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
上册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7课时。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由四部分的内容构成:1、认识空气的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空气无一定的形状,向四面八方流动,具有质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等。
2、认识空气流动的规律,包括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第二单元:冷和热本单元主要由5课组成,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本单元共分为四课,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一些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
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才能到达人的耳朵,知道乐音是令人愉悦的声音,噪音是使人烦躁的声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知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保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了解营养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注重个人保健。
第五单元:排序与分类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排序,第二部分是分类,通过学习指导学生识别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排序,自然地理解并接受在科学探究中也离不开排序的观念,理解排序的科学含义。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而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解释。
科学知识
知道……空气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
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愿意合作与交流。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本单元在学习用多种方法认识水、固体和液体之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容易直接感知的空气,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由于空气不同于其他有形物体,需要通过实验来间接觉察到它,因此,本单元各课大多是以实验感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寻求答案的线索来呈现的。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班级四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课时课题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目的和要求1、意识到空气对生命的意义,意识到保护空气清新的重要性。
2、能够用测量降尘的方法考察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
3、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重点难点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调查法
教具视频图片
实践活动检查继续调查,关注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并向有关部门提出环保建议
板
书
设
计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说空气对我们来说重不重要你知道哪些地
方都能体现出空气对我们很重要性呢
2、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大家用手把鼻子捏起来,把嘴闭上。
(持续十几秒中左右。
)
3、提问:憋气时,你有什么感觉你能一直憋下去吗为什么
4、学生回答
5、观察P12图片,提问:在自然界中,你还知道有哪些生命体离不开空气?
6、讲述:人活着就要呼吸空气,同样,生活在地球上的动植物也离不开空气,空气和水一样都是生命之源。
(板书课题)
二、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状况
1、虽然空气对我们来说是这样的重要,可是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书上P13图片。
同时观看空气污染的视频
2、看了书上的这两副图及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3、你在身边有没有见到过空气受污染的情况?
4、在以前的生活中你自己有没有做过什么污染空气的事情呢?
5、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使用一些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工具这些工具能否改造,使它们不再污染空气呢体验憋气活动
思考回答
观察图片
观察图片
观看视频
讨论
6、讨论:看看书上P14的图片,讨论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
呢?
7、讨论还有哪些不足,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
8、讲述:我们知道身边有不少污染空气的事,可也有不少的防治
空气污染的措施,可能有一些地方呢还没有做到位的,课后同学们
可以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的污染,并向有关部门
提出你的建议,我们要从小为空气污染的防治工作出一份自己的
力。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第周
1 课时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压缩空气有()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
2、空气受热时会()流动,受冷时会()流动。
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4、因为地球是个()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各地的()也就不一样,()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5、空气主要是由()、()和少量的()、()等气体混合而成。
6、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了。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
三、问答题
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
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
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第二单元冷和热单元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
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
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知道什么是蒸发、什么是凝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大胆想象。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巾的问题,改善生活,
本单元是一个实验密集的单元:虽然内容比较经典,但活动新颖丰富,而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连续收集数据、绘制曲线图、分析解释、大胆想象等多项科学能力及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力争让学生都有动手动脑、亲历探究的机会,并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第周
第周
班级四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课时课题热的传递
教学目的和要求1、会做固体热传导、液体对流的实验。
2、能正确使用酒精灯。
3、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重点难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
教具酒精灯、试管夹、火柴等实践
活动
检查板书设计
热的传递
传导
热传递的方式对流
辐射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冬天,我们手冷时,爸爸、妈妈会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握住
我们冰冷的小手,这说明热可以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
方,那么,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
二、学习新课:
(一)研究固体的传热方式
1、提问:热在金属里是怎样传热的?
2、设计实验:观察金属是怎样传热的?
3、讲解示范: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4、学生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叫传导
(二)研究液体的传热方式
设计实验
1、讨论:怎样才能发现水在传热?
2、介绍实验方法
3、学生实验并画图作记录、汇报、交流
4、小结:水受热后会发生流动,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对流”,空气也是靠对流传递热的。
(三)认识热辐射
1、烈日下的物体为什么烫手这些热来自哪里,是怎样传递给物体的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讲述:太阳的热传递到地面上来,显然不是我们已经认识的两种热传递方式,其实,太阳及生产环境中的热源均能产生大量的热,这样的热传递就叫辐射。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教材中的热传递方式,提问,这张图中有哪些热传递的方式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结:
学生实验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 周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1、能够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能够通过做实验,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体积发生变化现象。
3、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1 课时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2、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
3、热总是从()处向()处传递。
4、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
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的方式传递的。
5、糖受热会融化成(),冷却后又会凝结成()。
6、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冷却时,体积会(),这种性质叫做()。
7、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散热也()。
8、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形态的(),这种现象叫()。
9、水蒸气遇()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
二、判断并改错。
1、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2、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
3、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
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
5、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分析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收集证据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对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的冲突或矛盾之处进行分析和判断。
能刑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科学知识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知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愿意合作与交流。
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利·学就在身边。
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巾的问题,改善生活,÷
本单元以声音这种物理现象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主题,引领学生对声音展开研究,涉及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三要素(音量、音调、音色)、乐音与噪音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密切相关的。
在这—单元,我们不仅要致力于让学生能找到他们关于声音问题的答案,而且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所发现的规律的一致性。
随着他们用不同的装置做实验,并发现他们听到的和能观察到的之间的关系。
他们的理解将得到持续加强。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1 课时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说话声音大小是()不同的表现,男高音和男低音是()不同的表现,演奏吉他时,琴弦细、紧、短时比粗、松、长的声音来得()
A 音量
B 音调
C 高
D 强
2、“伏罂而听”的故事中,声音主要是借助于()传入侦察兵的耳朵。
A 土地
B 空气
C 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