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将土壤质地划分为砂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土壤质地基本分类见附表1根据物理性砂粒与物理性粘粒的相对含量将土壤划分为砂土类壤土类粘土类等三类九级2土壤质地详细分类将六个粒级组按照其含量最多及第二多的以砾质砂质粉质黏质冠于基本质地名称前3按石块含量的补充分类土壤中若含有3mm的石块则在基本质地名称或详细质地名称前再加石块含量的分类名称见附表2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表石块3mm含量石质程度05非石质土055弱石质土510中石质土10强石质土3
其次,对土壤酸碱反应的影响也很大,如石灰 岩地区,岩石内含碳酸钙多,土壤偏碱性,我国南 方温热多雨,土中盐基物质多被淋溶,一般易呈酸 性,但石灰岩地区形成的黑色石灰土,因矿物影响, 却保持着碱性反应;花岗岩地区的土壤,由于含大 量酸性硅酸盐,土壤多呈酸性。 还有,不同的岩石矿物对土壤养分含量也有较 大的影响。如母质中含长石,云母较多时,土壤中 遗留的钾素较多;含有磷灰石矿物,则土壤中磷素 含量增高;含辉石,角闪石,橄榄石,褐铁矿则土 壤中的钙,镁,铁等养分物质较多;含石英较多时, 则土壤中养分含量较为贫乏。
3.水化作用 矿物与水化合成含水矿物造成体积膨大,硬度降低。 CaSO4+2H2O CaSO4` 2H2O 4.氧化作用 空气中的氧在湿润的条件下,对矿物的氧化作用促使 矿物风化。例: 2FeS2+2H2O+7O2 2FeSO4+2H2SO4 2FeSO4+2H2SO4+O2 2Fe2(SO4)3+2H2O Fe2(SO4)3+6H2O 2Fe(OH)3+3H2SO4 Fe(OH)3脱水可形成褐铁矿: 4Fe(OH)3 2Fe2O3· 3H2O+3H2O 化学风化使矿物岩石得到化学分解产生了盐基养分,同时生成了 粘土矿物。 (三)生物风化 指岩石在生物作用下进行的崩解和分解。 包括直接引起的风化如地衣苔藓、植物根对岩石的直接破坏,间 接引起的风化如生物放出CO2光合作用产生O2 在自然界,三种风化同时并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各有侧重。
第二节 土壤粒级与土壤质地 岩石矿物风化形成各种大小不同的矿 物颗粒,统称为土壤矿物质。它不仅是土 壤的骨架,又是植物矿物质营养的源泉。 一、土壤粒级 (一)、土壤粒级分级 土粒大小不同,性质也随之而异。可按 照土粒径的大小及其性质分成若干粒级。 相同粒级的土粒,其成分和性质基本一致, 而不同粒级之间则有明显的差异。通常讲 的沙粒,粉沙粒和粘粒就是粒级各称,这 种划分称为粒级分级。

(二)、生物
生物是形成土壤的主导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生长在土壤上的高等 绿色植物和与之相适应的微生物和定居在土壤中的动物,它们都对 土壤的形成有巨大贡献的影响。特别是高等绿色植物和微生物,通 过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实现了植物营养的集中和累积,创造了氮 素,发展了土壤肥力。同时,不同的植被条件下,由于有机质合成 与分解的特点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土壤。只有当母质中出现了微 生物和植物时,土壤的形成才真正开始。 首先,生物有创造养分的能力。一部分微生物吸收空气中的氮素 创造有机物质,因而使母质中有了很多氮素。 其次,植物有选择吸收的性能。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主动地吸收 它所需要的矿物质养料,经过新陈代谢作用制成有机成分。 再次,植物有集中养分的能力。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就被植物根吸 收,把底层中的养料集中到土壤表层。另外,地上部分,死亡之后 也加在土壤表层。这样,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使分散的养料 集中在土壤表层。
(1) 温度(2)结冰 (3) 风 (4)流水
(二)化学风化指在化学因素作用下,岩石、矿物等 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分解的过程.化学风化的结果使岩 石、矿物的化学成分、性质发生变化,并释放盐基、 磷、铁、硫等养分,同时生成新的次生矿物.
1.溶解作用 滴水穿石 ,1份滑石可溶于110000份水中 2.水解作用 由于水是弱电解质,更因为水中总是或多或少溶解空气中
(4)、冲积母质(沉积母质)
是指风化碎屑经河流(经常性水流)侵蚀,搬运和 在河流两岸沉积的沉积物。 A、成层性 由于不同时期河流流速不一致, 其搬运和沉积物质颗粒大小也不一致,这就造成 了在一个地方上下层在质地上发生变化,而且有 明显的成层性。 B、成带性 因流速不同,还有区域变化。上 游粗,下游细,近河粗,离河远则细。 C、成分复杂 矿物种类多,营养成分也较丰 富,近代河流冲积物上,往往形成很肥沃的土壤。
(五)、时间
时间因素与其他成土因素不一样,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特殊的 意义。任何土壤没有时间不可能发生发育。任何成土因素没有时间亦不 能有任何作用。时间因素体现了一切土壤及一切成土因素发展变化的过 程土壤 的,它们之间彼此相互影响着的,而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中则是起着主 导作用。
水晶
白云母
黑云母
方解石
2、土壤中的次生矿物-粘土矿物
(1)结晶次生层状铝硅酸盐类矿物
土壤中粘粒的主体,主要 有1 :1型的高岭石组和2 :1型的蒙脱石、伊利石组。
(2)二、三氧化物类矿物 有针铁矿(Fe2O3 .H2O )、褐铁矿
(2Fe2O3 .3H2O)、三水铝石( AI2O3 .3H2O )、水铝石 (Al2O3 .H2O )、水锰矿(MnO(H2O))、软锰矿( MnO2)等,
的二氧化碳,因此这种由于水的电离作用和溶于水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 碳酸对岩石的分解破坏作用称水解作用。 例:钾长石的水解
2KAlSi3O8+H2CO3
钾长石
KHAl2Si6O16+KHCO3
酸性铝硅酸盐
KHAl2Si6O16+H2CO3 H2Al2Si6O16+ KHCO3 进一步风化,脱硅富铝形成高岭石: H2Al2Si6O16+H2CO3 H2Al2Si2O8 ·H2O+4SiO2+CO2
(5)、湖积母质 是指湖泊的静水沉积物,质地较细,主要是粘土,并 且夹杂着在湖水中生活的藻类和动物遗体。 (6)、海积母质 是指海相的海机沉积物,由于海岸上升露出水面而成, 在海滨地区可以见到。 (7)、风积母质 是由风力将贯地成因的堆积物搬运沉积而成。 (8)、黄土母质 黄土及黄土状物质是属第四记(近一百年以内的地质年 代)沉积物。 (9)、红土母质 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黄土及黄土状母质的地区 有零星分布,在其下部。
有结晶态的和非结晶态的。
(3)简单盐类 土壤中最常见盐类有碳酸盐、硫酸盐类、氯化物盐
类等。
• 同晶替代 • 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 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 保持不变的现象。 • 替代和被替代的离子大小要相近,只有这 样才能保证替代后的晶形不发生改变。
(二)成土的岩石与性质
四、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土壤肥力的发生与发展固然决定于土壤内部大小循 环矛盾的斗争和统一,但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 时间等五种因素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它们对于土 壤肥力的发生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母质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基本材料。首先母质决定土壤 的粗细和化学成分。如果母质中矿物颗粒比较粗的, 生成之土壤,质地也就比较粗些,否则土壤也就比较 粘重。不同的母质,化学成分不同,直接影响土壤养 料的多少。其次,母质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如母质 的粗细不同,则母质的孔隙度不同,直接影响土壤的 通透性。
三、风化壳与土壤母质
1、土壤母质概念 岩石矿物经各种风化作用使之成为疏松 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叫母质。因为母质 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所以又叫成土母 质。土壤母质与岩石矿物相比已发生了质 的变化,使土壤母质获得了新的特性。土 壤母质的这些性质标志着肥力因素的发生 和发展,因而为形成土壤创造了条件。
岩浆岩
沉积岩
沉积岩
变质岩
二、岩石矿物的风化、母质的形成及类型
风化作用是指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
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风化过程是形成土壤母质的先决条件 :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 和生物风化。
(一)物理风化 指在物理因素作用下,岩石、矿物破碎 崩解成大小不同的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它为 进一步风化提供了条件。 影响物理风化的因素有如下几种:
耕种土壤的形成特点
在五种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尚 未经人类开垦利用的土壤叫自然土壤。 耕种土壤虽受各种自然成土作用的影响,但 随着人们对土壤的不断的耕种熟化,它的性质与 原来土壤的性质相差越来越远,并且是向着人们 需要的方向发展,创造新的土壤类型。耕种土壤 是在自然土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在耕种条件 下获得新的属性。两者既有发生上的联系,又有 发育阶段上的区别。事实证明,耕种土壤不只是 自然形成物,而且是人类生产劳动的产物。
风化作用的结果,只能形成母质,因 为风化的产物还不完全具备肥力的条件, 土壤的形成,肥力的发展,是风化作用与 成土,作用同时同地进行的结果。从母质 变成有肥力的土壤的过程就叫成土过程。
只有当母质中出现了微生物和植物时,土壤的形成才 真正开始。 首先,生物有创造养分的能力。一部分微生物吸收空 气中的氮素创造有机物质,因而使母质中有了很多氮素。 其次,植物有选择吸收的性能。植物在生长过程中, 主动地吸收它所需要的矿物质养料,经过新陈代谢作用制 成有机成分。 再次,植物有集中养分的能力。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就 被植物根吸收,把底层中的养料集中到土壤表层。另外, 地上部分,死亡之后也加在土壤表层。这样,通过植物根 系的吸收作用,使分散的养料集中在土壤表层。
土壤无机矿物质颗粒的矿物组成
土壤矿物质包括原生矿物和由原生矿物经过风化重新形成的次生矿物,它们的成
分和性质对土壤的形成过程和理化性质均有极大影响。 1、土壤中的原生矿物 土壤原生矿物是指那些在风化过程中末改变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主要类型有: (1)硅酸盐类 包括长石类、云母类、闪石类、辉石类。 (2)氧化物类 (3)硫化物类 (4)磷酸盐类 主要有石英类、其次是赤铁矿类、氧化钛类 主要有黄铁矿类。 主要有氟磷灰石、氯磷灰石。
(三)、气候 在气候因素中,对土壤形成影响最大的是热量和降水,因为它直接 控制着土壤形成过程的水热条件,从而影响岩石的风化,土壤中物质的 转化和植物生长状况等。
(四)、地形
地形决定着不同地形部位的水热条件。由于地形重新分配气候因素和 地下水,就决定了不同地形部位的土壤水分,同时地形通过对水分的重 新分配,也重新分配了植物营养元素。不同的地形部位,热量条件是有 变化的,高度不同,坡度,坡向不同热量条件就有差异。因此,在不同 的地形部位上,常常分布着不同的土壤。
第 一 章 土壤固相组成 教学目标: 掌握主要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且对土壤矿物质 组成及特性、土壤矿物质组成及特性有一定的了解。本章 名词多且内容抽象枯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和 实习实验来完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 第二节 土壤土壤粒级与土壤质地 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 一、主要成土矿物及性质 (一)、土壤矿物的概念 矿物是存在地壳中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 内部构造的天然化合物。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构成土壤的骨架。 土壤中的矿物按来源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种类型。 1、原生矿物 是指那些在岩浆岩中原来就有,且在风化过 程中化学成分未经改变的矿物。原生矿物对土壤肥力的贡 献是:(1)、构成土壤的骨骼——土粒;(2)、通过风化作 用供给矿质养料。 2、次生矿物 是原生矿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经分解破坏后 再次形成的矿物,它是土壤粘粒矿物(或粘土矿物)的主要 组成部分。
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又称火成 岩)、沉积岩(又称水成岩)和变质岩。 岩石矿物的种类对土壤的化学组成,物理性 质关系密切。首先对土壤质地影响很大,物理性 质关系密切。首先对土壤质地影响很大,如花岗 岩、砾岩、石英岩、片麻岩地区的土壤,因岩石 含石英矿物较多,抗风化力强,形成很多砂粒和 砾石,质地偏砂,通气透水性好,保水保肥能力 差。玄武岩、页岩、板岩地区的土壤,因岩石中 含较多的易风化的深色矿物,如辉石,角闪石, 橄榄石黑云母,氧化铁等,形成很多粘粒,而且 页岩本身也含有许多粘土矿物,所以一般土壤偏 粘,通气透水性差,但保水保肥能力强。
2、土壤母质类型及其特征
母质主要可分以下类型: (1)、残积母质 是指岩石矿物经过风化后残留在原 地未经搬运的碎屑。 (2)、坡积母质 是指山坡上部的风化碎屑母质,经 重力作用,雨水和融雪水的侵蚀冲刷,搬运到山 坡的中,下部而成的堆积物。 (3)、洪积母质 是指山洪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山前平 原地区沉积而成的山洪沉积体,在干旱与半干旱 地带的山区,间歇性的暴雨形成流速较大的洪水, 将山区长期累积的风化碎屑搬运到山谷出口处, 因地势高平缓,水流由集中分散,所带的物质即 沉积下来,形成扇形,称为洪积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