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等生·高考语文专题20:作文之构思布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等生�高考语文专题20:作文之构思布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情景默写
1.名篇名句不离口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这与李白的“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将现实与过去对比来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

二、命题作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好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三、材料作文
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不少于700字。

①请以“时间的印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网红”是指某人因某个事件或行为被网民高度关注而走红,网络的发展催生了众多“网红”,对这一现象你有何看法?请以“我看网红”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5月2日,中国裸捐第一人余彭年离世。

他做过记者,曾被诬入狱,后靠做勤杂工等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豪。

余彭年“对自己生活简朴,对他人出手大方”,2007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十四大慈善家”。

“儿子强于我,留钱做什么?儿子弱于我,留钱做什么?与其将钱留给儿孙花天酒地,不如自己享受做好事的好。

”——这是余彭年对于财富传承的理解。

2010年,他宣布将其名下的80余亿资产放入“余彭年慈善基金会”,用于资助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

余彭年逝世后,其后人公开强调,将“百分之百地遵照余老的意愿”,去兑现他生前做出的“裸捐”承诺,并为有这样伟大的亲人感到自豪。

余彭年的做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8月19日,山东一名家境贫寒的准大学生徐玉玉,因接到骗子的诈骗电话,被骗9900元学费。

当天傍晚与父亲报警返回途中,该女生突然昏厥,尽管在医院抢救两天多,仍因呼吸心脏骤停离世。

来自福建安溪的骗子最终落网,更引起网络媒体的一番波澜。

据调查,此地之人道德水平低下,不以诈骗为耻,而“以诈骗不到钱为耻”,“诈骗在他们眼中,成了一种职业,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所以出现一家人甚至一个村都在诈骗的现象。

”让世人为之愕然!此事引起的责骂声、嘲讽声、质疑声在各大媒体此起彼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

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

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

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她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
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7.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以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中国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中国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

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

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砌”的写法。

2.走的人多了,也就没了路
鲁迅先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可是我要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了路。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

大道、捷径、坦途,自然为人们喜欢;小道、险路、绝地,往往被人们排斥。

习惯于行通衢大道,贪图于走终南捷径,久而久之,滋长了惰性,消磨了锐气,就可能丧失了开辟新路的热情,断路与失路的危机将随之产生。

因此,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才能寻找到别样的风景。

不趋时,不媚俗,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若是随波逐流,亦步亦趋地行路,必将窒息灵动的个性,扼杀高尚的志趣,而使自己陷入邯郸学步、削足适履的困境。

人各有路,他人的未必就合适你,大家都行的未必你也一定合适。

“条条大路通罗马”,哪一条是与你对路的?这需要你的理智决断。

而能不为时潮所羁绊,不为流俗所动摇,坚定地抉择自己认定的一条路径去走,这需要的更是勇气。

比尔·盖茨、马云们青年时期的创业之路,不正是他们秉守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昂扬的斗志去奋勇拼搏才成就的吗?
不知足,不自满,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创新之路无止境。

《礼记》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奔跑于创新之路,最需要的莫过于永不知足的精神。

乔布斯曾说:“保持初学者心态,放下成功,当个新手。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常说:“百度离破产只有30天。

别看我们现在是第一,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这个公司就完了。

”马云也常说:“我们要么是在危机中,要么在走向危机中。

”正因为他们不自满,不知足,常怀危机意识,锐意创新,积极创生新机制,研发新产品,以满足大众水涨船高,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他们的创业经营之路才掀开了一重又一重的新境界。

英国历史学家托·富勒说:“走众人所走的路,你就安全了。

”诚哉斯言,但是一味耽溺于众人所走之常路,陶然自足于安逸平和之境,则可能吞噬了创新的潜能,熄灭了进取的动力。

而只有不断自我挑战,自我超越,敢于涉险境,闯新路,才能走得更远!
“深山必有路,绝处总逢生。

”生逢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黄金时代,创客们更需有一
种敢入深山的闯劲,一种勇履绝处的干劲,从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去激励和感召一批又一批的追随者,才能催生一个革故鼎新的“创造”中国!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福建高考作文题选取了三句话为命题材料,且这三句话对于考生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这就降低了考生的审题难度。

这三句话都与“路”有关,第一句话是说“路”是可以开创的;第二句话是说即使走错了,也可以有所得;第三句话是说只要勇敢去走,就能找到自己的路。

在确定立意时需注意,此题所给的三句话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考生可就其中一句来立意行文,也可以综合三句话来立意行文。

话题是路,三条路有不同的含义,考生要理解路的象征意义,围绕面对困难、创新、信仰、理想等来立意,找准材料命题的中心,选择自己熟悉的知识、文化背景,贴近自己的思想实际,才能避免空洞。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写作策略: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

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

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3.①
时间的痕迹
我从书本中醒来,回到笼罩我的时间里。

桌上的表静静地走着,仿佛时间与它无关。

可正是这些钟、表把无尽的时间,分割成以秒、分、时为单位的单元。

生活因它而有了规律,有了节奏。

人永远生活在时间里,却永远对时间陌生。

时间在钟表上不停地走动,却永远留不下痕迹,我们看到的只是理智的阿拉伯数字,但时间又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时间是那么神秘莫测,它亘古如斯地存在着。

当孔子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时,人类对时间的追问已经开始,但时间无始无终,世间再绝妙的辞藻也无法捕捉到时间的痕迹,时间真的让人无法寻觅其踪影?我不甘心又觉得无奈,时间之河依旧静静流淌,任花开花落、天翻地覆。

当《时间简史》、《时间之箭》等流行
的时候,我们离真正的时间已经遥不可及了。

偶然的一天,我翻开过去的相册,上面的照片看起来已经有点陌生,看着那时的人物和风景,才发现在时间的长河中根本算不了什么的二十年,却给自己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在时间的痕迹中我看到了从前的某一瞬间,心里忽然有一份感伤和惆怅。

但时光流逝,并不一定只代表恐惧、黑暗和死亡,成长、快乐甚至天地之间的真理也是时间的宠物。

对我们的祖先来说,时间的烙印是日出日落、江水流逝,是钟表,是刻度,直到今天这些都还存在,惟一改变的是对待时间的心情。

这些刻度所度量出来的时间从古到今都没有变化,在这些刻度之外,惟有“时间感”区分出了古代与现代,甚至区分出了一年前的人和今天的人。

渐渐地我知道了时间的痕迹其实无处不在,小到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大到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峦变得寸草不生,只要留心,并不难发现时间的痕迹。

我们只是在时间皮鞭的驱赶下,因行走匆匆而忽略了触摸那些痕迹。

当我们无意中触摸到时间的时候,又往往因时间的过分严酷而不敢正视。

大地上的人们热情地歌颂时间,大地上的人们又盲目地相信时间。

他们活在时间之中,只看见生命的诞生与成长,却从未看见死者消失之后,他们向着生命反方向成长的面孔。

在我们若有若无的迷惘中,时间飞快地流逝。

在时间中,我们可以看到斗转星移,也可以看到沧海桑田。

在时间中,我们渐渐地变得世故,让时间带走我们曾经的天真。

我们无法留住时间,但可以留住时间的痕迹,在时间的痕迹中检视我们的生活,它给我们一种警醒,让我们懂得珍惜时间,让我们对时间有一种敬畏之心。


我看网红
随着网络传播的迅速而广泛,越来越多的“网络红人”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凤姐小月月等“网络红人”现象对当代青年人传统价值观、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产生深刻负面影响,我们应理性地看待网络红人现象。

我国传统价值观中强调的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

反观“网络红人”的成名过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网络红人这条非正常渠道来一鸣惊人、一夜成名,以期达到出名和赢利的双向效益。

“网络红人”现象的出现似乎让很多渴望迅速成功、成名的青年人看到了曙光,有太多的人在为“红”而疯狂,为“红”而丑,为“红”而暴露,甚至为“红”而脱。

显然,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和行为与传统价值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截然相反。

他们要么把成名的希望寄托于网络推手公司,要么想方设法刻意地炒作自我。

“网络红人”现象使一些人放弃正常的生活方式,陷入某种兴奋和幻想的状态,并导致他们追求个人享受、不求上进、胸无大志、个人主义严重,从而滋养不思进取、荒废学业和工作的不良思想。

越来越多网民在眼花缭乱的“网络红人”中迷失了自己,他们观赏着、羡慕着、追求着,渴望同样的成功能够在自己身上实现,为了发财和满足一己私欲而不择手段;“网络推手”们则积极投身于“网络红人”这一新兴职业当中,从红人的代言费和其它一切可观的商业利益中使自己得到满足;现实生活中还有一大批人成为“网络红人”的“粉丝”。

为了捍卫自己的偶像,粉丝们在网上发帖炒作、拉帮结派甚至互相谩骂。

比如“二月丫头”的粉丝与她的反对者“倒二月丫头派”,展开了你来我往的激烈的口水战,导致网络语言污染严重,秩序混乱;而“红楼弟弟”则把心仪的“网络红人”“芙蓉姐姐”作为生活的中心,希望非他不嫁非她不娶,甚至上演街头裸奔求婚的闹剧。

这部分公众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期目标,只顾自己捞钱,不管他人死活,做事无所谓道德与否,严重丧失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过,网红是随着网络发展出现的一些新生事物,也有一些能够激励人努力向前的网红现象,还是有正能量的。

如“斥责伯”“抡车侠”等通过义举而迅速蹿红的网络红人,他们给这个大多人都认为冷漠的社会带来了些许阳光的温暖。

所以面对网络红人现象,要我们具有良好的网络素养,就能在面对网络现象时有科学、全面、深入的认识,学会独立地分析判断网络现象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和不道德的行为。

作文评分参考:
说明:作文没有题目,扣2分。

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

字数不足,每少50字减1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①题:
立意参考:A组——(1)要留好的痕迹,不要留坏痕迹。

(2)XXX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

(3)无论人生长短,都要留下痕迹。

B组——(1)善事是善意堆砌出的痕迹;辉煌是一路披荆斩棘奋斗的痕迹。

(2)不要因为考试的失利而否认奋斗的痕迹;不要因为朋友的离去而忽略友谊的痕迹;不要因为亲人的故去而冲淡亲情的痕迹;不要因为工作的失意而践踏顺利的痕迹;不要因为感情的挫伤而蔑视真爱的痕迹。

(3)故乡在我们心中的痕迹会因我们的年迈而愈加清晰深刻。

(4)痕迹是公正无私的证据,痕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痕迹是人生进步的阶梯。

(5)道路越是泥泞,留下的足迹就越深。

结构布局举例:
人的生命是由一天天累积而成的,大多数人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生活,没有太多的改变,没留下太多的痕迹。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不安于现状,寻找很多不同的方式过过不同的生活……是否想过这样的问题,留下了痕迹,它就会永存吗?答案显然是不会。

……当然,有些痕迹是不值得留下的也不应该留下的……
有一种痕迹,来自平淡生活的日积月累……
有一种痕迹,来自不安现状的艰苦奋斗……
有一种痕迹,会因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模糊……
有一种痕迹,是我们避之唯恐不及的恶魔……
第②题:本题要求考生就“网红”现象发表观点,考生可以多角度立意,可以从分析“网红”
现象产生原因的角度谈;也可以从“网红”现象产生的社会影响角度来谈,可以谈“网红”现象的正面影响,也可以谈“网红”现象的负面影响。

可以对“网红”现象持肯定的态度,也可以持否定批判的态度,还可以辩证地谈。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给了两个作文题目,要求考生二选一,两篇作文都是命题作文,其一是单纯命题,其二是材料加命题。

两个命题都是短语式命题,“时间的痕迹”是偏正结构,这类命题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处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

本题中“痕迹”限定了写作内容,“时间”则限定了“痕迹”的取材范围。

“我看网红”是主谓结构,这类题目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

“常乐”的“乐”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这也是审题时不能忽视的。

可以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

“我看网红”的题眼就是“看”,“我”“网红”则限定了“看”的主体和内容。

文体上,第①题限定是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要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第②题限定是议论文,要注意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考生在写作中要注意根据自己平时写作训练中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擅长的角度来写。

4.“残忍”也是一种慈悲
余彭年用“裸捐”释放了一大批贫穷者的悲苦,是一个高尚的慈善家;他不将任何财富传承给自己的儿子,是一个“残忍”的父亲。

可这“残忍”的背后,隐藏着比金钱更有价值的父爱,这是作为父亲的余彭年给予孩子们最特别的教育。

从父亲的解释中,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深刻教诲以及无比信任。

正如高飞的雄鹰,没有初生时被父母不断抛下山崖的痛苦与磨炼,是不会有如今强劲的双翅与矫健的身手在宽广的蓝天留下的壮美痕迹,曾经的种种残忍与决绝,是父母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期待,是真正的关爱与慈悲。

父母对子女的爱,不能仅仅停留在金钱层面。

把遗产留给后人,让他们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舒适安逸的日子,其实后患无穷。

因为在传承物质财富的同时,已无形中给他们灌输了依赖与懒惰的陋习。

一旦这种恶习根深蒂固,也便离散财败家不远。

家教的目的,在于传承思想和精神,正如俗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只会缓解一时的饥饿,但到下一次饥饿时,你又打算求助于谁呢?
我们都是在生命列车上上下下的乘客,父母是把我们带上车的人,但他们迟早要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先行下车。

倘若曾经的甜蜜在某一天突然消失,我们便难以适应今后的生活,很有可能在人生的后半程被残忍地淘汰。

到那时,你一定会后悔、怨恨,曾经的依赖放纵竟是这般冷酷无情!而真正的慈悲,有一种是来源于当初“残忍”对待你的人。

他们让你在精神的煎熬中锻造出坚强的人格,让你在风雨里炼就生存的能力,他们的“残忍”,是为了造就一个更独立自在、更有能力、更加成功的你,这种“残忍”也是一种慈悲!
一个白手起家的父亲成为亿万富豪,他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自己的精神与斗志,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留分文给后人,那等残忍,出于父爱,更出于慈悲。

我们要为余彭年的“裸捐”行为而鼓掌,因为他毫无私心地将一生的财富贡献给了社会,帮助更多需要的人;我们更要为余彭年的“残忍”教育方式高声赞扬,因为他的机智与独特的教育方式,俨然已成为天下父母的范本,使更多的后人沿着人类的正轨前行。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

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从余彭年的角度:①对子女最好的教育是放手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②正确对待财富(财富如何实现价值的最大化);③不为物役;④慈善的力量;⑤富而有仁,善莫大焉;⑥比物质更高贵的是精神(精神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很简单,主要谈论“对待财富”。

本作文应属于新材料作文,材料的特点是“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生活”。

具体到本题而言,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考生没有陌生感,熟悉并且有亲身体验,材料内容和考生的生活没有隔阂感,在阅读上也不存在障碍。

正确对待财富(财富如何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不为物役;④慈善的力量;富而有仁,善莫大焉。

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立意角度都要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

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5.
社会进步,不能以徐玉玉们的生命为代价
这是一个令人扼腕悲愤的新闻。

一个18岁的女孩,在即将跨进大学校门前,因学费被骗子骗走,伤心至极,花朵般绽放的生命猝然凋零。

山东临沂市一名家境贫寒的准大学生徐玉玉近日因接到骗子的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