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蒙昧.(mèi)佃.农(diàn)锃.亮(zèng)正襟.危坐(jīn)
B.教诲.(huì)绯.红(fēi)诘.责(jí)藏污纳垢.(gòu)
C.黝.黑(yǒu)胆怯.(què)胡髭.(zī)振聋发聩.(kuì)
D.粗鄙.(bǐ)窒.息(zhì)瞥.见(piě)屏.息敛声(bǐng)
2.下列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缀劳作,尤喜纺棉。


B.他们对自己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达到诚皇诚恐的地步。

C.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而不至于因烟窒息。

D.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它们略带蓝色萤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
....,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权益构成伤害。

B.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
....,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

C.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
....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
....,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体育蕴含着独特的魅力,它既能铸造健美的体魄,而且能展示奋力拼搏的精神。

C.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

D.成都锦江江边的垂柳,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选段,完成下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溯:顺流而下B.属引.凄异引:延长
C.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D.从.流飘荡从:跟、随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春冬之.时水陆草木之.花B.但.少闲人但.微颔之
C.不以.疾也静以.修身D.步于.中庭其一犬坐于.前
7.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太阳或月亮的。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是乘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不再有其他地方能比这里的景色更奇异的了。

8.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所选三文从内容看,都有写自然山水之景但特点各异。

甲文写三峡夏景动人心魄,春冬沉静优美,秋天肃杀凄清;乙文写承天寺夜景清幽宁静;丙文写富春江山水奇异独绝。

B.所选三文从情感看,都有表达对自然之景的喜爱但又各有侧重。

甲文含壮美豪情、秀美雅趣、凄美悲凉三重境界;乙文既有赏月欣喜,又有贬谪悲凉,人生豁达,情感幽微;丙文抒厌弃名利,渴归山林之情,情趣高雅。

C.所选三文从手法看,都用到描写但各有特色。

甲文多用白描手法,做点染勾勒,不事精雕细琢;乙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环环相扣:丙文从多个角度观察,调动多种感官感受,运用多种手法描写。

D.所选三文从语言看,都简洁凝练但各有千秋。

甲文骈散结合,多用四言,间有五六七言,音韵和谐,又参差变化;乙文信笔写来,如行云流水,事、景、人、情浑然一体;丙文以对偶写景,突显强化景物特征,又音韵整齐,朗朗上口。

三、默写(6分)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9.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②,行止依林阻。

(曹植《梁甫行》)
③,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10.默写王绩《野望》的颔联和颈联或者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颔联和颈联。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父亲的田园
①故乡的老宅东边,是我父亲的田园。

园中央麦草屋顶的小土屋,是小麻雀的跳跳床。

屋后的大杏树枝叶婆娑,蓄满绿荫和鸟鸣。

屋东,两棵大桃树粗可合抱,彼此枝叶相接、耳鬓厮磨……每当春风乍暖,花儿们粉墨登场,我的梦也缤纷起来。

花瓣飞走,留守枝头的果子一天一个成色,已经秀色可餐了。

除了一饱口福,还能换来香喷喷的糖橡皮、好看的花衣裳。

靠近篱笆的小杏树,年龄与我相仿,结的杏子又大又圆,染着红晕。

摘一颗掰开细品,绵绵软软的,一直甜到心里去…
②果树散居于小屋身边,像一群孩子簇拥着母亲。

稍远,是大片的菜地。

打记事起,父亲就带着我在园子里忙碌。

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像是挥舞着一支灵动的画笔,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锄头深深地锲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汗水从父亲花白的两鬓间流下来,经过沟壑纵横的脸庞,砸进他脚下新刨起来的土地。

他的脚印又大又深,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我的心田。

一片地刨完,父亲回到地头,在锄柄上坐下来。

我将水壶递过去,他猛喝几口,然后装上一锅烟,用火石打着,边吸边笑呵呵地看着我玩。

我的玩具通常是父亲刚刨出来的豆虫或蛹子。

蛹子头上有一个弯弯的类似钢笔卡子的东西,我们叫它钢笔蛹。

它的尾巴会摇,我说东它就指东,我说西它就指西,通灵似的,非常有趣。

逗逗玩玩间,父亲已将地平整,整出崭新的菜畦,开始精心地播种……
③侍弄园子是父亲驾轻就熟的事情。

我喜欢看父亲辛勤劳作的身影。

如火骄阳下,他裸着的腰背呈古铜色,搭在肩上的巾常常汗湿得能撑出水来。

当嫩绿的蔬菜破土而出,一天一个样地往上窜;当叶子间探头探
脑的西瓜长成一颗颗甜蜜的地雷……他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④园子里的甜水井,是我童年最神秘的所在。

父亲不让我到井边去,只有浇园时,我才可以在他的看护下,俯瞰幽深的井水,从中照见自己天真的模样。

父亲用力摇着水车,粗粗的拴着许多圆橡胶片的铁链子在齿轮上滚动,一节节潜入水中,再携带着水,从长长的桶子里升上来。

喷涌的水,在水车槽子里小流片刻,便欢呼地扑进水道。

我光着脚丫和前赴后继的水赛跑,看它欢快地流遍每一个干涸的角落。

甜甜的井水,在流淌中一点点交出了自己……甜水井充盈着半个村子大大小小的水缸。

每当乡亲们担着吱呀唱歌的水桶来挑水,父亲总是放下手里的活儿,和来人拉一会儿家常。

要是有小孩跟着来,父亲便格外高兴,除了摘果子招待,还会让我们在园子里玩个够。

⑤夏日的夜晚,是农民最休闲的时候;吃完晚饭父亲将草席搬出来,在门口铺开。

我躺在上面,用手指数着天上的星星。

父亲一边抽旱烟,一边摇着芭蕉扇为我赶蚊子。

他是我的风扇和故事篓子,是我的《十万个为什么》。

牛郎织女的故事,善恶报应的故事……如清风,飘进我的耳朵。

夜深露水下来,好戏才刚刚开场——傍晚抓回来的知了猴,早已各自占据有利位置,倒挂在蚊帐上,开始金蝉脱壳,勇敢地、义无反顾地将这场脱衣秀持续到黎明时分。

获得新生的蝉,呈淡绿色,显得那么娇嫩脆弱。

它们喘息着,慢慢张开水袖,如闪亮登场的青衣……
⑥时至今日,田园中的一草一木,父亲劳作的身影,开心的笑容,依然在我的脑海中循环上映。

——选自《文苑》2019年第四期,有删改11.文章首段着力渲染园子的环境,有什么作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品读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握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像是挥舞着一支灵动的画笔,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锄头深深地锲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
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横线上写几句话,将文章的结尾补充完整。

要呼应前文,表达情感,点明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作文(60分)
14.春天的新绿,秋日的落叶;东升的旭日,中秋的圆月;“采菊东篱下”的南山,“孤烟直”的大漠……在生活中,美景随处可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

它可令人灵魂震撼,令人心驰神往,令人刻骨铭心……你一定有所见之“美”,无论壮阔还是优雅,无论偶然相见还是日日为伴,“美”,其实就在这里。

请以“美,就在这里”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否则扣分。

④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六、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题。

暑中闲咏
[宋]苏舜钦
嘉果浮沉酒半醺,床头书册乱纷纷。

北轩凉吹开疏竹,卧看青天行白云。

15.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卧”字的妙处。

16.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本诗的感情基调相似,请先选择,再简述理由。

A.采菊东篱下
B.长歌怀采薇
C.似曾相识燕归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

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①之奇。

以疾病去官,道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

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

”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

叛敌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

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后李傕②等与诩议,欲迎天子③置之营中,诩曰:“不可。

挟天子,非义也。

”傕不听。

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

卿自行,我不能也。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

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

诩谓傕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

文帝④即位,以诩为太尉。

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注】①良、平:指汉代张良、陈平。

②傕:音jué,用于人名。

③天子:指汉献帝。

④文帝:指魏文帝。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汉阳阎忠异.之异:诧异
B.道.遇叛敌道:在路上
C.与盟.而送之盟:盟誓,结盟
D.吾受国恩,义.不可背义:坚守道义
1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
②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

19.贾诩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20.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本书是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
道性作品,是英国记者斯诺的不朽名著。

B.本书内容涵盖红军长征的介绍、对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共产党的抗战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等,全面重现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历史史实。

C.红军派了好几个代表到西安府去,穿上了东北军的制服,参加了张学良的参谋部,帮助改组他的军队的政治训练方法。

D.朱德是一位沉默谦虚、爱惜部下、天性极端温和、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的红军将领。

他没有任何政治野心,朱、毛联合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互相竞争。

21.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他的谈话举止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

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

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

“冲到顶上去!”他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

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

这段话描述的人物是,陈独秀的《》使他对社会主义发生了兴趣,从此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蚕豆
毕飞宇
①蚕豆主要种植在南方,它不是主食。

因为这个缘故,它被种在田埂或河岸一类“边角料”的地方。

蚕豆最好的吃法是炒。

香极了,嘎嘣脆。

唯一的缺点是太硬。

可是,孩子们的牙更硬——有了金刚钻就不怕瓷器活。

不过,我小时候吃炒蚕豆的机会并不多,只是过年的时候操练操练。

我要写下我和蚕豆的故事,这是我终身不能忘怀的。

②我出生那一年,父母在杨家庄小学做代课教师。

他们决定请个人帮着烧午饭,附带着带孩子。

奶奶就这样成了我的奶奶。

我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多。

我五岁,父母工作调动。

奶奶没有和我们一起走。

③我十一岁,父母要调到很远的地方工作。

临行前,我去了一趟奶奶家。

奶奶格外高兴,她的孙子来了,都“这么高了”。

那时,奶奶守寡不久,爷爷的遗像挂在墙上,奶奶高高兴兴地对着遗像说了一大通的话。

可无论奶奶怎样高兴,我始终能感觉到她身上的重。

她的笑容很重,很吃力。

奶奶和我谈起了爷爷,她很内疚。

她对死亡似乎并不在意:“哪个不死呢?”但奶奶不能原谅自己,她没让爷爷在最后的日子“吃好”。

奶奶说:“家里头没得唉。

”奶奶让我到锅里铲了一些锅巴,放在了爷爷遗像前——这是让我尽孝,我得给爷爷“上饭”。

奶奶望着锅巴,笑了,说:“死鬼嚼不动咯。


④傍晚,奶奶决定让我早点回家。

她在犹豫,想。

她在想让我带点什么东西走。

现在回想起来,她当时真是太难了,穷啊。

真的是家徒四壁。

奶奶拿过来一根丫杈,从屋梁上取下一个竹篮,里头是蚕豆。

奶奶最
后的决定是炒蚕豆让我带走。

多年后,我知道了那些蚕豆是奶奶预备着第二年做种用的。

蚕豆炒好了,她把滚烫的蚕豆盛在簸箕里,簸了好长时间,给蚕豆降温。

然后,奶奶高兴地让我把褂子脱下来,把两只袖口给缝上了——袖管就成了两个大口袋。

奶奶把褂子绕在我的脖子上,口袋像两根柱子,立在了胸前。

奶奶的手在我的头发窝里摸了老半天,说:“你走吧乖乖。


⑤我第一次拥有这么多的炒蚕豆。

你可以想象我这一路走得有多欢——我丝毫没有意识到奶奶当时有多艰难!一路走,一路吃,路的一侧是河流,我还可以一路解渴。

杨家庄在我的身后远去了,奶奶在我的身后远去了。

后来的岁月里,我不停地回想起这个将预示着我和奶奶长久分离的画面。

等我到了一定的年纪,我想起一次就难受一次。

⑥1986年,我在扬州读大学。

有一天,接到父亲的来信,说我的姑姑,也就是奶奶唯一的女儿,死了。

回到了杨家庄,我已经是个二十二岁的大小伙子了,我已经十一年没有来看望奶奶了。

我在许多夜里想起她,但天一亮我又忘了。

这些,我想起一次就羞愧一次。

我再一次站在奶奶面前,她老人家一眼就把我认出来了。

她的个子那么小,却坚持要摸我的头,我弓下腰来她才能如愿。

奶奶看上去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悲伤,这让我轻松许多了。

她只是抱怨了一句:“死丫头她不肯活咯。


⑦事实上,奶奶没多久就下世了。

她一定承受不住这样的伤痛了。

但奶奶就是这样,从来不轻易流露她的伤心与悲痛,尤其在亲人面前——我是从另一个可亲的老人那里理解了我的奶奶的。

她们时刻愿意承当亲人的痛,但她们永远也不会让自己的亲人分担她们的痛。

⑧1989年,奶奶的孙女小妹来南京读书了,我去看她。

小妹说:“哥,你的头发很软。

”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小妹说:“奶奶告诉我的。

奶奶时常唠叨你,到死都这样。


⑨小妹的这句话让我很受不了。

我知道的,我想念奶奶的时候比奶奶想我要少很多。

⑩但是,我每一次想起奶奶总是从那些蚕豆开始的——蚕豆成了我最亲的食物。

(选自《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有删改)22.文章主要叙写了“我”和奶奶交往的事情,请你用第一人称概括相关事件。

①一岁到五岁,。

②十一岁,。

③二十二岁,。

④不久后,。

2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奶奶的手在我的头发窝里摸了老半天,说:“你走吧乖乖。


24.作者以“蚕豆”为题,有何妙处?
25.这篇文章蕴含着作者的哪些情思?
九、语言运用(12分)
26.中新网北京9月13日电2020年度“生命英雄·免疫英雄”推选宣传活动总结暨2021年度启动会12日在北京举行。

全国范围内96家单位(或个人)获评2020年度“生命英雄·免疫英雄”称号。

据悉,本次评选活动旨在致敬和鼓励在疾控战线上奋斗的工作者。

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二级巡视员崔钢在会上表示,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希望全体预防接种的工作者以“免疫英雄”为榜样,以维护人民健康生命安全为自己的最高使命,继续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严俊表达了对抗疫一线防疫人员的肯定。

她说,疾控工作者工作在疫情防控一线,需担当起疫情研判的献策者、流行病学调查的侦察员、环境消杀的先锋队。

同时,疾控工作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慢病防控、健康教育等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请根据以上消息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
27.某中学开展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主题班会,对全校同学做了“中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形象”的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

请简要概括图表中的主要信息,并说说你对此现象的评价:
28.育才中学的张晓红同学在国庆期间观看了一些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深受感动。

回来之后,她深情写下了一句上联来歌颂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们,请你为她补充一句下联:
战火纷飞,满怀赤诚护山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A.正确。

B. 诘.责(jí)——(jié)
C. 胆怯.(què)——(qiè)
D. 瞥.见(piě)——(piē)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答案】C
【解析】【分析】A. 不缀劳作——不辍劳作
B. 诚皇诚恐——诚惶诚恐
C.正确。

D. 萤光——荧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

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答案】C
【解析】【分析】A.藏污纳垢:污、垢:肮脏的东西。

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B.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

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C.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

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句中指的是故事情节,所以该成语不合语境。

D.鹤立鸡群:比喻人的仪表或才能在一群人中显得非常突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

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答案】A
【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关联词错误,应为..也。

C.有误,缺宾语,应为倡导生活方式。

D.有误,“停下脚步”与“驻足”语义重复,去掉其一。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

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

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答案】5.A
6.C
7.D
8.A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

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

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⑴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

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⑴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5.A.句意: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

溯,逆流而上。

B.句意: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

引,延长。

C.句意: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D.句意: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跟、随。

故答案为:A
6.A.句意: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

“之” 都译为“结构助词,的”。

B.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但”都译为“只”。

C.句意:也不如船快。

以,动词,及,如,比得上。

/恬静以修善自身。

以,表目的,来。

D.句意: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于”都译为“在”。

故答案为: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