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药房”在药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外发展趋势;通过整个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整理总结的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通过平时成绩考核体系的改革,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实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期末考试改革的探索。
为了解决传统期末考试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将期末考试成绩占分比降至50%,以减少学生为应试而复习带来的问题;同时,为了避免期末试题复现性,期末试题应由所有任课教师轮流分工协作完成,具体过程:每位任课教师分别负责出不同类型试题,如第一年教师A出客观题,教师B出主观题,则第二年教师A出主观题,教师B出客观题,并且试题尽可能偏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实际应用。
三、结语
通过对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汽车理论II》新考核体系的探索,丰富了新教学模式的考核体系,确保新考核体系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考核学生对《汽车理论II》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我们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不断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余志生.汽车理论[M].第5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张志刚,石晓辉,黄泽好.《汽车理论II》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5):203.
[3]李进,陈杰平,易克传,等.《汽车理论》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26(6):80-82.
作者简介:张志刚(1979-),男,河北邢台人,副教授,工学博士,研究方向:车辆传动系统理论与检测控制技术。
医药产业是经济领域中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从药品的研发生产到流通使用等各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药学人才。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民办本科院校,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人才[1]。
据统计,我校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在医院药房和社会药店就业,在新的体制和社会需求条件下,零售药店也迫切需要具有能为顾客提供合理用药指导和药学服务专长的药学人才。
但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很多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无法进行更多的药理学知识实践,以至于开始工作时不知所措、无从入手。
“模拟药房”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药品,更好地学习药理学知识。
所谓“模拟药房”就是在学校里开设一家仿真药店,柜台、货架、药品、营业执照均仿照真正药店,只是摆放的是一些药品空盒和空瓶。
药品摆放参照《药理学》中药物的分类,结合药店药品实际摆放情况。
如分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药物等。
每类药物中不同作用的药品再分开,如呼吸系统里镇咳药、化痰药、平喘药分开摆放。
药盒内均放置药品说明书。
如何使学生在“模拟药房”内真正学到实践知识,是很多院校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为此本文对我校“模拟药房”内的药理学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一些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
一、药品商品名的学习
医药事业发展很快,新的药品日益增多。
学生药理学所学的大多是药物通用名,而市场上销售的多用药物的商品名,学生工作后很难将通用名与琳琅满目的商品名结合起来(如左氧氟沙星的商品名有利复星、左方、左克、京新、来立信等),“模拟药房”可通过全天对学生开放的方式,供学生在课余时间来认识更多的药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将通用名和商品名联系起来[2],同时可以进一步熟悉不同厂家同一种药品不同的商品名,缩短与岗位工作的差距。
二、现场教学
药理学中某些比较简单、药物比较常用的章节如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等,可以直接到“模拟药房”中进行现场教学,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熟悉常用药品,结合药品实物或说明书加深学生对药品的印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场景教学
场景教学就是部分学生扮演患者去“模拟药房”购药,一个学生扮演药师,根据患者主诉为患者选药,正确告知患者药物的主要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
当患者不能接受某个药物时,药师能推荐替换药物[3,4]。
最后大家一起总结交流。
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对所学药物知识的充分理解。
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道德教育,如尊敬患者、热心服务等,并通过在“模拟药房”中的学习及角色体会,使毕业生初步具备在社会药店和医院药房进行药品销售或调配的能力,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面。
四、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即教师给出具体病例(患者的主要症状、各项检查结果、有无其他疾病、有无药物过敏史等),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配药。
为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给病例配药,最后把几个小组的药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最佳给药方案。
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等。
需要注意的是,所给的病例应诊断明确,学生只需要模拟配药过程,无需对病例进行诊断,毕竟学生不是临床医学专业。
“模拟药房”在药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学术前沿】
王海梅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湖北武汉430415)
摘要:国内很多院校对药理学实践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建立了“模拟药房”,开展了多种实践教学模式。
本文根据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的教学实际,提出我校“模拟药房”内药理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关键词:模拟药房;药理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255-02
. All Rights Reserved.
五、课余活动组织
1.药品商品名知识竞赛学习完某一章节的药物后,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模拟药房”
熟悉具体药品。
比赛可以笔试的形式进行,由教师展示药品
(遮住其通用名),学生在纸上迅速写出其通用名,用时最短并正确率最高者获
胜。
通过这样的比赛,可以增加学生对药理学的兴趣,
使学生将药物通用名与商品名联系起来,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
2.问病荐药大赛由一个学生扮演病人,
说出自己的主要症状,参赛选手可以对病人其他方面进行询问,分别为该病人选择合适的药品,并告知病人该药的用药注意事项。
药品选择最适合,注意事项嘱托最全面者获胜。
3.药品分类陈列大赛由于“模拟药房”
内要不断收集新的药品进行补充,所以每次新一批药品陈列之前可进行该比赛。
参赛学生将相同数量的药品补充到相应的货架或柜台中,用时最短者并陈列正确者获胜。
六、
小结综上所述,利用模拟药房可以开展多种药理学实践教学。
我校制药系的毕业生有部分毕业后到医院药房或社会
药店工作,在模拟药房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
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
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学习怎样陈列药品、销售药品、怎样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怎样处理好医患关系等,同时可以熟悉市场上的新药、熟悉药品生产厂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燕,金中杰,
黄刚,等.我国卫生职业教育药学类专业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2-24.
[2]沈楠.模拟药房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9,30(2):115-117.
[3]任涛,蔡映云,
顾宇彤.模拟药店现场对话式临床药学教学探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2,11(5):309-310.
[4]蔡映云.临床药物治疗学互动式教学方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0,18(1):24-26.
基金项目: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校级教研项目,项目名称《模拟药房在医药类专业药理学及其它相关课程理论课教
学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13JYI07。
作者简介:王海梅(1979-),女,硕士,讲师,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制药系。
学前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涉及幼儿园和
家庭两个环境系统,学前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依赖家庭和幼儿园的密切联系和配合。
只有两者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充分发挥学前教育的整体功能,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
发展。
教育部下发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第一次同时面向家长和老师,协调幼儿园、
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的合力。
因此,本文从家园合作角度来探讨如何推进学前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一、家园合作共育的意义
1.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
家庭、幼儿园是支持幼儿成
长的两个重要微观系统。
家庭,
是由家庭全体成员及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1]
儿童从一出生就置身其中,是儿童最初的生活场所。
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生活
中,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和影响,
它贯穿于人一生的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
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
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可见,幼儿园是进行学前教育的专门机构,属于学校教育体系,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根据国家的教育目
标与任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地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注重保教结合的教育机构。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各自的优势,在学前教育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教师和家长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他人,他们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美国学者凯特对比了教师和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差异(见表1)。
父母和教师是
促进儿童发展的平等主体,
他们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
不同的角色,
发挥不同的作用。
2.家园合作共育的意义。
所谓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
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3]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两者相互
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①家园合作共育有利于提高学
前教育的质量。
陈鹤琴先生认为:
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
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
功效。
[4]
首先,通过家园合作,家长和教师能够增进相互的了
解和理解。
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去,能够亲身感受到教
师工作的繁重和艰辛,清楚认识教师工作的复杂、细致,从
而学会宽容教师,体谅教师,[5]
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支
持教师的教学工作。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儿童各方面的情况,实现因材施教;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最
大化利用。
家园合作共育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意大
利瑞吉欧教育就是特别重视家长的主动参与与教师合作共育,有效地提高了学前教育的质量,结果被评为“全世界最论如何推进家园合作共育的学前教育
戴明丽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马鞍山
243000)
摘要:本文以家园合作共育的意义为切入点,在分析、明确家园合作共育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
阐述如何推进学前教育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园教育;
家庭教育;教师;家长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
28-0256-03
表1父母与幼儿教师角色维度的差异[2]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