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护理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肖丽芬
来源:《健康周刊》2017年第20期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7月收治45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护理中采取保持适宜环境、皮肤护理合理饮食等常规护理措施及针对性护理措施如正确用药、发热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氧疗等。
结果:经积极的治疗、严密观察病情,配合精心的护理,本组45例患儿无1例死亡,全部痊愈出院。
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小儿重症肺炎的病死率,加快病情好转,缩短住院时间,亦有利于提高患儿治愈率。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护理
在临床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中实施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将会对临床治疗起到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了能够进一步研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措施,进而为后期的临床护理实践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本文中笔者将所在科室收治的45例小儿重症肺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总结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現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重症肺炎是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可高达21%。
合理高效的专业护理对提高重症肺炎患儿的治愈率意义重大。
对45例小儿重症肺炎患者进行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心理疏导、制定合理治疗方案、人性化护理及对家属的健康宣教等所得护理体会整理如下,合理高效的专业护理对提高重症肺炎患儿的治愈率意义重大。
1 临床表现
2012年7月~2016年7月收治重症肺炎患儿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6.9个月;住院时间5~16天,平均7天;45例患儿均有发热、咳嗽,呼吸频率改变,拒乳或拒进饮食。
所有患儿均符合WHO推荐的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经积极的治疗配合精心的护理,本组45例患儿无1例死亡,全部痊愈出院。
2 护理方法
2.1 常规护理:
①保持环境舒适:保证室内空气新鲜,维持适宜的温湿度。
保持环境安静、整洁,保证患儿有足够的睡眠。
谢绝探视,以防止交叉感染。
对小儿应保暖,将衣被整理舒适,并盖严肩背部。
②经常变换体位:腹式呼吸是婴幼儿主要的呼吸方式,减轻膈肌负担十分重要。
一般患儿可采取头高侧卧位;腹胀和呼吸困难的患儿可采取半卧位,这样还有利于分泌物的排泄。
经常
变换体位,也可以抱起患儿,避免过多哭闹,以减轻耗氧量,有利于康复。
一般每1~2小时给患儿翻身拍背1次。
③皮肤护理:嘱家属让患儿多饮温开水,并注意保暖同时应定期更换被单及患儿衣物,以热毛巾为患儿擦干汗液,保证皮肤舒适干爽,减轻不适感,同时应密切注意患儿皮肤颜色变化,如出现皮疹、黄染、水肿、脱水、皮肤压痕、末梢循环衰竭或静脉炎等危险征兆时,应分析相应的因素并尽早处理,预防压疮。
④呼吸道护理:患儿可抱起或置患儿半卧位,经常给予翻身更换体位,防止肺不张,以减轻肺瘀血,痰液黏稠予以超声雾化吸入。
雾化药物根据病情、医嘱而定。
为减轻不适,床头备好吸痰装置,痰液多无法咳出时予以吸痰,雾量宜小,成人1/3~1/2。
2~4次/日,每次15分钟。
雾化时要注意:暂停氧气吸入,患儿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坐位、不能取仰卧位。
因仰卧位时胸廓活动度小,肺活量低,易出现呼吸困难,烦躁等。
雾化后即给予叩背排痰或者吸痰。
雾化过程如果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呕吐等症状时要停止吸入及时给予氧气吸入,由于夜间呼吸道分泌物的堆积,晨起吸痰有助于改善通气。
如果患儿哭闹可采用间断吸入或患儿入睡后雾化。
如果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可疑痰液堵塞,应立即给予吸痰。
⑤调节饮食:小儿生长发育旺盛,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禁油腻、辛辣食物。
鼓励患儿进米汤、果汁等,以补充热量和呼吸道水分的丧失,但要适量,避免加重心肺负担。
2.2 病原治疗与护理:
①严密观察病情:患儿入院时均统一安置在监护室内,备有中心吸氧、负压吸痰、心电监护等抢救器械。
重症肺炎易产生各种并发症,缺氧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因此SPO2是观察的重要指标。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婴幼儿的精神、面色、生命体征及咳喘等体征的变化。
②用药的原则:用药的原则是按不同病原体选择药物。
如肺炎链球菌用青霉素G,流感嗜血杆菌用氨苄青霉素,耐青霉素肺炎球菌用万古霉索或头孢三嗪、头孢噻肟。
金黄色葡萄球菌用苯唑青霉素等,太肠杆菌可用氨苄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霉索等。
目前临床上常用第三代头孢类药物,最近推荐使用羟氨苄青霉素,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
应通过静脉途径给药,抗生索使用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天。
病情严重时可适当短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以缓解全身中毒症状。
③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输液时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滴速过快,加重心衰和肺水肿。
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不能输入过多的液体。
④纠正缺氧:低氧血症对婴幼儿的威胁很大,严重的缺氧可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故应积极纠正缺氧。
因为炎症的原因使呼吸道分泌物特别多,使用鼻导管吸氧,易堵塞导管,加上婴幼儿躁动。
不能达到有效给氧。
一般采取面罩或头罩给氧,浓度30%~50%,氧流量3~5L/分。
⑤高热的护理:持续高热可引起抽搐,进而呼吸困难,引起窒息。
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可采用头部冷湿敷,酒精浴。
对伴有烦燥不安的患儿,可用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等措施,尽量使患儿安静,减少机体有耗氧量。
3 健康宣教:
护士在患儿入院时给予恰当的安慰,进行各项操作时,适时对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多方位的辅助教育,使患儿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这样对患儿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增进了护患关系。
恢复期的患儿可配合理疗仪局部照射,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性分泌物的吸收。
对患儿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护理加强患儿恢复期及预后指导,可有效预防患儿肺炎的反复发作,是临床护理的必不可少的重点之一。
进行体质锻炼,尤其加强呼吸运动锻炼,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患儿康复后应积极开展户外活动,改善呼吸功能。
让家长了解防治呼吸道感染的知识,避免带幼儿去公共场所,避免滥用抗生素,预防本病发生。
小儿重症肺炎是5岁以下小儿的主要死亡原因,发展快,病情重,其发病急骤,提早发现危险征兆,准确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以便及早处理,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因此在临床护理当中应充分认识小儿肺炎的发生、发展规律,熟练掌握护理当中各项操作程序及方法,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准确的判断患儿的病情,促进患儿病情的全面恢复,保障治疗的有效实施,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是儿科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的技术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娜,胡金萍,赵永红,张力群,张桂玲.小儿重症肺炎34例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3,24(17):136-137.
[2] 温惠娟,李春娟,吴桂梅,林肖霞.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16):149-150.
[3] 易慧,谢灿茂.重症肺炎临床及预后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56.
[4] 杨宁.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161.
[5] 金正花,魏丽,蔡淑芬.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的治疗与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