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课教案《青蛙唱歌》(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音乐课教案《青蛙唱歌》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高低、快慢变化,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大胆表现所体验到的动物。
2、大胆想象青蛙的叫声,乐意用语言节奏创造性的表现。
活动准备:
大荷叶、、音乐。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的高低、快慢变化,尝试韵律游戏:荷花和风。
1,猜猜这是什么?荷叶长在什么地方?如果一阵风吹来,荷叶会怎么样?
2,倾听高音区轻柔舒缓的音乐你感觉这是一阵什么样的风?
3,小结:小风的声音是慢慢的。
4,那如果这小小的风吹到荷叶身上会怎么样?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
5,倾听高音区轻柔舒缓的音乐游戏:小风和荷叶。
6,小结:小风的声音是慢慢的,所以荷叶宝宝也轻轻的慢慢的飘。
7,又一阵风吹来了。
听这是一阵怎么样的风?倾听低音区快速强烈的音乐。
8,小结:大风声音是快快的。
9,用你们的身体做给大家看看大风、龙卷风会是怎么样的?
10,大风、龙卷风吹到荷叶身上会怎么样?游戏:大风和荷叶。
11,小结:大风的声音是低低的快快的,所以荷叶宝宝也快快的飘。
12,太阳出来了,听听什么风来了?这两段音乐变化的时候除了慢慢和快快的变化还有哪里不一样?
13,强弱不同的音乐交替进行游戏游戏:会变的风和荷叶。
14,小结:小风的声音是高高的慢慢的,所以小风的音乐是高高的慢慢的。
大风声音是低低的快快的,所以大风的音乐是低低的快快的。
二、想象青蛙的叫声,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老青蛙。
1、风总算停了。
哪个小动物最喜欢蹲在荷叶上?它喜欢在荷叶上干什么?
2、小青蛙和老青蛙试着用不同的声音歌唱,并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歌唱游戏
(1)(1)你们觉得小青蛙会怎么唱?(唱)
(2)老青蛙会是什么声音?为什么是低低的慢慢的?(唱)
(3)小结:因为小青蛙年纪轻所以他唱歌的时候声音是快快的高高。
老青蛙年纪比较大所以他唱歌的时候声音要低低的慢慢。
3、(2)小青蛙、老青蛙和小鸭子有一天它们在玩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它会用什么声音唱歌?小青蛙会怎么介绍自己?老青蛙会怎么介绍自己?
4、(3)小青蛙、老青蛙和大白鹅
(1)猜猜这次会是谁来?大白鹅会用什么样的声音唱歌?(引导幼儿唱出低低慢慢)
(2)这次小青蛙会怎么介绍自己?老青蛙又会怎么介绍自己?(不放音乐幼儿清唱)
5,你们喜欢老青蛙还是小青蛙?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三、游戏体验:青蛙捉虫,活动提升。
根据音乐的不同做出相应的动作。
(音乐高跳的高,音乐底跳的底)
中班音乐课教案《青蛙唱歌》(2)
教案名称:《青蛙唱歌》音乐教学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青蛙唱歌》这首儿歌,培养幼儿的音乐听力和节奏感。
2. 让幼儿理解节奏的重要性,并能够正确地拍打节奏。
3. 通过参与唱歌和拍打节奏的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创造力。
教学准备:
1. 音乐材料:《青蛙唱歌》的录音或视频。
2. 乐器:节拍器、小鼓等。
3. 教具:图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听老师播放《青蛙唱歌》的音乐,让孩子们先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 老师展示一张包含青蛙的图片,并询问孩子们对青蛙的印象和认识。
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一:学歌词
1. 给孩子们播放《青蛙唱歌》的音乐,让他们跟随音乐一起听。
2. 给每个孩子发放一份歌词卡片,然后引导孩子们一起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唱歌。
3. 反复播放,让孩子们逐渐熟悉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活动二:拍打节奏
1. 教师先示范用节拍器或小鼓拍打歌曲的节奏,让孩子们观察并模仿。
2. 分发节拍器或小鼓给孩子们,引导他们按照歌曲的节奏拍打。
3. 引导孩子们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如手、脚等拍打节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三:诗意表达
1. 引导孩子们讲述自己对于青蛙的想象和意象,比如青蛙的形状、颜色、动作等,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分发绘画工具和纸张给孩子们,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诗意表达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青蛙形象。
3. 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结活动:
1. 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
2. 选择几个志愿者,让他们上台表演唱歌和拍打节奏,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教学延伸:
1. 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花朵或昆虫的卡片,让他们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2. 通过《青蛙唱歌》这首歌,引导孩子们思考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教后反思:
1. 孩子们对于音乐的接受力和参与度如何?
2. 教学中是否存在互动不足的情况,如何改进?
3. 孩子们有哪些收获和进步?
4. 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什么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