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化学鲁科版(全国)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第四章 基础课时2 铝及其化合物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课时2铝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
1.(2015·晋城质检)铝是一种低毒金属元素,它并非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食用后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食品中铝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下列关于铝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铝在空气中不易氧化是因为其性质不活泼
B.氢氧化铝可与胃酸反应,常用作中和胃酸的药物
C.明矾可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
D.硫酸铝铵常用作面粉膨化剂,该物质不溶于水
解析A项中铝在空气中会与O2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C项中明矾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色素和杂质的性质,通常用作净水剂,但不能用于杀菌消毒;D项中铵盐都溶于水。
答案 B
2.镁、铝单质的化学性质以相似为主,但也存在某些重大差异性,下列物质能用于证明二者存在较大差异性的是()
①CO2②盐酸③NaOH溶液④水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③④
解析Al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Mg不能;Mg能在CO2中燃烧,而Al不能。
答案 C
3.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A.稀硝酸B.稀盐酸
C.硝酸铜D.氢氧化钠
解析钝化的实质是Fe、Al在浓H2SO4或浓HNO3作用下其表面被氧化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由于铝的氧化物Al2O3是一种两性氧化物,既可
与强酸反应,又可与强碱反应,故A、B、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只有C选项中的Cu(NO3)2不与Al2O3反应,故不可能与钝化的铝条发生反应。
答案 C
4.(2015·山东潍坊期末,10)下列物质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的是()
①SiO2②Al③Al2O3④Al(OH)3⑤Na2CO3溶液
⑥Ca(HCO3)2溶液⑦NH4HCO3溶液⑧KHSO4溶液
A.④⑥⑦⑧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⑦D.②③④⑤⑧
解析SiO2与盐酸不反应;Al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均生成氢气;Al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两者均能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与NaOH溶液不反应;Ca(HCO3)2溶液与盐酸、NaOH溶液均能反应;NH4HCO3溶液与盐酸、NaOH溶液均能反应;KHSO4溶液与盐酸不反应,因此B.②③④⑥⑦属于合理选项.
答案 B
5.某烧杯中盛有含0。
2 mol NH4Al(SO4)2的溶液,向其中缓缓加入4 mol·L-1的NaOH溶液200 mL,使其充分反应,此时烧杯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A.Al3+和Al(OH)3B.[Al(OH)4]-
C.[Al(OH)4]-和Al(OH)3D.Al(OH)3
解析n(Al3+)=0.2 mol,n(NH+4)=0。
2 mol,n(OH-)=0.8 mol,根据反应顺序,反应后,恰好生成0.2 mol的Al(OH)3和0。
2 mol的NH3·H2O。
答案 D
6.(2015·湖南长沙一模,12)下列图像均为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试剂的量(X)之间的关系图,则其中正确的是()
A.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且边滴边振荡
B.向Na[Al(OH)4]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且边滴边振荡
C.向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D.向NaOH、Ba(OH)2、Na[Al(OH)4]的混合溶液中逐渐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
解析A项,生成沉淀与溶解沉淀消耗NaOH的量之比应为3∶1;B项,滴入HCl即可产生沉淀,且最终沉淀全部溶解,生成沉淀与溶解沉淀消耗盐酸的量之比为1∶3;C项,滴加NaOH溶液,依次与溶液中Al3+、NH错误!、Al(OH)3反应,沉淀生成、溶解以及NH+,4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的量之比为3∶1∶1;D项,依次发生的反应:与Ba(OH)2反应生成BaCO3、与NaOH反应无沉淀生成、与Na[Al(OH)4]反应生成Al(OH)3沉淀,最后与BaCO3反应沉淀溶解,即最终溶液中沉淀只有Al(OH)3.
答案 C
7.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列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组合是()
①加盐酸溶解②加烧碱溶液溶解③过滤④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
沉淀⑤加入盐酸生成Al(OH)3沉淀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3
A.①⑥⑤③B.②③④③
C.②③⑤③D.①③⑤③
解析若先用盐酸溶解,Mg、Al均溶解,制取Al(OH)3的步骤较多;从Na[Al(OH)4]制备Al(OH)3,若加盐酸不容易控制量的多少。
故B项操作步骤为最佳顺序。
答案 B
8.(2015·福州质检)科技工作者提出用铝粉处理含亚硝酸盐废水的思路:调节亚硝酸盐废水的酸碱性,使其pH〉12,然后加入适量的铝粉、搅拌,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废水处理时铝单质转化为Al3+
B.废水处理中,亚硝酸盐被还原
C.处理过程中,OH-参与了反应
D.铝粉颗粒大小影响废水处理的速率
解析pH〉12,溶液显碱性,则废水处理时,铝单质转化为[Al(OH)4]-,A错误;铝是金属,具有还原性,因此废水处理时,亚硝酸盐被还原,B正确;废水处理时铝单质转化为[Al(OH)4]-,这说明处理过程中,OH-参与了反应,C正确;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此铝粉颗粒大小影响废水处理的速率,D正确。
答案 A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反应的实质是Al3++3NH3·H2O===Al(OH)3↓+3NH错误!
B.存在于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常用投加明矾等电解质的方法进行处理
C.镁铝合金既可完全溶于过量盐酸又可完全溶于过量NaOH溶液
D.依据铝热反应原理,能发生反应2Al+3MgO错误!3Mg+Al2O3
解析B项中明矾只能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沉降,不能除去重金属离子;C项中Mg不能溶于NaOH溶液;D项中Mg的金属性比Al强,故Al与MgO不能发生铝热反应。
答案 A
10.(2015·淄博质检,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l箔插入稀HNO3中,无现象,说明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B.如图所示,①中为AlCl3溶液,②中为浓氨水,①中有白色沉
淀生成
C.Al2O3错误!Na[Al(OH)4](aq)错误!Al(OH)3
D.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铝的存在形式:
解析铝能溶于稀HNO3,在浓HNO3中钝化,A错;浓氨水会挥发出NH3,
NH3与AlCl3溶液反应生成Al(OH)3沉淀,B正确;Al2O3+2OH-+3H2O===2[Al(OH)4]-,[Al(OH)4]-+CO2===Al(OH)3↓+HCO错误!,C正确;根据Al3++3OH-===Al(OH)3↓,Al3++4OH-===[Al(OH)4]-,
①错误!<3时,铝元素存在形式为Al(OH)3、Al3+;②3<错误!<4时,铝元素
存在形式为Al(OH)3、[Al(OH)4]-;③错误!〉4时,铝元素存在形式为[Al(OH)
]-,D正确。
4
答案 A
11.(2015·山东潍坊模拟)将15.6 g Na2O2和5.4 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 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
72 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反应过程中得到6。
72 L气体
B.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
C.最终得到7。
8 g沉淀
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1。
5 mol·L-1
解析n(Na2O2)=0.2 mol,n(Al)=0。
2 mol,由2Na2O2+2H2O===4NaOH+O2↑和2Al+2NaOH+6H2O===2Na[Al(OH)4]+3H2↑可知生成n(O2)=0。
1 mol,n(H2)=0。
3 mol,n{Na[Al(OH)4]}=0.
2 mol,反应剩余n(NaOH)=0。
4 mol-0。
2 mol=0.2 mol,通入的HCl气体为0.3 mol,0。
2 mol HCl与NaOH
反应,0.1 mol HCl与Na[Al(OH)4]反应生成0。
1 mol Al(OH)3沉淀,反应后溶液中含0.1 mol Na[Al(OH)4].A项,反应过程中得到8.96 L气体;B项,最终得到的溶液中还有0。
1 mol Na[Al(OH)4];D项,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 +)=2 mol·L-1。
答案 C
二、填空题
12.粉末状试样A是由等物质的量的Mg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
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A进行铝热反应,产物中有单质B生成;
②另取20 g A全部溶于0.15 L 6。
0 mol·L-1盐酸中,得溶液C;
③将①中得到的单质B和溶液C反应,放出1.12 L(标准状况)气体,同时生成
溶液D,还残留有固体物质B;
④用KSCN溶液检验时,溶液D不变色。
请填空:
(1)①中引发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是,产物中的单质B
是.
(2)②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③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若溶液D的体积仍视为0.15 L,则该溶液中c(Mg2+)为,c(Fe2+)为.
解析此题将实验操作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巧妙结合在一起考查,增大了试题的容量,增强了试题的测试能力。
(1)铝热反应是指单质Al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的反应,反应过程中放出大
量热,但该反应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引发。
在混合物上加少量KClO3固体并插上Mg条,点燃Mg条后放出热量,使KClO3固体分解放出O2,进一步加剧Mg的燃烧,可在短时间内使混合物温度迅速升高,引发反应.发生的反应为Fe2O3+2Al错误!Al2O3+2Fe,所以产物中单质B为Fe.
(2)Fe2O3和MgO都是碱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Fe2O3+6HCl===2FeCl3+3H2O、MgO+2HCl===MgCl2+H2O。
(3)混合物中只有Fe2O3能和Al发生铝热反应,生成Fe单质。
C溶液中有反应生成的FeCl3,还有未反应的HCl。
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Fe+2Fe3+===3Fe2+。
(4)假设步骤②用去的20 g固体中,MgO的物质的量为x,则Fe2O3的物质的
量也为x,则40 g·mol-1x+160 g·mol-1x=20 g,解得:x=0.1 mol。
根据MgO~MgCl2的关系,则溶液中MgCl2的浓度为
0.1 mol÷0。
15 L=0。
67 mol·L-1。
步骤④说明溶液中没有Fe3+,也就是溶质为FeCl2和MgCl2。
根据电荷守恒知2c(Fe2+)+2c(Mg2+)=c(Cl-)⇒c(Fe2+)=2.33 mol/L。
答案(1)加少量KClO3,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Fe
(2)Fe2O3+6HCl===2FeCl3+3H2O、
MgO+2HCl===MgCl2+H2O
(3)Fe+2H+===Fe2++H2↑、Fe+2Fe3+===3Fe2+
(4)0.67 mol·L-1 2.33 mol·L-1
13.(2015·宝鸡三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某含镁3%~5%的铝镁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根据他们的设计回答有关问题。
[探究一]实验方案:铝镁合金错误!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问题讨论: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实验中称取5.4 g铝镁合金粉末样品,投入V mL 2.0 mol/L 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则NaOH溶液的体积V≥mL。
(3)实验中,当铝镁合金充分反应后,在称量剩余固体质量前,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按顺序依次为.
[探究二]实验方案:称量x g的铝镁合金粉末,放在如图所示装置的惰性电
热板上,通电使其充分灼烧。
问题讨论:
(4)欲计算Mg的质量分数,该实验中还需测定的数据
是。
(5)假设实验中测出该数据为y g,则原铝镁合金粉末中镁的质量分数为(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1)注意镁与NaOH溶液不反应。
(2)5.4 g铝镁合金中铝的最大质量为5.4 g×97%,根据2Al+2NaOH+6H2O===2Na[Al(OH)4]+3H2↑,可求出需要NaOH的物质的量的最大值为5。
4 g×97%÷27 g/mol=0。
194 mol,体积为0.194 mol÷2.0 mol/L=0。
097 L,即97 mL。
(5)设x g铝镁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是a mol、b mol,则燃烧生成a mol MgO、b/2 mol Al2O3,
则24a+27b=x,40a+51b=y,解得a=17x-9y
48
,镁的质量为错误!g,镁的
质量分数为错误!.
答案(1)2Al+2NaOH+6H2O===2Na[Al(OH)4]+3H2↑(2)97(3)过滤、洗涤、干燥固体(4)灼烧后固体的质量(5)错误!
[选做题]
14.(2015·浙江理综,27)Ⅰ.请回答:
(1)H2O2的电子式.
(2)镁燃烧不能用CO2灭火,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理由
.
(3)在AgCl沉淀中加入KBr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沉淀,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完成以下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nO错误!+()C2O错误!+===()Mn2++()CO2↑+
Ⅱ。
化合物甲和NaAlH4都是重要的还原剂。
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和H2反应生成甲.甲与水反应可产生H2,甲与AlCl3反应可得到NaAlH4.将4.80 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金属钠和2。
24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的H2.
请推测并回答:
(1)甲的化学式。
(2)甲与AlCl3反应得到NaAlH4的化学方程式。
(3)NaAlH4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甲在无水条件下可作为某些钢铁制品的脱锈剂(铁锈的成分表示为Fe2O3),脱锈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某同学认为:用惰性气体赶尽反应体系中的空气,将铁和盐酸反应后的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再与金属钠反应,得到的固体物质即为纯净的甲;取该固体物质与水反应,若能产生H2,即可证明得到的甲一定是纯净的。
判断该同学设想的制备和验纯方法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
解析Ⅰ.(1)H2O2的电子式为;(2)镁能在CO2中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Mg+CO2错误!2MgO+C;(3)由于AgBr的溶度积比AgCl 更小,故在AgCl沉淀中加入KBr溶液,白色沉淀AgCl转化为淡黄色沉淀AgBr,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s)+Br-(aq)===AgBr(s)+Cl-(aq).(4)C2O错误!在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中被氧化,其离子方程式为2MnO错误!+5C2O错误!+16H+===2Mn2++10CO2↑+8H2O。
Ⅱ.由4.80 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金属钠和2。
24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的H2,可推断金属钠和H2反应生成的甲为NaH,NaH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NaH与AlCl3反应可得到NaAlH4.(1)甲的化学式为NaH;(2)由于反应
物为NaH与AlCl3,得到产物有NaAlH4,故推知另一产物为NaCl,其化学方程式为4NaH+AlCl3===NaAlH4+3NaCl。
(3)NaAlH4中的氢显-1价,水中的氢显+1价,NaAlH4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中生成氢气,另一产物为Na [Al(OH)4],其化学方程式为NaAlH4+4H2O===Na[Al(OH)4]+4H2↑。
(4)根据题意NaH在无水条件下能与Fe2O3反应,结合反应物的性质可推知反应产物为Fe和NaOH,从而得出其化学方程式为3NaH+Fe2O3===2Fe+3NaOH.(5)制备过程中,由于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氢气中会有氯化氢,易和钠反应生成NaCl;如在制取NaH的反应中钠过量,则产物中混有钠,钠与水反应也会有氢气产生,无法判断钠与H2是否完全反应,同时验纯时也没有考虑到混入的NaCl。
答案Ⅰ。
(1)
(2)2Mg+CO2错误!2MgO+C
(3)AgCl(s)+Br-(aq)===AgBr(s)+Cl-(aq)
(4)2MnO错误!+5C2O错误!+16H+===2Mn2++10CO2↑+8H2O
Ⅱ。
(1)NaH(2)4NaH+AlCl3===NaAlH4+3NaCl
(3)NaAlH4+4H2O===Na[Al(OH)4]+4H2↑
(4)3NaH+Fe2O3===2Fe+3NaOH
(5)制备过程不合理,因为盐酸易挥发,H2中混有HCl,导致产物中有NaCl 验纯方法不合理,如果有Na残留,Na与水反应也产生H2;没有考虑混入的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