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翰·弥尔顿,1608~1674 作为诗人,名望仅次于莎士比亚。他对古代文化、文艺 复兴和民间传统给予很大的热爱。他的代表作包括《得 乐园》、《失乐园》、《力士参孙》等。 作为政论家,他写下了《论出版自由》、《为英国人民 声辩》等名篇。 弥尔顿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政论家
——《苏联大百科全书》
《论出版自由》在当时流传不 广,影响不大, 但在一个世纪以后,经过再版, 它的影响日益扩大, 被认为是现代资产阶级新闻理 论的基石。
本杰明·富兰克林对新闻传播业的贡献主要表现为 注重并推动报业的商业性:
第一,办报策略。内容广泛,提倡平衡手法,形
式活泼,富有文学色彩;
第二,经营广告。该报广告设计生动,业务兴旺
,被称为美国广告之父。
第三,创办期刊。1732年,在费城创办《穷人理
查德历书》,历书是现代期刊的先驱;1741年, 创办《万有杂志》/《一般杂志》(General Magazine)。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余波,其与革命一起 把英国新闻事业推进一大步,更为别国新闻事业 树立样板,注入生机。
二 独立战争中爱国派与保皇派报纸
保皇派: 詹姆士•利文顿《利文顿纽约公报》 爱国派: 《马赛诸塞侦探报》、《宾夕法尼亚公报》
托马斯·潘恩---“独立战争的笔”
• 《常识》 Common Sense
政治家、外交家、作家、科学家、发 明家、著名报人
《美国新闻史》评价“富兰克林对 美国新闻事业的最大贡献,就是使 它成为受人尊重的行业。他表明, 一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兼商人是可 以在出版界赚钱并发财的---这过去 曾是,现在仍然是使任何行业受人 尊敬的有效办法。”
13岁印刷所当学徒,16岁以无名好汉(Silence Dogood)的名字发表小品文。
安德鲁·汉密顿为其辩护。 汉密顿指出: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 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 最后陪审团不顾法官的阻挠,裁定曾格无罪。
意义:树立北美殖民地争新闻自由之丰碑。
三 杰斐逊与美国自由传统的确立
托马斯·杰斐逊与《独立宣言》
著名政治家。美国第三任总统。 1775,杰斐逊等五人受命起草《独立宣言》,是
国会新闻是当时国内新闻的主要内容。
《牛津公报》——第一张“新闻纸” Oxford Gazatte 特点:单张散页形式,头版上方有报头,每版分两 栏。一改“书”、“刊”的形式。重时效性、真实 性。
第一张真正的报纸,即现代型的报纸。 至少每星期出版一次(定期性/稳定性) 机械手段生产 (机械性) 形式上为纸而非册 (物理形态) 无论何人付钱即能得到 (可接近性) 刊登公众所感兴趣的事情(可读性)
17岁到费城。
1729年接办《宾夕法尼亚公报》(The Pennsylvania Gazette),获得成功。
《蛇的漫画》(Snake Cartoon)呼吁“不联合 ,即死亡”(Join or Die)。1754年5月9日登在 报纸上。
• 用简洁凝炼、触目惊心的形象激起读者的情绪,
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革命派与保守派生死搏斗
报纸两大角色:记录者和参与者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为世界现代史 拉开了帷幕。这个划时代的事件,标志着人类社 会开始从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从农业文明 向工业文明的转化。
“英国革命的意义远远超过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岛 的范围,这场革命犹如巨石头进水中,激起了千 重浪涛,波纹远达欧洲大陆、美洲及全世界”。
《论出版自由》的核心主张: “让我凭着良知自由地认识、 自由地发言、自由地讨论 吧” 。
(Give me liberty to know、 to utter、and to argue freely according to conscience.)
“虽然各种学说流派可以随便在大地上传播, 然而真理却已经亲自上阵;我们如果怀疑她的力 量而实行许可制和查禁制,那就是伤害了她。让 她和虚伪教授吧。谁又看见过真理在放胆地交手 时吃过败仗呢? 谁都知道,除开全能的主以外就要数真理最强了 。她根本不需要策略、计谋或者许可制来取得胜 利。这些都是错误本身用来防卫自己、对抗真理 的花招。”
1789年《人权宣言》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 ;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 ,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 负担责任。”
1881年《新闻自由法》 ”印刷出版享有自由权。报纸期刊之发行,无须 事前申请许可,亦无须交纳任何财产保证,只要 向政府申报报纸、期刊的负责人的姓名“
形式:政论小册子 背景:保皇分子势力猖獗 内容:批判英国的殖民暴行,
主张北美独立、 建立共和政体, 号召人民拿起武器。 影响:“独立”二字深入人心,
革命浪潮势不可挡
• 《危机》 篇数:13篇 背景:大陆军一连串的军事失败
使人民情绪低落 内容:激励人民奋起作战 影响:军心大振,取得“特伦顿
之战”的胜利, 扭转了时局。
没有《常识》,就不可能有美利坚合众国; 没有《危机》,我们就不可能度过那段艰难的时光 。
考察英国、美国和法国这三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时期的报业,可以看出革命报业所具有的一些共 同特征:
第一,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一条生死攸关的战线。
第二,在宣传鼓动方面,报业为大革命营造了必不 可少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激发广大民众的斗 争热情,促使他们革命到底。
第三,革命报业都将出版自由、言论自由当成首要 任务之一。
第三节 出版自由的斗争
一 约翰·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 二 曾格案件与汉密尔顿的辩护 三 杰斐逊与美国自由传统的确立 四 法国新闻自由传统的确立
一 约翰·弥尔顿的出版自由tica: A Speech for the Liberty of Unlicensed Printing
第一节 先行一步的革命思想
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 二 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思想准备 三 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准备
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
15世纪,富特斯克,社会契约学说 16世纪,胡克尔,人民契约理论 波奈特,反暴君理论
“臣民不仅可以拒绝服从变成暴君的国王, 而且为了恢复被蹂躏的权利,还必须起来 反对国王,甚至杀死暴君。”
三 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准备
伏尔泰:自然权利说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卢梭:社会契约论
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 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 有制及其压迫;认为人类不平等 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 废除私有制;提出“天赋人权说 ”,反对专制、暴政。
第二节 革命时期的报刊论战
一 英国革命时期的报刊 二 独立战争中爱国派与保皇派报纸 三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报刊事业 四 德国、意大利民主革命中的报刊
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 传播
第一节 先行一步的革命思想 第二节 革命时期的报刊论战 第三节 出版自由的斗争
“革命”一词,出自:“天地革而四时成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周 易·革卦·彖传》
从广义上讲,革命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 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
从狭义上讲,革命主要是指社会革命和政 治革命。
二 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思想准备
本杰明·富兰克林:“不联合,即死亡” 萨姆·亚当斯:人人生而平等,生而自由 杰弗逊:殖民地人民也拥有天赋的权利
“如果将思想作为衡量的标准,甚至可以 说在1775年革命就已经完成,而战争只是 捍卫这些思想的手段,使其不致被那些不 肯接受新思想的人所扼杀”
本杰明·富兰克林与《宾夕法尼亚公报》
n “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 上帝的像;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 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像。“
《论出版自由》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言论出版自由 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 由。
首先,它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指出人是有理性的动
物,读者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也有知道事情真相的权利。 其次,从检察官的角度他指出,检察官的水平往往低
于作家的水平,他们对出版物的预审,往往有害无益; 即使检察官有一定水平,也可能被偏见和流俗所蒙蔽。
最后他强调,就思想本身而言,即使禁止出版,也无 法禁止他的流传,因此禁止某些出版物的企图最终是徒 劳的。
弥尔顿的思想打着鲜明的阶级烙印和时代烙印, 他是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的。他所提倡的 出版自由由于脱离社会实践,有些空洞抽象,事 实上也不能为绝大多数民众所享用。
但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时代背景下,《论出版自由》 具有进步和开明的意味。列宁指出:“出版自由 这个口号,从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在全世界成 了伟大的口号。为什么呢?因为它反映了资产阶 级的进步性,即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僧侣、国王、 封建主和地主的斗争。”
二 曾格案件与汉密尔顿的辩护
曾格是纽约市的印刷商, 创办《纽约周报》, 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总督的文章而被捕。
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文献,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 论的精辟概括,马克思曾称之为人类“第一个人 权宣言”。
杰斐逊的新闻思想是其民主政治思想的有机组成 部分,共有三大点:
第一,报刊监督政府,防止政治腐败; 第二,通过法律来保证新闻自由; 第三,新闻自由对探询真理有重大的意义。
四 法国新闻自由传统的确立
一 英国革命时期的报刊
“各式各样的小册子享受充分的自由,可以随便 流通”(基佐)
1642年出版了2000多份小册子 1645年发行了700多份报纸 在1640年到1660年之间,小册子和报纸加起来
一共是2.2万份”。
三大有利因素:
政局动荡,工商业日趋繁荣 《许可证法》的废除 “咖啡馆”的兴盛
提供了技术与信息基础
印刷出版业有了进一步的自由
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新闻,讨论 时事,从而扩大报业的读者群
日杂 报志 的的 发勃 展兴
报刊中开始大量刊登国内新闻。
“1641年星法院废除后,报业获得出版自由—但只 是暂时的,此时新一代报人成批涌现,不准刊登 国内新闻之禁令的取消大大刺激了他们的热情, 从而为新闻书的写作带来新的活力”(哈罗德· 赫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