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江汉油田中考真题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江汉油田中考真题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2.00分)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
A.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统一货币
C.秦朝统一文字
D.秦朝统一度量衡
解析: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
这得益于秦朝统一文字。
答案:C。
2.(2.00分)阅读如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A.诸候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解析:仔细观察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可知,封国人数多于中央,封国辖郡多于中央,其反映的社会问题是诸候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西汉初年,为巩固国家的统治,汉初分封了许多王国。
到汉武帝时,汉初分封的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
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答案:A。
3.(2.00分)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农产品: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控制中国的金融,在中国投资铁路、矿务,开办工厂,巩固不平等条约的特权。
下列选项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欧美各国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欧美各国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解析:由材料“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农产品”可知,这反映的是列强对中国主要是进行商品输出。
由材料“甲午战争以
后,欧美各国控制中国的金融,在中国投资铁路、矿务,开办工厂”可知,这反映的是列强对中国主要是进行资本输出。
所以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欧美各国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答案:C。
4.(2.00分)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
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样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
A.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B.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析:据所学知,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所以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答案:B。
5.(2.00分)186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1943年的《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以上材料说明的共同主题是()
A.实现民族独立
B.维护国家统一
C.中美关系友好
D.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解析:据“186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可知,美国面临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主要任务;据“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可知,这些都与我国祖国统一问题有关。
因而材料说明的共同主题是维护国家统一。
答案:B。
6.(2.00分)如表反映了中国外交()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1年在上海举行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A.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B.确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
D.加强我国与主要大国的联合
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
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框表中的史实都是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的举措。
答案:A。
7.(2.00分)19世纪初,俄国全国人口中农奴占很大比重,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美国由于种植园使用大量奴隶从事棉花种植,利润丰厚,因此南方的奴隶贸易非常繁盛。
这表明俄国和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同问题是()
A.农奴是廉价的劳动力
B.工业革命发展滞后
C.奴隶贸易非常繁盛
D.缺乏自由的劳动力
解析:据“19世纪初,俄国全国人口中农奴占很大比重,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美国由于种植园使用大量奴隶从事棉花种植,利润丰厚,因此南方的奴隶贸易非常繁盛。
”可知,这表明俄国和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同问题是缺乏自由的劳动力。
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1861年改革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障碍是缺乏自由的雇佣劳动力,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占有大量黑人奴隶,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经济无法获得足够的自由劳动力,俄国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农奴,资产阶级无法获得足够的自由劳动力。
答案:D。
8.(2.00分)法国《人权宣言》宣告: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但是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每年缴纳直接税收达三天工资以上者享有选举权,称“积极公民”;未达到者无选举权,称“消极公民”。
这说明启蒙运动影响下的法国宪法()
A.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没落
B.违反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C.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权利平等的原则
D.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解析:法国《人权宣言》宣告: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但是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每年缴纳直接税收达三天工资以上者享有选举权,称“积极公民”;未达到者无选举权,称“消极公民”。
这说明启蒙运动影响下的法国宪法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权利平等的原则。
因为只有每年缴纳直接税收达三天工资以上者享有选举权。
答案:C。
9.(2.00分)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总统紧急权力。
美国政府通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这种现象()
A.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扩大了联邦政府与总统的权力
C.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D.削弱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解析:据“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总统紧急权力。
美国政府通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可知,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通过制定法律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这种现象说明联邦政府与总统的权力加大。
答案:B。
10.(2.00分)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新科技,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A.科技革命一经济实力→政治格局
B.政治格局→科技革命→经济实力
C.经济实力→科技革命→政治格局
D.科技革命一政治格局→经济实力
解析: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新科技,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科技革命一经济实力→政治格局。
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实力决定政治地位以及政治格局。
答案:A。
二、历史部分(共20分)
11.(6.00分)【图解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中国产业工人:1894年约10万,辛亥革命前约50-60万,五四运动前约200万。
(1)写出发生在A处与B处之间体现近代化的重大历史事件。
(中外各一例)
(2)分析从C处、D处到E处,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3)1919年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关系。
(4)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分析中国近代化道路始终与“救亡图存”相结合的原因。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生在A处“1860-”与B处“1894-1895年”之间体现近代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洋务运动,俄国1861年改革。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以恭亲王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为摆脱农奴制危机,沙皇被迫进行了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析从C处1898年戊戌变法、D处1911年辛亥革命到E处1915年新文化运动,19世纪末维新派的主张是变法维新;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启了民主共和时代;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民主科学时代;中国近代化探索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关系是,民族工业发展促进了工人队伍的壮大。
(4)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可知,中国近代化道路始终与“救亡图存”相结合的原因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答案:
(1)洋务运动;俄国1861年改革等。
(2)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3)民族工业发展促进了工人队伍的壮大。
(4)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12.(7.00分)【材料析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中国共产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924年中国共产党二大制了的最低纲领,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1927年共产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日战争的起点
1936年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到西安,促成了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材料二: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农村政策放宽以后,效果很好,农村变化很快。
“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1978年12月25《人民》社论
(1)根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927年-1937年,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实现了怎样的转移,党和政府在农村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解析:
(1)据材料一框表信息“中国共产党二大制了的最低纲领,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2)据材料一框表信息“1927年共产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27年-1937年,国共关系由对抗到合作;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为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再次进行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3)据材料“农村政策放宽以后,效果很好,农村变化很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答案:
(1)反帝反封建。
(2)由对抗到合作;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7.00分)【拓展明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美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以利于英国的商品销世界,而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与其地舰政策分不开的。
——编自(世界史•近代更编)下卷材料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861年-1873年 3.3 5.0 未统计 3.8
1874年-1890年 1.7 5.2 2.1 3.5
1891年-1900年 1.6 3.5 2.6 4.8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夺得殖民地面积(平方英里)
1884-1900年英国370万美国(未统计)法国360万德国100万
材料三:二战后,西欧国家凭借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69年欧共体各国开始了政治合作的努力;1993年《政治联盟条约》提出欧洲力求在外文和国家受全等方面步调一致,该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组成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编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英国“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的事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这种特点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西欧国家是如何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
(4)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之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盟的发展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解析: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的事例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发展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1840年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据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夺得殖民地面积(平方英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美国、德国经济发展领先,但殖民地面积少。
这种特点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
两大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据材料三“二战后,……,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通过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的。
(4)据材料三可知,20世纪90年代之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有了新发展。
如:欧洲一体化进程在经济方面发行欧元,在政治上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欧盟的发展促进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有力的牵制着美国称霸世界。
答案: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出任意1点即可,回答“强迫签订《南京条约》也可)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回答“美国、德国经济发展领先,殖民地面积少“也可)后果:一战的爆发。
(3)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4)经济:发行欧元;政治: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回答“在国际上用一个声音说话“也可、其它答案意思相近也可)影响:促进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或牵制美国称霸世界)。
(其它答案意思相近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