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与汇率》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外汇与汇率
第一节外汇
一、外汇的概念
(一)什么是外汇
❖外汇是国外汇兑的简称,它有动态和静态的两种含义。
➢动态的国外汇兑是指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借此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活动。
➢静态的国外汇兑则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IMF定义: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国库券、长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持有的在国际收支中可以使
用的债券---强调外汇的储备资产职能
➢我国官方文件定义: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
券、外币支付凭证、特别提款权、其他外汇资产。
➢一般定义:外汇是指可自由兑换的、并在国际经济往来中被各国普遍接受和使用的外国货币及其所表示的
资产(包括各种支付凭证和信用凭证)。
❖根据1996年1月29日发布、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之规定,我国外汇的具体内
容是:
➢(1)外国货币
➢(2)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3)外币有价证券
➢(4)SDR、欧洲货币单位(现为欧元)
➢(5)其他外汇资产。
(二)外汇的种类
1. 根据外汇的来源与用途不同,可分为贸易外汇与非贸易外汇
❖贸易外汇是指一国出口所收入的外汇和进口支出的外汇,以及与进出口贸易有关的从属外汇,如运费、保
险费、银行手续费等。
❖非贸易外汇是指进出口贸易以外所收支的外汇,此类外汇有侨汇、旅游、航空、港口以及邮电等方面收支
的外汇。
2. 根据外汇的可兑换程度不同,可分为自由外汇与非自由外汇
❖自由外汇是指不受任何限制就可自由兑换成任何国家货币的外汇。
自由外汇具有完全可对兑换性和普遍可
接受性。
❖非自由外汇是指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的外汇。
记账外汇就属于此类外汇。
3. 根据外汇交易的交割时间不同,可分为即期外汇与远期外汇。
❖即期外汇是指外汇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交割的外汇。
❖远期外汇是指外汇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以后按合同约定的时间交割的外汇。
❖若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就表明远期外汇升水(premium);若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则表明远期外汇贴水
(discount);若二者相等,则为平价(at par)。
(三)外汇的性质
❖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
❖外汇是可自由汇兑的金融资产。
❖外汇是国际间普遍可接受的金融资产。
二.外汇的供给与需求
❖外汇的供给表示在一定的价格(即汇率)水平下,市场上所能提供的外汇总量。
❖外汇的需求表示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市场上所需要的外汇总量。
❖国内的外汇供给即国内企业出口货物,对外提供劳务,借入外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境外发行股票融
资等。
❖国内外汇需求即国内企业进口货物,支付专利、技术和专家费用,偿还外债,对外投资建厂和购买股票、
债券等。
❖三,外汇的作用
❖1. 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2. 用于国际债权债务的清偿,便利国际清算的进行❖3. 便利国际间资金余缺的调剂,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4. 保存货币的国际购买力,满足国际支付准备金的需要
第二节汇率
一、汇率的概念、标价方法及种类
(一)汇率的定义
❖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行市。
即用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或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二)汇率的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应付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币折算成若干单位本币来表示,即以本国货币计量外国货币价格—汇率变动时,外币不动本币动。
❖间接标价法(应收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币折算成若干单位外币来表示,即以外国货币计量本国货币价格—汇率变动时,本币不动外币动。
❖美元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美元为标准,折合成一定数量的体他货币来表示汇率—美元是标准货币,其他货币为计价货币。
❖标价法中的基准货币和标价货币
人们将各种标价法下数量固定不变的货币叫做基准货币(Based Currency)或被报价货币(Reference
Currency),把数量变化的货币叫做报价货币或标价货币.
(三)汇率的种类
1. 根据银行买卖中的报价不同,分为买入汇率与卖出
汇率
➢买入汇率,也称外汇买入价,是指银行向客户或同业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卖出汇率,也称外汇卖出价,即银行向客户或同业卖出外汇时使用的汇率。
❖另外,外汇汇率还有中间价和现钞价。
➢中间价也叫中间汇率,是买卖价的平均数,中间价=(买入价+卖出价)÷2。
➢现钞价是指银行买卖现钞时所使用的汇率,银行在买卖外汇现钞时通常也有买入价与卖出价。
2. 根据各国制定汇率方法不同,分为基本汇率与套算
汇率
❖基本汇率。
即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的汇率。
选择的关键货币一般具备几个条件:
第一,在本国的国际收支中使用最多。
第二,在本国外汇储备中占比重最大。
第三,在国际上普遍被接受。
❖套算汇率。
也称交叉汇率,是指本国货币对非关键货币的汇率,是本国货币以关键货币作为中介而推算出来的汇率。
3. 根据外汇交易交割时间不同,分为即期汇率与远期
汇率
❖即期汇率,也叫现汇汇率,是指外汇买卖双方在成交后的两个营业日内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
❖远期汇率,也叫期汇汇率,是指外汇买卖双方在成交后,约定在两个营业日后的某个时间进行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
若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就表明远期外汇升水(premium);若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则表明远期外汇贴水(discount);若二者相等,则为平价(at
par)。
4. 根据银行汇付方式不同,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
与票汇汇率
❖电汇汇率是商业银行在进行某种货币买卖后,用电报或电传的方式委托其国外分支机构或代理行付款给收款人时所使用的汇率。
❖信汇汇率是银行在买卖某种货币后,用信函方式通知其在国外的分支机构或代理行支付款项时所采用的汇率。
❖票汇汇率是银行在买卖汇票、支票和其他票据时所采用的汇率。
5. 根据各国汇率管制的宽严划分,分为官方汇率与市
场汇率
❖官方汇率,即国家官方机构(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当局)规定的汇率。
❖市场汇率,即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实际使用的汇率。
6. 根据汇率制度的不同类型,分为固定汇率与浮动汇
率
❖固定汇率。
固定汇率是指相对稳定,在官方规定的范围内小幅变动的汇率。
❖浮动汇率。
浮动汇率按政府是否干预又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自由浮动是政府对汇率的波动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完全按市场供求情况来决定和调整。
自由浮动也叫清洁浮动。
这种完全自由浮动只是一种理想,实际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对汇率进行干预。
➢管理浮动,是指政府通过参与市场外汇买卖等手段,干预汇率的变动和走向,使汇率的变动对本国经济有利。
7. 根据银行营业时间来划分,分为开盘汇率与收盘汇
率
❖开盘汇率,即外汇银行在一个营业日刚开始时进行首批外汇买卖时使用的汇率。
❖收盘汇率,即银行在一个营业日的外汇交易终了时进行最后一批外汇买卖的汇率。
收盘汇率通常是一个营业日最后10秒或60秒某种货币交易的最高汇率和最低汇率的平均数。
西方国家金融报道中公布的汇率一般为当天或上一个营业日的收盘汇率。
8. 根据外汇买卖参与者来划分,分为银行同业间汇率
与商人汇率
❖银行同业间汇率,即银行之间外汇买卖时所使用的汇率。
由于外汇市场上商业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占整个市场的大部分,并且每笔交易的金额十分大,因此,银行同业间汇率也称批发汇率,比银行与客户之间交易的汇率低,买入价与卖出价的差异比较小。
❖商人汇率,即银行与一般客户之间进行外汇买卖时所使用的汇率。
商人汇率一般是在银行同业间汇率的基础上形成的。
9. 按衡量货币价值划分,分为名义汇率、实际汇率与
有效汇率
❖名义汇率是外汇交易中使用的现实汇率。
名义汇率是由市场的外汇供求决定的,名义汇率变化并不完全反映两种货币购买力相对水平的变动。
❖实际汇率按外国与本国物价指数之比对名义汇率进行调整,用来反映剔除两国货币相对购买力变动的影响后,汇率变动对两国国际竞争力的实际影响。
❖有效汇率,又称多边汇率,是将一国货币与多个其他国家货币的双边汇率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而得到的一般汇率指数,以反映该国货币对多种外币总的价值变化情况。
二、汇率的变动
(一)汇率变动的方向
❖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本币的数额增多,表示外币汇率上升,或本币汇率下跌;反之则相反。
❖在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本币折合外币的数额增多,表示本币汇率上升,或外币汇率下跌;反之则反是。
❖一国货币汇率具有上升趋势时称该国货币为“坚挺”,具有下跌趋势时称之为“疲软”。
汇率不变或变动幅度很小时称之为“稳定”。
(二)汇率变动的幅度
❖汇率变动的幅度通常采用汇率指数来计算。
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的汇率指数=报告期汇率/基期汇率*即期汇率指数
(三)汇率变动的方式
1. 固定汇率制下,汇率的变动有法定升值与法定贬值
❖法定升值,即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以法令形式提高本国货币含金量,从而相应地提高本币对外价值,降低外汇汇率。
❖法定贬值,即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以法令形式降低本国货币含金量,从而相应降低本币对外价值,提高外汇汇率。
2. 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变动有上浮与下浮
❖上浮,即一国货币汇率随外汇供求关系影响而上升。
下浮,即一国货币汇率随外汇供求关系影响而下跌。
三、汇率的作用
❖(一)对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影响
❖案例:2005年,1USD=8CNY,
❖IBM:1000USD=8000CNY,
❖联想:7000CNY=875USD,
❖2008年,1USD=6.84CNY,IBM:100USD=6840CNY,联想:7000CNY=1024USD
❖结论:若一国货币贬值,其商品在国外就变得更便宜(有利出口),外国商品在该国就变得昂贵(抑制进口);若一国货币升值,其商品在国外变得昂贵(抑制进口),外国商品在该国就变得便宜(有利进
口)。
❖1、“弹性”问题
❖2、“时滞”问题(J曲线效应)
❖3、“通胀”问题
❖4、外国“报复”问题
❖5、外汇“倾销”问题
(二)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
❖本币贬值→外币购买力↑→本国商品、劳务、交通、旅游变得便宜→服务出口↑
❖本币贬值→本币购买力↓→外国商品、劳务、交通、旅游变得昂贵→服务进口↓
(三)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本币贬值预期,资本流出增加,对短期资本的流动影响较大
❖本币贬值后,直接投资增加,资本流入增加,但投资收益折合外币数量减少,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小。
(四)对物价的影响
❖本币贬值→进口商品在国内变得更贵→生产成本↑(进口商品作为生产原料,弹性较低)→其他商品价格↑
❖本币贬值→出口商品变得便宜→出口商品需求↑→物价↑
(五)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1、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
❖2、对外汇储备实际价值的影响
❖3、对储备货币地位的影响
(六)对国内就业、国民收入及资源配置的影响
❖本币贬值→出口工业和进口替代工业发展→国内相关行业发展→就业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本币贬值→出口品价格上升,进口替代品价格上升→贸易品部门价格上升→生产资源从非贸易品部门转移到贸易品部门→产业结构导向贸易部门
(七)对国际经济影响
四、影响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
(一)长期因素
❖1、国际收支——直接因素
❖顺差→外汇收入增多,外汇供>求→外汇汇率↓(外币贬值)本币汇率↑(本币升值)
❖即:顺差→本币升值;逆差→本币贬值
❖影响汇率波动的主要是长期的、巨额的逆差(顺差)2、相对通货膨胀率——决定汇率长期趋势
❖本国通胀↑→成本上升→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出口↓→经常帐户→本币贬值
❖本国通胀↑→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进口↑→经常帐户→本币贬值
❖本国通胀↑→预期本币汇率↓→和金融帐户→本币贬值
❖3、经济增长率——多方面
❖①收入↑→进口↑→逆差→本币贬值
❖②出口↑(出口导向型国家)→顺差→本币升值
❖③利润率↑→资本流入↑→资本帐户改善
❖④货币地位提高→本币升值
(二)短期因素
❖1、相对利率水平
❖利率↑→资本流入↑→外汇供>求→外币贬值,本币升值
❖2、政府、中央银行干预
❖3、心理预期
❖总之,影响汇率变动因素是多方面的,最基本、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货币供求关系。
五、制约汇率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一)社会经济形态与经济体制
❖汇率主要作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般来说,汇率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比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要大一
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要大一
些。
(二)该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
❖汇率主要作用于对外经济活动,并通过影响对外经济来影响国内经济。
因此,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越
高,对外经济依赖程度越高,对外经济活动越多、范围越广,汇率的作用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三)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
❖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会扭曲汇率的作用,破坏汇率机制运行的规律。
因此,实行严格外汇管制和其他管制措施,政府干预经济较多的国家,汇率的影响较小;反之则影响较大。
(四)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
❖汇率变动主要通过影响进出口品的相对价格来影响国际收支和国内经济,因此进出口品供求的价格弹性也制约着汇率的作用。
进出口品价格弹性较大的国家,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较大;否则影响较小。
第三节汇率决定理论
什么决定货币价值?金属本位货币制度下—货币金属含量;纸币本位货币制度下—实际购买力
所以在金属本位货币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因素为铸币平价(金币本位制)或黄金平价(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主要是纸币本位制下的汇率决定理论
一、短期决定理论----利率平价理论
➢(一)涵义:利率平价理论(the interest rate parity,简记为IRP),有的教科书也称为利息平价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M.Keynes)于1924年提出的。
➢利率平价理论的数学表达式:
❖其中,为外国利率,是即期汇率,是远期汇率。
➢(二)利率平价理论的意义:
❖反映了远期升水与两国利差之间的相互关系:当本国利率相对外国利率上升时,两国利差增大,汇率下跌,远期贴水;相反,当两国利差减小时,汇率上升,远期升水。
❖低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高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
远期差价为期汇汇率与现汇汇率的差额,由此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会出现远期贴水。
❖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二)、交易成本及对利率平价的修正
➢汇率的远期汇水(正值为升水,负值为贴水),不仅受两国利率差幅的影响,还要受到交易成本、资本控制、风险收益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实际的远期汇率和由利率平价决定的远期汇率常常会出现偏差。
➢沃费塞尔(Officer)、威利特(Willett)等人认为,产生偏差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交易成本与部分市场参与者的风险转移,这两个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套利者的行为。
弗伦克尔和莱维奇(Frenkel and Levich,1975,1977) 指出:在多数情况下,交易成本是实际
远期汇率与利率平价决定的远期汇率之间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
➢ 交易成本的存在暗示着在利率平价线周围存在一条中
性带(neutral band),在这条中性带中,任何额外的
套利活动都不可能获利。
假定交易成本为交易价值的
一部分,这时就能得到一个远期升水的上限和下限。
在这个下限以上,抵补的资本外流能够获得利益。
在
这个上限以下,抵补的资本内流能够获得利益。
➢ 二、长期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
➢ (一)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桑顿
在1802年提出,其后成为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理论的一
个组成部分,最后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
(G·Cas sel , 1866~1945)加以发展和充实 ,并在
其1922年出版的《1914 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
中作了详细论述。
这一理论的要点是:人们所以愿意
买进外币,是由于这种货币在该国对商品和劳务拥有
购买力。
而本国货币则对本国的商品和劳务具有购买
力。
因此,两国货币的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在这两国
的购买力之比。
当两种货币都发生通货膨胀时,名义
汇率将等于原先的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
(一)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1.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含义:绝
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的时点上,两国货币的汇率
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购买力之比,则两国货币的汇率决
定于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商(比价,又称平价)。
❖ 如果考虑的是多商品经济模型,则一般的绝对购买力
平价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Bi N
i i
N a
i Ai i p w p w S ∑∑===1
❖ 式中,S 为B 国货币对A 国货币的汇率(即单位B 国
货币折合一定数量的A 国货币), 为A 国第i
种商品的价格, 为B 国同种商品的价格, 为选
定商品的权数。
简化的一般绝对购买力平价模型:
S 为汇率,以本币表示的单位外币,即直
接标价法下的汇率值。
P 和
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反映所有商品物价变动的综合物价水平。
(二)、相对购买力平价
❖ 相对购买力平价的简化表达式:
式子中 和 分别表示从 到 时间内本国和外国的通货膨胀率。
*P
P S =*P *001ππ-=-S S S π*π0
t 1t
❖ 相对购买力平价公式表明:汇率变化率等于同期本国
与外国的通货膨胀率之差。
即,汇率的变化率与两国
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比例。
(三)、弗里德曼的一价定律
❖ 针对贸易商品,一般绝对购买力平价公式: ❖ 此式表示贸易商品的国内价格等于汇率乘以该商品在
国外的外币价格,即在不考虑运输费用和关税等因素
的情况下,同一贸易商品在全世界的售价相同。
此式
即为著名的一价定律。
(四)、交易成本及对购买力平价的修正
❖ 购买力平价或一价定律是在假设没有交易成本和进口
关税的前提下获得的。
现在分析考虑交易成本和进口
关税对购买力平价的影响。
1,交易成本
假设交易成本为C ,则购买力平价可表示为: ❖ 假设交易成本为价格的一部分,即 ,
其中 为交易成本与商品外币价格的比率。
❖ 则考虑交易成本之后的购买力平价公式为: ❖ 公式表明随着交易成本的增加,汇率上升(直接标价
法)。
2,进口关税
❖ 考虑交易成本和进口关税之后的购买力平价为: t 为进口关税税率 ❖ 在实证研究中,两边取对数,得:
ln S =ln P -ln P *
-ln(1+δ)-ln(1+t )*
T
T SP P =C
P P S +=**
P C δ=)
1(*δ+=P P S )
1)(1(*t P P S ++=δ
• 当δ和t 很小时, ln(1+δ)≈δ, ln(1+t )≈t ,因此上式可简写为: ❖ 此式是最常用的方程式。
(五)、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贡献
❖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提出,触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这一本质问题,对纸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及通货膨胀与汇率变动的关系作出了较好的解释,为纸币流通条件下汇率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六)、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性
❖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变动完全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即只有物价影响汇率,其他因素的变化对汇率没有直接影响。
❖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许多宏观经济变量都将影响汇率波动。
除此之外,技术分析、心理因素以及政治、军事冲突等突发性事件也会对汇率变动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将物价作为决定汇率的唯一因素是不完整的。
❖ 归结起来,购买力平价理论有如下缺陷:
➢ 购买力平价仅仅着眼于表面现象之间的联系,并未触及汇率的全部本质。
➢ 购买力平价理论忽视了影响汇率变动的其他因素。
它不能解释短期与中期的汇率变动趋势,更难以解释有些货币的汇率长期偏离购买力平价的现象。
➢ 购买力平价理论忽略了汇率变动对物价变动的影响。
实际上,汇率变动与物价变动往往是相互影响的。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最新发展——工资成本汇率理论
(一)强调货币因素的传统购买力平价
t
p p s ---=δ*
❖ 传统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强调汇率最终是由货币因素决定的,而实际因素只有很少的影响(Cassel,1928)。
传统购买力平价理论往往只用统计上的价格水平或者价格指数作为立论的基础。
(二)强调实际因素的现代购买力平价
❖ 针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中两国物价可比性问题,萨缪尔森(1964)和巴拉萨(1964)认为选择现行统计的物价指数,如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等,不仅存在可比性差的问题,而且没有考虑到除制造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的物价变动情况,如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服务业、房地产业等,也没有考虑到劳务和其他无形贸易品的情况。
因此,购买力平价所采用的物价指数应该是衡量商品价格的成本,而不是包含不同边际利润的各国的价格水平。
❖ 萨缪尔森和巴拉萨认为:汇率是由两国相对物价决定的,而价格是由两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和相对工资决定的。
这就是汇率决定的工资成本理论。
公式为:
, 分别为本国和外国的成本加成率。
❖ 分别为本国和外国的劳动力平均工资。
a , 分别为本国和外国的劳动生产率。
❖ 工资成本汇率理论的表达式表明汇率决定于两国相对工资率与相对劳动生产率。
当一国工资相对增加或劳动生产率相对下降时,汇率下跌;反之则上升。
❖ 工资成本理论将工资率与劳动生产率作为价格的解释变量,克服了价格指数可比性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显然,工资成本理论并没有改变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质。
四、利率平价理论的最新发展——现代利率平价理论
)()()(***a a w w s
---+-=τττ*τW *W
*a
❖传统的凯恩斯利率平价理论的一个严格假设是套利者对远期外汇的超额需求呈完全弹性,而现代利率平价理论则假设套利者对远期外汇的超额需求不是完全弹性,而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即远期汇率不仅受到套利者行为的影响,而且受到其他市场参与者(投机者、贸易商和中央银行)的影响。
因此,远期汇率不仅由套利决定,而且与套利者对将来即期汇率的预期有关。
第四节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
一、汇率制度
❖不同的汇率制度本身意味着政府在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过程中需要遵守不同的规则,所以选择合理的汇率制度是一国乃至国际货币面临的重要问题
❖含义: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一)固定汇率制
(二)浮动汇率制
二、外汇管制
(一)概念及背景
❖通常指一国政府对外汇买卖、收支、借贷、出入境等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二)管制机构
❖1、中央银行(英国:英格兰银行);
❖2、专门的外汇管理机构(意大利:外汇管理局);❖3、行政部门直接管制(日本大藏省)
(三)外汇管制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