鸟》
12
中考对语言赏析能力的考查要求
⒈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 作用。(《中考指导用书》关于阅读考试 的第2条)
⒉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要词 语的表达效果。(《中考指导用书》 关于阅读考试的第3条)
⒊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中考指导用书》关于阅读考试的第6
条)
13
语言赏析的出题角度
《田野上的白发》
20.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语 言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 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赏
析 的 出
《宛如英雄》 18.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3分)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题
含义:
(2分)
角
运用。 7.能根据相关资料,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
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形成自己的看法。
1
1.默写“考试范围”中规定的诗文名句。
古诗文默写 单纯记忆性默写和理解运用性考查:
《课标》推荐背诵的49篇加《课标》中没 有涉及、而在教材中作为精读篇目的五首 诗歌。其中在附录中出现的古诗只考记忆 性默写。 开放性形式考查: 教材(包括附录)中要求背诵的其他诗文。
26
例2: 2008年镇江中考试题
10.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请 选择其中的一句,简要回答。(2 分)
①只有俄罗斯在地球表面的深度上钻探到了12里左 右。
答: ① 不能去掉,因为“左右”表示概数, (解释含义),准确地说明了“俄罗斯在地球表 面的深度上钻探到了12里” 中的“12公里”只 是一个略指,并非准确数据(联系语境),这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达到的效果)。
以用《<论语>十则》中“ ▲ , ▲ ”来表 达对全世界朋友的欢迎之情。
4
1.默写“考试范围”中规定的诗文名句。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
▲
,可以为师矣。(《论语》)
(2)
▲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先天下之忧而忧,
▲
记》)
。(范仲淹《岳阳楼
(4)
▲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解题: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结构 上) ,也点明了文章色有:
朴实、优美、严谨、幽默、夸 张、形象生动、清新明快等
23
课文:
《背影》——朴实 《济南的冬天》《春》——优美、
生动形象 《谈生命》——生动形象 《中国石拱桥》——准确、严密
24
语言赏析注意点:
一、扣住上下语境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二、抓住关键词语 三、关注修辞手法 四、联系文章中心 五、结合作者情感
( xīn pài 喧 幻 )
6
▲ ▲
5.能发现并修改常见的语病。
4.下面是班级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找出画线部 分有语病的一处。(▲)(2分) ( B )
(A)共建绿色家园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们深 刻认识到,(B)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不能陷入污染
一治理一再污染的恶性循环。这就需要从源头治 理南京的山水。为了保护南京的“绿肺”,(C)中
5.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材料均选自课外,选文 的难度与教材相当。
0
二.考试内容
(一)积累运用
1.默写“考试范围”中规定的诗文名句。 2.认识3500个常用字,其中会写3000个左右。正确
地给汉字注音,借助汉语拼音写汉字。 3.正确理解和使用常用词语。 4.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5.能发现并修改常见的语病。 6.对提供的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筛选、整合、
25
此外,还要对考生进行答题的语言训练。
2008年南京中考试题: 例1: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 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秧苗比作绿色的地 毯(分析修辞),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联系语 境),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赞美了母亲的 勤劳能干(达到的效果)。
汶川,这个陌生的名字,连带着崩裂的山体□倒tā ( ▲ )的房 屋和被废墟掩埋的躯体,猝( ▲ )然刺痛了我们的神经!灾难中 的土地,我们为你心痛如割彻夜难眠□灾难中的同胞,我们为 你神情悲恸双目噙泪。我们愿棒出一颗颗炽(▲ )热的心,伸 出一双双热情的手,与你们心手相连,bó( ▲ )击风雨! (1)给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cù chì塌 搏 ) (2)依次在方框中填人所缺的标点。(“、”,“;”或“。”) (07南京) 2.下面是小华写的一段读书感言,请给文稿中的加点字 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温馨( ▲ ) 澎湃( ▲ )xuān ▲ 嚣 变huàn ▲
9
4.介绍右边这一幅赈灾活动宣传画的内容
与含义。(3分)
内容:
▲
含义:
▲
5.仿照示例,以灾区一个孩子的口吻给失踪的母 亲写两句话。(2分)
示例:妈妈
妈妈
我深信你还活着
我深信你还活着
深信地震只能
深信地震只能
击碎钢筋水泥
▲
击不碎你坚强的心
▲
( 4.内容:一颗大的“心”中有一幅中国地图;这幅中国地图
9.国家、社会、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10.过了一会,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11.由于生产很快搞上去了,大家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12.必须造就千百万有社会主义觉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和技能的科学技术队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13.党和国家决定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所以 今年大学继续扩招。
于安乐》) (3) ▲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4)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6) ▲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7) ▲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9)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10)奥运会即将在京举办,这是举国欢庆的盛事。我们可
16
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理解句子含义就是品析耐人寻味 的深刻内涵、话外音、潜台词。
首先应抓住关键词,并关注修辞 手法,同时也要结合上下文内容,联 系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7
例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
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 钥匙。”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最后一 课》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语言比 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把侵略者的统治比作监
狱(修辞手法)。意思是说亡了国的人民,
如果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 就是掌握了争取自 由独立的武器,这个民族的人民可以随时团结 起来,与侵略者进行斗争,将侵略者赶出自己
的家园(联系文章的主旨)。
18
二、体会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由许多颗小的“心”组成。
含义: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奉献爱心,支援灾区人民。
◆江苏省09年13市中考 积累与运用题 汇总.
10
中考阅读复习方法:
以阅读能力点的复习为核心 以解题方法的 指 导 为重点 以中考试题类型训练为主线
11
现代文阅读的中考能力点:
1、 基本辨识能力 2、 整体把握能力 3、 理解分析能力 4、 概括提炼能力 5、 阐释解说能力 6、 语言赏析能力 7、 手法欣赏能力 8、 感悟评价能力 9、 拓展迁移能力 10、想象联想能力 11、探究能力 12、创新能力
《水调歌头》) (7)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铭》) (9)《岳阳楼记》中的“ ▲ ; ▲ ”表现了
“古仁人”在不同处境中都忧 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3
1.默写“考试范围”中规定的诗文名句。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08年南京中考) (1)关关雎鸠, ▲ 。(《诗经·关雎》) (2)人则无法家拂士, ▲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
(5)枯藤老树昏鸦,
▲
思》)
。(马致远《天净沙秋
(6)
▲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7)海日生残夜, 下》)
▲
。(王湾《次北固山
(8)沉舟侧畔千帆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
初逢席上见赠》)
(9)填写含“花”字的诗句。
鲜花是美的,白居易春行钱塘湖,为“
▲
”的
景象深深陶醉。
雪花也是美的,胡天飞雪在岑参心中化作了明媚春光,好似 “ ▲ ”。
14.《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中国留学生子 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15.这个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8失大约在六百万元左右。
6.对提供的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筛选、整合、运用。
7.能根据相关资料,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 样化的探究,形成自己的看法。
6.李响同学搜集到下面一组图,请你解说。(4分)
一、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二、体会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三、品析文章语言的特色
14
一、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语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言 14.说说④小节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
赏 答:
(2分)
析
的 出 题 角
《宛如英雄》
18.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 用。(3分)
度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
7
5.能发现并修改常见的语病。
1.每个有志青年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对四化有用的人 2.大量种植树和草,关系到能否改善环境。 3.他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很大的影响。 4.我们在学习中克服并发现了不少困难。 5.通过努力学习,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 6.减负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7.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8.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
2
1.默写“考试范围”中规定的诗文名句。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2) ▲ ,江人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 (4)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 (5)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6)人有悲欢离合, ▲ ,此事古难全。(苏轼
5
2.认识3500个常用字,其中会写3000个左右。正确地 给汉字注音,借助汉语拼音写汉字。
3.正确理解和使用常用词语。4.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09南京)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点缀(▲) 鲜为人知(▲) 宽shù (▲) qiè(▲)而不舍(zhuì xiǎn 恕 锲) (08南京) 2.下面是小军写的演讲稿,请按要求答题。(6分)
(1)根据组图,简要说明国民日常使用交通工具的变化。(2分)
▲
(2)1979年一2009年的变化体现了 明 ▲ 。(2分)
▲ ,对2019年的预测表
( (1)国民日常交通工具1979年主要是自行车,到2009年小汽车越来
越多,2019年白行车将成为新宠。(2分,意对即可)
(2)国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1分) 国民环保观 念增强(或:国 民崇尚绿色环保/国民健康意识增强)(1分) )
一. 考试范围
1.《课标》规定的7-9年级学生在识字、写 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应 达到的目标。
2.考试命题涉及教材的内容,在人教版7-9 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 文》范围内。
3.默写部分考查《课标》推荐背诵的50篇古 诗文,以及教材(含附录)中要求背诵 的其他诗文。
4.古诗阅读命题材料取自教材,文言文阅读 的命题材料选自课外浅易的文言文。
宛如英雄!
含义:
(2分)
作用:
(1分)
15
理解词义的方法
在理解该词本义的基础上,认识这 个词在特定语境中具有的特殊含义。
例:理解“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
本。”中“标本”一词的含义。—《苏州园林》 解题:结合上下文,了解“标本”指的是苏州园林 在我国各地园林中的地位,
得出答案—— “标本”指各地园林学习效仿 的范例、样本。
山陵园管理局已于去年底提交了申报“世界自然 与文化遗产”的方案。作 为中学生,(D)我们也
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绿色家园贡献自己的力 量。
3.一股汉语学习的热潮正随着中国对外影响的扩大 而日益膨胀,
(1)正方辩词的画线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
把“ ▲ ”改为“ ▲ ”。(1分) ( “膨胀”改为
“高涨” )
作用:
(1分)
度
19
体会词句作用的方法
结构上: 线索、铺垫、首尾呼应、前后照应、承上启下
(过渡)、设置悬念、 总领全文、总结上文等 内容上:
塑造形象、表现个性、突出中心、表达情感等 表达效果上:
生动形象、准确、严密等
20
体会词句作用的方法
例:体会“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 界”这句话的作用。---《珍珠鸟》
12
中考对语言赏析能力的考查要求
⒈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 作用。(《中考指导用书》关于阅读考试 的第2条)
⒉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要词 语的表达效果。(《中考指导用书》 关于阅读考试的第3条)
⒊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中考指导用书》关于阅读考试的第6
条)
13
语言赏析的出题角度
《田野上的白发》
20.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语 言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 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赏
析 的 出
《宛如英雄》 18.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3分)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题
含义:
(2分)
角
运用。 7.能根据相关资料,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
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形成自己的看法。
1
1.默写“考试范围”中规定的诗文名句。
古诗文默写 单纯记忆性默写和理解运用性考查:
《课标》推荐背诵的49篇加《课标》中没 有涉及、而在教材中作为精读篇目的五首 诗歌。其中在附录中出现的古诗只考记忆 性默写。 开放性形式考查: 教材(包括附录)中要求背诵的其他诗文。
26
例2: 2008年镇江中考试题
10.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请 选择其中的一句,简要回答。(2 分)
①只有俄罗斯在地球表面的深度上钻探到了12里左 右。
答: ① 不能去掉,因为“左右”表示概数, (解释含义),准确地说明了“俄罗斯在地球表 面的深度上钻探到了12里” 中的“12公里”只 是一个略指,并非准确数据(联系语境),这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达到的效果)。
以用《<论语>十则》中“ ▲ , ▲ ”来表 达对全世界朋友的欢迎之情。
4
1.默写“考试范围”中规定的诗文名句。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
▲
,可以为师矣。(《论语》)
(2)
▲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先天下之忧而忧,
▲
记》)
。(范仲淹《岳阳楼
(4)
▲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解题: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结构 上) ,也点明了文章色有:
朴实、优美、严谨、幽默、夸 张、形象生动、清新明快等
23
课文:
《背影》——朴实 《济南的冬天》《春》——优美、
生动形象 《谈生命》——生动形象 《中国石拱桥》——准确、严密
24
语言赏析注意点:
一、扣住上下语境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二、抓住关键词语 三、关注修辞手法 四、联系文章中心 五、结合作者情感
( xīn pài 喧 幻 )
6
▲ ▲
5.能发现并修改常见的语病。
4.下面是班级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找出画线部 分有语病的一处。(▲)(2分) ( B )
(A)共建绿色家园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们深 刻认识到,(B)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不能陷入污染
一治理一再污染的恶性循环。这就需要从源头治 理南京的山水。为了保护南京的“绿肺”,(C)中
5.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材料均选自课外,选文 的难度与教材相当。
0
二.考试内容
(一)积累运用
1.默写“考试范围”中规定的诗文名句。 2.认识3500个常用字,其中会写3000个左右。正确
地给汉字注音,借助汉语拼音写汉字。 3.正确理解和使用常用词语。 4.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5.能发现并修改常见的语病。 6.对提供的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筛选、整合、
25
此外,还要对考生进行答题的语言训练。
2008年南京中考试题: 例1: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 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秧苗比作绿色的地 毯(分析修辞),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联系语 境),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赞美了母亲的 勤劳能干(达到的效果)。
汶川,这个陌生的名字,连带着崩裂的山体□倒tā ( ▲ )的房 屋和被废墟掩埋的躯体,猝( ▲ )然刺痛了我们的神经!灾难中 的土地,我们为你心痛如割彻夜难眠□灾难中的同胞,我们为 你神情悲恸双目噙泪。我们愿棒出一颗颗炽(▲ )热的心,伸 出一双双热情的手,与你们心手相连,bó( ▲ )击风雨! (1)给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cù chì塌 搏 ) (2)依次在方框中填人所缺的标点。(“、”,“;”或“。”) (07南京) 2.下面是小华写的一段读书感言,请给文稿中的加点字 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温馨( ▲ ) 澎湃( ▲ )xuān ▲ 嚣 变huàn ▲
9
4.介绍右边这一幅赈灾活动宣传画的内容
与含义。(3分)
内容:
▲
含义:
▲
5.仿照示例,以灾区一个孩子的口吻给失踪的母 亲写两句话。(2分)
示例:妈妈
妈妈
我深信你还活着
我深信你还活着
深信地震只能
深信地震只能
击碎钢筋水泥
▲
击不碎你坚强的心
▲
( 4.内容:一颗大的“心”中有一幅中国地图;这幅中国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