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鸿大事年表资料源于佛山黄飞鸿纪念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黃飛鴻大事年表資料源於佛山黃飛鴻紀念館
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飛鴻五歲從父習武,12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

後遇鐵橋三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並在宋輝鏜處
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後,飛鴻隨父於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

麒英謝世,飛鴻子承父業成為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

一生中,曾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

相傳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和瑤家大耙等。

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癡」之雅號。

黃飛鴻一生行為正直,生活嚴謹。

一生結婚四次,都是在妻子去世後續娶的。

嫡妻羅氏,婚後三月亡,續娶馬氏,生漢林、漢森二子後,亦病卒,續納岑氏,生漢樞又病卒。

人們都說他命中克妻,因此再續莫桂蘭時便稱為妾,而實「名妾實妻」。

桂蘭十九歲嫁飛鴻,(飛鴻年紀已老故桂蘭末有所出)前,也曾得家傳,習莫家拳。

嫁給飛鴻後,事夫之餘也悉心學武技,晨徒暮妾,是師徒也是夫妻,夫嚴婦勤進步很快。

飛鴻晚年全靠桂蘭隨侍。

飛鴻有四子,諸子中酷愛漢森(因其幼時生得肥肥白白,人稱肥仔二),最得飛鴻真傳。

當時在一個名叫保商衛旅營當護衛。

一名叫鬼眼梁的同事,見飛鴻之子年少,要和他較技並說「我怕黃飛鴻,絕不怕他的兒子。

」可是動手僅兩招就被打翻在地,因此懷恨在心。

在中秋節晚設法使漢森喝得酩酊大醉,乘機開槍擊斃漢森,反說漢森醉後拔槍殺他,他不得已才自衛誤殺至死,以擺脫罪責。


過此事,飛鴻知道兒子是為了較技才喪生的,痛心之餘,發誓不再教子習武。

黃飛鴻第四子漢熙,面孔長得很像父親,但全不懂洪拳,其職業也與武術無關。

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陳廉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援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

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劉永福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

黃飛鴻經不起沈重打擊,因而憂鬱成疾,是年冬天不治去世,終年77歲。

黃飛鴻身後蕭條,貧無以殮,幸弟子鄧秀瓊為他料理後事,葬於白雲山麓。

莫桂蘭在林世榮、鄧秀瓊的幫助下,偕黃的兩名兒子移居香港設館授徒,傳授黃飛鴻遺技。

1983年在香港去世。

黃飛鴻一生以弘揚國粹,振興嶺南武術為已任,經其門人林世榮等整理的鐵線拳、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結構新穎,動作輕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沈滯狹隘、動作重複之弊病。

虎鶴雙形,虎形練氣與力,動作沈雄,聲威叱吒,有推山倒海,龍騰虎躍之勢;鶴形練精與神,身手敏捷,動作迅速,有靜如處女,動如脫兔,氣靜神閒之妙。

剛柔並用,長短兼施,偏正配合進退中規,成為飛鴻一脈之代表拳法,為武術界獨樹一幟。

一時風行全省並遠傳至港澳、南洋甚至北美等地,迄今歷久不衰。

在新中國成立後,被列為我國高等體育院校教材內容之一。

黃飛鴻不僅武功超群,醫術亦相當精湛,其駁骨療傷之技,時稱一絕。

光緒年中,在廣州仁安裡設「寶芝林」醫藥館,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上至將軍,下至百姓,
功效顯著。

福軍首領劉永福親為寶芝林題寫「技藝皆精」的匾額,並聘飛鴻為福軍技擊總教練,後隨劉到台灣英勇殺倭。

黃飛鴻縱橫江湖數十年,憑著過人的勇敢、智慧和絕技,身經百戰,顯赫輝煌。

成為中外聞名的武術大師。

他武藝高強且崇尚武德,推尚「習武德為先」,從不恃強淩弱,堅持以德服人。

他歷主摒除門派之閡,能者為師,更是力排重男輕女之見,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組織女子獅隊的武師之一。

其眾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寬和林世榮,女徒弟莫桂蘭、鄧秀瓊等最負盛名。

其餘的門人,亦頗有聲譽,遍佈粵港澳臺、東南亞各地。

他生前弘揚國粹、匡扶正義、見義勇為、扶弱助貧、濟世為懷的風範,在武術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軼事,被世人廣為傳誦。

紀念洪拳宗師
黃飛鴻徒孫「吹雞」
鄧芳,廣東三水縣人(1879-1955)自幼在鄉中跟隨父親學習武藝和醫術,成長後到廣州長壽里的德星里黃佑武館習藝,隨後到華林寺拜冼靈大師習藝. 林世榮是黃飛鴻的得意弟子之一,在廣州陳塘設館授徒,鄧芳最初在其門下學習拳技,後期由帥老郁介紹再跟隨黃飛鴻深造, ...
周永德個子矮小、滿頭白髮,一副五短身材,外表與一般「阿伯」無分別,但當他舉起雙拳,耍出「洪拳三寶」之一的虎鶴雙形拳套路時,所擺出的懾人架勢,就讓旁人感受到洪拳所講求的「銅橋鐵馬」,先求穩再求變的特質。

他是碩果僅存的黃飛鴻在港徒孫,已退隱武林十多年,幾十年來,除了在「周永德國術體育會」教拳之外,還是昔日油麻地街市德記鮮魚檔的老闆。

幾十年前,學功夫的人多數是市井之徒、販夫走卒,而從廣東南下香港有名的武術師傅,常獲招攬在各行業的商會或工會任教,這與黃飛鴻曾任廣州銅、鐵行,果、菜、魚欄工人的武術教頭的傳統無異。

周永德回憶說:「我師傅鄧芳曾經在東區鮮魚買手部(商會)教過功夫,我 深水 九龍首飾工會天臺拜佢為師,當時我日頭在旺角和深水 一帶做小販,在街頭叫賣海魚,夜晚就去工會天臺學功夫。


師傅坐鎮震懾敵人
1945年周永德才14歲,便跟 一班經常來往內地同香港帶貨的水客,從廣東三水來港謀生。

「我到香港時日本正好戰敗投降,所以仲見到 日本仔(軍人) 香港掃街,之後搵到香港親戚朋友,介紹我去深水 大南街林呈記,做學師打銅鐵做煲。

學 年幾,覺得做呢行冇乜前途,因為一部機器一日已經可以造好多個煲,仲使乜用人手做,所以決定轉行做小販賣報紙。


那時候,周永德的舅父和胞兄,都在中環德己笠街本報最早期報社所在的版房工作,因為這個人事關係,他得以直接在版房取得報紙,每朝早在街頭叫賣。

「賣報紙時識 班賣魚佬,之後轉行,跟佢 去油麻地果欄隔籬的鹹水魚批發市場 魚,到旺角、深水 沿途叫賣,賣 幾年, 時我十七八歲,有一次老友陸琪腰骨受傷,我陪佢去搵鄧芳睇跌打,鄧芳同我係鄉裏,我見佢功夫咁叻,又係黃飛鴻徒弟,諗住跟佢學功夫,因為在街頭做小販,成日會同人打架,又驚俾差佬拉,學功夫可以傍身。


鄧芳洪拳歐洲發揚
周永德從18歲起,就拜外號廣州「西關老虎」的鄧芳為師,在九龍首飾工會學打洪拳、虎鶴雙形拳及五郎八卦棍等黃飛鴻絕藝功夫,現時他因為年紀老邁關係,對當年與師傅相處的點滴已經記不清楚,但他卻不諱言,當時跟鄧芳學功夫,可以常常跟師傅去飲茶食點心,也是一大樂事。

他又記得,有一次在灣仔碼頭賣魚,與黑社會「陀地」打架之後,叫師傅從九龍趕過來坐鎮,以震懾敵人的往事。

「 時我 在街頭搵食,經常會同人爭執,陀地又會來收片,我 恃住食過夜粥,識打交就梗係唔會畀錢啦,灣仔碼頭有個陀地叫黑仔,我 賣魚佬同佢打過幾次交,有一次差佬到場,幾十人打到亂曬籠,連差佬都照打,最後水警輪都駛埋碼頭要拉我 ……那時候在街頭搵食,無可避免要經歷呢 ,有一次我 仲叫鄧芳過來睇住我 開檔,等 人知道我 係佢徒弟。


鄧芳當年在港傳授拳技及獅藝,他的門下弟子除周永德外,還有何立天、阮淩、黃祖、劉啟東等人,他們在港設館授徒,在鄧芳死後繼續推廣洪拳,而鄧芳這一系洪拳,也漸漸發展成一個流派,加上七八十年代周永德多名徒弟,遠赴西班牙巴塞隆拿開武館,令鄧芳這一系洪拳,能在歐洲發揚光大。

曾與鄧芳在同一時期,於東區鮮魚買手部教乒乓球,教出世界冠軍容國團的鄧維光憶說,鄧芳為人謙虛,獨來獨往,經常身穿唐裝衫褲,每星期三晚,在買手部天臺教拳,學生約有三數十人。

他說,當時有一傳聞指鄧芳在醫院臨死前,還堅決要每日早午晚練功,最後在練功後大半日的一個夜晚,便因心臟病發逝世。

2004 Sing Pao Newspaper
黃飛鴻香港第三代傳人周永德(左前二)師徒向黃飛鴻紀念館贈送鄧芳先生的資料。

本報記者萇民樂攝
本報訊(記者林妙瓊) 佛山“醒獅”剛從樁上躍下,香港黃飛鴻傳人緊接著又表演了梅花拳,昨日下午,黃飛鴻第三代傳人———周永德先生帶著徒弟徒孫們來到佛山祖廟黃飛鴻紀念館,進行武術交流,並向佛山市博物館贈送關於黃飛鴻第二代傳人鄧芳的資料。

據佛山市博物館副館長肖海明介紹,目前黃飛鴻傳人遍佈40多個國家,主要分林世榮、莫桂蘭、鄧芳三支,周永德先生是黃飛鴻高徒鄧芳的嫡傳弟子。

昨日,周先生向佛山市博物館贈送了關於鄧芳的資料,包括照片兩張,一張爲鄧芳的拳照,另一張爲鄧芳去世時遺體照片,另有介紹鄧芳、周永德先生事迹的香港《成報》一份、西班牙武術雜誌兩本及鄧芳先生口述,講述了鄧芳先生及其父親生平事迹的小說———《拳豪鄧芳》一本。

肖館長表示,目前紀念館關於鄧芳的資料收集比較少,這次香港黃飛鴻傳人的贈品將使紀念館資料更充實齊全,春節期間將與其他門人送來的精品一同展覽。

隨周先生同來的還有黃飛鴻第四、第五代傳人十幾人,他們主要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學生,都是首次來到佛山祖廟黃飛鴻紀念館,對紀念館收集的關於黃飛鴻及其徒弟的資料興趣頗濃。

佛山門人的武術表演更是讓他們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學生一邊看表演還一邊揮拳擡腿模仿動作。

學生蘇文華表示,這是首次與佛山的門人切磋,機會很難得,佛山門人的拳路打得很好,讓他大開眼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