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球和地球仪
1.经线和纬江苏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线
经线
纬线
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线。

形状半圆圆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长度相等
不相等
2.经度与纬度
本初子午线
赤道
东经和西经各180°。

东经用字母“E”表示,度数向东增大,西经用字母“W”表示,度数向西增大。

北纬和南纬各90°。

北纬用字母“N”表示,度数向北增大,南纬用字母“S”表示,度数向南增大。

3.正确表示经纬度
A 点15°S,120°E
B 点35°S,140°E
C 点
D 点4.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球体。

(2)人们最早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麦哲轮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现在,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就是个球体。

(3)地球的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北寒带
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
热带
北极圈南极圈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DD
20
1.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五带的划分界线及其范围。

(1)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南寒带、北寒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南温带和北温带有四季的变化,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2)请写出以下特殊纬线的纬度
北极圈_____________,南极圈____________,北回归线___________,南回归线___________。

(3)请写出以下热量带的纬度范围
热带位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
北温带位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南温带位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间;
北寒带位于____________以北,南寒带位于____________以北南。

3.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确定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地球的位置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昼夜长短情况A 春分3月21日前后赤道昼夜等长B 夏至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昼长夜短C 秋分9月23日前后赤道昼夜等长D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B
C
A
D
(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66.5°N
23.5°N
23.5°S
66.5°S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
2.方向
(1)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

(3)在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图例
四、地形图的判读
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

甲点海拔高度:1500米,乙点海拔高度:500米,甲乙相对高度:1000米。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为缓坡;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为陡坡。

3.根据等高线的形态特点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

五、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陆块。

2.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3.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4.据右图填写大洲名称
A 亚洲
B 欧洲
C 非洲
D 大洋洲
E 北美洲
F 南美洲
G 南极洲5.填写大洋名称
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6.大洲分界线
①亚洲和非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②北美洲和南美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③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④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六、海陆的变迁
1.六大板块的分布和名称
填写字母所表示的板块名称:A B C D E F 2.板块学说主要观点:(1)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2)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3)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世界的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3.用板块学说解释以下现象
①汶川大地震: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②日本、中国台湾多地震: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③印度尼西亚多地震: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④红海的扩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互相张裂;
⑤地中海的缩小、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⑥珠穆朗玛峰在不断升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⑦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⑧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碰撞;
4.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证据:大西洋东西两岸,轮廓十分相似。


5.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在远古时代曾经是海洋,地壳运动引起海陆变迁。

④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