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忻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二下·嘉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甲]中晚唐文艺百花齐放,名家辈出;诗坛之盛,确乎空前。

散文也是如此。

[乙]韩愈、柳宗元固然是后代景仰不已的“宗师”,然而当时更为知名和流行的,却是白居易、元稹。

与他们的通俗性的诗歌一样,他们的散文也曾万口传颂。

[丙]这与兴起于盛唐,大盛于中唐的古文运动,当然是联系在一起的。

但更有意思的是,与古文运动并行不悖,传统的骈体这时同样大放异彩,更为美丽,足见当日文坛也是百花齐放的。

(1)下列各项中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景仰
B . 传颂
C . 当然
D . 并行不悖
(2)下列各项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2020·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代中国的道德重建
甘阳
虽然现在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对道德底线崩溃现象的报道,不过,情况禾必那么悲观。

我认为,中国基本的道德基础还是有的。

那么,这个基础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们现在这个社会?
我认为需要检讨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在道德问题上最基本的一些想法是有问题的。

如果道德行为需要一些规范,这些规范一定要有相当的稳定性,不可能说建立一个新道德就马上建立一个新道德。

但是,中国社会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是不断的革命加上改革,老是在动荡中,或者老是在变动中,这就使得所有人都认为,一切东西都是可以变的,包括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一个现代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基本不是现代社会形成的,都是传统的。

我们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包括要有诚信、不要杀人、不要放火、不要偷盗,哪一种是现代社会形成的?所以一个真正良性的现代社会,不在于形成一套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道德,而在于传统道德在现代生活当中有很好的维持。

一种常见的说法是,我们要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新道德、新伦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应当用比较有强度的、有基础的道德来制约市场经济发展,要使市场经济能够服从最基本的心理规范。

资本主义追求的就是利润,市场经济必然唯利是图,不可能从市场经济的内部产生出不讲利涧的道德。

如果资本主义有道德,那么它一定是外在的东西,基本上是在前资本主义时代、在人类千百年文明历史中所形成的基本道德规范。

西方社会的道德,基本上湜以基督教、天主教等为基础而形成的。

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本身不可能产生道德,市场经济最大的动机就是追求利润。

现在对我们道德冲击最大的不是集权主义,而是市场经济这匹脱缰的野马。

我们应该明确中国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单位是家庭。

以家庭为中心,是一个比较能有效克制恶性个人主义发展的基础。

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道德主体承担单位,如果只是像西方那样,明确规定就是赤裸裸的个人,然后大家在赤裸裸个人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行为规范,这在中国社会是不对的。

因为儒家的基础和基督教的基础不一样,基督教不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赤裸裸的个人。

如果我们要道德重建,首先要确定道德重建的主体是什么如果我们不是把道德重建的全部重心放在重建家庭、保护家庭之上,如果连一个家庭都不能建立起来,我们谈亲情、谈同情、谈爱心都是空的,都是大话、废话。

与重视家庭、保护家庭最切近的是儒家传统。

这方面有很多错误的看法需要澄清。

比如,最近十年来,某些似乎很了解现代社会的人把“亲亲相隐”批得一塌糊涂。

而事实上已经审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修订,就是明确引入“亲亲相隐”原则。

其实,只要稍微了解一下西方的法律制度,就知道“亲亲相隐”在所有西方国家都是一个原则。

事实上中国传统对这个问题的考虑远比西方早而深刻,但现在西方做得比我们好。

(有删节)
(1)下列关于“道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当代中国基本的道德基础应是传统道德,正是传统道德支撑着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使其不至于道德底线崩溃。

B . 市场经济唯利是图,不能依仗它自发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新道德。

C . 中国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单位和西方是全然不同的,因此,我们不能生硬移植西方道德。

D . 传统道德一经形成,就应当永恒不变,这样的社会才可能运转得良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 . 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市场经济背景下道德重建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C . 文章第四段以西方资本主义的道德形成为例,论证了“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本身不可能产生道德”的观点。

D . 文章在论证当代中国应如何进行道德重建时,采用了正反论证的方式,使论证更充分有力。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比尔•盖茨这样的资本家做慈善主要靠传统中形成的基本道德规范驱动,而不是从市场经济的内部自发产生的。

B . 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主张,是矫枉过正,在今天值得反思和检讨。

C . 传统道德在现代生活当中维持得越好,这个社会就相对运行得越好。

D . 儒家的“亲亲相隐”原则体现了儒家对天伦之情的重视和维护,但在当代中国却遭遇
3. (9分) (2019高二上·中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学素质一般指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科学方面的素质,主要包括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20世纪90年代,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低,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2006年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

《科学素质纲要》颁布以来,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对中小学阶段科学课程课标进行修订,开展科学教师培训,开发科学课程,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快速发展,科普图书、科普报刊、科普影视、科普网站等不断出新,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日、科技周等活动持续开展。

10年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显著提高。

上述工作有力推动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显著提升。

据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比2005年的1.6%提高近四倍。

科学素质是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加大推进力度。

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有研究表明,201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

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现代公民科学素质服务体系,并实现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的目标。

(摘编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材料二:
自2006年《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以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大幅提升,年平均增长由2005-2010年的0.33百分点发展到2010-2015年的0.59百分点,再提升到2015-2018年的0.76百分点,逐步缩小了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将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与公务员作为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点人群。

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水平由2007年的10.38%增长到2018年的20.84%,在重点人群中居首位,保持了领先并快速增长的势头;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水平由2007年的2.97%增长到2018年的10.14%;农民科学素质水平由2007年的0.97%增长到2018年的2.62%。

(摘编自《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
材料三:
受教育程度是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产生的基础,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明显提升。

2018年与2015年相比,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
上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有所下降,在历次调查中首次出现文化程度较高人群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下降的状况。

这一方面反映出随着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如何保证具备科学素质的人数也能同比例增长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学素养已进入高位增长和缓慢提升阶段。

(摘编自《2018中国公民科学素质主要调查结果》)
(1)下列对材料相关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6.2%,虽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发达国家有差距,但已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支撑。

B . 2006年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大幅提升,年均增长百分点明显提高,按这样的增长速度,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在2020年有望超过10%。

C . 2007-2018年,从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等不同人群科学素质水平的比较来看,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的增长率最低,城镇劳动者的增长率最高。

D . 对于中国不同文化程度公民科学素质2018年与2015年发展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都有所下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均有所增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2006年《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促进了我国中小学课程课标的修订、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的开展,大大推动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B . 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我国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的公民科学素质差距却越来越大。

C . 科学素质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一种素养,科学素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一个重要指标,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

D . 随着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再加上高文化程度人群科学素养提升缓慢,文化程度较高人群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会自然下降。

(3)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4.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追风筝的人
【美】卡勒德·胡赛尼
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

规则是放起你的风筝,割断对手的线。

若有风筝被割断,那些孩子就拼命地追逐那个随风飘扬的风筝。

对追风筝的人来说,最大的奖励是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那是无上的荣耀。

每个斗风筝的人都有助手,我的助手——兼仆人与朋友——是哈桑。

那年冬天的一个夜里,距比赛还有四天,爸爸对我说:“我觉得今年你也许能赢得比赛!”爸爸随口一说,却在我脑海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好办法!让他看看,他的儿子终究非同凡响。

街上新霁的积雪银光闪闪,天空蓝得无可挑剔。

哈桑和我走出大门,雪花反射出白晃晃的光芒,照得我睁不开眼。

街上,风筝斗士们在做最后的准备。

街道传来欢声笑语,各处屋顶挤满了看客。

我朝自家的屋顶看去,爸爸挥挥手,我不知道他究竟是跟我还是跟哈桑打招呼。

“我们得开始了。

”哈桑说。

突然间我想放弃。

爸爸在屋顶上看着我,他的眼光像太阳那样热得令人发烫。

“我有点不想放风筝了。

”我说。

“今天是个好日子。

”哈桑说。

我试图让眼光离开我们家的屋顶。

哈桑上前一步,低声说了一句让我有些吃惊的话。

“记住,阿米尔少爷,没有鬼怪,只是个好日子。

”哈桑一眼看穿我。

“没有鬼怪。

”我低声说,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觉得好些。

不到一分钟,我的风筝扶摇直上。

一个钟头后,空中已经挂着至少四十只风筝,如同纸制的鲨鱼,巡游搜猎食
物。

寒冷的微风吹过我的头发。

哈桑在我身旁,他的手掌被线割得鲜血淋漓。

第一批被挫败的风筝断了线,像流星那样划过苍天,拖着闪亮的尾巴,散落在临近的街区,给追风筝的人带来奖赏。

我偷眼望向爸爸,寻思他眼下在想些什么。

风筝纷纷坠下,而我的仍在翱翔。

我双眼不时瞟向爸爸,紧紧盯着他的羊毛衫。

下午三点,阴云密布,太阳躲在它们后面,影子开始拉长。

只剩下六只风筝了,我的是其中之一。

我双腿发痛,脖子僵硬。

但看到风筝一只只掉落,心里的希望一点点增大。

一只蓝风筝在过去那个钟头里大开杀戒。

现在只剩下我的红风筝和那只蓝风筝了。

局势紧张得如同我流血的手拉着的线。

人们纷纷顿足尖叫:“干掉它!干掉它!”爸爸会不会也在欢呼呢?但我所能听到的是脑袋里血液奔流的声音。

一阵风拉升了我的风筝,我占据了有利的位置。

“干掉它!干掉它!”的欢呼越来越响,仿佛罗马人对着斗士高喊:“杀啊!杀啊!”。

“快赢了,阿米尔少爷!”哈桑兴奋得直喘气。

那一刻来临了,我合上双眼,松开拉线的手。

寒风将风筝拉高,线又在我手指上割开一个创口,接着……
不用听人群欢呼,我也知道我赢了!我看到爸爸站在屋顶边缘,双拳挥舞,高声欢呼。

我体验到有生以来最棒的一刻。

“安拉保佑,我们等会儿再庆祝吧。

现在,我要去帮你追那只蓝风筝。

”哈桑撒腿就跑。

“哈桑,”我大喊,“把它带回来!”
他踢起阵阵雪花,飞奔到街道的拐角处。

他突然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一脸微笑,消失在街角之后。

我收回风筝后,寻找每条通道都没有哈桑的踪迹。

我正在担心时,天就快黑了。

突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声响,这是一条僻静的死胡同。

只见哈桑站在末端,拳头紧握,双腿微微张开。

在他身后,摆着那只蓝风筝。

那是我打开爸爸心门的钥匙。

三个邪恶的大男孩挡住了哈桑的去路。

我觉得自己无法呼吸。

他们逼近哈桑。

“把风筝给我!”其中一个挥舞着拳头。

哈桑眼里流露出恐惧,可是他摇摇头。

“这是阿米尔少爷的风筝。


“你这个白痴!把风筝给我们。


哈桑弯腰捡起一块石头。

他们一愣,退后一步。

“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哈桑高举那只抓着石头的手。

我张开嘴,几乎喊出来。

但我没有,我浑身麻木。

他们动手了,哈桑扔出石块,击中了其中一个的额头。

他们一拥而上……
有种温热的东西从我眼角流淌下来。

我眨眨眼,看见自己依旧咬着拳头,咬得很紧,从指节间渗出血来。

我回到一个空无一人的市场,斜倚在一家小店铺紧闭的门前。

十五分钟后,哈桑回来了,手里拿着那只蓝风筝。

“你到哪里去了?我在找你。

”我艰难地说,仿佛在吞嚼一块石头。

(节选自《追风筝的人》,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说真实生动地向读者展现了阿富汗斗风筝比赛的风俗传统,充满异域风情,表现了阿富汗人民的勇敢和好斗。

B . 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情节的高潮是哈桑保护追回的风筝,高潮部分不仅照应标题,更能突出“我”与哈桑的不同性格特征。

C . 小说的环境描写非常典型,特别是对街道上雪的描写,烘托了“我”的紧张与哈桑的纯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颇具艺术匠心。

D . 小说对哈桑的形象的刻画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有力地揭示了哈桑的品格。

E . 小说最后一段中“我艰难地说,仿佛在吞嚼一块石头”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我”此时的心理状态。

(2)小说在刻画“我”与哈桑这两个形象时,分别突出了他们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风筝”的内涵,并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二下·云南模拟)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一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感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又叫“浮屠”,此处是和尚的意思;慧褒,是唐代一个高僧的法名。

“褒之庐冢也”“庐冢”中的“庐”是坟墓;“冢”是屋舍。

B . 古人的称谓办法较多,称姓、称名、称字、称书斋名、称官职、称籍贯等等,不一而足。

不少时候是“兼用”,如《游褒禅山记》文尾作者补记同游者时,这样称呼朋友:“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是指此人的出生地;萧,是姓;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C . 《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相传为西汉桑钦所作(一说晋人郭璞)。

《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所著,该书对《水经》作注时将其内容作了很多的扩展和补充。

D .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至临汝”,元丰,是用帝王年号纪元(年);丁丑,是以“干支”记日;齐安和临汝都是当时安徽省的地名。

(3)对选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在文中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 . 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 . 作者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但对古人自己没有得出这样深刻的结论,也认为是可惜了。

D . 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②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二下·遵义期中) 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西江月
黄庭坚
崇宁甲申,遇惠洪上人于湘中,洪作长短句见赠云云,次韵酬之。

时余方谪宜阳,而洪归分宁龙安。

月仄①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

君诗秀绝雨园葱,想见衲衣寒拥。

蚁穴②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

莫将社燕笑秋鸿,处处春山翠重。

【注】①仄:同“侧”。

②蚁穴:指安国。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中的虚构之国。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二句对偶工整,实写眼前月映水中、雁排长空、水天空阔之景,以此发端,引出词人在贬谪中的种种人生感慨。

B . 此诗是一首酬答诗。

上片的三四句,作者想象惠洪披着僧衣在雨后青翠的园中苦吟而终得佳句的情状,一片亲切情谊。

C . “莫将社燕笑秋鸿”以“社燕”“秋鸿”作比,写两人各奔前途,莫以彼而笑此,将内心的沉重之语化为轻倩之语。

D . 此词写法上虽是短篇亦有层次,运用比喻、比拟、用典、虚实结合等手法表现复杂的情感,全诗有语尽而情无穷之妙。

(2)本词下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2016·嘉峪关模拟)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论语·泰伯》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孩子梦中蹬破被里的描写来表现当时诗人一家生活条件的艰苦。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5分) (2019·广东模拟) 下面是一封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当,请分别作出修改说明。

尊敬的刘教授:
您好!
获悉下周日晚上19点,2008届同学将在学院礼堂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80寿辰,学生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祝福,并寄学生近期创作的一幅墨宝给先生,恳请先生雅正。

恭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